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
目录
• 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 • 精选案例一:四川某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实践 • 精选案例二:河南某初中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实
践 • 对比分析两个案例异同点 • 留守儿童教育策略探讨与建议
01
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
Chapter
留守儿童定义与分布
定义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 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 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 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 同关注和努力,学校、家庭、政府和 社会各方面应形成合力。
加强心理辅导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关键 环节,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和 心理素质。
个性化教育计划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重 要措施,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 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
家校合作是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 重要途径,应积极加强家校之间的沟 通和联系。
心理辅导策略制定和实施过程
学校组织专业心理教师团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评,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需 求。
根据测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计划,包括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课程 等多种形式。
在实施过程中,心理教师积极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引导他们表达内心感受,学习 情绪调节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实践效果评价及反馈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 乏,留守儿童难以获得优 质的教育资源和辅导。
心理健康问题突
孤独感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 关爱,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遗弃
感。
自卑心理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不在身边 等原因,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心 理。
情绪问题
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 长。
03
精选案例二:河南某初中留守 儿童心理辅导实践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一宽容播种美丽赏识创造奇迹陈明远今天我想跟大家说说我班的一个孩子——小丽,这个孩子父母都不在家,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就留在老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

她是个整天头发乱蓬蓬,满身脏兮兮的女孩。

她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上课不听讲、经常不做作业、书写差、爱乱写乱画等,学习成绩糟糕透了:拼音不会,最简单的生字都不会写,每次考试只能考二三十分。

刚开始,我是反复批评说教,呕心沥血辅导,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

打电话与家长沟通,家长说她对这孩子早就不寄希望,一种放弃的念头也在我心中萌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上次知心姐姐的讲座记录,心里引起了很大的震撼!“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如果放弃一个学生,就全班而言只是几十分之一,就全校而言更是几百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放弃的却是百分之百啊!”是的,我不该放弃,也不能放弃。

学生不是老师的亲骨肉,但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到老师手中,同时,也就把信任和责任放到了我们的肩上。

小丽,一个叫人头疼的孩子却拥有班里孩子少有的闪光点——爱举手回答问题。

我紧紧抓住这线曙光,给她机会,让她成为学习的主人。

每节课上,都有她第一个高高举起的小手;每个问题里,都留下她自信的笑脸;每一次,我都会把她作为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榜样。

可是每一次她的回答都与我的提问相隔十万八千里,教室里留下的常常是一片哄堂大笑。

慢慢地,慢慢地,这线曙光黯淡了。

一节语文课上,我让同学们交流孔子是怎样拜师的?问题刚提出,小丽又是第一个举起了手,陆续地一双双小手如小树林挺立在我的眼前,此时我想:如果叫她,太耽搁时间了,还是请别的孩子回答这个问题吧。

小丽见我没请她,脸上立即露出一脸的不高兴,小嘴嘟起来都可以挂油瓶了,还一边说:“总不叫我。

”说完,就把头伏在手臂上,一直情绪低落。

当时我并不很在意,继续投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假如你是一位远近闻名的人,你会这么辛苦去拜师吗?”我组织了一个拓展性的练习。

班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与分析

班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与分析

班级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案例与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无法陪伴的儿童。

他们在
农村成长,常常面临教育资源匮乏、亲情疏离、心理健康问题等困扰。

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案例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找到改善他们教
育状况的有效途径。

一、案例描述:
小明(化名)是一名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由奶奶照顾。


学校表现较差,学习成绩低于同龄人,缺乏自信心,经常遭受同学的欺负
和孤立,心理状况较差。

二、问题分析:
1.缺乏家庭关爱与教育指导: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小明缺乏家庭
关怀和教育指导,难以形成健康的成长环境。

2.学习资源匮乏:农村学校教育资源有限,教师和教材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小明的学习需求,导致学习成绩差。

3.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亲情疏离和孤独感容易导致小明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自信心、抑郁等表现明显。

