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以“机器人总动员(认识图形)”教学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以
“机器人总动员(认识图形)”教学为
例
(广东省河源市第四小学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不断自我反思、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而教师则扮演着指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
“图形与几何”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几何感知至关重要,它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起点。
本文以“机器人总动员”为主题,探讨了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实践原则,并从“认识立体图形”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数学,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
通过数学项目化学习,我们可以提高数学能力,并促进深度学习。
项目化学习将情境真实化,让学生完成挑战性任务,进行创造性成果的展示,从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次数学项目化学习“机器人总动员”是基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这一教学内容设计和开展的,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喜欢数学的内驱力,并融入德育教育,使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提升。
一、项目化学习于一年级数学学科的实践原则
1.引导性原则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表现的特点,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空间观念较弱,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而“认识图形”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在进行项目化学习时,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让学生有方向可寻,遇到问题时指点迷津。
2.主体性原则
在项目化学习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自动探究,主动思考。
教师在学习中只起引导和监督作用,确保项目学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项目
化学习的顺利实施。
3.合作性原则
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
的形式进行学习的探究,既能将组员优势发挥最大化,还能使项目化学习更加高效。
4.开放性原则
项目化学习意味着学习形式更加开放,学习地点、学习方式、学习模式、学
习资源更加丰富。
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创造性设计作品,以实现数学学科知识、动手操作、学生个性化培养等全面发展。
5.综合性原则
项目化学习不仅可以将数学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融合,还可以
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因此教师在整个项目化学
习中,要丰富对其他学科学习方法的研究,以满足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引导的需求。
二、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
1.确定主题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小学,他们对小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在幼儿园
的时候孩子们以游戏、动手操作为主,老师们结合这一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从
课本再回归到动手实践中。
而认识图形的知识比较抽象,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获取直观经验,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本案例确定以“机器人总动员”为主题,面向一年级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
2.明确项目目标,进行科学设计
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本次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学习目标为: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学生利用生活中各种废旧的包装盒、旧衣物、旧瓶子等物品,结合数学、美术、劳动等学科尝试设计具有功能性的机器人。
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数学知识后,产生驱动性问题“如何利用立体图形设计一个机器人?”,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在生活中应用。
3.研究学习与实施
第一阶段:了解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机器人的主材料是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现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围绕驱动性问题学习立体图形相关知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第二阶段:收集符合要求的材料
经过了初期的个人探究,学生对立体图形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为了能够针对实际问题,正确进行立体图形的物品选择、收集,以及设计出合理的机器人方案,我们需要对废旧物品进行了选择和处理。
第三阶段:实践操作
前期的系列研究都是为了后期的设计实践。
在充分的材料收集,立体图形知识学习准备后,学生开始进行机器人的设计与拼搭实践,都期望能够设计出让大家喜爱的机器人。
学生在设计机器人过程中完成学习单并思考:
①你是利用什么立体图形设计的呢?
②在设计制作过程中你遇到什么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呢?(线上查阅、线下了解)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课堂)
(1)视频导入:机器人总动员“瓦力”被遗留在地球,孤独的清理垃圾。
我们来帮帮他吧。
(2)展示学生设计机器人过程的记录视频。
(出示家长评价)
(3)展示作业、赏评交流(机器人大比拼)
请小组代表先上台为大家讲评自己创作的机器人,其他学生当做评委,选择
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评述,并为机器人作品提数学建议,最后教师做总结,评选
出独具创意奖、构思新颖奖。
(4)总结(情感升华):保护地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从
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不再浪费食物,不再乱丢垃圾,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让
地球衰老得慢一点,让我们的子子孙孙以后能有一个美丽的家园。
作为大家庭的
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去守护我们的地球。
第五阶段:反思改进
课后学生对机器人进行改进,作品进行全校展示。
4.项目化评价
项目化学习充分运用了多元性评价,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变化以及学习
成果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首先是机器人制作过程当中由家长星级以及文字评价,在小组交流展示过程中有教师评价、小组互评以及学生自评。
多元化评价有利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激发学习数学积极性。
三、结束语
本次数学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复习了学过的图形知识,初步了解了生活中的
立体图形,还能进行简单的图形设计,培养了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了解决问题
的能力。
项目化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真正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但
是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有着一定的难度,受到了多种因素的限制,实施的范围也
比较小,因此教师需要加强理论的学习,在项目化实践原则下找出适合的实施路径,关注学生体验,优化师生互动,使项目化学习更加科学合理地应用到数学教
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琳,刘杨,邹金伟.基于项目式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以“美化校园”为例[J].地理教学,2022.
[2]夏雪梅.项目化学习:学科素养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