《卜算子咏梅》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咏梅》教案
•相关推荐
《卜算子咏梅》教案模板(精选8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卜算子咏梅》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把握诗歌赏读方法;
2 、学习咏物词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赏析词的内容、表现手法及炼字;
教学难点:对背景的把握,咏梅与自咏之间的关联;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周敦颐《爱莲说》
二、介绍诗歌赏读方法:意读、情读、美读;
学生集体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词意,达到意读目标。
分析内容:
(1)上片写梅愁:梅生长的环境,荒寒寂寥,凄苦困厄;
(2)下片咏梅品:以群芳反衬,凌寒先发,傲然卓立。
表现手法及炼字的赏析。
三、情读
咏物词的特点:托物言志。
言志应知人论世。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词。
上片:所遇之世:驿外断桥,黄昏风雨,正象喻着作者一生艰难的政治处境和他所遭受的政治打击;
下片:生平品质:争春无意,妒任群芳,正写照了他不屑媚俗邀功,有别于一般官僚政客们的傲岸性格;成泥成尘,香犹如故,凸现
了作者即使粉身碎骨也还是坚持爱国理想,民族气节,君子操守的顽强意志。
咏梅是自咏,梅花是作者自我写照,人格化身。
四、美读:学生能读出美感。
古典诗词,贵在凝练,贵在意境,贵在寄托。
本词妙在凝练而圆熟的语言,超群脱俗,独标一格。
从屈原《橘颂》开始,就有以贞木劲草比拟正人直士,借佳卉幽芳歌颂高风亮节的优良传统,《卜算子》完美地继承、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
五、比较阅读。
山园小梅宋· 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
比较《卜算子咏梅》和《山园小梅》各得其妙,各妙在何处?学生探讨。
总结:梅以韵胜,以格高。
林逋所重,在其韵;放翁所重,在其格。
六、课后作业。
搜集咏梅诗句,写一则关于中国梅文化的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可根据学生回答适当调整)
忧国伤时托物写梅愁:荒寒寂寥,凄苦困厄(烘托映衬)
明志——————咏梅
坚贞自守言志咏梅品:凌寒先发,傲然卓立(以群芳反衬)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2
设计意图
本设计将“悟词情,品画意”作为研读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思想。
1、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卜算子?咏梅》一词。
2、将绘画引入语文课堂,借助画面,再现梅之风姿,梅之品格。
3、通过对比阅读,解读梅花的两种形象,诗人的两种境界。
4、引导学生查找、搜集、拓展阅读毛泽东主席其他诗词,通过组织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促使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情感。
教学过程
一、背诵导入
我们已经读过几首词了,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词读或背给大家听。
二、自主阅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毛泽东主席的一首咏梅词。
请同学们自己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三、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对毛泽东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从“飞雪”“百丈冰”等词可以读出,梅花绽放于最寒冷的时节。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花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梅花以其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主席的赞颂,让我们再来听一首赞颂梅花的歌曲(播放《红梅赞》)。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放声练习朗读)。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激昂之情、赞叹之情地诵读,教师相机引导示范。
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以表扬。
)
五、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
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
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
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
)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
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独放、寒梅斗雪、一枝独秀)。
3、配乐欣赏画家为毛泽东的咏梅词所配的画;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六、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毛泽东主席的其他诗词。
2、用一周时间进行准备,然后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⒈让学生了解两首词的主要内容。
⒉能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情感态度:
⒈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⒉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过程方法:
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毛主席和陆游在词中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毛主席和陆游在词中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主席写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板书)
介绍毛主席创作词的背景
1961年12月,毛主席在广州主持中共中央会议。
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
咏:这里有赞美的意思。
〖揭示课题,很干脆。
解题也利落。
“咏”,是古诗词的一种题材,不都是赞美的意思。
〗
二、读一读
1、初读感知:
(1)读着这首词,你有什么感觉?你感到是振奋激动,还是哀愁无奈?从词中你听到是哀叹还是笑声?你从中看到的生机热烈,还是衰败冷清?(要求用这样的句式回答:“读着这首词,我感觉到……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
(2)齐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2、精读感悟
(1)再读词文,理解下面的内容。
问题:①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1、2两句词的意思。
明确:严寒的冬天,漫天飞雪。
但是,在毛主席的眼里,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快要到了。
②“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什么意思?“花枝俏”,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后,板书:“花枝俏”。
“俏”,是什么意思?梅花开得怎么样?请你用恰当的词语,形容梅花的“俏丽”。
③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开放。
但是等到山花烂漫的春天来了,她
却怎么样了?想象“山花烂漫”的情景。
梅花在“丛中笑”,又是怎样的情景?梅花笑了,为什么?
