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学案:1.2地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地图
__掌握和运用地图三要素__
1.比例尺
(1)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比例尺的表示形式有三种,图中比例尺应属于线段式;图上比例尺用文字式表达为图上1 cm代表实地距离60 km;用数字式表达应为1∶6_000_000。

(4)比例尺特点:图幅相同的不同地图,比例尺越大的图,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但反映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2.方向
(1)图上高雄位于台北的西南方向,是根据指向标判定的。

(2)除上述方法外,常用的判读依据还有: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地图上所用符号和色彩所表示特征的释义和说明,注记是地图上文字和数字的通称。

图中“3 952山峰及高程/m”属于图例,“玉山”和“3 952”属于注记。

(2019·北京高考)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下图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

读图,完成下题。

甲乙
乙面的中国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约为()
A.50千米B.200千米
C.500千米D.2 000千米
解析:选B中国国土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约北纬53°),南至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附近),南北相距约5 500千米;该地图图上距离约30厘米,则比例尺为30厘米/5 500千米=1/183千米≈1/200千米。

故答案为B。

__认识等高线地形图__
1.海拔与相对高度
(1)海拔: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 500 m,乙点海拔为500 m。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如图中甲与乙的相对高度是1_000 m。

2.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2)基本地形的判读(以下图为例):
图中字母地形等高线特点
A 山峰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
B 山谷凸向高处,一般成为河谷
C 山脊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
D 陡崖等高线重合
E 鞍部两个山峰和两个山谷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四字口诀”记忆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
密陡疏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
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
重叠为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3.宏观地形地势的判读
(1)判断地势高低
主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

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

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2)宏观地形判读
平原海拔在200 m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在500 m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 m,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山地海拔在500 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 m,等高线较密集
高原海拔高度大(1 000 m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海岸线0 m等高线表示海平面,沿海地区一般表示海岸线
大陆架海水深度不超过200 m,且等深线稀疏
大陆坡海水深度超过200 m,且等深线密集
海沟海水深度大,且两侧等深线密集
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M、N、P、Q四地,海拔相同的可能是()
A.M、N B.N、P
C.M、Q D.M、P
2.图中没有呈现的地形是()
A.盆地B.山谷
C.鞍部D.陡崖
3.图中河流的流向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是()
A.西北→北降水B.南→东南地形
C.东北→东植被D.西→西南海拔
解析:1.D 2.D 3.B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变化规律可读出四地的海拔,M地海拔可能为600~700 m或800~900 m,可能为低地,也可能为高地;N地海拔为700~800 m;P 地海拔为600~700 m;Q地海拔为900~1 000 m。

第2题,陡崖地形的等高线出现重叠,图中没有陡崖。

第3题,根据等高线数值,结合指向标,可判断河流先由北向南流,经大拐弯后转向东南,地形是导致河流流向转变的主要因素。

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完成4~6题。

4.图中两条400 m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类型可能是()
A.山脊B.陡崖
C.断块山地D.峡谷
5.图中310 m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①崩塌的堆积物②突出的小基岩③河中的沙洲④低矮的山丘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6.该地区海拔最高处应位于()
A.西南方向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D.正西方向
解析:4.D 5.A 6.B第4题,图中两条400 m等高线之间有两条长长的陡崖,说明两条等高线之间为两侧坡度很陡的峡谷。

第5题,图中310 m等高线位于陡崖下方,部分与图中代表陡崖的图例重合,图中灰色部分所代表的内容是导致310 m等高线与陡崖图例断断续续分开的原因,该灰色部分可能是陡崖崩塌后的堆积物或突出的小基岩。

第6题,根据等高线数值和指向标可判定。

__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__
1.基础图示:是在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上绘制的。

2.关键要素: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3.重要作用:直观显示剖面线上的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状况。

