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提高题专题复习高考文学常识练习题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考文学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 《前赤壁赋》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作品,以“体物”为主。
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B. 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前八十回为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
C. 老舍是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有话剧《茶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D. 《哈姆莱特》的作者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
2.下列对联所咏之人对应正确的一项()
A. 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
——司马迁
B. 一路坎坷成圣成人亦成史,两袖清风忧国忧君更忧民。
——屈原
C. 闺中苏辛,别是一家,史家称道传孤本;词里三瘦,堪叹婕妤,金石录中寄深情——李清照
D.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陆游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报告文学就题材而言,要求必须选择真人真事;就表达而言,要求必须用文学的表现方法,真实性和文学性是报告文学的两大特征。
B.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饮冰”一词源于《孟子》:“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以此形容自己内心之忧虑。
C.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918年5月,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D.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获过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优秀新闻作品,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体,讲究文采、音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宋代的赋进一步趋向散文化,如苏轼的《赤壁赋》。
B. 词,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是一种可和乐演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
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C. 1901年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已经颁发给了百余位优秀作家,褒奖他们“创作出富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
《获得教养的途径》作者赫尔曼·黑塞曾在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D. 朦胧诗派,20世纪80年代大陆诗坛上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派,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代表。
朦胧诗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往往借助象征、隐喻等手法,创造出
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与意境。
5.下列诗句中的典故和人物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 睢园绿竹——梁孝王
B. 气凌彭泽之樽——陶渊明
C. 邺水朱华——曹丕
D. 光照临川之笔——谢灵运
6.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的命名方法分别是
A. 籍贯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
B. 籍贯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
C. 书房名籍贯官职号字谥号年号
D. 籍贯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7.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 “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成语,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文。
D.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8.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舒婷,中国现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她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
B. 《阿房宫赋》全文运用了想像、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文章语言精练,工整而不堆砌,富丽而不浮华。
C. 辛弃疾,字易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D. “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9.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羽旧时箭伤常在阴天发作。
华佗认为应当切开臂膀刮掉渗入的毒药,病才能根除。
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
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
左右掩面失色。
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
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
关公大笑而起,华佗称赞说:“君侯真天神也!”(《三国演义》)
B. 大卫是个遗腹子,经常受继父毒打,被锁在楼上,只有佩葛蒂在夜半时分,偷偷前来送吃的,并安慰他,说他是她心目中最乖的宝贝,永远爱他。
大卫说,从那时起,他对她产生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深情。
(《大卫·科波菲尔》)
C. 觉新深爱着表妹梅,但父亲却以抓阄的方式为他选定李家小姐瑞珏,他像一个傀儡似的,又像一个宝贝被人珍爱着,订婚,结婚。
觉慧则不同,在觉民鼓动下抗婚。
(《家》)
D. 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红楼梦》)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描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有《柳河东集》。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他的著名的“永州八记”的首篇。
B. 《一个人的遭遇》是肖洛霍夫的战争题材小说,但作者没有完整地反映一场战役,也没有描写前线战斗的激烈情景,而是表现作者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对战争中普通人的生存问题的思考。
C. 碑记原是刻在石碑上,记述死者生前事迹,评价、歌颂其功德的一种文体。
写法上,原始碑记只叙述;后来的作者,或就所叙之事加以评论,或借题发挥抒写情志。
明代文学家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就是原始碑记。
D. 杂文属于散文,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
杂文内容无所不包,形式丰富多样。
“五四”后,经鲁迅等人努力,杂文成为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现实或表现作者思想观点文艺性论文。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
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穿整洁衣服,戒除嗜欲(如不喝酒、不吃荤、不妄行动、不狂言戏笑等),以示虔诚。
B.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到西汉末年的229年的历史。
《后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的历史,作者范晔。
C. 《张衡传》中“贯六艺”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均指古代学生需掌握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D.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他们管辖的地区,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1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赤壁赋》中,苏轼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达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B. “田园将芜胡不归”是用了《诗经·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成语。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用了《论语·微子》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典故。
C. 辞,是介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
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
这种文体,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 陶渊明的创作开创了山水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1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C.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
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D.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其诗风朴素平易而意境深远,其诗内容多以歌咏田园风光为主,被称为田园诗。
14.下面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B. 《品质》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创作的短篇小说,其代表作是《福尔赛世家》;《一个人的遭遇》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作品。
他们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C. 年号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
“九月甲午”“元和四年”“德佑二年”中的“甲午”“元和”“德佑”都属于年号纪年。
D. 《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曾称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5.下面的文字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 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
B. 古代男子冠礼取字,女子及笄取字,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名与字的含义相反或相对,如韩愈字退之,晏殊字同叔,关羽字云长。
C. 古代天文历法中,“望”即指“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即望”就是阴历十六日。
“朔”为阴历每月初一,“晦”为阴历月末最后一天。
D. 《荀子》一书为战国末期赵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西汉刘向整理定篇。
荀子提倡性恶论,重视后天教育的作用。
