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06届高三语文百校第一次大联考试卷 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2006届高三语文百校第一次大联考试卷
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时钟:150分2006年3月11日
长郡中学、衡阳八中、永州四中、岳阳县一中、湘潭县一中
由联合命题醴陵一中、澧县一中、郴州二中、益阳市一中、桃源县一中
第Ⅰ卷(39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槁.项(gǎo)残垣.(yuán)福祉.(zhǐ)吞言咽.理(yē)
B、给.养(jǐ)戏谑.(xuè)盘飧.(xiǎng)朝暾.夕月(tūn)
C、谲.诈(jué)箴.言(zhēn)羸.弱(yíng)妍媸.毕露(chī)
D、鹰隼.(sǔn)烘焙.(bèi)偌.大(ruò)悄.(qiǎo)然无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收索笔竿子叠床架屋高潮迭起
B、伸张座右铭耳鬓厮摩光风霁月
C、瘐毙捞稻草敬谢不敏饥肠辘辘
D、肴馔执牛耳集腋成裘长嘘短叹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被媒体称为经贸之旅、和平之旅和缅怀之旅的连宋大陆之行,有利于两岸的关系并促进两地的交流和发展,这是的。

②帮助受难的矿工家属子女走出矿难阴影,把目光投向未来,并解决他们实际的生活困难,政府部门,不能随意把他们推到社会上去。

③3月1日施行的国务院发布的《电力监管条例》,使电力企业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使电力企业从此必须规范自己的市场行为。

A、和缓/毋庸置疑责无旁贷既/又
B、和解/无可辩驳义不容辞既/也
C、和缓/毋庸置疑责无旁贷既/也
D、和解/无可辩驳义不容辞既/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

福娃向世界各地的人们传递着友谊、和平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B、诺贝尔文学奖向来是个谜,有关谁将获奖的传闻通常证明是错的,比如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200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获奖以前就从未被舆论看好。

C、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抗战三部曲”等作品,不但反映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个人的命运沉浮,更激励了无数青年走向抗日救亡甚而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的道路。

D、为了不让火箭推进剂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箭体一些部分贴了一些隔热泡沫降温材料。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我们看到的飞落碎片就是这些材料。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

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

废墟是课本,;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

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目的;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1)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
(2)没有今天就无所谓昨天和明天
(3)让我们把立体的事情读成平面
(4)让我们把平面的事情读成立体
(5)因此,废墟是手段
(6)因此,营造是手段
A、(1)(3)(5)
B、(2)(4)(6)
C、(2)(3)(6)
D、(1)(4)(5)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据英国媒体报道,近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科学家对大脑处理男性声音与女性声音的不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脑对不同性别的声音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译解。

科学家对12位男子的脑部活动进行了核磁共振扫描,结果令人吃惊,在听男性声音和女性声音时,大脑的反应区是不同的,女性的声音刺激大脑的听觉区,从而让这一区域格外活跃,而男性的声音则刺激大脑后部的逻辑思维区,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心眼”。

参与这一研究的谢菲尔德大学的教授迈克尔·亨特博士认为,女性的声音要比男性的声音复杂得多,这是由于女性和男性的声带及咽喉的大小和形状不同造成的。

另外,女性的声音中带有更多的悦耳声调,所以这一切都决定了女性的声音比男性的声音具有更复杂的音频范围。

当一名男子听到女性的声音时,他大脑的听觉区就被激活,对不同的声音进行分析以便理解声音并测定说话者的身份。

当男子听到一个男性声音时,处理信息的大脑区域转到后部的逻辑思维区,人们用大脑的这一区域进行对比,把自己的声音与新的声音进行对比来确定说话者的性别。

男性喜欢女性声音,是因为它们具有“悦耳声调”;感到厌倦,是因为太复杂。

人们通常在听男性说话时产生幻听现象,精神病学家认为这种幻听是在大脑进行本能的活动时产生的,是对声音的一种错误的理解。

但是,为什么男性的声音会让听者产生幻听呢?科学家的解释是,这是因为女性的声音太复杂了,要产生错误的女性声音非常困难,而男性的声音比较简单,因而也容易产生幻听。

科学家研究发现,男性声音让人产生幻听的可能性达71%,而女性声音让人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性只有23%。

亨特还解释说,正是因为女性对韵律使用的增加,或对自然悦耳的语言使用的增加,使得女性的声音更为复杂。

声音的这些性质与音调无关,而是与振动和声波的数量有关。

这一发现同时又解释了为什么男性愿意听女性说话,因为她们的声音具有天生的“悦耳声调”,但有时却又会对女性说话声感到厌倦,因为女性声音十分“复杂”,你不能很快理解她的意思,需要调动更多的大脑活动。

