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量陈铭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力量陈铭观后感
(一)
西方学者曾把中华文明视为早熟的文明。
这种早熟的中华文明如黄河长江,源远流长、海纳百川,给中华民族注入了一种特殊的力量,那就是:不管遇到多大的灾难、险阻和变故,民族在血浓于水的情感下终归会团结一致,国家在匹夫有责的召唤下终归会和谐统一,社会在共享太平的引领下终归会繁荣富强。
这就是中华民族强劲的内生动力——中国力量!
鸦片战争以来,正是中国力量引导着这个东方大国洗刷“东亚病夫”的耻辱,演绎“东方巨人”的奇迹: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沧桑巨变。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毋庸置疑,中国力量,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凝聚中国力量,基础是经济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夯实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
(二)
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凝聚中国力量,就要继续实施文化强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文化的力量、科技的力量和人才的力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加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
明确要求,推进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梦想,其根本宗旨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共同幸福。
让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加健康、更加和谐、更加安全、更有尊严的生活,让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价值追求。
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导向,需要不断改善民生。
强调:“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地向前走”,“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务必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务必使全体人民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只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实际利益,不断造福人民,才能凝聚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