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提示:(1)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宗法制,构 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 缘关系为纽带。 (2)分封制使各诸侯国拥有较大的权力,最高统治集团尚未 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 (血缘)色彩。 (4)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具有强烈的专制性和等级色彩。 (5)各项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通史链接] 西周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
内容 政治
经济 文化
链接点
分封制、 宗法制
井田制、 青铜时代 集体耕作
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经济 基础,分封制、宗法制建立在井 田制的基础之上,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井田制的破坏,分封制、宗 法制也随之崩溃
礼乐制度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前提条件 公元前221年,秦王__嬴__政____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制和宗法制,但最高统治集团尚
的形成及其影响
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创
考
立了皇帝制、三公九卿制,推广
纲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郡县制,初步建立起专制主义中
要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
求
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02
基础攻关
主干梳理
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商朝的政治制度 (1) 王 权 特 点 : 国 家 大 事 都 通 过 占 卜 的 方 式 来 决 定 , __王__权____具有神秘色彩。 (2)行政管理: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___政__务___;地方封 侯和伯。
4.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指国家的大政方针由谁最 后作出决断,强调的是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中央集权是相 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强调的是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于中 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受中央的统治,中央集权制度则泛指前 两者的结合,其核心是皇权至上。
5.郡县制开创于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变法开始创立,秦 朝统一全国后把它推广到全国。
归纳拓展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项目
制度
分封制
性质 都是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相 同
目的
都为了巩固统治
作用 都在一定时期产生积极作用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系
郡县制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建立基础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官吏任免 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官吏权利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不
同
2.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在宗法制下地位最高,但年龄 未必最大,在一夫多妻制下,只有正妻所生之子才是嫡子,妾 所生之子无论年龄再大,才能再高,皆为庶子,嫡长子继承制 下,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
3.“封建”古今有别:分封制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常称为 “封邦建国”,简称“封建”,今天人们习惯上所说的封建主 要含义是封建社会,为一种社会形态,两者有着重大差异。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01
目标定位
明确考向
把握主线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 本讲主要讲述了自商周至秦朝政
课 程
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的特点
治体制的演进过程。演进趋势是 由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由贵
标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 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其中夏、
准 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 商、周创立了王位世袭制、分封
03
考点突破
考点1
材料一
商周时期的宗法分封制
1.材料一体现的是哪些政治制度?分析这些政治制度 各自的最大特点。
提示:分封制;特点:等级森严。宗法制;特点:嫡 长子继承制。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分析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提示:(1)联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 支柱,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①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 基础上的,以宗法的“亲亲”关系为基础和原则,从而使“ 分封”与“分宗”相一致。
[答案] C
1986年安徽寿县谷贝村农民在一个窖藏土坑 内发现一组铜器,包括四件铜洗、三件弩机、一件熨斗,其中
一件铜洗腹部饰有四道弦纹和两个相对的辅首,底部铸有小篆
“蜀郡”二字和鼎纹。据此判断这组铜器铸造时间最早可能在
()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解析] 由材料中“小篆”“蜀郡”,可以看出当时的社
《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 “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注】无 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解析] 材料的大意是,王如果没有嫡子,就选择立年长 的。如果年龄相当,那就选择品德修养高的,品德修养也相当 的话,那就用占卜来决定。这说明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 的实施办法。
3.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 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学法引领] 巧用“一、二、三”掌握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个核心:即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 两个内涵:即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三个特点:即最高统治者权威的树立、官僚体系取代宗族 体系、官吏的任免制取代世卿世禄制。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 用。
提示: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对国家统一有重大意义;经济上 有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 合。
04
技能提升
新材料、新情境试题的解题方法 新材料、新情境试题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考点通 过图画、表格、文字材料等方式的包装,间接呈现在考生面 前,设问紧扣新材料、新情境所提供的信息,体现高考对获取 和解读信息、迁移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解题方法: (1)消除畏难情绪。虽然材料、情景是新的,但问题都源于 教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答题状态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2)充分挖掘信息。要认真研读题干材料,理解命题者的意 图,找准答题方向。 (3)灵活调动知识。将材料信息与知识点建立联系,进行针 对性思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②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 带,维系了分封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宗法制在政治制度 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周王室分封的土地既是建国、立家的 经济基础,也是宗子“立宗”的经济条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 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内部的权力纷争,从而维护了 政治统治的稳定。
③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下,不仅宗族组织与政权组织、宗法 等级与政治等级是一致的,而且两者的管理方法也是一致的。
考点2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一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法家学 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 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 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 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 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 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与中央 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 中央
官吏职 在封地内行使行政权,拥有对土地 在辖区内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
责范围 的管理权
管理和所有权
历史作用
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但容易形成 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易错警示
1.分封制并非全部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它分 封的大部分是本血统的王族,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血统的功臣 和先代贵族。分封制强调的是国家层面,宗法制强调的是家族 层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实际 上废除的是什么制度?他“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 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 官员”,事实上他在推行一种什么新制度?新旧两种制度有什 么不同?
提示:(1)分封制;郡县制。 (2)主要不同:第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 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 按地域划分的。第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 县的官吏由皇帝调迁,没有封地。第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 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 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2)区别 ①联系纽带:分封制是把土地、物资、武装和人口等授予 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周王室和诸侯国之间主要通过双 方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来维系;而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 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侧重于血缘联 系。 ②发展历程: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于春秋时期开 始瓦解,战国末年完全瓦解;而宗法制在中国延续至今。 ③历史影响:由于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分封制容易导致 分裂割据。战国以后,统治者就很少采用这一政治制度了;而 宗法观念对中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宗法制对中国社会影响深 远。它既有益于社会安定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也妨碍了近现 代民主法制的发展。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 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 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 制度被削弱,国家内部就会出现割据混战,严重危及国家统 一。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 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 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 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 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会上出现了“小篆”“郡”,据此推断这组铜器铸造时间最早
可能是在秦朝。
[答案] C
欢迎您访问
2.主要内容
皇帝 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确立皇权 制度 至__高___无__上_的地位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__政__事____
中央 官制
地方 官制
御史大大: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 令,负责___监__察___百官 太尉:管理全国__军__务____
诸卿: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实行郡县制,__郡__守____和县令、县长都由 皇帝直接任命
2.西周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2)内容:
分封 对象
诸侯 义务
王族、___功__臣___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___贡__赋___和朝觐述 职
等级 关系
天子——诸侯——__卿__大__夫__——士
主要 封国
齐、鲁、___燕_____、卫、宋、晋等
Hale Waihona Puke 3)评价: ①进步性: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 域,成为一个延续百年的强国。 ②局限性: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 __王__权____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3.西周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 力、___财__产___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用父系___血__缘___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 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内容:以__嫡__长__子__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小宗具有相对 性;是“家”和“国”的一体。
(4)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 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学法引领] 1.理解宗法制中的几个要点 (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三个形式:家谱、宗祠、族规。 (4)四个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2.巧用“一二三”掌握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个纽带:即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两大制度:即分封制和宗法制。 三个特点:即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 与王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