(二)大脑在听到声音时让人无需看到说话者本人就能仅仅通过声音判断出这个人的外貌特征。

这是为什么?
科学家解释说,人的声音是语言的载体,但同时本身就是一种“听觉面孔”,能够传达重要的情感和身份信息。

我们能够感知声音中的这些副语言信息,对于这种能力的神经基础是什么,科学家也知之甚少,不过最近的研究认为,不同类型的声音信息由大脑中不同的路径处理,跟大脑对面孔感知的方式相似。

声音中含有重要的“不变的”或者“静态的”身份信息比如音质,这是直接由年龄、性别等身体因素决定的,另外也含有“动态的”信息,比如说话方式和口音,这是随着说话者所在的地区以及社会地位决定的,比如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口音,一旦某个人离开那一地区,他的口音就有可能改变,一个社会地位高的人说话就不会那么高嗓门。

当听到某人说话时,即使没有看到本人,也能听出说话者是男性还是女性,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

人们甚至都能从声音中听出说话者的身高、体重、种族和心理特征,比如这个人是不是可信任。

6、下列关于“幻听现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幻听现象是在大脑进行本能的活动时,对简单的声音产生的一种错误的理解。

B、幻听现象是在大脑进行本能的活动时,对复杂的声音产生的一种错误的理解。

C、人们在听男声时,常常因其简单而在厌倦中产生错误理解,容易产生幻听现象。

D、人们在听男声时,大脑逻辑思维区通常产生错误理解,从而发生幻听现象。

7、不能证明“女性的声音要比男性的声音复杂得多”这一说法的是()
A、女性的咽喉的大小和形状不同于男性。

B、女性的音调不同于男性,声音中带有更多的悦耳声调。

C、女性增加使用韵律,或增加使用自然悦耳的语言。

D、女性的声带不同于男性,振动和声波的数量也不同于男性。

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科学家迈克尔·亨特博士对大脑处理男性声音与女性声音的不同进行了独立研究,结果发现大脑对不同性别的声音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译解。

B、迈克尔·亨特博士认为,女性的声音比男性的声音具有更复杂的音频范围,她们的声音具有天生的“悦耳声调”。

C、科学家对12位男子的脑部活动进行了核磁共振扫描,印证了在听男性声音和女性声音时,大脑的反应区是不同的的结论。

D、人的声音是语言的载体,但同时本身就是一种“视觉面孔”,能够传达重要的情感和身份信息。

9、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女性的声音由于更为复杂,你不能很快理解她的意思,需要调动更多的大脑活动,所以听起来也不如男性的声音清楚。

B、人们能根据声音中含有的“不变的”或者“静态的”身份信息,判断说话者的年龄、性别、外貌等身体因素。

C、由于声音中含有“动态的”信息,人们能轻易地从声音中听出说话者的身高、体重、种族和心理特征。

D、文中英国科学家的研究,不仅发现了大脑处理男女声音信息的路径的不同,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通常在听男性说话时产生幻听现象。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11题。

超然台记
〔宋〕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yuè,煮)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背:离开
B、物有以盖.之矣盖:蒙蔽
C、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服:登上
D、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登:(庄稼)成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治其园圃
..,洁其庭宇
B、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
..
C、方是时,余弟子
..由适在济南
D、夫所谓
..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1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这篇《超然台记》,首段反面阐述凡物皆有可观、皆有可乐的道理,表达自己无往而不乐的精神。

B、本文虽以“超然”为题,但我们从中看到的是苏轼与百姓一同粗食陋居,相安为治,可见此“超然”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超然,而是面对挫折的乐观和旷达,随缘自适,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C、作者寄情山水,怀想前辈英雄,看似超然,实则仍有建功立业之心,只不过是以退为进,韬光养晦罢了。

D、全文前半记叙、议论,后半才写景、抒情,语言清新自然,整散交错,行文流畅,体现了苏文洒脱自如、纵横不羁的特点。

第Ⅱ卷 (111分)
四、(21分)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
⑴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

(3分)
译文:
⑵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3分)
译文:
⑶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3分)
译文: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根据上片的提示,完成下片的赏析.(6分)
浣溪沙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

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忍听林表杜鹃啼。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

上片,前两句写远景,极尽空间寥廓之感,仿佛作者也随着浩渺的碧空和接天的芳草心驰神往,飞向远在天涯的故乡。

在这种心情支配下,作者告诫自己:“劝君莫上最高梯。

”这里没有多作说明,点到为止,欲说还休,含而不露,有委婉蕴藉之妙。

下片,。

16、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6分,每小题2分)
(1)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
(2)《劝学》中有一处著名的比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而韩愈在《师说》中谈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时说的“,”,
与此有观点相通之处。

(3)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而的《》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的句子,则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相近。

