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辨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于长夏——湿热病邪
又称为四时温
发于秋季——燥热病邪
★ 温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a
4
★ 温病与伤寒的关系 :
广义伤寒
狭义伤寒
隶属关系 温病
并列关系
a
5
★ 伤寒与温病的区别:
温
病
病因 温邪
伤寒
寒邪
受邪 途径
病机 特点
证候
邪从口鼻入。
邪从皮毛入。
邪郁卫表,肺气失宣 。 温邪易伤阴。
a
35
(3)卫分证的主要病机变化:
卫受邪郁,肌肤失于温煦——恶寒
温邪 邪留肌表,卫气受阻,郁而不伸,腠理开合失司——无汗或少汗
温 对人 邪 体的 温邪袭表,阳热上扰清空——头痛 初 作用 肺经郁热,清肃失司——咳嗽
袭
温邪伤津——口渴
卫
表
卫气 正气抗邪,邪正相争——发热 的抗
邪反
应
温邪抑郁卫阳——恶寒
a
7
㈡ 实践依据
叶天士汲取前人学术经验和运用传统理论,分析、 解决实践中的诊治问题,不断总结、探索,提出新 的思维,创建了新的学说 。叶天士丰富的临床经 验是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实践依据。
a
8
二、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
㈠ 证候类型的区分
1.卫分证
2.气分证
3.营分证
4.血分证
a
9
㈡ 分析病变机理 在温病过程中的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是指人体在温
温邪属性为阳热之邪,故恶寒较轻而短暂
a
36
总之,卫分证的病理特点是: 温邪袭表,肺卫失宣;
肺气失宣
卫受邪郁 +
正气抗邪,邪正相争
a
37
(4)卫分证的转归: 一般病变较轻 持续时间较短
①邪自表解:若正气未衰,加上及时确当的治 疗,温邪受到顿挫,可以从表外解。
②自卫传气:若感邪过重,或治疗不及时或不 恰当,温邪可从卫分传入气分。
湿重热轻,热为湿遏——身热不扬;苔白腻; 热重湿轻,湿热交蒸——身热汗出,热虽盛而不
为汗衰;苔黄腻或黄浊。 ➢ 湿热证提纲症:“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
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a
44
(3)气分证的形成途径:
①温邪自卫分传入:即卫分温邪不解传入气分。 ②温邪径犯气分:例如暑热病邪径犯阳明,湿热
a
33
暑热病邪一般径犯阳明,不从表伤, 故少见卫分表证。
a
34
(2)卫分证的辨证要点:
✓ 确定病邪在卫分的主要依据是发热与恶寒并见, 一般是发热重,恶寒轻。
✓ 口渴与否,是判断卫分证寒热属性的重要症状之 一。口渴,说明所感为温邪;
✓ 因此,将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作为卫分证的 辨证要点。
✓ 此外,脉浮数说明病属热而非寒,病位在表而不 在里。
a
13
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
① 确定病邪的浅深:“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 言血”。卫、气属阳,较浅;营、血属阴,较 深。
② 确定病变的轻重:层次越深,病情越重。 ③ 确立发病类型:病初以卫分证为主者,属新感
温病。病初以里热证为主者,属伏气温病。 ④ 确定治疗原则:“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
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 血,直须凉血散血。”
营之注脉化赤者为血。
a
18
卫分布于肌表。“卫在脉外”,“卫行于皮肤之中
,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气充养全身。“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
、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气之轻浮于肌表者即为卫。“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 卫气。”
可见,卫、气本质相同,只是分布层次不同而已。
a
19
营循行脉中,贯注五脏六腑,“营者,水谷之精气
a
27
卫气营血病机示意图:
卫受邪郁——恶寒 卫 邪正相争——发热、口微渴
邪郁气机 气 邪正剧争 发热,但恶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里热蒸迫
营热扰心——心烦,时有谵语
营 营热窜络——斑疹隐隐 营热蒸腾——口干反不甚渴饮,舌绛
热灼营阴——身热夜甚,脉细数
血热扰心——燥扰不安,神昏谵妄
血
迫血妄行——多部位急性出血 血热炽盛——身体灼热,舌深绛
,鼻、咽干燥,口渴,舌红,苔薄白欠润 ,脉浮数等。
其中以咳嗽少痰,或干咳无痰,鼻咽干燥 为卫分燥热证的辨证要点。
a
32
③卫分湿热证(湿热犯卫):
病理特征是湿热阻遏卫气,脾胃气机失调。 证见:恶寒发热,身热不扬,少汗,头重如
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 缓等。 其中以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苔白腻为卫分 湿热证的辨证要点。