明确并板书:百丈冰——花枝俏——坚强、勇敢
不争春——只报春——无私、高尚
山花开——丛中笑——豪迈、谦虚
3、赏析方法归纳
一首好的诗词就是一曲曼妙的音乐,值得我们细细去品评,细细去欣赏,下面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七嘴八舌评诗词,可以从个别的字上,也可以从某个句子上,也可以从整首词上去赏析。
三、学习词的内容
1、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不信请看这一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读着这句话,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提示:冰天雪地、悬崖峭壁、百花凋零、寒风阵阵、大雪纷飞,梅花傲霜斗雪,绽放枝头……
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梅花在冰雪之中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信息,如她是怎么向人们报告的呢?春天终于来了,这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怎样的画面呢?
提示:百花盛开、异彩纷呈、满山遍野、万紫千红
3、这时梅花的心情怎样?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提示:她和百花在一起,这是自豪的笑,欣慰的笑,爽朗的笑
四、比一比,想一想
1、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介绍陆游的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
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
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
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请大家想一想,陆游词中所写的梅花是怎么样的?
明确:“独自愁”“香如故”
3、引导比较。
想一想,毛主席在词中所赞美的“梅花”与陆游词中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
明确:在陆游的词中,梅花在“独自愁”“香如故”,而毛主席词中是“花技俏”。
4、同学们,毛主席是在读了陆游的词,才写“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的。
毛主席在自己词的前面,有一句说明的话: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要求:学生说说“反其意”的意思。
〖让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后,再讨论“反其意”的意思,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
归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
5、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陆词很悲伤、压抑,而毛词却充满乐观、积极的态度。
不必比较两首词的高下。
)
五、小结:
毛主席和陆游写的词,都是“咏梅”。
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也不一样。
可知,不同时代,人们赋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质,但不变的是人们梅花的喜爱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愿梅花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开放。
让我们在这段激昂欢快的乐曲声中再次朗读毛词《卜算子·咏梅》。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
七、板书设计:
百丈冰——花枝俏——坚强、勇敢
毛词不争春——只报春——无私、高尚乐观、积极
山花开——丛中笑——豪迈、谦虚
陆词“独自愁”悲伤、压抑
“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
理解词作内容,领略词作意境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
歌曲《红梅赞》音乐视频、配乐朗诵磁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了解梅花吗?学生交流对梅花的认识。
2、学生观看、听歌曲《红梅赞》音乐的视频。
老师小结:梅花在中国传统诗歌中,和松、竹一起并称为“岁寒三友”,因为它们都是以在严寒节令中保持生机,作为逆境中精神气节的象征。
同学们,我们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
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
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
1、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赞美梅花的诗?学生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一首赞美梅花的词。
出示课题:卜算子咏梅
(1)卜算子词牌名(介绍词牌名的有关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咏梅
题目“咏”是什么意思?(依着一定的腔调缓缓地诵读)
哪些古诗题目上也有“咏”字?
(2)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写的。
作者咏梅要抒发自己怎样的感情呢?
2、学习上阕
(1)梅花生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百丈冰(寒冷)总结:寒冷艰险的环境
“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理解: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百丈冰:形容极度严寒。
犹:尚且,还。
尽管冰凌垂挂于悬崖,北风怒号于幽谷,但是梅花还是开放了,是那么美丽。
(3)配乐吟诵:迎霜斗雪,白雪使她更艳,寒风让她更挺,冰天雪地中只有那一点红色,它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俏丽动人,那就是梅花。
引读上阕——
现在,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指导背诵上阕
3、学习下阙
(1)梅花还有什么特点值得诗人赞美呢?
出示: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争春”是什么意思?
春天到了,百花怎样?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用什么词来表达?
出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姹紫嫣红花枝招展
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百花怒放(齐读)
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2)当其他花争奇斗艳时,梅花怎么样?
出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4梅花在哪儿笑?怎样笑?笑什么?
