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原文及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圆》原文及翻译赏析
《月圆》原文及翻译赏析1
原文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赏析
序文
折一身瘦骨,踩雨后的虹桥,进山。

在山山与树树的夹缝间,辟半亩薄地,起一间柴屋,只栽松柏。

男松站远些,刚劲孔武,护塞戌边;女松倚近些,端茶递水,红袖添香。

老松可对奕,小松可共舞。

酒醉茶酣也可“以手推松曰‘去’”。

山认樵夫给树,水认渔翁给鱼,我非樵非渔,便拥有一切,无路则处处是路。

山中何事?
闲闲地餐风饮露,忙忙地耕云种月。

写几行骈文骊句,用松针钉在篱笆上,花朵来读有花香,蝴蝶来读有蝶味,萤火虫来读有萤光,山鬼来读有鬼意,仙人来读有仙气……诗越读越厚,日子越读越薄,生命越读越轻。

明天有明天的飞花,后天有后天的落叶。

反正这山中没个忙人,反正这山中没个闲人。

蓄了一春的露,檐前的小瓴也该满个七八分了。

日头下端进新垒的红泥小炉。

用去岁晒干的花尸燃火,才不会把水煎老。

宠自己一回,今年就用那把不曾舍得用的养得釉亮的晚唐小壶。

一盏香茗、一柱檀香,一人独对一山,一心静面一世。

往日的尘缘都不得记不起来了,就喝眼前的茶吧。

茶要独品,酒需共酌。

这好山只归我一人所有。

让我如何能信?可不,山中无甲子,大约在三个秋天之前就有山背后的白飘胸的老翁来访,用一串铜钱来换
我的松花酒。

我说如如今通用银子,他不懂。

好说歹说,用三双草鞋换去我两竹筒的酒。

并向我打探山外的世道,我故意很使劲地想,然后说是元。

他诡诡地一笑,笑得我心里发虚。

再问我进山的道,我指的东西南北,他丢下两句没头没脑的话,径自去了。

此后也就是隔山说些阴晴圆缺的话,也没什么来往。

年前找他对酌,只见两间茅屋,一间紧闭,草绳紧紧拴了门环,另一间住人,极其简陋。

奇的是窗上糊纸竟是三尺棉宣,依稀可辨三五字句:“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倒是好句,只是意未尽而气未结,加上无奈的沧桑像一件短衣,终究遮挡不住曾经的少年血气,不知那双倦了的诗眼在后句中将望向何处,无从寻觅。

更奇的是宣纸已泛黄,浮着一层虚幻的锈色,却明明白白一阵墨香。

再偷觑那间紧闭的屋,门缝里逼出来一股霉味,欲近还难,老翁面有愠色,边忙知趣告退,疑惑便自此悬于心头。

眼看秋叶落尽,陈酿也快见底。

日日忙着拾掇松花酿新酒,我叫它花雕它就叫花雕。

想着借开春送酒话个暖,再一探究竟。

孰料面对的竟是一堆废墟,老翁已绝了踪迹。

捡出一残破条幅。

却是新纸鲜墨写着:“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紧接着是一枝疏笔墨梅。

想来或是一时无句信笔点梅;或是墨尽而笔已秃,扔之不舍,意犹未尽,想想,也罢也罢,秃笔余墨画梅正好。

点点梅瓣,拙得很有逸气。

我心中悬石砰然而落,方知是我的眼拙了,那紧闭茅屋乃藏万卷诗书,山中潮气重,书霉得也重,而这布衣老者便是隔世的骚人墨客,隔世,隔几世?唉,千古繁华原只是一道薄风,他在山中避过这道风。

于世间的缺漏与错过,究竟是遗憾还是那幅墨梅枝桠间的最好留白?
老翁与书此去何往?
山更远的山……天以外的天……
若下一世能相遇,在红尘便罢了。

若还在山中,我必送他一壶花雕,外加两句:“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他自当会心一哂。

一盏淡茶,一壶薄酒。

山是空了的山,老翁是空了的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千古岁月,兴亡更替就像一场幻梦。

