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ABAQUS针对航空某型材件的拉弯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ABAQUS针对航空某型材件的拉弯分析
采用ABAQUS针对航空某型材件的拉弯分析
美国ABAQUS软件公司北京代表处梁明刚
前言:型材拉弯工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机械设备、建筑等行业,随着高新技术越来越多应用于这些工业,设计工程师对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要求也与时俱进。

ABAQUS 以其卓越的非线性问题的处理能力为广大工业客户所认可,本文以航空工业中某型材拉弯产品为例,介绍了ABAQUS对应的分析流程,对工程中提出的四种加工方案逐一进行分析,结合回弹的结果对它们进行比较,最后提出改进方案。

经实践检验,仿真分析的结果跟实际结果达到高度一致,为设计工程师提供了可信的参考数据。

一、模型描述
首先将造型设计工程师提供的型材产品目标形状的几何模型导入到ABAQUS/CAE中,如图1所示。

图1型材产品目标形状
考虑到型材几何形状的对称性,我们针对1/2模型的拉弯过程进行分析,图2所示为实际模型的一半,考虑到型材壁厚与其表面长宽之间的比例关系,我们进一步将模型简化为壳结构,图3为根据该模型的尺寸生成的模具模型及其有限元网格模型,图4为装配模型及其有限元模型。

图2产品模型的二分之一
图3刚体模具的几何模型(左)和有限元网格模型(右)
图4装配体的几何模型(左)和有限元网格模型(右)
二、分析方案
根据实际加工过程的特点,并针对此类型材拉弯问题,我们采用ABAQUS的隐式算法模块ABAQUS/Standard进行成形分析。

考虑到实际成形时的影响因素,我们按照下面四类分析过程分别进行模拟,最后分别以回弹量、型材厚度变化量、局部型材的变形量作为考查标准,为实际加工过程提供必要的数据作为参考。

分析过程的分类如下:
1、直接进行型材拉弯,然后考察其回弹量;
2、首先对型材做一个整体拉伸,然后再进行型材拉弯,最后进行回弹分析;
3、第一步进行型材拉弯,然后对弯曲得型材做一个整体拉伸,最后进行回弹分析;
4、首先对型材做一个整体拉伸,然后再进行型材拉弯,接着对弯曲得型材做一个整体
拉伸,最后进行回弹分析;
三、分析结果
针对以上提出的四种方案的具体流程,我们分别生成相应的分析模型进行计算。

下面总结了这四种分析方案得到的Mises应力、等效塑性应变、型材壁板厚度和最终成形之后的回弹量的对比结果。

由图5可以得到:对于方案2和方案4最大Mises应力的大小均为:127.9MPa,方案1和方案3最大Mises应力的大小均为:149.2MPa。

四个方案共同之处是Mises应力的分布表现一致,即应力集中区域都是在型材的弯曲部分,尤其竖筋与板的交界处;不同之处在于方案2和方案4的Mises应力分布更均匀,而方案1和方案3的Mises应力分布集中。

4 1
2 3
图5 Mises应力分布云图
由图6可以得到:对于方案2和方案4最大等效塑性应变的大小均为:0.04734,方案1和方案3最大等效塑性应变的大小均为:0.04738。

四个方案等效塑性应变的最大值基本相等,不同之处在于方案2和方案4的等效塑性应变分布更均匀。

4 1
2 3
图6等效塑性应变分布云图
由图7可以得到:四个成形方案对于型材厚度的影响基本相等,即厚度变化最大的区域的位置和大小相同。

4 1
2 3
图7壁板厚度分布云图
由8可以得到:对于方案2和方案4,最终变形位移最大为:146.1mm,方案1和方案3,变形位移最大为:142.3mm。

从分析步骤来看,型材位移大小表征了型材成型之后的回弹量,图9为回弹分析之前各方案中型材的变形位移大小。

4 1
2 3
图8回弹分析之后变形位移分布云图
图9回弹分析之前变形位移分布云图
图9与图8相减后得到,方案1的回弹大小为6.5mm ,方案2的
回弹大小为3.3mm ,方案3的回弹大小为6.5mm ,方案4的回弹大小为2.8mm 。

四、总结
从表一可以看出,方案二和方案四的成形过程对于成形效果来说具有变形相对均匀、应力集中不大、回弹量较小等特点,尤其方案四,优势更为突出,因此更应作为实际加工流程来考虑。

表一:四种方案计算结果对比 Mises 应力
等效塑性应变壁板厚度回弹量(U2) 方案一
分布相对集中,最大值为149.2MPa. 分布相对集中,最大值为0.04738. 厚度变化为:0.033mm. 6.5mm 方案二
分布相对均匀,最大值为127.9MPa. 分布相对均匀,最大值为0.04734. 厚度变化为:0.033mm. 3.3mm 方案三
分布相对集中,最大值为149.2MPa. 分布相对集中,最大值为0.04738. 厚度变化为:0.033mm. 6.5mm 方案四分布相对均匀,最大
值为127.9MPa. 分布相对均匀,最大值为0.04734. 厚度变化为:
0.033mm. 2.8mm
五、方案改进
我们从方案四出发,通过修正模具的形状来达到影响最终成形的回弹量的目的。

第一步,考虑到方案四的回弹量为 2.8mm ,我们直接修正模具的圆弧部分,将其半径4 1
2 3
减小2.8mm,图10是重新计算得到的最终位移分布云图。

图10 初步修正模具后得到的型材变形位移云图
最终的位移大小为148.6mm,与方案四中最终期望的位移(148.9mm)相差0.3mm,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后者变形更大,因此回弹量也更大。

于是,我们可以继续进行修正,如图11所示,回弹之后,型材最终停留在位移为148.9mm处,跟目标形状一致。

图11 最终修正模具得到的型材变形位移云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