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职业软技能的培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课 程的设置 ,针对能力 目标 和能力建 设进行 强调 和重视 , 彰显了教学 目标与能力本位 的主导关 系 ,也 吸引了越来越多 的
高职 院校要 加强 学生 心理健 康教 育 ,把软 技 能培 养融 入
课程体系 中,构建第二课堂平台 ,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方 式来增强学生 的职业 软技 能培养 。高职 院校教 师 可 以通 过 帮 助学生实施职业规 划 ,确 定就业 目标 等 方式来 提 高学 生的 就
《 广采教■》 职教 2 0 1 6年第 1 2期 ・l 5・
教师可以利用微 信群 聊、微博广播等 ,把心理健康知识做成有
趣 的小 漫画、小故事进行传播 ,让学生积极 的阅读 、愉快 的接
座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除此之外 ,学校还 要做好各系学
生 的思想工作 ,对学 生 的心理 状况 和思 想动 向有一 个 深入 的 了解 ,对近期有思想波动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加 以特别关注 ,多 加关怀 ,及时找他们谈心了解情况 ,帮助他 们解 决问题。学校 要建立一个 由书记带头 、班主任负责、辅 导员 协调 、任课 教师 配合 的管理体系 。学校可以利用学校广播站 、校园网 、板报橱 窗等宣传平台普及 心理 健康 知识 ,让 学生 了解 只有 拥有 一个 健康的心理 ,才能保证学 习、生活 和工作 的正常进行 。
学校要 通过 多渠 道 、多形 式 巧妙地 把心 理健 康知 识 渗透
到学生的意识中 ,潜 移默化 、润物无声地进行知识灌输 。比如
活动中学会自 我管理和 自我教育,在实践 中得到成长 , 丰 富社会 阅历 , 为以后更好地工作打下 良好的基础 。另外,教师可以借助 当 前发达的信 息 技术 , 设置多彩的网络课程 。教师可 以利用校园 B B S 等传播平台 , 跨越时 间、 空 间的限制 , 让职业软技 能与社会
就 业 导 向下 高职 学 生职 业 软 技 能 的 培 养
文/ 惠 州经济职 业技 术学院 陈宝丹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 的今天 ,人们对学历 的概念在逐渐淡化 ,
受 。学 校还可以利用师生联谊 、网上交流 的形式 进行 心理健康
就业不再只看一 纸文凭 。在 当前 就业形 势 日益激 烈的形 势下 ,
企业对就职人员 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企业往往 根据 自身发展需 求更 多关注学历 以外的职业软技能。健康的人格 、优 良的 品质 、 团队合作精神 、人际交流等都可 以成为超越学 历的软实力 。为 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及就业市场 的要求 ,高职学 校应 当全 面
教育或 咨询 。
二 、将 软技 能 纳入 课程 体系 ,构 建第 =课 堂平 台
高职 院校 培养学生职业软技能 ,既要实施引领式 的主体养 成教育 ,又要进行 主导式 的系统点拨 。构建公共选修课程体 系
能够使 主导式系统点拨教 育有 效落实 。高职院校可 以把学 生职
业软技能 的培养课程纳入 到整体教 学规划 中,根据实 际情况循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视培养学生 的人际 沟通 能力 、团队协
目标 ,在实训课程 中重点 培养 。 职业软技能具有 内容上的广泛性和表现上的隐蔽性 ,它需要 长时间的训练 、积累才能获得 。因此 ,职业软技能的培养要 贯穿 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 ,不但要通过选修课 程以及课 内教学进行训
、
加强学生心理雠 教育 , 让学生拥有健康人格
高职教育的最终 目标是 为社会培养服务 、管理 、生产建设 等领域的一线技 能 型专业 人才 ,而人才 培养 又要 适应 社会 的 发展 和企业 的需求 ,当前社 会和企 业要 更加 注重 人才 的 职业 软技 能 ,如心理素质 、道德情操 、团 队合作 、人际关系等专业 技能 以外 的能力 。 学生各种能力 的培养 和提 高首 先需 要有 超强 的心 理素 质 和健康 的人格 ,这是职业软技能的首要因素。近年来各大院校 对学生 的心理健康 比较重视 ,引进专业心理教师 ,聘请专业心 理 医生 ,成立 了心理健康咨询室 ,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讲