三、解决方案:
2.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可以引进志愿者组织、社会资源等,为小
明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鼓励小明参加各类兴趣班,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心理健康关注:学校可以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辅
导与培训,帮助小明排解焦虑、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效果评估:
2.学习成绩提高:定期考核小明的学习成绩,比较其与其他留守儿童和正常家庭儿童的差异,评估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措施的有效性。

3.心理健康改善:通过心理健康测试和小明自述情况的记录,评估心理辅导和培训的有效性,比较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024)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精选2024)

心理健康问题突
孤独感与自卑感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 陪伴和关爱,容易产生孤 独感和自卑感。
情绪不稳定
由于缺乏有效的情绪疏导 和调节机制,留守儿童容 易出现情绪波动和不稳定。
行为问题
部分留守儿童可能出现攻 击性行为、逃学、偷窃等 不良行为。
家庭教育缺失影响
学习习惯差
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和指导,部 分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 惯。
关注心理健康
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老师,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 和辅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社会资源整合利用
校企合作
与当地企业合作,为留守儿童提 供实践机会和职业规划指导。
社会捐赠
接受社会各界善款捐助,改善学 校硬件设施和教学质量。
全教育等课程。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如音乐、美术、体育等,促进留
守儿童全面发展。
实施个性化教育方案,针对不同 留守儿童的特点制定学习计划。
家校合作共育模式探讨
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定期 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关注留 守儿童成长。
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提高家长 教育意识和能力。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 教学活动,形成家校共育的良 好氛围。
家校合作机制建立
通过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和沟 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尽管教育资源投入增加,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和薄弱学校,教育资源仍然匮乏。应进一步完善 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确保所有留守儿童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留守儿童帮扶成长案例七篇

留守儿童帮扶成长案例七篇
观察二吃饭时,阿敏把最爱吃的炸肉吃没了,可能还想要点,她瞪着眼睛注视着老师,老师问他,她只简单的重复了一句要炸肉。
二、成因分析
阿敏的父母因都忙着自己的事业,无暇照顾孩子,阿敏从小跟着保姆长大,保姆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少了一份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对话也许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孩子与别人交谈的能力明显不如同龄的孩子,在同伴的眼里已是个被冷落的人,无法交谈的人,而她偶尔说一句话,还会招来一阵耻笑,时间一长,她更加难以启齿了。
案例描述: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比较偏僻的乡村小学,这里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很渴望学到知识。我现在担任二年级所有科目的教教学,和孩子已经相处快两年了,我们班有一个特殊的孩子叫周星(化名),平时听课非常不认真,课后作业经常完不成,很少和老师同学交流,学习成绩很糟糕,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只考了十多分,平时数学测试,平均只有十几分,基本上都是全班的倒数第一,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那也不能放弃他,于是课后经常给他开小灶,效果也是不理想,于是我逐渐产生任由他发展的想法,很少去关注他。
可是由于她对照的时间比较长,在区域活动中吴琳娇没有能完成。
第三次游戏:
这次来玩中国地图拼图的时胡思琦和褚安娜。胡思琦这次好像是有备而来的,他拿出了拼图,先看了墙面的大中国地图,然后再拼图中找出了比较大块的拼块,先把比较明显的拼块拼好再拼一些小的,同时把台湾和海南岛放到自己的位置上,然后再一块地尝试,但是拼的速度快了不少,看来他是准备过了。安娜在看到胡思琦很有信心地拼了不少后,她也加入到拼拼图的行列中来了,两个人一个找一个拼在区域活动结束前把拼图完成了。
第5篇: 留守儿童帮扶成长案例
一、案例介绍:
何xx,女,该同学上课容易走神,不爱交流,对于大人的话,很多时候不予理睬,在她上一年级的时候,我虽不教她,但对于她我已经有深刻的印象。那时我以为她是自闭症孩子。今年接手这个班。刚开始她也是一句话不说。点名她不答,读课文她也不张嘴。更别说背诵课文了。她成天少言寡语,目光忧郁,心事重重的。在留守儿童中又属于比较特殊的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呢?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孩子留在老家由亲戚或祖辈照顾的一类特殊群体。

他们通常面临着家庭关爱不足、心理压力大、学业成绩不稳定等问题。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案例来分析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问题所在。

