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理教科版九年级《4.核 能》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核能
情景导入
同学们谁能说出我们人类制造的杀伤性武器中,杀伤性最强的武器是什么?那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核武器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它爆炸时的巨大能量是怎样得来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核能。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原子核核能
活动:展示原子结构的挂图或投影,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

请答复:原子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
学生交流、讨论后答复: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

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转动。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

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

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

探究点二核裂变能及其利用
活动1: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响不断进行呢?
实验: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响。

利用类比的方法来模拟研究核裂变过程
如果去掉其中火柴〔1〕,火柴〔2〕、〔3〕会燃烧吗?
展示链式反响原理的挂图或动画。

链式反响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

〔播放纪录片广岛原子弹爆炸〕
核能发电:
活动2:在链式反响中,可以通过控制中子数量来控制链式反响的速度。

可控的核裂变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答复:可以用于核能发电、核动力航母等。

活动3:投影核电站图片,介绍我国核电站的情况。

核电站运行中能源是由重核裂变提供的,核能是平安、洁净、廉价的能源。

你认可这个观点吗?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核裂变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如果不加以控制短时间内释放的能量会产生极大的破坏。

如果控制链式反响的速度,让核能逐步缓慢的释放就可以为人类使用
活动4:阅读课本P52,讨论交流:核泄漏。

1、核燃料的放射性对人体造成的严重伤害。

2、对于辐射强度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一定要防止其扩散,人体切莫随便靠近。

距离防护:远距离操作,任何源不能直接用手操作。

屏蔽防护:根据辐射源的类型、射线能量、活度设置屏蔽体,例如:核废料也有很强的放射性,目前一般都将其放入特制的容器内深埋封存。

探究点三核聚变
我们已经研究过重核可以裂变成质量较小的核,那么质量较小的核能否聚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呢?
活动1:介绍轻核的聚变,将质量较小原子核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也会放出大量的能量,这是就是聚变。

如把氘和氚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氦核。

〔投影聚变图〕
活动2:播放氢弹的视频或展示图片。

氢弹就是利用氢核的聚变,在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但现阶段科学家还没有找到控制核聚变的方法。

通过可控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板书设计
4.核能
教学反思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尽管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有控制不好,出现事故的时候。

例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在课堂上,我除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资料以外,还大量搜集了关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文字记载,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们在灾难的记载面前目瞪口呆,同时也深
刻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稳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方法。

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液体密度的方法,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液体密度的方法,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一般习惯将金、银等金属之外的天然材料〔矿石、岩石、生物等〕制成的,具有一定价
值的首饰、工艺品或其他珍藏物品统称为珠宝,故有“金银珠宝〞的说法。

珠宝店里的珠宝 琳琅满目,古玩店里的古玩珍奇繁多,各个器具大小不一,质量不同,价格各异。

在鉴别它 们的真伪时,密度就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如何测量它们的密度呢?赶快来学习本节内容吧! 教学活动
一、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学生分组实验:
1.小组讨论测量方法、需要的实验器材;
2.说出测量步骤(点评误差最小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
4.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总结归纳
1.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

2.测量步骤:
(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
(2)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 1;
(3)用细线将石块系好,慢慢放入量筒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 2;
(4)小石块密度表达式:ρ=m V =m V 2-V 1。

3.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

例如下表。

法?
方法一
实验:测定密度比水小的石蜡的密度。

方法:压入法测体积。

器材:天平、量筒、水、细铁丝、石蜡。

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石蜡块质量m ;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 1;
③把石蜡放入量筒水里,用一根细铁丝把石蜡压入水中,记下这时量筒中水面到达的刻度值V 2,两次读数之差V =V 2-V 1;
④根据公式ρ=m V
,求出石蜡密度。

方法二
实验:测定密度比水小的石蜡的密度。

方法:悬垂法测体积。

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石蜡
步骤:①用天平称出石蜡块质量m ;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在细线上系上石蜡和金属块,先把金属块沉入水中测出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V 1;
③把上面石蜡也沉入水中,测出水、金属块、石蜡的总体积V 2,两次读数之差V =V 2-V 1;
④根据公式ρ=m V
,求出石蜡密度。

二、测量酱油的密度
学生分组实验
1.小组讨论测量方法、需要的实验器材;
2.说出测量步骤(点评误差最小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
4.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总结归纳
1.实验器材:天平、量筒、酱油、烧杯。

2.测量步骤: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 1;
(2)将一局部酱油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酱油的体积V ;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酱油的质量m 2;
(4)酱油密度表达式ρ=m V =m 1-m 2V。

3.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

如下表。

板书设计
3.测量密度
教学反思
堂中难点未能突破。

本节课的难点是学生能分析出所测物质的密度偏大〔或偏小〕的原因并及时更正,有三个组测得的盐水的密度大于2g/cm 3,有一个组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小于 1 g/cm 3,这样的结论很显然都是错误的,但由于时间所限,只能由我简单讲了,学生没有用实验验证,似懂非懂。

没有有效的展示鼓励的措施。

在教学中,假设组与组之间无法进行比照,没有交流,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