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初一初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初一初中历史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
如果你生活在战国后期,要到当时最强大的封建国家去谋求职位,你应该去的国家是()
A.齐国B.秦国C.燕国D.赵国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时候开始
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
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制造工具B.会不会使用工具C.会不会渔猎和采集D.会不会用火
4.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的原始居民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半坡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
5.我们经常说自己是华夏儿女,中华民族又称华夏族,那么华夏族形成的主体是()
A.尧的部落联盟B.禹的部落联盟
C.蚩尤的部落联盟D.炎帝和皇帝的部落联盟
6.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B.出现一些水利工程
C.手工业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提高D.出现纸质货币
7.哪一次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A.牧野之战B.长平之战C.城濮之战D.马陵之战
8.商鞅进行变法时,秦国的国君是()
A.秦始皇B.秦孝公C.秦穆公D.秦庄公
9.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向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有几位同学将我国境内出现的几类原始人进行了先后排列。
那一位同学的排列符合这一规律()
A.小明:元谋人、河姆渡人、北京人、半坡原始居民
B.小蕊:北京人、元谋人、河姆渡人、半坡原始居民
C.小花:元谋人、半坡原始居民、北京人、河姆渡人
D.小丽: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原始居民
10.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爱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定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11.益阳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A.齐、楚、秦、燕、赵、魏、韩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D.吴、魏、燕、赵、楚、秦、韩
12.《战国策·秦策》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下列工程对“天府之国”美誉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A.灵渠B.白渠C.都江堰D.长城
13.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春秋霸主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
衰荣辱。
公元前7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宋襄公D.楚庄王
14.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
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反映的应该是()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J1-1046年公元前770年
A.商朝的建立B.西周的建立C.夏朝的建立D.东周的建立
二、连线题
约170万年前北京人建立夏朝
约70万至20万年前河姆渡原始居民祖国境内最早人类
约7千年前炎帝、黄帝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约四五千年前禹种植水稻
约公元前2070年元谋人在涿鹿大败蚩尤
三、问答题
1.请说出春秋时期的霸主(三个即可)
2.西周分封制的目的?
四、综合题
材料一:关于他的昏暴行为,古书记载很多,如刘向《列女传》说他:“昏乱失道,骄奢自恣,为酒池可以运舟······醉而溺死者,笑之以为乐。
”还说他“自比于日”,自夸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
日有王哉?日亡吾亦忘矣。
”因此,百姓们才骂他:“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
材料二:根据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商毅人为撵的图摹绘的,一暴君拿人当坐骑。
(1)上述两则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暴君,此人是谁?他所统治的国家建于哪一年?
(2)“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是什么意思?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他的统治为什么会灭亡?
内蒙古初一初中历史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
如果你生活在战国后期,要到当时最强大的封建国家去谋求职位,你应该去的国家是()
A.齐国B.秦国C.燕国D.赵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
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故一睹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的雄风,你应该去秦国。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战国时期的相关史实。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时候开始
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
【答案】C
【解析】最早的是在原始社会时期的刻画符号但是不叫做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记录的是商朝的历史。
【考点】古代文字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甲骨文是商朝成熟的文字,也是人们当时主要用来记录国家事务的文字,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回答,属于送分题。
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制造工具B.会不会使用工具C.会不会渔猎和采集D.会不会用火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创造工具。
动物所用的工具基本都是来自自然,不是它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人是从灵长类发展而来的,栖息地从树木迁移到底面,首先使用的工具也是来自自然,但随着人类的发展,人们开始学会了创造工具。
故选A。
4.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的原始居民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半坡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5.我们经常说自己是华夏儿女,中华民族又称华夏族,那么华夏族形成的主体是()
A.尧的部落联盟B.禹的部落联盟
C.蚩尤的部落联盟D.炎帝和皇帝的部落联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华夏族形成的知识。
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蚩尤后,炎帝和黄帝又为争夺中原地区,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顺黄帝,炎、黄二部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的华夏族主体。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
6.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B.出现一些水利工程
C.手工业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提高D.出现纸质货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重要变革,主要表现在铁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小农经济产生,大型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的修建,手工业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提高,所以
ABC是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D选项到宋朝出现纸质货币,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7.哪一次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A.牧野之战B.长平之战C.城濮之战D.马陵之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国的著名战役。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末期,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历史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的战役。
