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健康梦托起中国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健康梦托起中国梦
第一篇:用健康梦托起中国梦
守护健康,托起“中国梦”
江河源自小流,千里积于硅步。

中国梦辽阔壮丽的背后,演绎着千千万万中国人对个人梦(家庭梦、健康梦、幸福梦)的追求。

他们是这个国家最寻常的一员,有着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悲喜忧欢,他们共同组成了中国梦最坚实的基石。

然而只有当所有的个人之梦自由绽放,中国梦才是有根之愿,有源之想。

梦想不灭,希望永在。

伟大的“中国梦”告诉我们:只有
我们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筑起幸福的家庭——家庭梦,才能毫无顾忌的追求自己理想的事业——事业梦,才能用最大力量托起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国家梦。

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肩负着推动中华儿女个人梦(家庭梦、幸福梦、健康梦)与中国梦想同频共振的光荣使命。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我们每一位公民砥砺前行的脚步。

作为医疗卫生系统的一员,在国家、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百折不挠追寻中国梦、强国梦、幸福梦的开局之年,我深刻地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才能从容地运用更加强大的能量应对百姓筑梦路途中的疾患羁绊,才能用最好的医疗技术、更前沿的诊疗体系为追梦者的健康护航。

健康是每一个人的愿望,也是一个民族强大的基石,只有拥有健康,才能去实现各种五彩缤纷的梦想。

卫生人的梦想就是用“健康梦“托起“中国梦”。

为追梦人治疗途中的棘刺划下的伤口,让追梦人不再失意与彷徨;为追梦人构筑健康的屏障,让追梦人阔步前行扬帆远航;为追梦人插上飞翔的翅膀,让追梦人能乘风破浪。

我们要做冬日里的一抹暖阳,为病痛折磨的追梦人驱赶寒霜;我们要做沙漠里的一泓清泉,为濒临绝境的追梦人带来希望;我们要做寂寞旅途中的一首歌谣,为孤苦无依的追梦人获
得慰藉。

卫生人汇聚在一起,为无数的梦想保驾护航,让每一个追梦者以健康的体魄一步一步向着心中最璀璨的梦想起航。

我们的梦
想就是用自己的双手,拯救生命,维系健康,为人民群众的梦想护航。

实现梦想的路上不会一路康庄,布满了荆棘和彷徨。

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临危授命,看医者风流。

看看“中国梦”的一步步实现的路上,卫生人每一场艰苦卓绝但无比辉煌的胜仗都用自己的生命为梦想护航。

一次次灾难面前,卫生人毫不畏惧,无论是在非典、禽流感大疫横流的现场还是抗震救灾的一线,都能看到卫生人舍小家成大家、告别亲人、义无反顾,不顾余震连连,将生死置之度外,辗转于断壁残垣,废墟瓦砾中,为同胞疗伤止痛,与死神抢夺生命。

每一个卫生人用行动彰显了职业操守、悲悯情怀、直面生死的勇气和共克时艰的精神,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渲染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古往今来,“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非聪明理达不可任,非廉洁淳良不可信”。

扁鹊、华佗、李时珍、张仲景悬壶济世,德艺双馨是中国医界的楷模。

当代更有““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先生,做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一直是他的梦想。

回顾他不平凡的从医生涯,我们看到了他的优秀品质和不懈追求。

正因为他有梦想,他在肝胆外科医学领域孜孜不倦的耕耘几十载,使我国肝胆外科从无到有,直至登上世界巅峰。

尽管我们的成就可能永远都赶不上吴孟超院士,但“救死扶伤”这一光荣使命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

我们不仅仅是人民健康的卫士,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窗口,所以我们要时刻注重个人修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以精湛、娴熟的医疗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

卫生人时刻准备着,为了人们的健康而卫生人不辞辛劳,为了生命的美好而卫生人汗流浃背,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卫生夜以继日。

中国梦,伟大的梦,人民的梦,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汇聚亿亿万万的梦想,永远守护着的人们健康,用健康梦托起中国梦。

第二篇:健康梦托起中国梦
健康梦托起中国梦
口腔一班11080115罗瑶
梦想,是一个令人神往、惹人遐思的字眼;梦想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人们的理想蒙上一层诗意的光辉;梦想,如同璀璨
的星光照耀在我们人生路的前方,使我们的生活有目标,有意义;梦想,使我们忘记生活的苦涩,劳作的艰辛,牺牲的痛苦;梦想,使我们奋力前行,勇于担当。

