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明〈相逢有乐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在異鄉與歌曲的地名相逢,也與記憶中的父 親印象相逢。 作者懷疑「異鄉」可能是父親的心靈故鄉, 引起作者聯想父親,更從「相逢」衍生出地 域與心靈的遙遠距離。 「相逢」也是願望,作者期待在異鄉與父親 相逢,或許能了解父親以往苦悶的歷程。最 後相逢如願,但父親的未解的心事依舊如謎, 一如以往的安然無聲。
「有樂町」
1.
2.
「有樂町」:名為「有樂」,而從記憶中去 探種種關於父親的印象,卻無從可樂,正是 與本文的抑鬱本調時產生了強烈的對比。 「相逢有樂町」是父親夜晚孤獨坐在後院淺 斟低酌常唱的歌,也由歌曲的「有樂」其實 反襯出父親深沉苦悶的父親。
寫作特色(一)
使用插敘法。 將回憶一層層撥落,雕塑記憶中父親一派苦悶、 抑鬱的形象。 對比的寫作手法: 將現在的覺醒與以往的矛盾作對比,也顯示自我 反省的歷程。
以歌為名:相逢有樂町之意涵
有樂町,於我是不快樂的。(3-1) 用歌名做篇名的意涵: 以一首日本歌貫穿全文。略顯淡淡哀愁的曲 調,既是作者對於父親的深刻印象,也象徵 父親一直以來難以宣洩的苦悶。 /ling1589/blog/23656577
「相逢」
1.
2.
寫作特色(三)
追溯與父親在時代中苦悶的印象,也藉由父親 的遭遇,投射出整個時代悲劇的氛圍。 「同時,也等於側面析理了作者少年時期成長 的根源所在;藉由對過往的領悟而明白今日的 位置,或者界明白今日的位置而領悟的過往。」 (陶文本)
回尋的關鍵:己身的「浪跡」
「到我真正能去思考父親的時代,以及時代投 射在他命運裡的陰影時,我已在他鄉浪跡多年 了。」(14-1)
陳芳明先生1978年因參與海外民主運動,名列 當局黑名單,長達十五年不能回臺。始感受到父 親那一代「充滿窒息、找不到出口」的鬱窒困境, 於是乎開始試著去領略父親走過的灰暗、深沉、 苦悶。
反省:父親的步履(二)
僅僅為了這一點,我就不能不心痛地憶起他在後 院獨酌的背影。(8-4) 也只有這樣去理解,我才能夠體會父親在一九五 ○年代獨酌時的深沉苦悶。果真如此,父親在酒 後低唱著日本的歌謠,就不能視為對日本的眷戀, 而應該是受傷的靈魂暗處傳出的呻吟吧。 (15-4) 他活在一個所有出口都被封閉的時代,包括他靈 魂的井口。他的掙扎與奮鬥,都表現在為了生活 而奔波的行動之中。他的無言,足夠反映他的內 心。我為自己當年所持的輕蔑,感到無比遺憾, 也無比痛心。未能代他發抒心聲,就已值得自譴 了;我竟還站在他的傷口落井下石。倘若他知道, 內心是不是感到抽痛呢? (17-1)
寫作特色(二)
描情入景: 藉由景物、姿態的描寫,烘托出深沉的情感、渲 染迷離的氣氛。例:
1.午夜的車聲,敲打著靜了的、甜睡著的東京市街。有樂町 車站外的街燈,輕染著一分凄迷,也夾雜著一分召喚。年 輕時代的父親,是不是也懷抱著愁情,走過同樣的街燈之 下? (3-2) 2.經過有樂町時,正值午夜。車窗外並沒有雨水,吹進來的 是沁涼的、微濕的夜風。我可以看見車前伸長的鐵軌。在 遠處燈光的投射下,閃爍著兩條平行的、烏亮的鐵軌。 (4-1) 3.那往往是傍晚時分,高雄的山浸入一片暮色,父親坐在鐵 道旁的田埂上,看我細心把石塊一一疊起,然後又推倒, 重新堆積。他沉默的時候居多,直到月色把它的身軀漆成 一團黑影。(8-5)
前兩句也可以看作一種象徵的寫作手法: 1.「兩條平行的、烏亮的鐵軌。」象徵了父子之間 的斷層始終無法有交集。 2.「把石塊一一疊起,然後又推倒,重新堆積。」 意味著殖民地的價值崩解,而另一股意識形態隨 之建立。故後文提到: 「他見證到一個高壓的、閉鎖的殖民政權驟然崩壞, 也目睹了一股要求秩序重建的意願正在興 起。……他發現一個帶有敵意的、猜疑的價值體 系也逐步形成。」(14-3)情感
父親 兒子
在有樂町,我與我父親的時代不期而 遇,然後又交錯而過。
世俗父子樣板:
父親 血緣 經濟 兒子 情感 人格
斷層
「我被送去受教育之後,接受的價值觀念,可以說與 父親的世界扞格不入。 」(12-1) 本文中 父親 「父子」的斷層矛盾
語言 社會 政治 兒子 思想 文化 ……
反省:父親的步履(一)
飛行到日本,我多少是帶了一點心願,希望在這 個國度找到父親從前的影子。(7-1) 車過有樂町,我不能不想起父親的時代,想起他 經歷過的戰爭,想起時代的轉換為他帶來的不安。 (8-1) 歷史的狂流,挾泥沙俱下,如果他年輕時有過任 何夢想,也一定是被沖刷得無影無終了。 我終於領悟到,父親的時代是由開放與保守的兩 極社會所構成。他見證到一個高壓的、閉鎖的殖 民政權驟然崩壞,也目睹了一股要求秩序重建的 意願正在興起。就在朝向建立一個莊嚴社會的道 路上,他發現一個帶有敵意的、猜疑的價值體系 也逐步形成。 (14-3)
矛盾的主因:時代
父親的時代背景:他的時代,無疑是充滿窒息、 找不到出口的年代。(6-1)
父親
日本殖民教育
彼此仇視
信仰基礎
國民黨政府掌政
危機來源
造 成 認 同 的 矛 盾 衝 突
回想:子看父的觀感
他的世界彷彿與我是隔離的。(2-5) 父親,是我我最早的「日本接觸」……他總是不 遲疑已鞭子毒打。(5-1) 酷嗜帶孩子遠行,以旅途中之所見來增加我的知 識與常識。(5-3) 當我開始到達塑造人格的年齡時,對於自己早年 曾經有過的「日本接觸」,靜產生一種厭煩,一 種幾乎是近於輕視的態度。(12-2) 那份情景至今仍然使我感到心痛。(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