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基础系列练13含解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基础系列练(13)
一、语言基础应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郎平教练的带领下力挽狂澜,技压群雄
....,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首枚球类集体项目的金牌。

B.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吐故纳新
....、转型攻坚过程中的精神原动力,所以,涵养城市的文化底蕴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

C.人们在追思启功先生的时候,不仅感佩他卓越的书画功力,更感佩他的高尚人品。

他不但是文化界的泰山北斗,更是一位谦谦君子
....。

D.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问题上的危言危行
....,不仅将直接损害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也将损害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其恶果不容小觑。

E.伴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昌民明确表示,人社部将进行长
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子女带薪护理”方案呼之欲出
....。

解析:AD [技压群雄:指技能高超,跟其他所有人相比都有压倒性的优势,不合语境。

吐故纳新:指人呼吸的时候吐出浑浊的气体吸取新鲜的空气,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符合语境。

谦谦君子:指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

符合语境。

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用在句中望文生义。

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符合语境。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美中企业总商会是民间社团组织,创办宗旨就是以加强美中企业家联系、为美中在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促进美中经贸关系发展为目的。

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解析:C [A.“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有歧义;B.句式杂糅,“宗旨就是……”和“以……为目的”两种句式杂糅在了一起,可删去“以”“为目的”;D.暗换主语后造成主宾搭配不当,“世界”与“时代”不搭配。

]
3、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

要求:句式一致,语意相关。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像一股清流,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吟咏的是诗词,流淌的是文化,感悟的是情怀。

这90分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鉴赏。

选手吟雨,观众听雨,那是“空山新雨后”的清新,“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深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哲思,“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的惆怅。

4、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

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

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

这潭水,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兴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做此题时,首要的条件一定是排比句,然后再进一步严格要求要达到四点: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连贯,不改变原意。

在做的时候,要抓住三个关键名词“明镜”“佳酿”“墨池”,还有围绕这三个名词的几个动作“映照容颜”“激发诗兴”“笔走龙蛇”;然后推敲字数,巧妙排列就可以了。

答案: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似佳酿,助我激发诗兴;若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一对老夫妇在每天儿女下班时“人肉”占车位,据老夫妇所述,占车位是为了能让子女早点回家,因为有了车位,孩子一回家就能找到车位停车,停好车之后,就能带着自己回家,好好陪自己吃一顿饭,然后可以睡一个好觉。

①不是有车位了子女就一定能早点回家。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不是回家了就一定能好好陪父母吃一顿饭。

③不是吃完饭后就一定可以睡一个好觉。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仔细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推断的依据,然后仔细阅读①句,明确①句的表达方式,再从文段中找出推断错误的地方,从而得出答案。

本题从所给文段看,①句是对文段中“占车位是为了能让子女早点回家”的否定,也就是说否定的是父母一厢情愿的想法,依照这个形式,可找出文段中另外两个类似的句子:“停好车之后,就能带着自己回家,好好陪自己吃一顿饭”“然后可以睡一个好觉”。

最后按①句的形式表述出来就可以了。

6、中国将于2022 年左右建成空间站,下面是中国空间站的构想图,请把这个构想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中国空间站,将建造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建成后,将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研究实验,以及在太空轨道上进行对地观测和太空观测,为科技发展做贡献。

或:中国即将建成的空间站,由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构成;它的主要功能将用于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研究实验,以及在太空轨道上进行对地观测和天文观测,为科技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7、下面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A.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B. 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C.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D. 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答案】D
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语言得体类命题往往着眼于:①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②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③适应场合,巧妙用语;④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

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要结合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做出准确判断。

二、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唐公①三首其三·旅思
王安石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②。

注①张壤,字唐公,北宋嘉祐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

②《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阳,因见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莼菜羹、鲈鱼脍,说:“人生贵适意尔。

”当日辞官归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此诗题为《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泊船瓜洲》一样,都表现了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B.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奔波南北,韶华老去,身心俱疲,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一个“愁”字突出了诗人的迷茫。

C.颔联写景,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天地的阔大深沉,并为进一步抒怀做了铺垫;“蟠”“入”二字化静为动,颇见功底。

D.颈联情景合一,“心共远”表明自己心志高远,意欲九天“步月”却形单影只,可见诗人虽高处不胜寒却依然积极入世。

E.王安石的诗歌“学杜得其瘦硬”,用字工稳,多用典故,擅长议论说理与修辞,风格遒劲;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

2.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精析
1.BE [B项“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突出了诗人的迷茫”错,应是表现了诗人的思家之愁和国事之忧。