1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创作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文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是我国第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
B. 《六国论》作者苏洵,北宋眉山人,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井称“三苏”,他们均属“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
C. 《种树郭橐驼转》作者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欧阳修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
D. 古人的名字十分讲究,名是人们互相区别的符号,婴儿出生几个月后般由父亲命名: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起的,对名有表述、阐明作用,故名和学有关联。
17.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重头戏,在这场著名的战役中,三方英雄各显其能,以下事迹与人物的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 苦肉计——黄盖;横槊赋诗——孙权;连环计——诸葛亮;诈降书——阚泽
B. 苦肉计——黄忠;横槊赋诗——曹操;连环计——诸葛亮;诈降书——赵云
C. 苦肉计——黄盖;横槊赋诗——曹操;连环计——庞统;诈降书——阚泽
D. 苦肉计——黄忠;横槊赋诗——孙权;连环计——庞统;诈降书——赵云
1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 《前赤壁赋》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作品,以“体物”为主。
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B. 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前八十回为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
C. 老舍是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有话剧《茶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D. 《哈姆莱特》的作者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
19.关于元杂剧的一些分析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元杂剧是在金宫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B. 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开展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
白,有散文,也有韵文。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武打和舞蹈。
C.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D. 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
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词一套曲子,每支曲子用一个宫调。
20.下面对相关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中的文章不相连属,但言简意赅,含蓄凝练。
《孟子》中的文章感情强烈,气势丰沛,善于雄辩。
B. 杜甫的《登高》,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无边”“不尽”使诗的意境广阔深远,气象万千,也是诗人内心的激荡与感慨的形象表达。
C. 白居易在《琵琶行》的结尾自伤身世,自觉和琵琶女颇多相似,而且二人一个善写诗,一个能读懂;一个会弹奏,一个能欣赏,所以有相见恨晚之感。
D. 《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的视角,让读者认识了贾家的一系列重要人物,在写法上有详有略,有群像描写也有重点刻画,其中对贾宝玉的出场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高考文学常识
1. A
【解析】【分析】A项中,“苏轼是南宋文学家。
”表述错误。
正确答案是“苏轼是北宋文学家。
”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
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2. C
【解析】【分析】A项,“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此联来自“汩罗屈子祠”,咏的是屈原,上联是说屈原的遭遇,后一句是说司马迁所写《屈原列传》让屈原与“日月争光”
B项,“一路坎坷成圣成人亦成史,两袖清风忧国忧君更忧民”这幅联语写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上联是指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下联“忧国忧民忧君”是说其作品的情感;
C项,“闺中苏辛,别是一家,史家称道传孤本;词里三瘦,堪叹婕妤,金石录中寄深情”此联写的是南宋词人李清照,“闺中”指其性别,“闺中苏辛”是指其所创作的宋词的成就,“金石录”是指李清照和夫君一起编辑的《金石录》一书,对应正确;
D项,“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此联写的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新乐府”,白居易参与“新乐府运动”。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对联的相关知识的把握以及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
对联的四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谐。
四要素所规定的内容统称为对联格律,有时也称对联规则。
其中,“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基本要素,“词性相当”是语法要素,“平仄相谐”是声律要素。
根据这些基本要求进行拟写即可。
3. B
【解析】【分析】B项,“‘饮冰’一词源于《孟子》”错误,应该源自《庄子》,“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出自《庄子》。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
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
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
4. B
【解析】【分析】B项,题干中“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错误,小令是58字以内;中调是59到90字;长调是91字。
故《沁园春•长沙》是长调。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
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
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
5. C
【解析】【分析】C项,“曹丕”错误,应该是“曹植”。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个分句是借诗人曹植、谢灵运来比拟参加宴会的文士。
“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
朱华,字面是红色的花,这里指荷花(芙蓉)。
“邺水朱华”两句是写宴会之文,意思是说,参加宴会的文人学士,就像当年的曹植,写出“朱华冒绿池”一般的美丽诗句,其风流文采映照着谢灵运的诗笔,意谓可以和谢灵运相比。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
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6. D
【解析】【分析】本题中,《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作品集是以其籍贯命名;《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房名。
作品集是以其书房名命名;《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作品集是以其谥号命名;《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
作品集是以其字命名;《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
作品集是以其号命名;《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作品集是以其官职命名;《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在唐穆宗长庆年间编集。
作品集是以年号命名。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
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
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
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7. A
【解析】【分析】A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错,《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
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
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
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8. C
【解析】【分析】C项,辛弃疾,字幼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主要考查文学常识。
一般涉及的都是比较常见的内容,关于作家作品以及常见的术语等。
9. C
【解析】【分析】C张冠李戴,应该是“觉民则不同,在觉慧鼓动下抗婚”。
10. C
【解析】【分析】C项张溥的《五人墓碑记》不是原始碑记。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
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1. C
【解析】【分析】C项,“均指古代学生需掌握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
艺”错误。
《张衡传》中“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师说》中“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
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
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
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12. D
【解析】【分析】D项,“山水诗”错误。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
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
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
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13. B
【解析】【分析】B项考查古代史书的体例常识,《史记》是纪传体史书。
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
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
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
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14. C
【解析】【分析】C项,“‘九月甲午’中的‘甲午’……都属于年号纪年”错误,“甲午”是干支纪年法。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
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
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
15.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B项,“名与字的含义相反或相对,如……关羽字云长”有误,关羽字云长,名“羽”与字“云长”意思相关,属于名与字相关性。
故答案为B。
【点评】作为新考点,文化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
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