4.作图步骤
步骤具体内容
确定剖
面线
根据要求在需绘制剖面图的两点之间作出一条直线(AB)
确定比
例尺
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图的比例尺(有特殊要求时除外);为了使剖面图所
表达的地势起伏更加明显,垂直比例尺大多都要适当放大
建坐标
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相等。

纵轴的高程应根据需要确定,剖面图
上的高程间距要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等
描点
将剖面线(AB)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及特殊点(如最高点、最低点)按其水平距离和
高程转绘到剖面图中
连线
用平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要与实际海拔变化保持
一致
(2020·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沿30°纬线从106.5°至107°的地形剖面的是( )
2.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

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
A .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B .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 .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D .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解析:1.C 2.B 第1题,图中剖面线左侧海拔应低于500 m ,B 、D 错。

根据剖面线在30°N 上穿越经度0.5°,水平距离等于12×111 km ×cos 30°,水平距离在40 km 左右,C 对、A
错。

故选C 。

第2题,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势起伏不明显,说明垂直比例尺太小,为突出起伏特征,应保持水平比例尺不变,增加垂直比例尺。

故选B 。

分点突破一 如何根据等高线判读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一)判读地形地势
1.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和形状,判断区域内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

2.在认识地形地势基础上,判断地形坡度和坡向。

1.判断依据: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地势高低、坡向等因素,等高线特征主要反映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2.气候特征及差异的判读:
1.判断水系特征
(1)河流位置及流向: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山谷线的位置往往就是河流的位置,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2)流域形状及面积:山脊为河流的分水岭,画出山脊线就可以明确河流的汇水范围,即确定河流的流域形状,进而计算流域面积。

(3)水系形状: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2.判断水文特征
(1)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快,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

(2)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3)河流的流量与流域面积和降水量等有关。

(四)结合地形和气候特征,判断区域植被状况
1.宏观的植被分布和差异,要根据区域气候类型、垂直地带性来进行判断。

2.区域内植被差异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阳坡的气温、光照条件要好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分布上界高于阴坡。

(2)迎风坡降水条件好,植被状况好于背风坡。

(3)特殊情况下要考虑,阴坡气温较低,蒸发弱,土壤水分条件好于阳坡,植被生长状况可能好于阳坡。

(4)靠近河流的地段,地下水较为充足,植被生长良好。

(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地形B.水源
C.植被D.坡向
(2)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解析]考查通视问题以及等高线的应用。

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难度一般。

第(1)题,甲、乙两地分别布局在河流沟谷两侧的山坡上,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坐落在甲处,考虑的有可能是坡向问题。

甲面朝太阳方向,处于阳坡,采光较好,而乙地处于背向太阳方向的阴坡,采光较差,正确答案选择D。

二者地形相差不大,都位于山脊有一定坡度,并且都靠近水源和植被,因此A、B、C错误。

第(2)题,改造之后的等高线和原先的等高线相比,要看三处变化:靠近N一侧,也就是建筑物海拔相对高的一侧,改造后的等高线相对原来的等高线变得更加密集,而在建筑物海拔相对低处变得稀疏,高密低疏则先陡坡再缓陂。

靠近M一侧,等高线又变得密集,因此变化后的地形剖面图应当是先陡坡再缓坡再陡坡,地势整体下降,正确答案选择B。

M与N之间无法通视,既有坡度阻挡,也有房屋阻挡。

选项C错误。

[答案](1)D(2)B
[点睛]等高线变化为高密低疏则先陡坡再缓陂,此时两点之间能够通视。

但是先缓陂再陡坡,则无法进行通视。

如图所示地区为便于登亭观景,修建了从城镇通往观景亭的盘山公路,在某些路边设有凸面镜(右图),用于视线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观景亭和最高山峰的高差可能为()
A.150 m B.300 m
C.450 m D.600 m
2.从城镇开车前往观景亭,沿线坡度最大的路段是()
A.甲—乙B.乙—丙
C.丙—丁D.丁—观景亭
3.图中公路沿线最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地点是()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1.B 2.D 3.D第1题,图示等高距线是200 m,观景亭海拔800~1 000 m;与最高峰(海拔1 221 m)高差是221~421 m。