诗人用疲倦的眼睛远望着天边。

孔子家族墓地中长满乔木,吴国的宫殿如今荒草萋萋,楚庙中只有乌鸦飞来飞去。

临到老回到了村中生活,几间茅屋里,珍藏着万卷诗书。

山中有什么事呢?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

注释
人月圆:曲牌名。

此词调始于王诜,因其词中“人月圆时”句,取以为名。

《中原音韵》入“黄钟宫”。

曲者,小令用。

有幺篇换头,须连用。

诗眼:诗人的洞察力。

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

吴宫:指吴国的王宫。

也可指三国东吴建业(今南京)故宫。

楚庙:指楚国的宗庙。

投老:临老,到老。

赏析二
这首曲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表达自己看破世情、隐居山野的生活态度。

全曲上片咏史,下片抒怀。

开头两句,总写历来兴亡盛衰,都如幻梦,自己早已参破世情,厌倦尘世。

接下来三句,以孔林、吴宫与楚庙为例,说明往昔繁华,如今只剩下凄凉一片。

下片转入对眼前山中生活的叙写,虽然这里仅有简陋的茅舍,但有诗书万卷。

喝着自酿的松花酒,品着自煎的春水茶,幽闲宁静,诗酒自娱,自由自在。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二句总写兴亡盛衰的虚幻,气势阔大。

“千古”是“思接千载′’,纵观古今;“天涯”,是“视通万里”,阅历四方。

诗人从历史的盛衰兴亡和现实的切身体验,即时间与空间、纵向与横向这样两个角度,似乎悟出了社会人生的哲理:一切朝代的兴亡盛衰,英雄的得失荣辱,都不过像一场梦幻,转瞬即逝。

正如他在(《普天乐·道情》中)所云:“北邙烟,西州泪,先朝故家,破冢残碑。


“诗眼”,即诗人的观察力。

作者平生足迹曾遍及湘、鄂、皖、苏、浙等江南各省,可谓浪迹“天涯”了。

然而终其碌碌一生,仅做过路吏、扬州民务官、桐庐典史、昆山幕僚等卑微杂职而已。

一个“倦”字,包含了多少风尘奔波之苦,落拓不遇之怨,世态炎凉之酸!难怪他常为此喟叹:“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普天乐·秋怀》)难怪他常为此愤激不平:“人生底事辛苦,枉被儒冠误”;“半纸虚名,十载功夫。

人传梁甫吟,、自献长门赋,谁三顾茅庐?”(齐天乐过红衫儿)如此坎坷悲辛,书剑飘零,怎能不令人厌倦思归呢?“倦”字,已遥为后文写隐居伏根;“天涯”又先替“孔林”三句张本。

“孔林”三句具体铺叙千古繁华如梦的事实,同时也是“诗眼”阅历“天涯”所得。

“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城北,密植树木花草。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扩建的宫殿,名馆娃宫(包括响屟廊、琴台等),后被越国焚烧,故址在苏州灵岩山上。

也可指三国东吴建业(今南京)故宫。

李白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登金陵凤凰台》)可证。

三句用鼎足对,具体印证世事沧桑,繁华如梦的哲理:即使像孔子那样的儒家圣贤,吴王那样的称霸雄杰,楚庙那样的江山社稷,而今安在哉?惟余苍翠的乔木,荒芜的蔓草,栖息的寒鸦而已。

“数间”以后诸句写归隐山中的淡泊生活和诗酒自娱的乐趣。

“投老”:即到老、临老。

“松花”:即松木花,可以酿酒。

“茅舍”、“村家”、“山中”,既缴足题面《山中书事》,又突出隐居环境的幽静古朴,恬淡安宁:这里没有车马红尘的喧扰,而有青山白云、沟壑林泉的景致,正是“倦天涯”之后的宜人归宿。

“藏书”、“酿酒”、“煎茶”,则写其诗酒自娱,旷放自由的生活乐趣。

“万卷”书读之不尽,“松花”“春水”取之不竭;饮酒作诗,读书品茶,足慰晚年。

联系作者“英雄不把穷通较”(《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风月无边,海上神仙”(《水仙子·次韵》);“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殿前欢·次酸斋韵》等多次自白,则不难窥
见此篇那表面恬静的诗酒自娱中,隐藏着一股愤世嫉俗,傲杀王侯的潜流。