小明,一个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留守在老家和奶奶一起生活。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小明缺乏家庭关爱,经常感到孤独和失落。

在学校,他成绩时好时坏,缺乏稳定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支持,导致学业成绩不佳。

在心理上,小明也存在焦虑和自卑的问题,他常常感到自己与其他同学有着明显的差距,缺乏自信心,甚至出现了抑郁情绪。

另一个案例是小红,她的父母也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在奶奶家。

小红的奶奶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佳,无法给予小红足够的照顾和关爱。

小红经常需要独自照顾奶奶,生活压力较大。

在学校,小红也面临着学习和人际关系的问题,她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导致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欠缺,甚至出现了逃课和早恋等问题。

以上两个案例反映了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困境。

他们缺乏家庭关爱和指导,导致心理和学业上的问题逐渐显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帮助留守儿童。

首先,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关注,建立起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提供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

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解决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扶持和帮助。

同时,父母也应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长期的外出务工,多陪伴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关爱和帮助,我们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缩小城乡差距,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留守儿童能够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远离家乡,在家乡外的城市打工,只能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料,长期处于缺乏亲子陪伴和健康教育的状态下。

为了关心和关爱这些留守儿童,社会各界开展了一系列的关爱行动。

下面我就以一个典型案例来介绍一个家庭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的经历。

小明(化名)是一个留守儿童。

他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

小明现在正上小学三年级,平时他一个人在家自己做饭、洗衣服。

他每天都过着孤单的生活,没有父母的陪伴和呵护。

幸运的是,小明家所在的社区开展了一项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活动。

该社区组织了一支由社区居民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每天晚上都会有志愿者轮流到小明家去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志愿者们帮助小明做饭、洗衣服,并且还帮他完成作业。

每天晚上,志愿者们还与小明一起玩游戏、聊天,为他提供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

除了日常的关心,志愿者团队还为小明参与了各种课外活动。

他们组织小明参加社区的绘画班,培养小明的艺术兴趣和才能,让他可以在艺术创作中找到乐趣。

此外,志愿者们还为小明开设了学习俱乐部,每周定期组织小明和其他留守儿童一起做游戏、学习知识,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能力。

通过社区志愿者团队的关爱和照顾,小明逐渐从一个孤独而自卑的留守儿童变得开朗自信。

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志愿者们的陪伴让他感到温暖和关爱,让他更加有信心面对生活的困难。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关爱留守儿童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社区和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给了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让他们在孤独中找到了依靠和希望。

这种关爱行动不仅改善了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温暖和快乐。

在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不仅需要社区的支持和组织,还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和奉献。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给留守儿童带去更多的关爱和希望。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关注并行动起来,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其他孩子一样的关心和关爱。

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共7篇)

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共7篇)

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共7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留守儿童典型案例的资料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留守儿童帮扶典型案例篇一奇迹在爱心与呵护中诞生——留守儿童帮扶案例个案表现:留守儿童是城市竞争化而产生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因各种原因这个群体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我的班里也有这样一名留守儿童,他叫朱永杰,是一名十二岁的男孩。

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四年级时,其父亲外出务工,该生随母亲在家中,在其就读五年级时,他的父母就都出外经商务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由爷爷奶奶监护,经过我长久细心地观察和分析,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时不时有厌学的情绪出现。

当该生身体有一点不适时,就让他的奶奶请假,不来学校上学,尤其星期一,他的座位经常是空的。

经过多次的家访和与该生谈心,我发现朱永杰同学的厌学心理成因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首先,该生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有依赖心理,如迟到了一定要爷爷把他送进教室,生病了一定是让爷爷来请假;其次,平时没有亲人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养成了他说谎骗家长说作业已完成了,爷爷奶奶均已年迈,除了给予他基本的物质供给之外,很难在精神上鼓励。

(2)懒散的学习心理:该生在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3)成绩不理想,有自卑的心理:该生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竞争意识淡泊,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3、有孤僻的心理倾向,与同学交往困难。