8.商鞅进行变法时,秦国的国君是()
A.秦始皇B.秦孝公C.秦穆公D.秦庄公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的知识。
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在秦国实行变法。
故选B。
【点睛】本题以商鞅变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9.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向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有几位同学将我国境内出现的几类原始人进行了先后
排列。
那一位同学的排列符合这一规律()
A.小明:元谋人、河姆渡人、北京人、半坡原始居民
B.小蕊:北京人、元谋人、河姆渡人、半坡原始居民
C.小花:元谋人、半坡原始居民、北京人、河姆渡人
D.小丽: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原始居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
元谋人生活于距今约170万年。
北京人生活于距今约70--20万年。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约七千年。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约六千年。
故
选D。
【点睛】本题以我国境内的原始人为依托,考查的是学生对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10.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爱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定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材料讲述的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宠幸褒姒,为博得美人
一笑,不惜拿以国家大事开玩笑,体现周幽王荒淫无道,A项能说明。
点燃烽火后,各路诸侯之所以召集军队去保卫周天子,这是诸侯国的义务,B、D项能说明。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的强大并未从材料体现,故C为正确选项。
故
选C。
【点睛】本题考查分封制,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1.益阳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A.齐、楚、秦、燕、赵、魏、韩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D.吴、魏、燕、赵、楚、秦、韩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和运用课本基础知识,本题考查的是课本基础知识:战国七雄的相关内容;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由此很容易选出答案是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点评:本题是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涉及到战国七雄的相关内容。
要求学生准确掌握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12.《战国策·秦策》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下列工程对“天府之国”美誉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A.灵渠B.白渠C.都江堰D.长城
【答案】C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都江堰。
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13.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春秋霸主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
衰荣辱。
公元前7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宋襄公D.楚庄王
【答案】B
【解析】题干里的“城濮大战”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争霸中的战役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争霸
14.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
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反映的应该是()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J1-1046年公元前770年
A.商朝的建立B.西周的建立C.夏朝的建立D.东周的建立
【答案】B
【解析】观察这个年代尺,①约公元前2070年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的时期,②约公元前1600年是
商朝初年,③公元前1046年是我国西周初年,④公元前770年是我国春秋战国开始时期,故选B。
二、连线题
约170万年前北京人建立夏朝
约70万至20万年前河姆渡原始居民祖国境内最早人类
约7千年前炎帝、黄帝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约四五千年前禹种植水稻
约公元前2070年元谋人在涿鹿大败蚩尤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相关知识。
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生活于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中。
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的部落主要有黄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其中最强大的是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三、问答题
1.请说出春秋时期的霸主(三个即可)
【答案】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五霸的相关知识。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以取得霸主的地位,各霸主相继称霸中原的顺序依次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点睛】本题以春秋五霸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西周分封制的目的?
【答案】为了巩固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目的知识。
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
即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
【点睛】本题以西周分封制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目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四、综合题
材料一:关于他的昏暴行为,古书记载很多,如刘向《列女传》说他:“昏乱失道,骄奢自恣,为酒池可以运舟······醉而溺死者,笑之以为乐。
”还说他“自比于日”,自夸说:“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
日有王哉?日亡吾亦忘矣。
”因此,百姓们才骂他:“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
材料二:根据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商毅人为撵的图摹绘的,一暴君拿人当坐骑。
(1)上述两则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暴君,此人是谁?他所统治的国家建于哪一年?
(2)“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是什么意思?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他的统治为什么会灭亡?
【答案】(1)夏桀.约公元前2070年.
(2)你这个太阳啊,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愿意与你同归于尽.
(3)夏桀的残暴统治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夏朝建立、灭亡的知识。
由材料“昏乱失道,骄奢自恣,为酒池可以运舟…”、“自比于日”、“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
日有王哉?日亡吾亦忘矣”和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商毅人为撵图可知:材料描述的中国古代的暴君是夏桀。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本题考查的是夏朝灭亡的知识。
材料“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的意思是:你这个太阳啊,什么时候灭亡,我
们愿意与你同归于尽。
(3)本题考查的是夏朝灭亡原因的知识。
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他建造许多豪华的宫室,无休止的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夏桀的暴政。
夏桀的暴政最终导致了夏朝的灭亡。
【点睛】本题以刘向《列女传》的材料和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商毅人为撵图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夏朝建立、灭亡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