五、(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回首
梅绍静
你不必想象我有年轻的面庞,或一双动人清纯的明眸,即使灯火阑珊,爱人回首望我时,也会令他惊喜万分。

不,我在这座青春的校园里,时常不敢抬起眼睛,只有在四处兜售青春也无人买的晨光中,我才会仰起脸来感觉属于我自己的那份儿自在。

当燕园小径上的幽草冷花也变了模样时,涌到我嗓子来的那股激动便像我过去无数次坐在沟底看马兰花儿的时候一样了。

我愿意无数次回首去看我的马兰花,它们的幽静,它们的泼辣和那种水灵灵的招人疼爱的秀气。

啃着干粮,用搪瓷小碗去舀那花下的水喝。

要再上高山,走很多干渴的路,却舍不得采下一朵来并不只是因为我对马兰怀着一种迷信。

没有什么,我心里有你们水灵灵的影子。

你们就会陪伴我走到另一处开满马兰的湿地。

我多少次这么想过。

现在,终于能把我的这一种虔敬写出来,我也说不清是为了什么。

假如这也是一篇祈祷词,我的马兰会听见。

那旧历五月的天气,那黄土坡上的燥热。

可是马兰!我的马兰花会在那坡底下展开另一种清凉……
它们悠悠地开,不声不响地召唤着稀少的路人。

花也似水,是那么清,那么止渴。

受渴的人坐在这种兰花旁,就仿佛是一种文雅的享受。

花丛多么泼实!人虽稀少,经过却必坐下,坐下又必站起来,因为他们可是歇美了。

回首时想哭,也许是喜,也许是悲。

这种滋味有多么难以言传,它就有多么充实。

有好多时候,想念起那沟里的花朵,眼中心里便都不需要文字揩拭。

我学会唱,唱就能盖过一切人生体验。

我私下里唱的歌词才是真正的信天游。

从来不会一次又一次地背诵自己的诗,更不会带着表情在生人面前表演,我觉得所有的诗都是一次性的,在这一点上,信天游这种形式给了我悟诗的灵感。

就这么,只宠爱连自己也感到惊讶、不知怎么就出世了的东西。

好像是诗,也只能是诗,一次次在挖掘自己,使自己感到前面总有新鲜的文字。

说不清从那一天起在心里下着狠心:我要把许多好人的心灵写在纸上,这也许不能叫责任感。

这种孤注一掷,似乎是所有走投无路的人共有的心态。

诗人,或许就是这种人吧。

他们的情感既软弱又坚强,他们的胸怀既宽广又狭小。

不是任何人的典范,却能唤起许多人的共鸣。

我不知自己何时是卑屈软弱的,也不知自己
何时是不屈顽强的。

诗行啊,请为我留下一颗心,留下几行人性,留下劫而不复的才能。

我是鸟,我也是鱼,只求给我广阔的天地。

我不幸而又幸运的,正是我拥有过这标语口号无法张贴的真正的天地。

往前看的时候写诗,往后看的时候才写文,瞻前顾后,磕磕绊绊,我并没走多远。

也许这种回首才叫真正的“不堪”。

积攒下的稿子,多么可怜。

想岀诗集欲待10年之后,而即使出了,又有几行能够流传?绝望的心理早已深入骨髓,却也无法制止自己不著一字而去“尽得风流”。

杂志社的编辑们,给了我这种“放下架子”的机会,我觉得自己身上毫无“必须做大诗人”的重负,走起路来十分轻松。

两旁的景致可以仔细观阅,陶然一阵,或者其它,都是从丰满自己出发。

这种观阅本身也是对自己的超越。

似乎这就是写诗的过程,似乎这种过程就是24K的金首饰,我得好好珍藏。

17、(4分)
(1)第12段中的“这种人”是什么人?
答:
(2)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第16段中“这种回首”的内容。

答:
18、第10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诗都是一次性的”?又为什么说“信天游这种形式给了我悟诗的灵感”?(4分)
答:(1)
(2)
19、如何理解文中“他们的情感既软弱又坚强,他们的胸怀既宽广又狭小”的含义?(4分)
答:
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350字的赏析短文。

(18分)
(1)超越的回首
——简评《回首》的主题思想
(2)马兰的告白
——赏谈《回首》的表现手法
(3)灵动的诗情
——试析《回首》的语言特色
六、(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薛宝钗(曹雪芹《红楼梦》)、王利发(老舍《茶馆》)、翠翠(沈从文《边城》)、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加西莫多(雨果《巴黎圣母院》)、桑提亚哥(海明威《老人与海》),这6个都是“新课标”要求中学生必读的名著中的重要人物。

请从中选取你最熟悉或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填入下面标题的横线上,并结合相应的作家生平或作品内容,以“我与对话”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标题范围之内;②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
1、D (吞言咽yàn理盘飧sūn 羸弱léi.)
2、C (A.搜索、笔杆子;B.耳鬓厮磨;D.长吁短叹)
3、C(①句“和缓”的意思是“使缓和、平和”,“和解”的意思是“不再争执或仇视,归于和好”。