没有梦想的人生是暗淡的,没有梦想的社会是沉闷的,没有梦想的民族更是悲哀的。

21世纪的中华民族已经崛起,必当有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梦。

而作为医学生的我,则更希望老百姓的健康梦能早日实现,用强壮的体魄去构建中国梦的蓝图,让健康梦托起中国梦!
健康梦是老百姓的梦,和一个个“我”联系在一起,它属于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也是整个中国梦的基石。

从“东亚病夫”甚至更早的年代开始,中国人在西方国家的眼里就代表着矮小、体弱。

到了今天,虽然我们的经济腾飞,国防强大,文化丰富,但每个城市、每个乡镇、每个山村里还是有很多老百姓看不了病,看不起病。

就医难、买药贵、检查多等一系列问题让中国的医疗环境越发紧张。

这里的“健康梦”不是能用一串漂亮的宏观数据就解决的政绩问题,不是畅销书榜单上的“大国崛起”就能掩盖的民生问题,不是促进进出口贸易就能缓解的经济危机,而是切切实实关系到每一位居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正常生活的梦想。

我认为践行“健康梦”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对现有医疗制度的改革从而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医疗卫生体制,特别是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制度的确立。

改革的道路、前进的脚步必然要付出代价,得到教训,不可能一番风顺。

我们不能因中国人口过多、贫富差距太大等一时的困难,就停滞改革的步伐。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完成的一份针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现有的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期待变革,也必然要变革。

说到医改,好多人并不陌生,因为它深系每一位老百姓的“健康梦”。

中国近20年来在医疗卫生领域实行的市场化机制导致了政府职能逐渐弱化,公共财政投入日益减少,现有卫生资源分配严重不公的局面,使得处于高端的城市大医院发展越来越快,而低端机构,尤
其是农村乡镇医院、城市社区医院等逐步萎缩,甚至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

其直接后果一方面造成医疗费用不可遏制的上涨,另一方面使得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为扩大收入转向发展昂贵的专科治疗性服务。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的参与者之一葛延风指出中国的医疗改革应立足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最终目标,构建面向全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具体的改革思路是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作为服务提供主体,通过政府直接财政投入,结合财力和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免费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并大比例补贴基本医疗服务,患者只需少量付费。

这一保障体制应当是城乡一体化的,其基本职能就是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

在这一制度之上,可将现有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保留并通过进一步改革予以完善,以满足更多人的更高医疗需求。

健康梦的圆满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的积极改革,也需要学校对每一名踏入医疗行业的医生进行全面的医德教育。

让患者可以相信医生、医生值得患者相信,从而达到双赢。

如今,我已经成为一名在校大学生,而且是一名学医学的大学生。

离我所推崇的“健康梦托起中国梦“理念最近的地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疾病以及口腔护理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也许我并不能如华佗、孙思邈等前辈造福黎民百姓,但我必将“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虽然,学医的路途很艰辛,但因为我心中拥有这样一个梦想,一个值得我终身奋斗的梦想!它,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它,照亮了我脚下的道路,让我前进的脚步不会胆怯,不会退缩。

这是一个梦想绽放的时代,中国梦,从我的梦开始;我的梦,就是每一位老百姓的健康梦,就是中国梦!当我的梦实现之时,中国万万人民的愿望、心声也必然实现,用更强壮的体魄托起中**亲的梦!第三篇: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
尊敬的党组织:
时间过得真快,从我成为预备党员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在组织的关怀和老党员的熏陶下,我的思想不断地得到了磨练和提高。

闲暇思考时,每每都是不得不感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与艰辛。

确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时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最近很热门的一个词——中国梦。

总书记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听来让青年学子们心潮澎湃。

“有梦想”,实质上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理想,有信念。

“有机会”,昭示着中国具有实现“梦想”的各种有利条件。

“有奋斗”,则是“梦想”的落脚点。

实现“梦想”而不是“空想”,这需要13亿中国人的责任、共识、改革创新和实干。

“中国梦”聚集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和希望。

聚沙成塔,中国梦需要汇聚起全体中国人的磅礴力量。

“中国”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它是我们每个人脚下的大地和头顶的天空、生活的街巷和挚爱的亲朋、呼吸的空气和跳动的脉搏,是每一个老人的记忆和所有孩子的未来。

因此,托起“中国梦”,是包括你我在内的13亿中国人的共同责任,需要13亿人的关注和力量。

实现“梦想”,需要最大限度的凝聚共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要团结一心,奋发有为,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强大能量,这同样也是世界文明的共同追求,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梦想的形成,逐梦的路径,需要我们共同奋斗,在世人面前展现我们这个国家自信、前进的行程,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给世界文明添彩的过程。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如今,我国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民生问题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工作来加以解决,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和创新之路。

在人口红利,制度红利逐步消失的情况下,改革和创新无疑成为我们最大的红利,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上,只有改革和创新才能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和政府的两会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行动的准则。