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软技能 ,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力。
序渐进 ,逐渐开展 。根据不 同专业 学生的不 同要求 以及学生 的 实际情况 ,可面 向大 一 、大二 学生 开设 “ 创 新 能力 培养 ” 公 共选修课。随着教育 的改革和教师规模 的扩大 ,学校还可开设 “ 人际交流能力培养 ”“ 团队合作 能力培 养 ”等公 共选修 课程 。
业胜任力 。大学生在拥有专业技能的同时 ,也应 当主动加强职
业软技能的培养。只有 这样 ,才 能够适应企业 的需要 和社会 的
发展 ,成为 “ 双能型”技术人才 。
一
学 生选修 职业软技能的课程 。 单 模块 选修课成功实施后 ,复合型多模块 的职业 软技能课 程也要 积极 开发探索 。高职院校更加科学合理 的职业 软技能课 程 的相继推 出 ,能够 使学生在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 面有所提 高 。高职 院校 的实训 活动 ,对 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有 着很 大 的帮助 ,对 于职业 软技能的培养和学 习方法 的掌握 也非常有 利 ,同时也有利 于学 生创 新能力的培养和解决实 际问题 能力的 提高 。有些 院校 只关 注学 生专 业技能的提高 ,却忽视 了培养学 生 的职业软技能 。高职 院校应该把 职业 软技能作为能力培养 的
练培养 ,还要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有所体现。学校要构建一个以
职业软技能为主导的立体化 、 跨专业 、 多行式 的第二课堂 ,这是
培养学生职业软技能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佳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大力进
行社会实践活动 ,参加社团活动、文艺演 出、专业技能 比赛、创
业创新大赛以及相关的拓展训练等,使学生视野有所开阔,性格 、 情操得以陶冶 ,心理 、人格得到健全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 中提高 团队合作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 以及创造创新能力 。学生要在社会
高职 院校要 加强 学生 心理健 康教 育 ,把软 技 能培 养融 入
课程体系 中,构建第二课堂平台 ,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方 式来增强学生 的职业 软技 能培养 。高职 院校教 师 可 以通 过 帮 助学生实施职业规 划 ,确 定就业 目标 等 方式来 提 高学 生的 就
《 广采教■》 职教 2 0 1 6年第 1 2期 ・l 5・
教师可以利用微 信群 聊、微博广播等 ,把心理健康知识做成有
趣 的小 漫画、小故事进行传播 ,让学生积极 的阅读 、愉快 的接
座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除此之外 ,学校还 要做好各系学
生 的思想工作 ,对学 生 的心理 状况 和思 想动 向有一 个 深入 的 了解 ,对近期有思想波动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加 以特别关注 ,多 加关怀 ,及时找他们谈心了解情况 ,帮助他 们解 决问题。学校 要建立一个 由书记带头 、班主任负责、辅 导员 协调 、任课 教师 配合 的管理体系 。学校可以利用学校广播站 、校园网 、板报橱 窗等宣传平台普及 心理 健康 知识 ,让 学生 了解 只有 拥有 一个 健康的心理 ,才能保证学 习、生活 和工作 的正常进行 。
学校要 通过 多渠 道 、多形 式 巧妙地 把心 理健 康知 识 渗透
到学生的意识中 ,潜 移默化 、润物无声地进行知识灌输 。比如
活动中学会自 我管理和 自我教育,在实践 中得到成长 , 丰 富社会 阅历 , 为以后更好地工作打下 良好的基础 。另外,教师可以借助 当 前发达的信 息 技术 , 设置多彩的网络课程 。教师可 以利用校园 B B S 等传播平台 , 跨越时 间、 空 间的限制 , 让职业软技 能与社会
就 业 导 向下 高职 学 生职 业 软 技 能 的 培 养
文/ 惠 州经济职 业技 术学院 陈宝丹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 的今天 ,人们对学历 的概念在逐渐淡化 ,
受 。学 校还可以利用师生联谊 、网上交流 的形式 进行 心理健康
就业不再只看一 纸文凭 。在 当前 就业形 势 日益激 烈的形 势下 ,
