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
谢腾芳;吴晖;张钧
【摘要】目的对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将62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予以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均连续治疗3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发热消退时间、皮疹凋谢时间和治愈时间分别
为93.55%、(2.86±1.02)d、(3.51±1.32)d、(5.43±1.08)d和70.97%、
(4.74±1.81)d、(5.89±1.84)d、(7.15±0.69)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雾化吸入
治疗手足口病效果较为理想.
【期刊名称】《现代医院》
【年(卷),期】2015(015)009
【总页数】2页(P64-65)
【关键词】干扰素雾化吸入;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效果
【作者】谢腾芳;吴晖;张钧
【作者单位】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南昌330006;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南昌330006;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南昌3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手足口病为一种常见疾病,其主要由肠道病毒71 型和柯萨奇病毒A16 病毒产生,
发热、疱疹和口腔溃疡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初始症状为食欲下降、低热和咽痛等。
患者发热1 ~2 天后出现皮肤斑丘疹,部分为疱疹,但没有痒感,主要出现在手
掌和足底部位,部分患者出现在臀部,给患者健康成长带来一定影响。
临床上,干扰素具有无创干预、依从性好、方法简便和避免直接在肌内注射中出现的高热、过敏等不良反应,同时,干扰素雾化吸入方法可提升局部药物病毒抑制浓度,在短时间内减轻患者病情[1]。
为进一步了解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故展开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62 例手足口病患儿,均符合《实用儿科学》关于手足口病相关诊断标准[2],发热:多表现为中等程度发热,部分患者出现高热,体温>39.0℃;口腔疱疹:其先于手足疱疹出现或是同时出现;皮疹:主要出现手足掌部,疱疹基底部绕有红晕,部分患者疱疹出现在臀部。
其中,治疗组31 例,男24 例,女7 例;患者年龄为8 个月~5 岁,平均(2.57 ±1.03)岁;患者病程为10 h ~3 d,平均(1.57
±0.38)d;对照组31 例,男21 例,女10 例;患者年龄为9 个月~5.1 岁,平均(3.02 ±1.14)岁;患者病程为9 h ~3.2 d,平均(2.04 ±0.54)d。
对本次研究选取患儿的基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对比。
1.2 纳入标准
①患儿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加入研究。
②经过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同意。
③没有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
④没有精神疾病和认知障碍。
⑤年龄在8 个
月~5.1 岁之间。
⑥没有药物禁忌症。
1.3 排除标准
①患儿及其家属不愿参加研究。
②没有通过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同意。
③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
④伴有精神疾病和认知障碍。
⑤年龄不在8 个月~5.1 岁之
间。
⑥具有药物禁忌症。
⑦治疗依从性较差。
1.4 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患儿入院后均通过对症处理措施进行治疗,针对患儿临床症状实施口腔痛局部处理和退热等。
1.4.1 对照组利巴韦林,患者每日静脉滴注1 次10 mg/kg的利巴韦林(上海华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099),连续治疗3 d。
对于无效的患者通过高渗盐水进行治疗,根据患儿体重每8 h 静脉给药1 次,0.2 mL/kg/次。
1.4.2 治疗组干扰素雾化吸入,患儿每日雾化吸入1 次α-2b干扰素(北京远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1*******),其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2 μg/kg 标准将α -2b 干扰素加入2 mL 0.9%氯化钠溶液中实施超声雾化吸入,10 ~15 min/次,连续治疗3 d。
对于无效的患儿通过高渗盐水进行治疗,根据患者体重每8 h 静脉给药1 次,0.2 mL/kg/次。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发热消退时间、皮疹凋谢时间、治愈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1.6 判定标准[3]
显效:患儿实施临床治疗1 ~2 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口腔疱疹减少、溃疡面积愈合,精神食欲好转,可以正常玩耍;有效:患儿实施临床治疗3 ~4 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口腔疱疹减少、溃疡面积愈合,精神食欲好转,可以正常玩耍;无效: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大于4 天后,体温依旧没有恢复正常,口腔疱疹没有减少,严重的出现加重现象,部分患儿溃疡面积增大,且精神食欲不佳,不能正常玩耍。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7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62 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正态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70.97%,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效患儿通过高渗盐水方法治疗后均好转,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n,n(%)]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 31 26 3 2 29(93.55)对照组 31 17 5 9 22(70.97)
2.2 对两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皮疹凋谢时间和治愈时间展开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皮疹凋谢时间和治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对两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皮疹凋谢时间和治愈时间展开对比分析 (n=31,±s)发热消退时间皮疹凋谢时间治愈时间治疗组2.86 ±1.02 3.51 ±1.32 5.43
±1.08对照组4.74 ±1.81 5.89 ±1.84 7.15 ±0.69
2.3 对两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展开对比分析
两组患儿实施临床治疗后均没有出现显著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为一种在手掌、足部和口腔中出现小水泡的病毒性传染疾病,其主要为肠道病毒,特别是柯萨奇病毒和EV71,其主要由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染的[4]。
同时,通过消化道间接传播,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流行较快的特点,给患儿健康成长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干扰素为正常人体血液中一种抗病毒多功能糖蛋白,同时其为抗病毒感染中较为重要的淋巴因子之一,其主要是通过和
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促使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对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具有显著抑制作用[5]。
同时,其对免疫功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进而增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细胞毒作用,显著遏制病毒侵袭和感染,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6]。
雾化吸入方法主要是通过电机耦合产生振荡,将水作为递质,使药物分散为微小雾粒并悬浮在气体中,直接进入患儿呼吸道中,进而增加呼吸道分泌物中药物浓度,对病毒侵袭部位具有直接作用,同时,该种治疗方法可减少病毒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感染和损害,促使病变部位组织修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7]。
因此,在治疗手足口病临床上干扰素雾化吸入方法效果较为理想,本次研究中,通过不同治疗治疗方法治疗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发热消退时间、皮疹凋谢时间和治愈时间分别为93.55%、(2.86±1.02)d、(3.51 ±1.32)d、(5.43
±1.08)d 和70.97%、(4.74±1.81)d、(5.89 ±1.84)d、(7.15 ±0.69)d,具有一定差异性(p <0.05)。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在临床上对手足口病患儿治疗采用干扰素雾化吸入方法获得良好效果,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赖彩珍.雾化吸入干扰素与肌肉注射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2014,7(4):49 -50.
[2]胡亚美,诸福棠. 实用儿科学[M].7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逯建立,韩艳珺,贺媛媛. 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13,28(6):689,692.
[4]陈杏桃,彭德峰.喜炎平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4):2644 -2646.
[5]钱泽全,许国钧.银翘散加减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手足口病80 例疗
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2):153 -154.
[6]陈建欣,谢城.高渗盐水对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作用[J].现代医院,2014,14(8):61 -62.
[7]周海群,谢惠娟,潘丹夏. 今福生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用于口腔疱疹的效果
观察[J].现代医院,2014,14(4):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