该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

原因分析: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他和他的家人。

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1、隔代监护出现的溺爱过度,爷爷奶奶对他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该生,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该生做,甚至连整理书包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都包办了。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三一班林阳芬一、学生的自然情况姓名:范容性别:女年龄:9岁三年级学生二、问题及行为表现1、学习缺乏主动性。

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孤僻、少言寡语。

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3、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

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4、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范容同学今年9岁了,在家里是独生女,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平时,总是一老一小在一起,缺乏沟通,所以,形成性格孤僻,不合群的个性。

学习缺乏主动性,经常拖欠作业,成为问题学生。

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

四、个案分析针对范容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她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1、鉴于她个性孤僻,少言寡语,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学习属于下游,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1. 根据范容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她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她是会有改变的。

于是我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勤与孩子打电话交流沟通。

并让她的奶奶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 对于她性格孤僻,少言寡语,我则与她经常沟通,并号召全班同学关心她,帮助她,耐心帮助她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激发她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她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同学等则给予肯定,指定一位女同学跟她接对子,同时,没有放松对她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她真正理解教师对她的关爱,有利于形成她良好的个性转变。

3. 针对她学习缺乏主动性,拖欠作业的缺点,指定一名同学每天检查她的作业,监督她上课听讲情况,发现进步,在班上及时表扬等。

六、教育效果经过一学期的帮助与教育,范容同学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4篇

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4篇

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第1篇一、案例.我曾经接手过一个四年级,班里二十多个学生中,有十几个是“留守儿童”.其中有个学生叫小颜,“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和不良行为习惯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小颜的父母在小颜两岁时就出外打工了,一年只回来一次.小颜交给他奶奶看管.奶奶要干农活,平时都不怎么管他.而且本身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不高,觉得上学了,一切交给老师就行了,对他的学习都放任不管.因此,小颜养成了散漫的生活态度.而且学习习惯也很差,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还编一些谎话骗老师.同学们讨厌他的习惯、做法,看不起他.他也因此经常跟同学发生纠纷,经常跟同学打架.他的父母要是一听说他学习成绩差,就打电话把他痛骂一顿.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还要经常遭到责骂,再加上遭到同伴的排斥,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让他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可以说是班上认为的那种无可救药的讨厌的学生了.很多老师也认为只要他上课时乖乖坐着不吵闹就好了.二、措施.每每看到他“孤独”的身影,我都暗暗发誓,一定要带他回到班级的大家庭里来,一定要让他重拾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因此我开始慢慢的观察他,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我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措施:1.家校联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我们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让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以免发生教育的“短路”.我首先对他进行了家访,通过聊天,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让他奶奶知道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家长也有责任,要求她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同时跟他父母取得联系,告诉他们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好坏,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还要求他们经常给孩子打电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我也经常给他父母打电话或者聊qq,把小颜在学校的表现跟他们汇报,并跟他们商量对策,告诉他们对小颜要多鼓励,少批评.有一次,小颜在作文中写到:“我多么希望我的妈妈也能像别人的妈妈那样呆在我身边.”我知道他想念妈妈了,我特意带他到家里跟他父母视频聊天,看着他们激动地脸庞,听着他们亲切的话语,连我都感动了.2.倾自己之所爱,搭起信任的桥梁.真挚情感是在心灵的沟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发自内心的爱才能达到这种默契.面对这个孤单的背影,面对这张落寞的脸庞,又怎忍心对他横眉立目严加呵斥,即使出现令你不愉快的一幕,又能狠下心来去惩罚他么?我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说,“你是他的老师,如同他的母亲,你应该帮助他.”于是,我经常找他聊天,聊天的内容不拘限于生活、学习,想到什么聊什么,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消除他的困惑,让他知道我一直在关注他.生活中有了困难,我会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帮助他.有一次他发烧了,我亲自把他送到卫生院,陪他做检查,打针,倒开水给他吃药.他的生日,我给他送一件他喜欢的小礼物,还请全班同学和他一起过生日.这一天,他流着泪说:“这是我第一次过生日,以前只是在电视里看到别人吃蛋糕,今天我也能吃到蛋糕了.谢谢老师和同学们!谢谢!谢谢你们!”听了这句话,我知道我的努力没白费.我还尽量挖掘其闪光点,努力从赞美中去满足他的心理需求,使他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上课时,他静静地坐好,我冲他赞许地一笑;当他犹豫地慢慢举起了手时,我对他投以鼓励的目光;当他工整地完成作业时,全班的掌声带给他成功的喜悦;当他犯了错误时,等待他的是老师宽容的面孔.从而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当一个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与动力,他的提高就变得轻松、容易多了.3.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让儿童教育儿童”的原则,很有见地,揭示集体教育的巨大作用.班级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就在于使这个大家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特别是对缺乏爱的“留守儿童”,更应该让他们在班级里获得情感体验,让他们对班级产生向往感,友爱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童在集体中自然受到教育.我利用晨会,班会等恰当时机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孤立班集体中的任何一员,向学生讲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号召班干部带头和他一起玩耍,如果他有什么困难,我们要主动去帮助,以此来带动全班学生态度的转变.针对他的情况,我还特意举行了一次班会,主题是:“想对你说……”,我还“偷偷做了手脚”,私底下跟几个同学说好在班会时对他说一些喜欢、他鼓励他的话.从这以后,他跟这些同学特别亲近,在下课或者活动时,常听到他们叫:“小颜,快来呀!”经过家长和我以及同学的努力,小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上课还能常常见到他高举右手迫不及待地想发言,在操场上还经常能看到他和同学们嬉戏时活泼的身影,听见他开朗的笑声.作为班主任,更应该经常给他们创造不同的成功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特殊对待这一类学生,要有一些特殊的方法,既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要象他们的父母,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爱的阳光能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班主任工作案例留守儿童第2篇我们班里的一个男同学才上七年级就开始吸烟,所以我对他的印象非常不好。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缺乏亲情和家庭教育,他们在研究和心理方面面临着各种问题。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进他们的发展。

