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地面条件TD-SCDMA基站电磁辐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地面条件TD-SCDMA基站电磁辐射
摘要:本文从分析TD-SCDMA基站工作原理及其无线电传播特性,着重研究探讨在不同地面环境条件下TD-SCDMA基站周围电磁辐射的空间分布特性。
研究表明,在林地、草地、及水泥等三种地面条件下,林地的吸收的电磁辐射最大,其次是草地,而水泥地面对电磁波的衰减作用最小。
关键词:TD-SCDMA基站各种地面条件电磁辐射一、
分类号:P427.35 文献标识码:A-E文章编号:2095-2104(2011)12-094—01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移动通信质量和服务内容要求不断提高,我国移动通信网络也在不断的升级和提高,并进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移动通信基站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通信及网络服务的同时,其本身的电磁辐射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并逐渐成为了产业界乃至整个社会所关心的热点话题。
我国在1987年就开始使用采用频分多址技术的模拟式蜂窝电话通信,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大量应用发展,使得移动通信进入了第二代数字移动移动通信系统(GSM)采用时分多址TAMA 和频分多址FDMA相结合,凭其抗干扰能力强、用户设备小、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开始进入了我国的每一个家庭。
同时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我国自主开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采用了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和智能天线SDMA等四种多址技术,在国内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应用,由于缺乏针对TD-SCDMA基站电磁辐射研究,其天线比GSM基站天线要大些,使得不少公众认为TD-SCDMA基站电磁辐射影响要大于GSM基站,反对其基站建设。
因此,为让公众能正确了解TD-SCDMA基站电磁辐射影响,进一步促进我国自主开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建设,对TD-SCDMA基站电磁辐射的研究闲的极为迫切。
本论文着重研究探讨在不同地面环境条件下TD-SCDMA基站周围电磁辐射的空间分布特性。
二、TD-SCDMA移动通信原理及电磁辐射传播特性
1、TD-SCDMA移动通信原理
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是我国提出的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技术。
该标准将智能天线、同步CDMA(码分多址)、接力切换、联合检测和软件无线电(SDR)等技术融于其中。
其系统结构完全遵循3GPP网络结构[1],分为地面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
根据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有关文件规定,江西移动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具体频率分配见表2-1。
表2-1江西移动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工作频率分配表
A频段 B频段
1880 MHz~1900 MHz 2010MHz~2025MHz
目前,一般情况下TD-SCDMA基站(八阵元天线)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2
表2-2TD-SCDMA基站技术参数汇总表
天线高度(m) 阵元增益(dBi) 赋形增益(dBi) 阵列增益(dBi) 天线俯角(°)垂向半功率角(°) 水平半功率角(°) 阵元发射功率(W)
15~70 14~16 6~9 9 3~9 6~9 65±15 1
TD-SCDMA基站天线辐射的电磁波形成电磁波瓣,其周围电磁场强度与电磁波的方向和强度正相关。
TD-SCDMA基站采用自使用智能天线,其原理是将无线电信号导向具体方向,产生空间定向波束,使天线主波束对准用户信号达到方向,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到达方向,达到充分高效利用移动用户信号并删除或抑制干扰信号的目的。
典型的智能天线结构见图2-1,其主要包括4个部分:天线阵元、模数转换、自适应处理器和波束赋形网络。
图2-1 智能天线结构图
TD-SCDMA智能天线蛀牙实现两种波束:广播波束和业务波束。
广播波束主要用于公用信道(PCCPCH、SCCPCH、PICH、FPACH等)作系统广播,其波束较宽,使各小区无缝隙覆盖。
业务波束是在建立具体通话链路后形成,针对每一个用户形成一个窄波束并紧紧跟踪用户。
由于波束很窄,能力比较集中,在相同功率情况下,智能天线能将有用信号强度增加,并减少对其他用户的干扰。
智能天线能很好集中信号,发射机可适当减少发射功率,使得电磁辐射强度能够降低。
另外智能天线波瓣窄,其影响范围也大幅将少。
2、TD-SCDMA基站无线电波传播特性
TD-SCDMA移动通信采用直射波辐射的方式传播,其特点为:天线高度远大于工作波长;通信距离通常在视线距离之内;由于存在多径传播现象,造成直射波和反射波互相干扰,引起接收点场强起伏变化并随距离呈波动变化;直射波辐射传播方式与天波辐射相比更为稳定。
基站无线电波在空间中的传播方式[2]有4种:直射、反射、绕射和衍射,如图2-2所示。
图2-2 无线电波在空间的传播方式
移动通信无线电波传播损耗的常见类型主要有:
(1)绕射损耗:绕射损耗是由障碍物引起的附加传播损耗,可分为单刃绕射、多刃绕射、圆球形绕射;一般绕射损耗比较大,而圆球形绕射损耗最大。
多刃绕射损耗则可以由单刃绕射损耗累加得到。
(2)反射损耗:反射损耗的大小不仅与反射面的反射系数(扩散系数、镜面反射系数、漫反射系数等)有关,也与发射角的大小有关。
(3)建筑物贯穿损耗:建筑物的贯穿损耗是指无线电波穿过建筑物的外墙所受到的衰减,它等于建筑物外与建筑物内的场强中值之差。
(4)人体损耗:手持机位于使用者腰部和肩部时,接收的信号场强比天线离开人体几个波长时将分别降低4~7dB和1~2dB,一般人体损耗设为3dB。
(5)车内损耗:一般车内损耗为8~10dB。
(6)植被损耗:植被损耗与树林的稠密程度、树叶形状、树林的厚度、树林与接收天线的距离等有关。
三、TD-SCDMA基站电磁辐射空间分布研究
环境条件的不同,基站电磁辐射也随之变化,基于TD-SCDMA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传播机理的复杂性,本论文主要研究在不同地面条件下TD-SCDMA基站电磁辐射时空分布特性。
TD-SCDMA基站发射的电磁波以基站天线为圆心向外扇形传播,其周围某点功率密度大小,与其两点间的路径损耗量有关。
路径损耗主要与载频频率、传播速度、传播地形和地貌有关。
TD-SCDMA基站主要采用Asse3G来计算路径损耗[6,7],其表达式为:
式中:L——路径损耗,单位为dB;
K1——固定偏移因子(与频率相关),单位为dB,2000MHz取162.5;K2——距离衰减因子,取44.9;
d——基站天线与移动台(手机)天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单位为km hms——移动台(手机)天线的有效高度,单位为m;
K3——与移动台(手机)天线高度相关的因子,取-2.55;
K4——与移动台(手机)天线告诉相关的因子,取0;
K5——与发射天线高度相关的因子,取-13.82;
K6——与log(Heff)log(d)相乘的因子,取-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