此曲风格豪放,直抒胸臆,不作含蓄语,感情由浓到淡,由愤激趋于平静,语言较浅近朴实。

创作背景
这首小令当是作者寓居西湖山下时所作,具体写作时间不详。

作者借菊自叹,抒发对自己政治上失节(为异族统治者服务)的悔恨之情。

《月圆》原文及翻译赏析2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东木苍苔。

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鉴赏
中唐诗人窦巩有《南游感兴》七绝云:“伤心欲问前朝事,唯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青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而窦诗显然又源于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本曲的前五句,化用窦巩的诗意,而“鹧鸪啼处”云云,则明显地流露出了霸业不存、风流事散的兴亡之感。

倪瓒生活在元代的中晚期,无所谓遗民思想,曲中的“前朝事”是将越王台沿经的历史一网打尽,并不专指宋朝;但历史的盛衰、岁月的无情,一样会引起怀古者的“伤心”。

窦诗是“伤心欲问前朝事”,而小令却“伤心莫问前朝事”,一字之差,绝望和无奈的感情色彩就表现得更加强烈。

作者禁不住“怅然孤啸”。

“啸”是感情激越、一舒抑塞的表现,而一个“孤”字,又有心事无人知会的意味。

“青山故国,乔木风苔”是登台的所见,它较之前片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更增加了悲凉的色彩。

“当时明月”等三句又借助了唐诗的意境。

刘禹锡《石头城》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李白《苏台怀古》也说“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明月是历史的见证,如今“依依素影”又高悬在越王台的上空。

诗人独发一问:“何处飞
来?”问得似乎突兀,但含意是十分显明的:“当时”的江山久已换主,那么“当时”的明月怎么又会飞来重临呢?这一笔同前引的《石头城》《苏台怀古》一样,是借助嗔怪明月的多事、无情,抒发怀古的幽思。

作者起笔云“伤心莫问前朝事”,至此还是问了,并问得那样投入、那样悲哀。

“依依”是依恋不去的模样,说明明月在天空徘徊已久。

而诗人从“残照”时分直留到月夜,这“依依”两字也就成了一种移情手法,表现出了作者对故国山河的倦倦深情。

这首小令除了善于从唐人诗句中袭意外,在景物的描写上也深得风神。

“东风草绿,残照花开”表现江山无主,“青山故国,乔木风苔”表现世事无常。

以此为陪主之宾,则“越王台”的悲凉寂寞自在意中。

又诗人选取了亘古恒在的景物如东风、残照、青山、明月,与时过境迁的绿草、野花、乔木、风苔交插在一起,在特定的空间中导入了风茫的时间感,从而将抚今思古的主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要再问前朝那些伤心的往事了,我重新登上越王台。

鹧鸪鸟哀婉地啼叫,东风吹指初绿的衰草,残阳中山花开放。

我惆怅地独自仰天长啸,青崇山峻岭依旧,故国已不在,满目尽是乔木布满风苔,一片悲凉。

头上的明月,柔和皎洁,仍是照耀过前朝的那轮,可是它又是从哪里飞来的呢?
注释
前朝:此指宋朝。

越王台: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建,为驻兵处。

素影:皎洁银白的月光。

创作背景
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作为元代遗民,他始终不能忘记元兵南下、宋朝灭亡那段悲惨的历史。

因此,他一生都没有在元政权下做官,隐逸山林,在他晚年时常追忆旧事,缅怀故国,抒写愁思。

《月圆》原文及翻译赏析3
冷云冻雪褒斜路,泥滑似登天。

年来又到,吴头楚尾,风雨江船。

但教康健,心头过得,莫论无钱。

从今只望,儿婚女嫁,鸡犬山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在褒斜古道上冒着冰冷的大雪行走,地上泥泞湿滑走起来如同登天一样艰难。

