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凤阳中考历史模拟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初中毕业生历史模拟测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70分。
你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
请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一、用你的慧眼识别出唯一正确答案(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
1.在奥运会上,鲜艳的五星红旗一次次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声中升起的激动场面。
请问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是在哪次会议上确立为国旗、代国歌的?()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 “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
”这幅春联
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
这两项成就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④大庆油田建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曾经形成过一些错误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这些错误对当时的社会造成很大影响,以下表现属于其中的是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化大革命④“两个凡是”思想⑤对外开放⑥农业生产合作化()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
4. “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六十多年时间里,我们解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也是科技成果的体现。
”材料中的“政策”“科技成果”和农民温饱问题最密切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籼型杂交水稻
B.国有企业改革、神五飞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D.设立经济特区、籼型杂交水稻
5.右图是一幅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来吧,小鱼!》山姆大叔召唤小鱼过来的目的有
①援助欧洲发展②扶持控制欧洲
③建立北约④遏制苏联力量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见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
赞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见。
”这一“天才的创见”是指
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 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D. 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7. 在反映西安事变的影视作品中,周恩来与蒋介石互称“蒋校长”“周主任”,源于他们都共事于
A.北京大学
B.黄埔军校
C.京师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8.安徽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大省,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如果你想去参观了解徽派建筑,你应去参观下列哪一地方?()
A.黟县 B.凤阳 C.安庆 D.合肥
9.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清政府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而设置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伊犁将军 C.宣政院 D.驻藏大臣
10.“平民-将军-平民-总统-平民”这是一个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八年军旅,置生死于度外;八年总统,值国家最艰苦之时。
他的名字已作为一个响亮的精神名词。
那个提议用他的名字为首都命名的人真是太智慧了。
他是
A.华盛顿
B.拿破仑
C.林肯
D.玻利瓦尔
二、组合列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1.请列举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人物。
(2分)
(1)火车之父——
(2)汽车之父——
12. 蒋介石十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以下是其中四次的时间,请根据提示写出与“他”相关的历史事件。
(4分)
(1)1931年10月,一次他不予抵抗的侵华事变正在进行——
(2)1936年11月,一场扣押他的爱国兵变不久突发发生——
(3)1945年09月,一次他与毛泽东的政治谈判正在角逐——
(4)1948年12月,一场他与共产党的华北之战正在展开——
三、辨析改错(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邓小平同志是个伟人,从中国革命到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都有与之对应的重大事件。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在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1929年邓小平等领导发动百色起义,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改正:
【】(2)1948年2月,邓小平率领的前方指挥所与刘伯承率领的后方指挥所在安徽繁昌县韦寨胜利会师。
至此,挺进中原的任务胜利完成。
改正:
【】(3)1997年,香港成功回归,是他提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改正:
14. 1861年3月华盛顿当选美国总统,美国内战开始,战争之初节节失利,后来该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农奴宣言》,迅速扭转了战局,至1865年4月,北方叛军战败投降,战争结束。
(1)错误:改正:
(2)错误:改正:
(3)错误:改正: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中美两国是世界上的两个大国,两国的关系既紧张有缓和,在历史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材料一日本宣布投降的时候,国民党军队绝大部分在西南、西北大后方,而共产党的人民军队就在敌后。
这种形势对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很不利……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美国派飞机、军舰把国民党军队五十万人运到华北、华东、和东北内战前线,准备进攻解放区。
(1)材料一表明了美国在当时对中国实行什么政策?(2分)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美国对中国实行的又是什么政策?(2分)
材料二 1972年2月,中美两国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
尼克松曾动情地说:“当我们握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
(2)材料二中,尼克松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分别指什么?
(4分)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16.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1)找错误:下面的两张历史科技知识卡片,每张都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其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每空1分)
错误:改正:错误:改正:
(2)考考你:在历次自然灾害中海事卫星、遥感卫星在救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970年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1分)2012年6月24日“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手动对接成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又一成。
就。
请你列举几项宋朝科技“创新”的事例。
(3分)
(3)谈认识:科技可以使人们享受优质生活;但是,近期发生的上海黄浦江上游漂浮死猪现象,造成环境恶化。
请你谈谈如何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应用。
(2分)
五、活动与探究:(12分)
17.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文明古国,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但到了近代,中国和印度却都遭到了外国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或殖民地国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殖民侵略
材料一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在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攻占清首都北京,火烧圆明园,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开始入侵印度,进过百年的武力入侵,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1)结合当时背景,英国发动侵略中国和印度战争的原因是什么?(2分)
步骤二:民族抗争
当印度人民反英大起义爆发之时,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也正在进行。
作
为亚洲同时发生的人民反抗斗争,两者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那么,你是否注意到两者也存在许多不同点。
步骤三:启示感悟
(3)中印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为什么会在英国的入侵面前无还手之力?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什么?(4分)
答案:
一、AADA BAABA
二、11、(1)史蒂芬孙、(2)卡尔-本茨;12、(1)九一八事变;(2)西安事变;(3)重庆谈判;(4)平津战役
三、13、(1)错,把“湘鄂赣”改为“左右江”;(2)错,把“繁昌”改为“临泉”;(3)对。
14、(1)“华盛顿”改为“林肯”;(2)“农奴”改为“奴隶”;(3)“北方”改为“南方”。
四、15、(1)“扶蒋反共”政策;封锁禁运、包围威胁、外交孤立的政策。
(2)“一个时代结束了”是指中美敌对状态的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是指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
16、(1)“《天工开物》”改为“《齐民要术》”;“牛顿”改为“爱因斯坦”。
(2)“东方红一号”;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军事等。
(3)认识:1.科技是把双刃剑;2.既能够造福人类,也能够毁灭文明;3.科技一方面能改变群众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如果应用不当、安保不当等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问题、战争问题、高科技犯罪问题、能源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等。
五、17、(1)为了掠夺财富、生产原料和开辟海外市场。
(2)(1)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侧重于反侵略。
(2)有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封建王公、土兵、手工业者等。
(3)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3)中印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在进入近代以后,迅速的衰落,没能完成社会的变革,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在强大的工业化国家英国的入侵下毫无抵抗之力。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创造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我们才能够避免被殖民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