下面是我针对班上一名留守儿童进行的调查分析。

个案现状:学生XXX,男,11岁,父母在广东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研究,由爷爷奶奶照料。

经过观察,我发现孩子存在以下问题:1、行为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心理。

研究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

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

问题分析: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方式,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1、长辈关心不当。

爷爷奶奶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导致孩子不认真完成作业,老师催促他交作业时会抄袭别人的作业。

2、粗暴的教育方式。

由于家庭的特殊性,任某自小和家长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耐心,常用一种粗暴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3、内心深处自卑,由于他的成绩一直较差,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使他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害怕竞争,害怕失败,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主要措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

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爷爷、奶奶交谈,提出以下建议:①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②孩子在研究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的办法,先让孩子自己钻研,借助字典、词典这些必备的工具书解决,实在不懂的让他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养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惯。

③父母要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研究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

教育基础案例分析(2篇)

教育基础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日益严重。

留守儿童是指在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看的孩子。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某农村小学为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某农村小学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学校共有学生500余人,其中留守儿童占70%以上。

学校教学设施较为简陋,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和监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 案例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乏家庭教育和监护,导致他们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部分留守儿童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在学习上,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督和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2)心理问题突出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在学校中可能表现出自卑、胆怯、沉默寡言等心理特征,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学业成绩下滑留守儿童在学业成绩方面普遍较差。

一方面,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监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无法购买学习资料,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4)安全意识薄弱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安全意识,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例如,由于缺乏交通安全意识,他们在上学、放学途中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在户外活动时,由于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容易发生溺水、触电等意外事故。

三、对策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1)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2)建立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及时给予帮助。

2. 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1)建立心理咨询室,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留守儿童是我国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期间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的就要也是重中之重。

你想知道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学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吧!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一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学校:高坝中心小学姓名:吴会会性别:女年龄:十一岁班级:四年级一班学生二、个案分析她是一位乖巧、听话的优秀学生。

由于先天因素,她长得十分瘦弱,皮肤白白的,穿着比较干净漂亮,梳着细细的小辫。

她的身材比较矮小,只能坐在教室最前排。

该女生学习成绩较好,书写工整,尤其是写作能力很强,常常受到同学的夸奖。

不过,吴会会的胆子特别小,上课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下课后,也不愿意与老师、同学玩耍。