加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弘扬公平正义,减少三公消费,勤俭爱民,转变政府职能,国家机构改革的推进等等,举国上下“正能量”得以形成、凝聚,我们有了希望,有了目标,有了梦想!一个人不怕一无所有,就怕没梦想。

我们要把“中国梦”当作自己的“青年梦”,我们应当满怀信心、勤奋学习、大干一场。

豪情
满怀地踏上我们伟大民族的“圆梦”征程。

我们要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中区,胸怀理想,满怀激情,敢于担当,敢于创造。

奋勇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国梦”发挥主力军作用,我们要以苦干续写中国辉煌,用实干托起中国梦想,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

汇报人:xiexiebang
第四篇:用实干托起“中国梦”
用实干托起“中国梦”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将如何接续?国人高度关注,世界也在瞩目。

11月29日,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并发表重要讲话,重温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与辉煌,回顾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与探索,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传递出中国共产党人将牢记使命、不忘责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想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历史中蕴藏着立足现实、迈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们不应忘记,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历尽千辛万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我们不应忘记,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党艰辛探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我们不应忘记,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条漫漫复兴路,寄托着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凝结着中华儿女的心血汗水。

此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

170多年来,中华民族历经了无数苦难。

面对列强的凌辱,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面对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面对奋斗征程中的坎坷与挫折,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面对人世遭逢的巨大自然灾难,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

一代代的中国人,怀揣着梦想,追逐着梦想,挺直了脊梁,憋足了一股劲,胼手胝足,顽强奋斗,走出苦难,走向辉煌。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
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都已今非昔比,距离民族复兴的目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

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幸运的;为这个梦想奋斗,是光荣的。

把中国梦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需要付出长期艰巨的努力。

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迎来复兴的曙光,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奋斗和埋头苦干。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把一个拥有13亿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大国带入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这在人类发展史上还从来没有过。

和平崛起的烦恼,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压力,发展所面临的矛盾、问题和挑战,迫切要求我们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迫切要求党员干部求真务实、艰苦奋斗,迫切要求每一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劳。

中国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人的美好生活要靠自己创造。

祖国富强是我们的梦想,人民幸福是我们的向往。

让我们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用勤劳的双手托起伟大的“中国梦”。

高扬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二论同心共筑中国梦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壮丽征程上,在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中,靠什么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创造活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高度概括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深刻阐述精神力量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寓意深远、催人奋进。

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这样。

没有人的精神的有力支撑,就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精神生生不息,成为照耀我们民族奋勇前进的不灭灯塔。

今天,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精神力量的作用也愈加凸显。

面对纷繁复杂的观念世界,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如何以更大智慧与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离梦想越近,就越需要不断增强团结一
心的精神纽带,越需要持续激发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不管是民族危亡关头的同仇敌忾,还是众志成城抵御重大灾害,凝聚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个人命运才会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滴水之微才能汇聚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每个人的梦想成就伟大的中国梦,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

改革创新始终是激励我们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30多年来,从农村改革的兴起,到深圳等特区的创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项事业的开拓,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

改革没有完成时,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无论是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迈过沟沟坎坎、越过发展陷阱,才能赢得更加光明的前景。

鲁迅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融入现代化进程,我们就一定能永远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人民日报评论员)
第五篇:用读书梦托起中国梦
用“读书梦”托起“中国梦”
中国梦,犹如怒放在中国藤蔓之上的牡丹,明艳美丽;
中国梦,犹如翱翔在中国苍穹之上的雄鹰,展翅高飞;
中国梦,犹如奔流在中国辽原之上的黄河,波澜壮阔。

我们的中国梦是回荡在中国校园里的朗朗书声,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

因而,在那儿春光融融的四月天里,材料学院联合图书馆举办了
主题为“穿越时空,与书相恋”的第七届读书节。

作为材料学院历年来精品活动之一,本届读书节的活动可谓更为精彩纷呈。

朗诵大赛,品读经典,接受历史长河的洗礼,汲取我们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化精粹;魅力书香,摄影大赛,捕捉校园里读书的身影,在书籍的海洋里畅游;一系列的读书交流讲座更是让我们激情澎湃,以史为鉴,放眼将来,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终生,相约步行街,漫步书香路,寓教于乐的游戏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吸收了知识正能量,最后无与伦比的“工大书生”闭幕晚会在主楼礼堂圆满的落幕,也为本届读书节画上了完美的句点。

开展读书节,点亮中国梦,愿我们能够随着国家的蜕变而蜕变,中国梦似船,青年似水,让我们用知识的力量助推中国梦驶向远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