第2题,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即单位距离跨越等高线条数越多的路段坡度越大;从城镇开车前往观景亭,沿线坡度最大的路段是丁—观景亭。

第3题,弯道处视线易受阻,故凸面镜一般设置在弯道处,图中丁处弯道最大。

(2020·天津一模)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景观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c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
A.山峰B.山谷
C.陡崖D.鞍部
5.符合图中信息的是()
A.图中最高山峰南坡比北坡陡
B.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是200 m
C.ab段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
D.两座山峰的实际距离是150 m
解析:4.D 5.A第4题,图中c位于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应该是鞍部。

第5题,图示最高山峰海拔为720 m,该山峰南坡等高线较北坡密集,则南坡坡度大于北坡,故A正确;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是210 m,故B错误;图中河流ab段的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故C错误;
两座山峰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则实际距离要大于图上比例尺反映的距离(150 m),故D错误。

如图示意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6~8题。

6.图中a、b、c、d四处村落冬季采光较好、气温较高的是()
A.a B.b
C.c D.d
7.下列河段最利于泥沙沉积的是()
A.①—②河段B.②—③河段
C.③—④河段D.④—⑤河段
8.图中陡崖()
A.最大相对高度可能为120 m
B.底部海拔可能为11 m
C.易形成落差较大的瀑布
D.下方地势平坦,适合布局交通线
解析:6.A7.A8.B第6题,结合图中等高线和指向标可判断出,a村落位于山丘的阳(南)坡,冬季采光较好;a村落位于山脊的东侧,受冬季风的影响最小,气温较高。

b村落位于西侧山坡上,光照条件较差,采光条件差,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较低。

c村落位于山丘顶部,海拔较高,气温低。

d村落位于北侧山脊上,受冬季风影响大,海拔较高,气温低。

因此A项正确。

第7题,①—②河段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最缓慢,最利于泥沙沉积。

因此A项正确。

第8题,根据图中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30 m可知,陡崖底部海拔为0~30 m,陡崖的最大相对高度小于120 m;陡崖位于山脊附近,没有河流发育,因此不易形成瀑布;陡崖处多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下方不宜布局交通线。

因此B项正确。

分点突破二如何借助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区位选择
1.选点
点的
区位要求图示
类型
水库坝址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港口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气象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
疗养院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且有交通线通过,交通便利
宿营地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岸,以预防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如图中q点)
航空港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并保持与城市有适当的距离等
2.选线
线的类型区位要求图示
公路、铁
路一般要求坡度平缓、尽量在等高线之间穿行,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等,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等,如右图中公路选线为EHF。

现代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要求速度快、线路短,一般要遇山修隧道,会选择图中EGF线路
引水路线首先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再结合距离的远近确定(右图中①线更合理)
输油、输气管道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3.选面
面的类型区位要求图示
农业生产布
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工业区、居民区选址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2016·全国卷Ⅰ·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如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学霸解题秘籍]
第一步:分析题目设问,明确科考队员选择地点与行动的关系:选择甲地为了“近距离拍摄熊”,甲地应满足三个条件:①有熊出没;②隐蔽条件好,保证近距离拍摄的安全;③光线条件好,满足拍摄需要。

第二步:阅读图文材料,获取甲地相关信息:①“善捕鱼的熊”“鲑鱼溯河流而上”→甲地靠近河流,有熊出没;②“南部生长森林”→森林条件便于隐蔽;③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和走向可知,岛上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甲地位于东南风的背风坡→多晴天,光线
条件好,利于拍摄。

第三步:组织语言,完成答案。

[答案]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2020·江西八校联考)读大别山东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明初时期该地“水草丰旷,遍布茅滩”,是著名的养马基地,当时马厩最有可能位于()
A.①B.②
C.③D.④
2.“远处的地平线上,一轮太阳将要落下,西边的晚霞挥动着绚丽的纱巾,迷糊间,山坡的茅草都镀上了一片金黄色。