她性格内向,常常一个人站在教室里望着操场发呆。

她的脾气很犟。

今年第二周星期二,她的亲妈妈来看她,她居然躲在教室里不出来,只是不停地哭泣,我与数学老师费尽周折,才把她请出了教室,让她与妈妈见面。

结果,她泪流满面地对我们说:“老师,我恨她。

我不愿意看见她”说完,就迅速地跑回教室再也不肯出来。

我们都感到十分惊讶,一个年幼的孩子,为什么不亲近自己的妈妈?让我们百思不解。

我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于是,决定走访该学生的家庭,了解她在家的具体表现。

在家访中,我们了解到,吴会会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

在她7岁时,父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离婚,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她交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

从此以后,吴会会在爷爷奶奶的细心照顾下,渐渐长大了,也慢慢地懂事了。

奶奶告诉我们:“她爸爸妈妈没离婚前,吴会会整天笑呵呵地,又会唱歌,又会跳舞,乖得很。

我们一家人都把她当成宝贝一样看待,哎,她爸爸、妈妈离婚后,她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与我们说话了,整天默默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孩子心思太重了,她的逆反心理太强,动不动就发脾气。

要不就不吃饭,或者不去读书。

她爸爸忙于生意也很少回家,偶而打电话回来,她也不愿意接电话。

”就在我们家访时,吴会会在一旁默默无声地写作业,写完以后,又帮奶奶扫地、带小妹妹。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个案分析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经济、就业等原因长时间不在身边,与父母或监护人分离而生活在乡村或城市的儿童。

在中国,由于农民工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化。

下面将通过对留守儿童个案的分析,来深入了解他们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解决方案。

个案介绍:小明(化名)是一名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都外出打工,长时间不在身边。

小明在农村的爷爷奶奶照顾下生活,但由于老人身体状况不好,无法给予他充分的关心和教育。

小明长时间自由自在地生活,没有固定的学习和生活作息时间。

由于没有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小明在学业上遇到了很大困难,成绩一落千丈。

同时,由于没有人管教,小明的行为逐渐变得叛逆,和同学之间发生了多次矛盾冲突。

分析:小明的案例反映了留守儿童普遍面临的问题:1.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留守儿童往往无法得到父母的关心和教育,缺乏家庭温暖和安全感。

这使他们在心理上更容易感到孤单、焦虑和自卑,进而影响到学习和社交。

2.学业困难: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和指导。

他们缺乏学习习惯的养成,导致成绩下降,学习动力不足。

3.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由于缺乏人的管教,留守儿童容易放纵自己,没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这使他们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对有组织的生活产生困惑。

解决方案: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困境,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对父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意识。

同时鼓励留守父母尽可能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给予他们父母的关心和支持。

2.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生活和教育的支持。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临时照管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心理辅导和情感支持。

3.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和社会工作人员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扰和自卑感。

对于情绪问题较严重的留守儿童,还需要开展个别心理治疗。

4.加强乡村教育建设:在农村地区建立良好的教育资源,提升乡村教师的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生活、学习的未成年人。

这类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情感缺失、教育资源不足以及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留守儿童的案例,探讨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小华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他的父母都在城市打工,而他则留在农村的祖父母家中。

小华今年10岁,正在上小学四年级。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小华在情感上感到孤独和被忽视,这对他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学校,小华的成绩中等,但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和指导,他的学习动力不足,成绩提升缓慢。

在情感支持方面,小华的祖父母虽然给予了他基本的生活照顾,但因为代沟和教育观念的差异,他们无法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和教育引导。

小华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助,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也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教育资源方面,小华所在的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

这使得小华在学习上得不到充分的指导和帮助,难以跟上课程进度,也缺乏拓展知识和兴趣的机会。

心理健康方面,由于长期的情感缺失和学习压力,小华出现了焦虑和抑郁的倾向。

他经常感到孤独,不愿意与同学交流,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这种情绪状态对他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针对小华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他的生活质量和学习环境:1. 增强家庭联系:父母可以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定期与小华沟通,了解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给予情感支持和鼓励。