连宋大陆之行,客观的讲只能“使两岸的关系缓和、平和”而很难在短期内就使两岸的关系“不再争执或仇视,归于和好”,否则就夸大了其作用。

“毋庸置疑”的意思是“用不着怀疑”而“无可辩驳”指“不可争辩反驳”。

两词虽然都起对被陈述对象加以强调的作用,但前者的强调的程度更深。

②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③句的整体意思是陈述《电力监管条例》的施行带给企业的益处和压力,前后分句为一正一反的并列关系,“又”表过去的行为,“也”可表将来的行为。


4、A(B,主谓搭配不当,传闻被证明是错误的。

C,语序不当,改为“个人的命运沉浮、时代的风云变幻”,“走向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甚至抗日救亡的道路”。

D,项不合事理,去掉“或过低”三字。


5、D(依据阐述的对象、构成比喻的相似关系、陈述对象的一致等可知,选项是“D”)
二、
6、D(A、B项中的“简单”“复杂”有误,C项中的“厌倦”有误。


7、B(“音调”二字有误。


8、B(A项“独立研究”有误;C项“印证结论”有误,从原文的“结果令人吃惊”可判断出;D项的“视觉面孔”应为“听觉面孔”。


9、D(A项的推论结果“不如男性的声音清楚”有误,B项能判断“外貌”有误,C项“轻易”二字有误。

)三、
10、C(服:承受。


11、C(C项都是“依靠,凭借”的意思;A项第一个“以”是连词,第二个“以”是介词;B项第一个“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第一个“焉”是语气词,第二个“焉”是代词。


12、C(文中“弟子”不是一个词)
13、B(A项“反面”应为“正面”;C项属无中生有;D项“前半记叙”有误,只有议论。


四、
14、(1)如果美好和丑恶的争辨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

(2)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

(3)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15、前两句写近景,抒发时光流逝之慨,说明春天已近迟暮,春天的大好时光已消磨殆尽,而客尚滞留,本已不胜惆怅,何况那声声“杜鹃啼”,更引起羁旅之人无限乡思。

“忍听”,实际上是“岂忍听”之意。

全篇主旨于结尾处点明。

16、⑴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⑵(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五、17、(1)坚定不移的以讴歌美好心灵为己任的人。

(2)无论写诗还是写文章,回顾起来都是在艰难中前行,自己并未取得很大成绩。

18、(1)诗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从这一点来看,任何一种有感而发都只有一次,反复出现便是有意“表演”,是做作了。

(2)“信天游”这种民歌便是触景生情,缘事而发的真情的自然流露,这种流露也是一次性的。

19、诗人易为真善美而感动,在假恶丑面前却觉不动摇,容得下所有的真善美,却决不容半点假恶丑。

20、(18分)
评分细分(参照2005年高考湖南卷第21题评分细则制定):
一、关于评分的等次
原则上分三个等次(6分一等),从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方面,分数分类判分。

具体操作时,先从题意、内容入手,分出等第,然后根据结构、语言,在所在等的得分区间内上下浮动。

一等(18—13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或通顺。

二等(12—7分):基本符合题意,有内容;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能顺。

三等(6—0分):偏离题意,不合内容要求;结构混乱,不成文章;语言不通。

二、有关的评分标准
1、关于题意:紧扣题目写作不枝不蔓、扣题目不紧(题文不一、东拉西扯)和无视题目另起炉灶三类。

2、关于结构:从文章的逻辑层次、过度照应等方面判断三种等差。

3、关于语言:根据有无语病判断,分无语病、只有一二语病和有三处以上语病等三种情况。

4、关于题目:未写题目的扣1分;只写正题或副题中的一个的,不扣分。

5、关于字数;在350字以上者,均符合字数要求。

不足350字但已完篇的文章,每少30字扣1分,累计
扣3分而止;未完篇的,给出总分后,不再扣字数分。

全文少于200字的,按10分以下计分。

6、关于错别字:第3个错别字扣1分,第6个错别字扣2分,扣满2分为止。

7、关于卷面:书写潦草、标点不规范、卷面马虎,影响阅卷的,可酌扣1至2分。

四、关于计分的方式
先按文章等次评分,然后减除须扣除的分数,形成实际得分。

扣除的分数,务请注明扣分的原因,以达到警醒的目的。

六、21、作文(60分)
按2005年湖南高考评卷要求评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

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

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

依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

如果美好和丑恶的争辨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

追求灾祸,不要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

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争辨,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

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

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

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

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县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

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

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

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象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

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

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

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跟随着我的。

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大家一面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