”如该文书于北半球冬日某同学家中,则该同学家的住址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1.B 2.A第1题,马厩应该修建在地势平坦开阔,且不易出现地质、水文灾害的地方。

图示②地等高线较稀疏,且处于山前坡地,不易出现滑坡、泥石流、洪水等灾害。

第2题,北半球冬日太阳日落于西南方位,该处能看到地平线上的日落景观,说明其西南方没有山地阻挡视线。

图示四个地点唯有①地符合条件。

如图为甲、乙两地附近等高线简图,设计在甲、乙间修建一条公路。

读图,完成3~5题。

3.在图中最初选定的四条线路中,既要架桥又要修隧道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4.有很多学者建议施工前对图示河段进行治理,其合理的措施应是()
A.建蓄洪区B.加固堤防
C.修建水库D.裁弯取直
5.河流经治理后再修建公路,最终的合理线路方案应为()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3.C 4.D 5.B第3题,线路③穿山要修隧道,越河需架桥。

第4题,图示河段河道弯曲,地势低平,流速较慢,洪涝多发,裁弯取直是治理的合理措施。

第5题,裁弯取直后,②线路短,沿线地势平坦,桥隧工程量最小。

(2016·江苏高考)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

如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

读图回答6~7题。

6.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7.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A.③B.④
C.⑤D.⑥
解析:6.B7.D第6题,读图可知,①地过于靠近河流,易受水患的影响,不适合宿营;②地地形平坦开阔,与河流的距离适中,取水方便,适合宿营;③地位于陡崖下,易受到落石等的威胁,不适合宿营;④地接近山顶,海拔高,气温较低,地形不平坦,且离水源地较远,不适合宿营。

故选B项。

第7题,观日出需要选择海拔较高、视野开阔且不受阻挡的地方。

该地位于我国东南部,5月初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

③地海拔较低,且日出时东北方向视线受阻;④⑤两地海拔较高,但东北方向视线受阻;⑥地海拔高,视野开阔且东北方向视线不受阻挡,适合观日出。

故选D项。

分点突破三怎么判定地形剖面图中的剖面线及分析通视问题
读某地区地形图,完成(1)~(3)题。

(1)图中a、b两条河流()
A.均向东流B.a向西流,b向东流
C.均向西流D.a向东流,b向西流
(2)图示c、d、e、f四地中,站在山峰上可以看到()
A.c地B.d地
C.e地D.f地
(3)该地区政府欲在a、b两河之间修建一条运河把两河连接起来,图中四条线路可行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1)题,水往低处流。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故a向西流,b向东流。

B 正确。

第(2)题,站在山峰能看到某地,说明没有视线阻挡。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山峰到f处是上部陡,下部缓,是凹形坡,故能从山顶看到f处,答案选D。

山峰到c和e都是凸形坡,故从山峰处看不见c和e,A、C排除。

从山峰到d处又经过了一个山峰,该山峰遮挡住了视线,故不能看到,排除B。

第(3)题,修建引水线路距离要尽可能的短,地势起伏要小。

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②正确,其余地势起伏都较大,可排除。

故选B。

[答案](1)B(2)D(3)B
地形剖面图中剖面线及通视问题的处理方法
1.剖面线的判定方法
2.通视问题的分析方法
对于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通视情况,可先作简单判定,然后再画剖面图证明。

常见有三种情况:
(1)若等高线上密下疏,则坡度上陡下缓,为一个凹坡,可以通视,如图1。

(2)若等高线上疏下密,则坡度上缓下陡,为一个凸坡,不能通视,如图2。

(3)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可能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看到,如图3。