E项本诗并未集中体现“擅长议论说理”这一特点。

]
2.(1)尾联即景抒情,诗人借张翰鲈鱼脍的典故委婉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2)面对秋风,诗人虽然伤悲,但依然慷慨歌大志;(3)虽然思念家乡,但为国事不计个人得失,顾大家而舍小家。

【作者: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临川区)人,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从文学角度总观王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

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做出了贡献。

但是,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

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

还有一些诗篇,虽然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但也不失大家风范,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颗明星。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都没想到要把扇子折叠、缩小,只有日本人想到了。

这源于日本特有的岛国文化心理和由此产生的缩小意识。

那么,日本人是怎样发明折扇的呢?对此,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假说。

有的认为,这是受到一种用棕榈叶做的团扇的启发。

这种棕榈叶可以横握着煽风,受此启发把一些薄板用线穿起来,使之可以自由折合,从而发明出一种叫桧扇的板扇。

有的认为,发明折扇是受“笏”的启发,最早的扇子是一种形状似笏、材料为桧板的桧扇。

也有的认为,这一启发来自一种叫“拍”的古乐器,这种乐器是把许多板子开孔后再穿起来做成的。

上述假说哪种是准确的,至今没有人去切实探究过。

事实上也是,这些假说跟万有引力法则的发现是受了苹果下落的启发、蒸汽机的发明是因为看到沸腾的水把药锅盖顶开等说法一样,没有什么重要意义。

这些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在牛顿和瓦特之前肯定已经有许多人看到过,但都没有与万有引力的发现和蒸汽机的发明联系起来。

因此,牛顿和瓦特所具有的对物理学的关注和洞察力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从苹果和药锅盖联想到的发现和发明,取决于他们的物理学意识,而这甚至比发现和发明本身更重要。

同样,无论是棕榈叶还是“笏”抑或“拍”,重要的都不是外形,而是意在缩小扇子的日本人的意识,这才是孕育扇子的母体。

可以说,棕榈叶、笏、拍这些东西仅仅是使扇子诞生的父体。

而我们关心的不是寻找父体,而是打探孕育扇子并使它成长的母体。

扇子是日本文化的一个原型表现,也是看问题的一个新视角。

直截了当地说,折扇是团扇的缩小物,也就是把团扇改变成木棒的形状,以便人能够攥握。

如果把折扇展开成一个平面,其作用实际与团扇没有什么区别。

正如惠庆法师的和歌所唱“袖子里面隐藏的扇子是未满的月亮”,折扇是能藏在袖筒里的团扇。

如果团扇是满月,那么折扇是半圆的月亮。

重次的俳句更加鲜明地表达了这一心情:“修罗扇可把日月攥在手里。

”惠庆的“袖中藏月”到重次这里就成了“手中握月”。

当然,这里的日月是画在扇子上的,而重次向我们展示的是把广袤的世界、抽象而遥远的宇宙一下子拉到自己身边,缩小至能攥在手里。

用折扇缩小世界并不是一种平面的客观表现,而是出于具体、简单地握在手里的主观意识。

这样,团扇的世界就能以自己喜爱的形式简单处理。

因此,在缩小扇形的意识中同时包含三种因素:认识论、美学和实用性。

(节选自李御宁《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1.下列关于日本人的“缩小意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源于其特有的岛国文化心理,渗透于折扇的发明中。

B.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比牛顿、瓦特具有的物理学意识更具根本性和内在性。

C.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使人们从棕榈叶、笏、拍中获取折扇灵感成为可能。

D.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可以将广袤遥远的世界缩小拉近为可攥在手里的物件。

答案 B
解析无中生有,原文只是以此类比,并没有对“缩小意识”和“物理学意识”进行直接比较,比较出一个高低来。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关于发明折扇的三种假说至今没有确证,因而没有实质性意义。

B.文中强调物理学意识之重要,意在类比说明缩小意识之于发明折扇之重要。

C.惠庆“袖中藏月”和重次“手中握月”是通过化大为小的主观意识实现的。

D.本文透过“折扇”这一物象观察、探讨日本文化,揭示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答案 A
解析强加因果,相关的原文只说三种假说“没有人去切实探究过”,“没有什么重要意义”,这跟“没有实质性意义”不是一回事,彼此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3.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折扇”在认识论、美学和实用性上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认识论:指认识世界、表现世界、掌握世界的世界观以及化大为小、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式。

②美学:以小为美。

以自己审美的爱好,把扇子处理成半个月亮(折扇)或一轮满月(团扇)的样子。

③实用性:便于攥握,又不影响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