2. 提供教育资源:政府和社会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素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3. 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留守儿童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4. 社区支持:社区可以组织志愿者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心理辅导和生活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习。

5. 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父母就近就业,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同时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案例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案例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一:小明是一名小学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工作。

在学校里,小明刚开始
适应不良,经常缺席和迟到,成绩也很差。

学校通过多方面的教育措施帮助小明逐渐
改善了情况。

首先,学校与小明的家长积极沟通,了解小明的家庭背景和困境,与家
长共同制定了学习和生活规划。

其次,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小组,由班主任、心
理辅导员和志愿者组成,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和关爱活动。

同时,学校教师对小明进行
个别辅导,将学习内容分解细化,并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帮助小明提高学习兴趣和
自信心。

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小明逐渐适应了学校生活,缺勤和迟到情况显
著减少,并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绩进步。

典型案例二:小红是一名小学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打工,她由奶奶独自照顾。

开始时,小红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学校通过多方面的教育
手段帮助她改善了状况。

首先,学校加强了对小红的关爱和照顾,班主任和同学经常
与她交流、关心她的生活情况和学习进展。

其次,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小组,为小红提供个别心理辅导,帮助她缓解情绪压力和困惑。

此外,学校还组织了各种文
体活动,加强了小红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她的社交能力。

在学校和家庭
的共同努力下,小红逐渐变得开朗活泼,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与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逐渐适应了学校生活。

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当前受改革开放城市化建设进程影响,农村及偏远县城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大多数滞留在农村,于是教育就面临一个新的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关心教育,成长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偏激,而我县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留守儿童。

这些学生在校表现有可能不尽如人意,让班主任头痛不已。

我也遇到过这些学生,我总是告诉自己先静下心来,身为曾经的学生,现在的母亲和班主任的我,经常这样想,假如我是这个孩子,我希望老师怎样教育我呢?假如这是我的孩子,我希望老师怎样教育呢?对于留守问题学生,如果放弃,就全班而言只是几十分之一,就全校而言更是几千分之一,但是对于一个家庭、一个母亲而言,放弃的却是百分之百啊!学校把最重要班主任工作交给我们,家长把家中唯一的希望交到我们手中,我们的肩上是沉甸甸的责任与信任啊!因此,我认为从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角度,教师要勇于发现和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以赏识教育为主要的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并由此激发学生自身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克服自己的缺点,最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下面我以自己的真实案例来阐述我的教育理念,表达我的教育思想,并说明赏识教育在教育当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自从踏上教师工作岗位至今,十几个春秋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许多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有一位叫李博的学生,他是个与众不同的学生,记得新学期开学不久,我就注意到了李博身上的种种不良习惯:他经常迟到,上课不认真听讲,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要么睡觉,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不完整;有时干脆不交作业,没人愿意和他做同桌,都担心他影响自己学习,他爱扔垃圾,直接塞在桌框里或扔在地上,值日生对此怨声载道,他还喜欢捉弄胆小的女生,和男孩子爱打闹,甚至打架,他的情绪也不稳定,好冲动,时常乱发脾气,还喜欢破坏同学的文具书本等。

为了让他能够有所转变,我决定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做一个同学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随着改革开放及人口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所产生的,这一问题也曾一度引起社会及有关专业人士的关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一起来看看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一学校:高坝中心小学姓名:宴冰性别:男年龄:十二岁班级:五年级一班学生二、问题及行为表现1、学习缺乏主动性。

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倔强、固执。

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

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有依赖和惰性心理,有时爱拿家中的钱物。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文化水平低,仅上二年级,对儿子疏于管教。

三、调查访谈结果通过调查、家访和对其本人的访谈,我了解到他在家里是独生子,父亲常年外出打工。

其母亲是一个文化素质较低,只上了小学二年级,对儿子的管教疏松,也不知如何管教,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一些坏习惯也越来越多,其母亲也感觉对儿子无所适从,也有愿与老师沟通。

由于家庭监督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养成了他的惰性,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臵的作业能拖则拖,多一点也不想做。