读某风景区等高线图及相应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是75 m
B.⑤点位于④点的正东方向
C.图乙中的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的L1线绘制的
D.图乙中的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的L2线绘制的
解析:选D剖面图中最高点海拔超过1 200 m,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为25 m,L1穿过区域最高处低于1 200 m、L2穿过区域最高处高于1 200 m,则该剖面图是依据L2绘制的,故D正确。

①②两点相对高度大于25 m、小于75 m,则A错误;依据图中指向标可判断⑤
点位于④点的东北方,则B错误。

如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读图,回答2~3 题。

2.图中“P—Q”一线()
A.经过两个鞍部B.最低处海拔为30 m
C.c地处谷地之中D.高差最大可达300 m
3.在a、b、c、d四地观察()
A.a地能看到b地B.b地能看到c地
C.d地能看到c地D.a地能看到d地
解析:2.C 3.B第2题,结合图示等高线分布数据知,沿“P—Q”一线有一个鞍部;最低处低于30 m;c位于山谷之中;高差最大低于300 m。

第3题,根据通视条件要求并结合图示信息知,bc之间为凹坡,从b地能看到c地。

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

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4~6题。

4.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A.80 m B.110 m
C.170 m D.220 m
5.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点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6.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A.道路③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D.道路②和③
解析:4.B 5.D 6.B第4题,由材料可知,甲、乙两地有三条道路相连,故三条道路的起止点应该是甲、乙两地。

读图可知三条道路的起止点海拔分别为260 m和150 m,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110 m。

第5题,在对应的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看出,道路①路程最长,
且山区道路多为“之”字形,不可能是直线,A项错;根据剖面线海拔可知,道路②没有经过甲、乙两点间的最高点,B项错;道路③最短,C项错;道路①和②剖面线右侧形态相同,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D项对。

第6题,使用大型运输车运输重型机械设备,应尽量选择坡度小的道路,以保证运输安全。

读图可知,道路①在三条道路中是起伏最小的。

图表专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来描述某地区地形起伏的地图,作为一种基础的、重要的地图类型,在高考考查的等值线图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判读内容,主要包括高度计算、地形类型辨识、坡度大小分析以及地形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图1典型等高线地形图
图2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图3等高线变式图
(某山地脊线图、图中的等高距为100 m,M1与M2的海
拔均为500 m)
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断方法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一是根据等高线数值特征判断海拔高低、计算相对高度大小等;二是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数值特征判断地形类型,如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三是结合地形类型综合分析其应用。

对于图1来说,等高线比较简单直观,比较容易判断;对于图2来说,一般以区域图为主,其中绘制简单的两三条等高线,表示该区域的海拔高度和大致的地势起伏状况,判读时注意其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和等高线大小的排列即可;对于图3来说,要先根据注记“山脊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提示信息,在图上简要勾勒出等高线来,再根据等高线的特征与图示信息来解答问题。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一般包括五个方面:
读图五方面读图内容分析、解决问题
读数值范围
①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②海拔最大值、最小值
判读区域地形特征,判断坡向(迎
风坡、背风坡、阳坡、阴坡) 读延伸方向区域等高线整体大致凸出方向
读疏密程度
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②坡面凸
凹:高疏低密——凸坡,高密低疏——
凹坡
①农业:陡坡种水土保持林,缓坡
修梯田;②工程建设:为了使道路
平坦,公路尽量沿等高线修建,
“之”字形道路也是为了降低坡

读弯曲状况
①山脊:凸向低处;②山谷:凸向高
处;
③鞍部:正对的两山峰等高线之间的
空白部分
①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
线弯曲方向相反;
②判读等温线变化:地势高低决定
气温高低。

山谷地势低,气温较两
侧高,等温线凸向温度低的方向;
山脊相反
读局部闭合
①山顶、山峰:中间高四周低;②盆
地、洼地;四周高中间低;
③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判读规律:
“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判读局部海拔高度大小、高度范围
或高差等
(2017·江苏高考·节选)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 m的水库。

如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

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