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初中生物七上《动物的运动》word教案 (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動物的運動》
課題動物的運動使用人時間課時第 1課時(總 1 課時)課型新授主備人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通過對運動系統組成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動物的運動依賴於一定的結構,認同動物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2、通過學習運動這一功能,使學生能闡明運動與其他各系統的聯繫。
能力目標:
1、通過對運動系統組成的學習與觀察,使學習與生產實踐聯系。
情感目標:
1、從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的角度引動學生形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觀點和養成體
育鍛煉的習慣。
重點難點1、通過對運動系統組成的學習與觀察,使學習能與生產實踐聯繫。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法
學法
資料分析法、討論法。
教學
準備查閱、搜集有關的資料。
板書設計
第三節動物的運動
一、運動的結構及其功能
骨—杠杠作用
關節—支點作用運動系統
骨骼肌—1、連接和動力作用
2、有收縮特性
二、運動系統與其他系統的關係
1、呼吸系統—消耗氧,產生二氧化碳,呼吸頻率加快
2、消化系統—消耗有機物,加快吸收,產生饑餓感
3、循環系統—消耗氧和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和廢物,使血流加快,心跳加快
4、皮膚排泄—血流加快、血管舒張,體內熱量隨汗液分泌而釋放,出現臉紅、出汗等現象
5、神經系統—代謝虛度加快,產生肌肉酸困、疲勞、饑餓、熱、競爭等負責感覺和運動
教學過程
環節知識點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第一節動物
的運動
展示有關獵豹、獅子捕
食,鳥兒高飛等畫面。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看一
下這些動物的運動依靠的是
什麼?他們有什麼樣的特點
呢?
觀察思考,討論回答
他們在運動,他們的肌肉在收縮,
肌肉鼓了起來。
探究一、運動的結構
及其功能
同學們觀察運動員肌肉的
狀態有什麼特點?我們可以
模仿一下。
做曲肘和伸肘的動
作。
大家注意觀察老師的胳膊
發生了什麼變化?很好,大
家回答的完全正確,如果我不
牽引它呢?能動嗎?這節課
我們學習動物的運動,動物的
運動是由運動系統構成的,同
學們先閱讀教材。
然後相互討
論
胳膊上的肌肉鼓了起來。
發生了一個動作。
學生思考,閱讀教材,明確運動
系統的組稱。
結論
同學們做的非常好,請認
真思考總結,得出骨是—杠杠
作用;關節—支點作用骨
骼肌—,連接和動力作用,
有收縮特性
共同討論
思考得出結論
探究二、運動系統與
其他系統的關係
1、呼吸系統—消
耗氧,產生二氧
化碳,呼吸頻率
加快
2、消化系統—消
耗有機物,加快
吸收,產生饑餓
感
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
們一起做一個模型來演示運
動系統各部分的作用。
用青蛙的坐骨神經—腓腸肌
標本進行實驗。
用針、電流分別刺激青蛙的腓
腸肌和坐骨神經,引導學社觀
察實驗的現象。
根據討論結構和以上知識用硬紙
板、鬆緊帶、圖釘製作肌肉牽動骨
運動的簡易模型。
理解其作用。
教學過程
環節知識點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結論
骨本身時不能運動的,骨的
運動要依靠骨骼肌的牽引,因為
骨骼肌有收縮的特性。
通過神經系統感覺到的,如
果繼續下去,會出現流汗、臉紅、
呼吸加快、疲勞還會感到饑餓。
這是由於什麼原因呢?我們將繼
續進行探究。
聽講思考,共同總結探究內容。
探究那麼肌肉的結構又是什麼樣的?
出示豬的關節模型,觀察骨骼肌
的組成。
下面我們體驗一下人體運動時運
動系統各部分的作用,指導學生
做屈肘下蹲動作,並提示做這些
動作時有哪些肌肉關節參與。
讓學生做屈肘下蹲動作持續一段
時間後詢問學生:你現在有什麼
感覺?
噢!你累了,怎麼就知道累了?
哦,是感覺到的,那你知道感覺
是哪個系統完成的?加入繼續讓
你做下去你還會有什麼感覺?
如果你感到饑餓你會做什麼?與
哪個系統有關?……
根據討論結構和以上知識用硬紙板、鬆
緊帶、圖釘製作肌肉牽動骨運動的簡易模
型。
理解其作用。
刺激肌肉時肌肉會發生收縮。
肌肉由肌腱和肌腹兩部分構成。
學生體驗運動時各部分的作用。
學生體驗運動時各部分的作用。
感到肌肉酸痛,比較累。
我感覺到的。
結論同學們想想,人的運動不僅和運
動系統有關還與其他系統有關。
各類動物的運動都是在神經系統
的調節和控制之下完成的。
除受
神經系統的調節外,還需要消化
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的
參與配合。
觀看捕獵食物的獅子奔跑,斑馬逃亡的畫
面。
運動可以使動物捕獲食物同時也可以使
動物逃避敵人,有利於自己的生存。
課後小結
在進行關節結構的教學過程中,應用了教具關節的模型,通過讓學生觀察,以及聯繫平時所吃的骨頭的結構,使抽象的結構形象化,學生很好的掌握了關節的結構.
“骨、關節、肌肉的協調配合”是本節的難點,有些課件雖然科學直觀,但學生有時會搞不清骨的作用,本節選用數學教學圓規作教具,以兩規臂作兩相鄰骨骼,連接處為支點(關節)。
在臂端拴兩根繩子,代表肌肉的牽掛作用。
用繩子代替肌肉,很好地解釋了肌肉的特性:收縮產生動力,只能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必須依靠另一條繩子才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與此同時,還圓規的運動直接比作屈、伸肘運動,並讓學生自己體會肌肉的變化,從而完成此知識點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