③自卫内陷心营:如患者心阴素虚,温邪可由卫 分不经气分而径传心营(血),出现重险证候 。
a
38
(5)卫分证的治疗原则:
卫分证由于病在肺卫肌表,治疗是以宣泄肺卫为法 ,辛凉透表为治。
叶天士说:“在卫汗之可也”,即是此意。
a
39
卫分证的治疗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 应辨清卫分证的临床类型,区分病邪性质, 采用不同的解表法。
卫——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最浅
水谷精微
卫气——脉外 营血——脉内
气——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较深 营——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更深
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赤——最深
a
22
卫气营血功能各不相同
卫的作用是捍卫肌表。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 阖者也”。
② 慎用发散风寒之辛温解表剂。 ③ 不宜早用、过用苦寒直折、清泄里热之品。 ④ 温病卫分证一般较短暂,故汗法应适可而止
。
a
40
2、气分证
气分证是温邪入里,以整体气机受郁,邪正剧争, 里热蒸迫为特点的证候类型。
气分证的病变较广泛,凡温邪不在卫分,又未传入 营(血)分,皆属气分范围。
病变部位主要有:肺、胃、脾、肠、胆、膜原、胸 膈等。
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 循环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血为营之奉心化赤而成,“营气者,泌其津液,注
之于脉,化以为赤,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 应刻数。”
a
20
卫气营血层次示意图:
卫气营血表里层次差别,可引申说明温病病变层次、 阶段以及病情的轻重程度。
a
21
卫气营血分布与生化示意图:
a
41
(1)气分证的主要症状:
由于病变部位不同,其证候表现也各有区 别,其中以热盛阳明常见。
主要症状:壮热,不恶寒,但恶热,汗多 ,渴欲冷饮,舌红苔黄燥,脉洪大等。
其他病变部位的临床证候,将在后面叙述 。
a
42
(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
既无发热恶寒的表证,又无斑疹、舌绛 等营(血)分症状。
a
14
(1)卫气营血辨证的创立
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之前,已有关于卫气营 血的论述。
《黄帝内经》最早认为营卫气血是水谷化生的精 微物质:
如《素问· 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 《灵枢·营卫生会》:“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
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 赤,是谓血。”
,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相当或包括现代医学的病种: ①多种急性传染病; ②多种感染性疾病; ③还包括某些非传染性的热性病。
a
3
★ 温邪包括:
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 燥热病邪、暑湿病邪、疠气、温毒等。
温病 故
病。
发于冬春——风热病邪
发于夏季——暑热病邪
因与四时有关,
“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 矣。”
卫气使肌表固密,外邪不易入侵。“阳者,卫外 而为固也。”
总之,对内防止阴津外泄,对外抗御邪气入侵。
a
23
气是脏腑生理活动及整体防御功能的体
现。 凡外邪入侵,气必聚集病所,与病邪作
斗争。
“虚邪之入于身也深,有所结,气归之 。”——病邪结于某处,气必趋达病变部位,以
a
15
《难经·三十二难》:“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荣 ,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荣卫。”
《伤寒论》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 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 枝汤。 ”
元·罗天益《卫生宝鉴》:“气分热,柴胡饮子、 白虎汤;血分热,桃仁承气汤、清凉四顺饮子。”
a
16
明末·吴有性: “凡疫邪留于气分,解以战汗; 留于血分,解以发斑。气属阳而轻清,血属阴而重 浊。是以邪在气分则易疏透,邪在血分,恒多胶滞 。故阳主速而阴主迟,所以从战汗者,可使顿解; 从发斑者,当图渐愈。”
寒束肌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寒邪易伤阳。
初起恶寒轻发热重,口微渴,无汗或少汗。 初起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
脉舌 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舌苔薄白,舌质正常,口中和,脉浮紧。
治疗 辛凉解表,疏泄风热。
辛温解表,发散风寒。
a
6
