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反思
沈阳市第十一中学李小梅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这一节的内容不是很难,教材中知识结构清晰,思路顺畅,知识内容明确。

即使教师什么也不讲,只让学生背诵也能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如果要求学生以此为例,去分析其他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和北煤南运就比较难了。

因此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下。

一、“西气东输工程概况”教学模块
针对此教学模块,我采用的是设问抢答式的教学方法。

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并且较多的涉及到区域地理的知识点,我主要设置了工程沿线所经过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经过的地形区、气候区、河流、省区、铁路、工业区等问题,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都能较好地回答出来,略有记忆不清的地方,也通过查找地图等方式有很好的掌握,这样可以衔接新旧知识点,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之后再设置问题“工程沿线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此工程建设有何影响?”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得出结论“从自然条件看,工程的建设难度很大,但从社会经济条件看有一定的基础”,从而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并引入下一教学内容。

二、“西气东输建设的原因”教学模块
针对此教学模块,我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层层设问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都是由我先给出文字或图片材料来创设情境开始,再进行层层设问,反复质疑,诱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而我则在活动中及时点拨,适时提供材料对学生的观点加以验证,注重生生、师生互动,并加强个别化指导,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如西气东输的第一个原因“东西部产消不平衡”,我先后给出“我国煤炭和油气分布”两幅图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能源生产与消费占全国的比例”两幅图,依次提出问题“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格局是怎样的?”“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存在怎样的地区差异?”再进一步提问“对我国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面对如此格局,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以此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而针对西气东输的第二个原因“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我先给出“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较”图,再给出“煤炭和天然气相比排放的废弃物多少”和“煤炭和天然气的价格比和热值比”两个资料,引导学生比较煤炭和天然气的优缺点。

而针对西气东输的第三个原因“油气开发重点转移”,我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并给出“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图,找出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地区,再依次提问“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前景各自如何?”,“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何长期得不到充分的勘探开发?”,“应该怎么办”等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就可以得出结论,总结出西气东输建设的原因。

三、“西气东输建设的意义”教学模块
针对此教学模块,我采用的是小组讨论,探究展示的教学方法。

我将全班同学分为A、B两大组,分别代表新疆地区和上海地区的学生,再将两大组内部各分为四个小组,这样可以引入充分的竞争。

然后让两大组分布讨论西气东输对各自地区的影响,最后让各组选派代表到台前来交流展示。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提供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有利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的精神,还可以让学生真正有思考的机会,而不仅仅是跟住教师的思路,形成自己的思维空间和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