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3)再读下阙,想象画面。
(4)介绍毛主席写词背景,再读诗词,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由情导读,因读成诵
1、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对这首词有了深入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
2、播放名家配乐朗诵,让学生学习朗读的技巧。
3、播放音乐,让学生自己配乐朗诵。
五、作业
1、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的景象,用简笔画把它画出来。
2、预习陆游的咏梅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背诵毛泽东的词《咏梅》
2、练习默写,相互订正。
二、学习陆游的《咏梅》
1、范读
2、自由读《咏梅》
3、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开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更著:更加受到
3、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对比阅读,深入感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
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
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
)
毛泽东主席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
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6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引导学生自己给画命题时要有创意,有文采)
3、展示为本课试所配图画及音乐,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四、作业
背诵并默写两首词。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整体感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2、学习衬托的手法。
3、背诵这两首词。
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
课时:
一课时
教法:
诵读、点播、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微点评,温故为知新做准备。
二、听范读感知这两首词
三、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咏梅:题目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
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jimo):孤单冷清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零落:凋谢
四、诵读、点播、赏析
1、请学生试读,略评
2、点播分析
(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讨论明确: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
(2)、这个季节里自然界里一般有没有花盛开了?梅怎样这样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点播赏析: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
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
俏:表现出来了。
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
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3)、梅花在冬季开的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春天会怎样呢?像《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吗?哪些词表现出来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点播、赏析: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
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
讨论点播: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花烂漫(笑) ——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5)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讨论、点播、赏析: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小节: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6)理解诵读
(7)对比赏析陆游的词
疏通全词大意:远离驿站,那偏僻的残破的小桥边,梅花寂寞冷清的开放,无人观赏。
黄昏时光已令你忧愁悲伤,更何况加上狂风鄹雨。
从不在争奇斗艳上费心思,下工夫,也不理睬百花的嫉妒不满。
凋零的花瓣在地上,被车碾碎,但你仍旧和以前一样,散发着淡淡的缕缕清香。
同学们比较看看这个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如何?
讨论、点播、赏析:寂寞凄凉,饱受摧残形象。
低沉孤傲
消沉无奈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1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2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3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两首词不同点在哪里?
讨论,点播:1、形象不同。
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
毛泽东词里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
3、感情基调不同。
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
陆游的词低沉孤高的。
(8)、理解背诵该词。
板书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陆游
形象傲雪俊俏,积极乐观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思想感情乐观向上,充满自信低沉孤高,悲观消沉
境界气势恢弘,博大高远狭隘局促,灰暗抑郁
(9)、作业:探究学习
(10)、欣赏《红梅赞》歌曲
《卜算子咏梅》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感情诵读《卜算子咏梅》。
2、积累关于“愁”的诗句。
3、理解词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的排挤。
4、对比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的《卜算子咏梅》。
5、书法欣赏,从中感受中国的书法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卜算子咏梅》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的遭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写字导入
1、出示大屏幕:梅花图同学们,这是一幅什么图?(梅花)
2、板书“梅”。
指导写字,学生书空,再写两个。
3、谁来背一背学过的有关梅花的诗?
二、朗读指导
1、南宋诗人陆游也喜欢梅花,他还为梅花写了一首词。
请看大屏幕。
2、出示《卜算子咏梅》图文结合。
3、请同学们先默读。
4、请学生读。
(重点指导朗读)
读书就是找感觉,要读准确,字正腔圆。
速度放慢,音调放低。
5、读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作者是什么心情?找一个字。
(愁)
6、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愁啊!
三、诵读“愁”诗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木遮》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5、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6、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
7、东风恶,欢情薄。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陆游《钗头凤》
①请同学们读每句诗,教师适当讲解。
②学生齐读愁诗。
四、诵读理解
诗人们的相思之愁,离别之愁也好,思乡之愁,亡国之愁也罢,但陆游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又是一番愁绪。
(一)出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愁”在哪儿?(驿外、断桥边、寂寞、无主)
2、是啊!如此清幽绝俗,出众的梅花,却开在郊野的驿外,断桥的旁边。
读。
3、驿站经常有人来吗?断桥有人走吗?人迹绝少,倍受冷落。
唉!读。
4、它是不是官府中的梅花?它是不是名园中的梅花?它是一株生长在的野梅。
唉!读。
5、这么一株野梅,它得不到应用的护理,无人欣赏,四季之中花默默地开,默默地凋落。
它孑然一身,有谁来眷顾呢?这一株无主的野梅啊!读。
6、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哪句是景语?哪句是情语?
(二)出示: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1、学生读此句。
2、愁在哪儿?(黄昏、独自、风、雨)
3、日落黄昏的时候,暮色朦胧,它孑然一身。
这无人过问的梅花,怎么能承受这种凄凉呢?读。
4、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这时又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
这是何等的处境啊,这种处境是何等的冷峻啊!读。
5、这天上,地上,人间,给它的种种压力,梅花失败了吗?(开了)这梅花开了,它是胜利者。
这也许就是凝寒独自开,这也许就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三)出示: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1、请同学读。
2、春天,百花齐放,争丽斗艳,而梅花却不愿意去苦争春,它只想把春的讯息告诉给人们,这引起了谁的妒?(群芳理解群芳) 读。
(四)出示: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请同学读。
2、还是这株野梅,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摧残。
请看这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它又要受到挫折了,它受到哪些挫折?
3、零落:梅花被风雨摧残之后,纷纷落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