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质量与密度
适用年
8年级

所需时
4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主题单元内容是在质量、天平和量筒的使用、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及密度知识的应用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物质属性的深入学习,同时为力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这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单元学习重点:质量及质量的测量、密度的探究及其应用
单元学习难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密度概念的建立及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本单元划分为四个专题:质量;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密度知识的应用。

本单元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预期学习成果: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
质的密度大小。

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及体积。

2.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或固体密度的方法;
4.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
精神。

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测金属螺母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对应课标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 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2. 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 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
4. 学习物质密度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专题划分专题一:质量及质量的测量(2课时)
专题二: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1课时)
专题三:密度知识的应用(1课时)
(“专题二: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质量及质量的测量所需课

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专题问
1.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题设计
2.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物体:一块冰和一桶水、一枚铁钉和一把铁锤、木制米尺和一块木板。

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讨论、交流、总结:所含的物质相同;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

抓住“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导出质量的初步概念。

(二)新课学习
1、质量
从学生对刚才“导入新课”的讨论、交流、总结的基础上,直接引入质量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的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质量的单位
(提问:平时在市场上买水果、蔬菜或自己称体重时,遇到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活动1: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质量的单位和符号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活动2:让学生观察课文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

使他们了解微观到宏观的一些物体质量,并懂得对生活常见物体的质量进行估算。

3、质量的测量
(1)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
(2)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完成以上五个教学活动后,学生已经认识了质量的概念和托盘天平的
结构,此时可以进行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活动7:(学生分组实验)
⑴一部分学生用天平称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比较这个物体在形状变化前后的质量。

⑵另一部分学生用天平称量一小杯水与一小匙白糖的总质量,然后把白糖溶于水,再称量糖水的质量。

比较两次称量结果。

指导学生实验,让学生交换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结论: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及空间位置而改变。

(三)总结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及空间位置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克(g);毫克(mg);吨(t)。

它们同千克的关系是:
1 kg =g
1 mg =g =kg
1 t =kg
3、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评价要
1.学生通过实验说明并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不点
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①现场经历的实验过程
②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③总结实验结论,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④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勇于展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学生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①托盘天平的使用规范(调平、操作、读数等)
②小组内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勇于展示并发表
自己的观点
专题二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所需课
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专题问
1.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题设计
2. 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学习活动设计
㈠引入新课
视频:辨别金手镯
㈡新课内容
一、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提出问题:
1、四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的水、盐水、酒精和色拉油,你能否把它们鉴别出来?说出你的方法。

2、取出两杯体积相同的木块和塑料泡沫,你能不能辨别出哪个木块?哪个是塑料泡沫?
3.老师再出示质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泡沫,你能不能辨别出哪个木块?哪个是塑料泡沫?
4.老师出示体积、质量均不同的木块和塑料泡沫,你能否辨别哪个是木块?哪个是泡沫块?(讨论)
师:体积相等时,可以通过比较质量来分辨;质量相等时,可以通过比较体积来分辨;看来通过质量和体积应该能够找到一种分辨物质的方法,这正是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大组,第一大组:研究铜块第二大组:研究铝块第三大组:研究水
设计实验
1、要研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应该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测量工具?怎样测量?(汇报时说出实验过程)
2、要想找到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仅收集一组数据可以吗?为什么?进行实验
把本组测得的数据填写在下表中:
比值()
在方格纸中,以体积为横坐标,质量为纵坐标描点,并连接这些点
分析与论证:
(1)分析你们小组的实验数据和图像,对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你是如何分析得出的?(2)分析不同小组的数据,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吗?(3)现在你能否找到一种鉴别木块和泡沫的新方法?说说看!(4)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物理意义。

二、密度
活动二:仔细阅读课本第94~95页有关密度定义、单位、公式的部分内容,然后思考、讨论下列问题:⑴密度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⑵密度的公式:。

⑶密度的单位:密度的单位为或,分别读作或。

学以致用:
视频中顾客购买的金手镯质量为24.21g,如果测出其体积为1.5cm3, 请你通过计算帮他辨别手镯是不是纯金的?(纯金的密度可在教材P96密度表中查找)
评价要点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密度概念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①能够用熟练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②会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从而体会质量与体积的比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③实验过程中,小组同伴注意协调分工与合作,实验结束整理器材,要有良好的实验习惯。

2.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评价指标: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能用密度是物质的一
种特性解决身边的相关问题。

专题三密度知识的应用
所需课
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
(1)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
(3)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或固体密度的方法;
(2)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通过测金属螺母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专题问
题设计 1. 怎样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金属螺母的密度?
2. 实验原理是什么?
3. 简述实验步骤。

4. 怎样测量牛奶的密度?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学习活动设计
(一).引入新课:以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入
(二).新知识的学习:1.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生自学“物质密度的测量”,设计测量固体(金属螺母)密度的步骤及测量液体(牛奶)密度的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学会优化实验方案,以减小误差。

活动1:测量金属螺母的密度
(1)实验讨论设计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2、实验依据什么原理?
3、需要测哪些物理量?测各物理量的仪器?
4、怎样测金属螺母块质量和体积?
想一想:是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为什么?若步骤不合理,
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归纳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螺母的质量m.
②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③用细线悬吊着螺母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
④金属螺母的密度
活动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牛奶的密度.
(1).在玻璃杯中盛牛奶,称出总质量m;
(2).把玻璃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牛奶的体积V;
(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牛奶的质量m1;
(4).牛奶密度
想一想:如果先测空杯子的质量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2、鉴别物质
例1. 一枚第25届奥运会的纪念币,它的质量为16.1g,体积为1.8cm3.试求制成这种纪念币的金属的密度,并从密度表中找出它是那种金属。

3、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1)求质量:让学生估测教室空气的质量。

(2)求体积:比如估测人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三).归纳小结1、鉴别物质2 、计算一些不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3、计算一些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评价要点1.测量固体的密度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①学生现场经历实验过程。

②记录实验数据
③总结测量步骤
2.测量液体的密度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①学生现场经历实验过程。

②记录实验数据
③总结测量步骤
④进行误差分析
3.质量的计算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①推导出计算质量的公式
②进行简单计算
4.体积的计算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①推导出体积公式
②进行简单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