企业对就职人员 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企业往往 根据 自身发展需 求更 多关注学历 以外的职业软技能。健康的人格 、优 良的 品质 、 团队合作精神 、人际交流等都可 以成为超越学 历的软实力 。为 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及就业市场 的要求 ,高职学 校应 当全 面
教育或 咨询 。
二 、将 软技 能 纳入 课程 体系 ,构 建第 =课 堂平 台
高职 院校 培养学生职业软技能 ,既要实施引领式 的主体养 成教育 ,又要进行 主导式 的系统点拨 。构建公共选修课程体 系
能够使 主导式系统点拨教 育有 效落实 。高职院校可 以把学 生职
业软技能 的培养课程纳入 到整体教 学规划 中,根据实 际情况循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视培养学生 的人际 沟通 能力 、团队协
目标 ,在实训课程 中重点 培养 。 职业软技能具有 内容上的广泛性和表现上的隐蔽性 ,它需要 长时间的训练 、积累才能获得 。因此 ,职业软技能的培养要 贯穿 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 ,不但要通过选修课 程以及课 内教学进行训
、
加强学生心理雠 教育 , 让学生拥有健康人格
高职教育的最终 目标是 为社会培养服务 、管理 、生产建设 等领域的一线技 能 型专业 人才 ,而人才 培养 又要 适应 社会 的 发展 和企业 的需求 ,当前社 会和企 业要 更加 注重 人才 的 职业 软技 能 ,如心理素质 、道德情操 、团 队合作 、人际关系等专业 技能 以外 的能力 。 学生各种能力 的培养 和提 高首 先需 要有 超强 的心 理素 质 和健康 的人格 ,这是职业软技能的首要因素。近年来各大院校 对学生 的心理健康 比较重视 ,引进专业心理教师 ,聘请专业心 理 医生 ,成立 了心理健康咨询室 ,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讲
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软技能 ,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力。
序渐进 ,逐渐开展 。根据不 同专业 学生的不 同要求 以及学生 的 实际情况 ,可面 向大 一 、大二 学生 开设 “ 创 新 能力 培养 ” 公 共选修课。随着教育 的改革和教师规模 的扩大 ,学校还可开设 “ 人际交流能力培养 ”“ 团队合作 能力培 养 ”等公 共选修 课程 。
业胜任力 。大学生在拥有专业技能的同时 ,也应 当主动加强职
业软技能的培养。只有 这样 ,才 能够适应企业 的需要 和社会 的
发展 ,成为 “ 双能型”技术人才 。
一
学 生选修 职业软技能的课程 。 单 模块 选修课成功实施后 ,复合型多模块 的职业 软技能课 程也要 积极 开发探索 。高职院校更加科学合理 的职业 软技能课 程 的相继推 出 ,能够 使学生在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 面有所提 高 。高职 院校 的实训 活动 ,对 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有 着很 大 的帮助 ,对 于职业 软技能的培养和学 习方法 的掌握 也非常有 利 ,同时也有利 于学 生创 新能力的培养和解决实 际问题 能力的 提高 。有些 院校 只关 注学 生专 业技能的提高 ,却忽视 了培养学 生 的职业软技能 。高职 院校应该把 职业 软技能作为能力培养 的
练培养 ,还要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有所体现。学校要构建一个以
职业软技能为主导的立体化 、 跨专业 、 多行式 的第二课堂 ,这是
培养学生职业软技能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佳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大力进
行社会实践活动 ,参加社团活动、文艺演 出、专业技能 比赛、创
业创新大赛以及相关的拓展训练等,使学生视野有所开阔,性格 、 情操得以陶冶 ,心理 、人格得到健全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 中提高 团队合作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 以及创造创新能力 。学生要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