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应该更注重人格塑造一辩稿(最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人格的概念,人格,据《辞源》解释,指人的品质与格调。

包括道德,意志,智力等三方面,是人的内在美的体现。

我方并不否认知识的重要性,人格的塑造离不开知识的传授。

我校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正说明,大学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人。

但这并不代表大学教育应更注重知识培养,今天我方认为,大学教育应更注重人格塑造,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大学教育的要旨是人格塑造。

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从本质上讲,大学教育就是对人发展成为一个怎样角色的塑造,也就是对人格的塑造。

大学教育强调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及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所培养的人才既有完善的智能结构,又有良好的道德个性和理想人格,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学生在学校中形成良好的人格,就能顺利地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在社会上顺利发展,对社会、民族、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二,大学期间进行人格塑造更有利于培养和谐的人。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培养目标始终应当是当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

一个和谐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健全人格。

而人格包括道德、意志和智力三个因素,它们三个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的统一的精神特质。

只有这三个因素全面、协调地发展,才能发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的人。

大学教育要培养和谐的人才,就必须更加注重人格的塑造!
第三,人始终是知识的主体,而人格则是人的灵魂体现,对人的各种行为起导向作用。

正所谓:“德者,才之帅也。

”知识可产生的正负效应全取决于人格的高下与有无,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教育应更注重人格塑造。

大学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各门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是要塑造学生健康,高尚的人格。

知识、才能、科学技术在现实中常常会产生正负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效应,一是建设力,二是破坏力。

关键是谁在掌握与应用。

主体是人,而人的人格有无与高下就是焦点所在。

最后,我想以黑格尔的一句名言与对方辩友共勉:“一个拥有真正美的心灵总是有所作为的,并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谢谢!
经过刚才激烈的攻辩,对方辩友的知识很令我佩服,但是,他们的风度更是深深的打动了我。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令人信服的不仅仅是才华,只有通过你高尚人格表现出来的才华才会获得真正的胜利。

但佩服归佩服,不足还是要指出。

对方辩友一直在论述大学教育中知识培养是如何如何重要,却始终没有突出为什么要更注重知识培养。

对于我方二三辩提出的攻辩问题,对方辩友始终没有正面回答。

我们大学教育的要旨是人格塑造,而大学期间的人格塑造更有利于培养和谐的人,这样的人才才能正确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民族、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最后,我不得不提醒对方辩友,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的灵长,是因为我们有人格,人格是为了区分人和其他自然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