过了一年才到了吴头楚尾的江西豫章,一路上乘坐江船历经风雨。

只希望你身体健康,对不平之事心里能过得去,不抱怨自己没有足够的钱。

从今往后,只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过上温饱的山村林园生活就可以了。

注释
人月圆:曲牌名。

此词调始于王诜,因其词中“人月圆时”句,取以为名。

细君:特指妾。

褒斜路:古道路名。

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

吴头楚尾:指古豫章一带。

因位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而得名。

创作背景
《为细君寿》可能是魏初任江西提刑按察使时所写。

他当时已是五十几岁的晚年了,乃作者为自己的妻子祝寿而写的一首散曲。

赏析
这首“人月圆”是魏初为妻子祝寿的小令,题目“细君”即指妻子。

此曲话虽家常,情则半生。

第一句“冷云冻雪褒斜路”,经典在“路”字;接着“泥滑似登天”一句既状写路面,也说出走路之态。

“路”,一方面借喻魏初作为丈夫走马上任的官途,另一方面隐喻为妻子相伴半生的人生路。

合而赏之,魏初感激妻子一直风雨相随,与他走过许许多多云雪漫天、泥滑难行的岁月。

曲句“年来又到”写刚到任。

吴头楚尾连成一线的,是长江。

江南水乡风景中最有象征意义的,自是“风雨江船”。

然而不要轻易放过“风雨”二字,因它与披盖云雪的“褒斜路”互相呼应,暗中写出深厚的感激之情。

行歌到此,夫妻情义跃然纸上。

之后展呈祝福语。

“但教康健,
心头过得,莫论无钱”,相信只有写给童子才用如斯闲话家常的口吻作贺雨词。

“从今只望,儿婚女嫁,鸡犬山田”写出老年夫妇的心愿:儿女成家立室,晚年门庭恬和平静,在田园享受生活。

魏初较前有《水调歌头·室人降日以此奉寄》词,为纪念迎娶妻妾一周年而写的。

下阕云:“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青崖集》卷三)虽然此词没有说明奉寄的是妻子还是姬妾,但字里行间表达父母对儿女幼时在膝,长大婚嫁的愿望,拿来和“人月圆”对读,可以互相比较。

此曲为作者祝妻寿之曲,情调明快,韵律自然。

全曲洋溢着作者一切顺应自然、热爱生活、以平常心对待一切的心绪。

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着日常生活中的哲学情趣。

《月圆》原文及翻译赏析4
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

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

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翻译
春风轻柔,小桃上指枝头,脱却厚重冬装,换上新春的罗衣。

每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华美的灯相互竞美的地方,人月两团圆。

御街上箫鼓沸腾,漫长的夜晚寒气四处弥漫,与所爱恋的美人重逢,手携手漫游。

夜色将尽,游人渐散,欢声笑语流溢的千门万户,笑声在帘幕后。

注释
小桃:上元前后开花的一种桃树。

罗衣:用丝织品制的春杉。

华灯:彩饰华美的灯。

人月圆时:指人间的团聚和月亮圆满的时候。

禁街:即御街。

禁:古时称皇帝居住的地方。

夜永:夜长。

纤手:女人纤细的手。

更阑:夜深。

帏:帷幕。

赏析
该词上片第一句“小桃枝上春风早”,起笔便以花期点明节令。

紧接着下句就写自己对早春的切身感受。

“初试薄罗衣。

”这句大意是说脱却冬装,新着春衫,感到浑身的轻快,满心的喜悦。

此刻,词人所喜悦的何止于此,下边纵笔直出本意。

“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寥寥几笔,不但华灯似海、夜明如昼、游人如云、皓月当空,境界全出,而且极高妙地表现了词人自己喜悦之满怀。