㈠立论基础
卫气营血理论的立论基础是《内经》、《伤寒论》 等经典著作中有关“营卫气血”生理、病理方面的 论述。
叶天士受其启示:“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 战汗透邪,而邪陷血分,急急透斑为要。”
a
17
(2)卫气营血的化生及功能
卫气营血是由水谷化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 精微物质,其分布、化生有表里或先后的不同 。
卫气为无形之质,行于脉外,分布层次表浅; 营血为有形精微,行于脉中,分布层次较深。 卫、气、营、血的关系:其气浮于表者为卫,
病邪直入中道等; ③气分伏热外发:如某些伏邪温病,伏邪始从气
分发出; ④营分邪热转出气分。
a
45
(4)气分证的病机
气分证的主要病机变化:整体的气机受郁,正气奋 起抗邪,邪正剧争,热炽津伤。
∵阳明为十二经脉之海,多气多血,抗邪力强 ∴邪入阳明,正邪抗争,里热蒸迫——全身壮热。
a
46
温邪在里不在表——仅有发热而不伴恶寒 里热亢盛,蒸腾,逼津外泄——汗多 热炽津伤——口渴喜凉饮 热盛于里——舌苔由白转黄 里热沸腾——脉洪大有力
a
25
总结:
卫主卫外,气主整体防御,营主调和五脏,洒陈六 腑,化生血液,血主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卫气的功能主要是防御机体,使不受外邪侵袭;营 血的作用主要是营养机体。
a
26
(3)卫气营血的病理与证候
卫分证 气分证 营分证 血分证
属表 属里
气分证较浅 营分证较深 血分证更深
卫气分——功能失调为主 营血分——实质损害为主
a
30
①卫分风热证(风热犯卫):
证见: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 咽痛或乳蛾红肿, 头痛, 咳嗽,口微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等。
其中以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头 痛等为卫分风热证的辨证要点。
a
31
②卫分燥热证(燥热犯卫):
其病理特征是燥热伤卫,津液被耗。 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或无痰
第七章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a
1
一、卫气营血辨证
叶天士首创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和方法。 他依据温病病机演变的规律性变化,病程发展的阶 段特点,结合《内经》及前辈医家的论述,将卫气营 血相关内容引申发挥,形成了独特的卫气营血辨证学 说。
a
2
★ 温病的定义: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
a
11
㈢ 判定病情轻重
㈣ 识别病情传变
卫分(初期阶段) 气分(中期) 营分(严重阶段) 血分(晚期阶段)
病位
肺卫 肺、胃、肠、胆、脾、膀胱等 心与心包 心、肝、肾
a
12
㈤ 指导立法制方
卫 气 治疗大法 清 营 血
汗
之---银翘散
气---白虎汤
透热转气---清营汤
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
阴血耗损——脉细数
a
28
1、卫分证
➢ 卫分证是温邪初袭人体,引起卫气卫外功能失调的 一类证候类型 ➢ 属于外感病表证的范畴。
a
29
(1)卫分证的主要症状
卫分证的主要症状: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 或少汗,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 数等。
不同性质的温邪入侵卫分所产生的临床症状各具 特点。 卫分风热证: 卫分燥热证: 卫分湿热证:
邪作用下所导致的卫气营血某一部分的功能失调或 实质损害,它体现了温病过程中不同证候的内在本 质。
卫分、气分的病机变化以功能失调为主。 营分、血分的病机变化以实质损害为主。
a
10
㈢ 判定病情轻重
㈣ 识别病情传变
卫分(初期阶段) 气分(中期) 营分(严重阶段) 血分(晚期阶段)
病位
肺卫 肺、胃、肠、胆、脾、膀胱等 心与心包 心、肝、肾
祛邪外出。aFra bibliotek24营血的功能是营养机体。
《灵枢·营气》:“经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
已,终而复始。”
《难经》:“血主濡之” 。 (濡养)
《灵枢·营卫生会》:血是奉养人体最精华的物
质,“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者,泌 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 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
以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为辨证 要点。
风热病邪、暑热病邪、燥热病邪传入气 分,病机变化和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a
43
湿热病邪(包括暑湿)深入气分,病机变化较复 杂,临床症状特殊。其流连气分,涉及脾、膜原 、胆腑、肠腑等病变部位。
气分湿热的基本表现:发热、脘腹痞满、苔腻等 。——判断气分是否湿热内阻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