由于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不断滑落。

粗心马虎,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针对张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由于知识掌握不牢。

就极易产生了自卑心理。

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加之部分学科的老师对他采取训斥等过激的态度等,使他开形成了逆反的心理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1.根据宴冰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留守儿童典型案例分析
——李家河乡中心小学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留守儿童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我作为德育主任,学生思想教育全看我这个“雁”,因此我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特别注意留守儿童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对留守儿童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跟踪调查研究。

现选几例典型案例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逆反心理型)
案例:
周世航同学是我校六年级学生,他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说,他越烦;你越打,他越硬,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不能沟通。

五年级时父亲在外打工发生意外,不幸去世,在这种情况下,他更得不到家庭的温暖。

因此,他常把这种心态带到学校,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遇事毫不冷静,经常无故旷课,成绩始终无法提高。

有时还同老师顶撞……老师进行多次家访,也毫无改变之心。

分析:
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若没有足够的关心,就可能使他产生抵触心理,他们与老师作对,甚至在同学身上寻找报复。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做法是:
一、最好的做法应先拉家常,谈谈自己的过去,不论成功还是失败,甚至有时还抖抖“丑事”,缩小心灵间的距离,并做到心平气和,以诚交流。

和这样的学生谈心,我们切忌用“你自己想想……,是不是,对不对”等话语。

如果赢得他的一句“老师,我和你好相似”,说明他把你当成朋友了,把你当做可以倾述的对象,那么以后的工作容易多了。

二、当他们犯错时不要当众批评,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

三、把他们身上的“侠义”之气激发出来,让他们时时刻刻为你着想,为他的朋友着想。

案例二(自由散漫型)
案例:
邵华盛,现六年级学生。

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照管,因母亲缺乏教育方式,动不动就打,使之与家长缺乏交流,养成了撒谎的坏习惯。

经常向家里人要钱说买资料(其实是拿钱去买零食了),要不到就偷,偷不到了就敲诈低年级小朋友的钱。

经常迟到旷课,很少见他做作业,父母对他的学习成绩好坏也不关心。

分析:
这类学生纪律观念淡薄,迟到、早退的事时有发生,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或干脆一走了之。

因为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可能厌恶自己的家庭,因此到处游荡,行为散漫。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做法是:
一、每班建立班级学习互助小组,把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留守儿童后进生,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二、班主任要有颗仁爱之心,经常设身处地地为留守儿童后进生考虑、解决问题,让他们时时得到你的温暖。

如安排座位,注意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课堂提问,多激励留守儿童后进生踊跃发言,让他们注意力集中,没有时间让思想开不差;班级活动,多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

三、单亲家庭的学生,要求老师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把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尽量化解。

四、屡教不改的学生,要求老师多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案例三(冷漠孤独型)
案例:
吴璇,女,我校六年级学生。

该生因父母在外打工负担重,三年级时从浙江转学回来,刚转来时成绩还好,慢慢地成绩逐渐下滑,下课也从不和同学玩,老师找她谈话也闭口不答。

分析:
心理学研究证实,在儿童的人格发育过程中,家庭环境和亲情教育非常重要,将直接关系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他渴望亲人的关爱,渴望亲情,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要做好家校联系,沟通家长,了解学生。

二、多关爱,注意心理辅导。

总之,经过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留守儿童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留守儿童旷课逃学的现象越来越少。

2)、留守儿童打架等违纪现象少。

3)、留守儿童的性格开朗多了,合群多了。

4)、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同时,也找到了经典方法:1)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后进生的保证。

2)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后进生的关键。

3)以耐心、恒心陪伴他们孤独的心灵是成功教育留守儿童后进生的捷径。

成绩是喜人的,但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留守儿童”却逐年上升。

我们老师的责任反而加重,压力更大。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做好几点:(一)、要实施关爱,在关爱中进行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教育。

让这些孩子在没有父母在身边的时候,也能
过上正常孩子的生活。

(二)、转变角色,换位思考,让留守儿童真正把你当作朋友。

(三)、具有能够深入人心的“慧眼”,透过现象看实质,真正走进留守儿童复杂的内心世界,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