词人如此喜悦的心怀,也只有遇到这盛大的境界可以充分表现。

“人月圆时”,这句话完整地描写出人间天上的美满景象,也包含着词人自己与所爱之人欢会的一份莫大喜悦。

虽然“年年乐事”,透露出自己此乐只是一年一度,但将自己此乐融入了全人间的欢乐,词境便阔大,意趣也高远。

上片通过描绘华灯似海极从视觉角度写元宵之盛。

下片第一句“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

”此处箫鼓沸腾则突出元宵听觉感受之盛。

热烈的节日气氛,融化了正月料峭的春寒。

欢闹的人群,沉浸于金吾不禁的良宵。

词人笔调,带有浪漫色彩。

在美好的环境里,词人与所爱恋的美人重逢,手携手漫游欢乐的海洋里。

这三句从满街箫鼓写到纤手重携,词人仍然是把一己的欢乐融入人间的欢乐来写的。

“更阑人散”说的是夜色将尽,游人渐散,似乎元宵欢乐也到了尽头。

然而不然。

“千门笑语,声在帘帏”,这两句最后再度把元宵之欢乐推向新境。

结笔三句用的是“扫处即生”的手法。

扫处即生法,一般是用词的开端,如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即是显例。

此词用之于结笔,更见别致。

这三句一收一纵、一阖一开,深刻有力地表现了人们包括词人自己此夕欢乐之无极。

欢声笑语流溢的'千门万户,其中也有词人与情人约会的那一处。

所以,结笔是把一己之欢乐融入了人间欢乐。

这首词的上片写观灯的盛况,下片写节日的欢腾与喜悦。

全词情
景交融,含蓄蕴藉,生动地表现了节日气氛。

点评
以小融大,这种手法是把一己之幸福融入人间之欢乐打成一片的写法,也是此词最显著的艺术特色。

词人表现自己经年所盼的元宵欢会,虽然用墨无多,可是,全词所写的人间欢乐之中,显然又写出了自己的一份欢乐。

唯其将一己之欢乐与人间之欢乐打成一片,故能意境高远。

从另一方面说,唯其人间欢乐中又不忘写出自己之幸福,故此词又具有个性。

若比较词人另一首同写汴京元宵的《明月逐人来》,全写人间欢乐,几乎不涉及自己,则此词更见充实,更有特色。

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云:“乐府有《明月逐人来》词,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云:‘星河明淡,春来深浅。

红莲正、满城开遍。

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

皓月随人近远。

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

东风静、珠帘不卷。

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

认得宫花影转。

’东坡曰:‘好个皓月随人近远!’持正又作《人月圆令》,尤脍炙人口。

”此词之所以更为人们所喜爱,确非偶然。

此词通过描写汴京元宵,生动地再现了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北宋盛世。

诵读此词,最好诵读上文所引述过的李清照《永遇乐》:“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如今憔悴,风鬓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对照之下,读者才可以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南渡前后宋朝盛衰变化,宋人心态上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这也应是此词形象之外所给予读者的一点认识。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北宋时期,时间介于北宋政和五年至靖康元年之间(1115年至1126年)。

北宋这个时期高度繁荣,在盛世汴京元宵佳节,华美的灯相互竞美的地方,仕女们罗衣新试,携手同游。

正月料峭的春寒,被热烈的节日气氛融化。

词人有感而发,创作该词。

《月圆》原文及翻译赏析5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一],吴宫蔓草[二],楚庙寒鸦[三]。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四]。

山中何事?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淞江遇雪
一冬不见梅花面,天决可怜人。

晓来如画,残枝缀粉,老树生春[五]。

山僧高卧,松炉细火[六],茅屋衡门[七]。

冻河堤上,玉龙战倒,百万愁鳞[八]。

春日湖上
东风西子湖边路[九],白发强寻春。

尽教年少,金鞭俊影[十],罗帕香尘[一一]。

蹇驴破帽[一二],荒池废苑,流水闲云。

恼余归思,花前燕子[一三],墙里佳人[一四]。

注释
[一]孔林:孔丘的墓地,在山东省曲阜县郊。

[二]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也可以理解为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殿。

李白《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三]楚庙寒鸦:楚国的祖庙里,只有几只寒鸦在飞鸣。

[四]投老:到老,垂老。

[五]残枝缀粉,老树生春:残枝上缀满雪花,犹如老树逢春。

[六]松炉:以松枝为柴的火炉。

[七]衡门:衡,通横。

横为木门,指简陋的柴门。

[八]玉龙战倒,百万愁鳞:将下雪比作玉龙争斗。

宋·张元《咏雪》诗有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句。

[九]西子湖:即西湖。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后人因称西湖为西子湖。

[十]金鞭:饰有黄金的马鞭。

俊影:美好的身影。

此指男少年。

[一一]罗帕:香罗帕,丝制的手绢。

香尘:香气,香味。

此指女青年。

[一二]蹇(jian)驴:瘦弱的驴子。

[一三]花前燕子:花和燕联系起来写,融汇景与情,是诗人的常用手法。

如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一四]墙里佳人:此用苏轼《蝶恋花》:墙里秋千墙外道,墙
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语意。

《月圆》原文及翻译赏析6
人月圆·宴北人张侍御家有感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翻译
历经千古的北宋已成为伤心的地方,还唱着那《后庭花》曲。

昔日的辉煌与显赫早已不复存在。

过去的燕子停留在王导、谢安等豪华宅第人家,而如今却已不知道飞到了和人家中。

于异国重见故国宫姬,世事如梦呀,肌肤胜过白雪,见其昔日豪贵,发式如旧。

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啊!
注释
南朝:东晋以后,宋、齐、梁、陈四朝并都于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史称其为“南朝”,词中代指已为金所灭亡的北宋。

后庭花:曲名,即南朝陈后主所作之艳曲《玉树后庭花》。

髻:女性的一种发型,将头发挽在头顶。

堆鸦:即指其发型。

创作背景
皇统二年(1142年)夏至日,应北人张侍御的邀请,宇文虚中、吴激、洪皓等南朝词客会饮其家。

席间主人出侍儿歌词以侑酒助兴,中有一人意状摧抑可怜,因靖康之难被俘流北,最终沦为张侍御家婢。

众人有感于其不幸的遭遇,遂发而为词,各赋一曲。

其中宇文虚中《念奴娇》先成,及见吴彦高《人月圆》词,宇文虚中为之大惊,推为第一。

赏析
吴激的这首词,通篇借用唐人诗句借景抒情,笔姿盘旋空灵、唱叹有情。

当然也必须有一两句实写,才不致使人感到扑朔迷离。

因此,过片几句推出前面对暗示的”商女“形象:“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这两句描写不只是单纯写这位歌姬之美貌,而是从她的容颜梳妆,勾起了词人对北宋故国旧事的回忆和怀念。

所以词人抚今追昔,而有“恍然一梦”之感。

昔日皇家女子,今朝却是市井歌妓,这个反差太强烈了,不禁又触发了词人故国之身悲,身世之同感。

吴激想自己如今羁身北国,“十年风雪老穷边”(刘迎《题吴激诗集后》),自己和这位歌女不也“同是天涯沦落人”么?这自然使他想起当年白居易于浔阳江头夜遇琵琶女的情景,想起白居易的悲叹:“同是天涯论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吴激在《人月圆》的结尾三句融合白居易的诗意境,借意抒怀,把自己和这位歌姬,比作白居易之于琵琶女了。

北宋中叶以后,填词渐趋工巧,隐括前人诗句填词蔚为风气。

贺铸、周邦彦、陆游、吴文英等人都擅长此道。

而其中吴激这首词将古人诗句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如自其口出,能以人巧与天工相吻合,不愧是一首成功的“隐括体”。

《月圆》原文及翻译赏析7
茫茫大块洪炉里,何物不寒灰。

古今多少,荒烟废垒,老树遗台。

太行如砺,黄河如带,等是尘埃。

不须更叹,花开花落,春去春来。

创作背景
元代至元十九年(1282年),刘因拜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因母疾辞归,专研理学,该小令就创作于此时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茫茫的大地既然经过了造物主炉火的冶炼,怎能不带上寒颓衰冷的外观?你看古往今来沧海桑田,但只见废弃的兵垒上弥漫着野烟,古台的遗址上树木参天。

放目远眺,太行山脉就像长长的磨刀石,黄河也缩成了带子一般,它们都混迹于尘埃之间。

用不着更生悲叹,说那花儿开了又落,春天去了又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