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联系观点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认识到联系观点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联系观点的定义与特点联系观点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联系观点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联系观点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过程中联系观点的重要性。

讲解联系观点:介绍联系观点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分析联系观点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联系观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总结与反思:总结联系观点的作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联系观点。

第二章:联系观点的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联系观点在问题解决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2.2 教学内容联系观点的应用方法联系观点在问题解决中的具体应用案例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联系观点的应用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联系观点在问题解决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2.4 教学步骤复习联系观点: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巩固学生对联系观点的理解。

讲解联系观点的应用方法:介绍联系观点在问题解决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案例分析:分析联系观点在问题解决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联系观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总结与反思:总结联系观点的应用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联系观点。

第三章:联系观点与问题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联系观点在问题分析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联系观点在问题分析中的应用方法联系观点在问题分析中的具体应用案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联系观点在问题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联系观点在问题分析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3.4 教学步骤复习联系观点的应用: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巩固学生对联系观点的理解。

讲解联系观点在问题分析中的应用方法:介绍联系观点在问题分析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案例分析:分析联系观点在问题分析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联系观点在实际问题分析中的应用。

第4课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中职思想政治(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第4课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中职思想政治(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2024---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周第学时教案计划授课时间:2024年月日实际授课时间:2024年月日专业:班级:科目:《哲学》(新教材)课时:2课时授课地点:授课形式:讲授参考教材:第5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2、能力目标: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3、情感目标: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教学重点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教学难点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学情分析1.中职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不高,对德育课学习热情不高,这给上课带来一定难度。

他们有的是非不分,有时也很叛逆。

这就要求正确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做人。

在上了一个星期的高二年级后,我发现学生整体素质比较普通,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如何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是我目前来说最需要做的。

2.结合有的班级都是女孩子,有的班级都是男孩子,去边学习氛围不高的情况下,我会将更多有趣的,当下青少年热衷的实例结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不是一味“埋头学习”让他们做真正的课堂主人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每个孩子都能够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哲学与人生这门学科,本身理论性较强,让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本章节应当结合相应案例,相应视频进行学习,方可达成教学目标。

在本次教学中,为使学生听理论性较强课程更感兴趣,加入了大量视频分析环节。

2.教学措施和方法。

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

包括有计划地组织相关的知识讲座、小组讨论、演讲辩论、模拟活动、知识竞赛等,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活动,并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感受、学习体会等。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范文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范文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联系的定义和特点,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事物联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联系的定义和特点,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难点: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联系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例。

2. PPT课件或者黑板。

学生准备:1. 前置知识的学习。

2. 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出联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联系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让学生理解联系的重要性。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实际意义。

4. 方法指导:讲解如何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

5. 练习:让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一些问题,并进行解决。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联系观点。

五、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联系的观点,并尝试运用到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中。

2. 查找一些关于联系的观点的资料,进行拓展学习。

3. 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能够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六、教学拓展:1. 联系与因果关系的区别:联系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因果关系是指事物之间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并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区分它们。

2. 联系的类型: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直接联系是指事物之间的直接关系,间接联系是指事物之间通过其他事物进行联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两种联系类型的特点。

七、教学互动: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生活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讨论,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学生能够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能够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讨论。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2.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教师讲解、示意图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方法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一是从事物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来看问题;二是从事物的内外部条件来看问题。

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和讨论。

4.案例分析(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分析,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并书写分析报告。

学生可自由选择问题,也可教师提供案例。

每组报告时间为10分钟,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5.批判性思考与讨论(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与讨论,通过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提供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或案例,引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6.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一些学生优秀的分析报告和讨论成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的积极程度;2.评价学生在小组分析报告中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3.通过课堂讨论和展示的内容评价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课件、示意图和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料;2.学生自带纸笔以及小组分析报告的书写材料。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还学会了运用该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时间较长,有些学生可能会感到疲劳,下次教学可以适当减少案例数量和增加活动的间隔时间。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观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全局观念,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二、教学内容1. 联系的定义和特点2. 联系的种类3. 联系与发展的关系4.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5. 联系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联系的定义、特点和种类,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2. 教学难点:联系与发展的关系,联系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定义、特点、种类和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联系观点应用实例。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

2. 讲解联系的定义、特点、种类:PPT展示,讲解联系的概念、特点和种类。

3. 讲解联系与发展的关系:阐述联系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实际案例,分析联系观点的应用。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6.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联系的定义、特点、种类的掌握程度。

b. 学生运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c.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联系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联系的定义、特点、种类和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2. 案例素材:提供几个实际案例,用于分析联系观点的应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联系的定义、特点、种类。

2. 第3-4课时:讲解联系与发展的关系,分析实际案例。

3. 第5-6课时:小组讨论,学生运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

4. 第7-8课时:总结与反馈,布置课后作业。

九、课后作业2. 作业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逻辑清晰。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准备好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是《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主要学习内容有:坚持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等。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1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1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主要学习内容有: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等。

[学生分析]学生此前已学过唯物论的基本知识,和辩证法部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本课作为前一节课的方法论,学生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延续性。

此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将有一定的兴趣;联系的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这对初学哲学,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关系不是很明确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

[设计思想]: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设疑问难,循序渐进,用丰富而生动的现实材料来引出和论证相关观点。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课前准备充分,课上组织讨论,提高认识,并将思想认识内化,避免空洞说教和简单灌输。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维方式。

3、运用:举出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运用相关原理,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的区别,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及综合性思维方式等知识点的思路与方法。

2、采用“三个一”授课思路,即教师善于挖掘课程资源,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准备一个学习提纲、找一则时政或事实素材、提一个疑难问题,教师紧扣此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进行授课的教学思路。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观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联系的角度看待事物,培养其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

二、教学内容1. 联系的定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 联系的普遍性:事事有联系,时时有联系。

3.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 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

5.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要全面,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联系的定义、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2. 教学难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定义、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联系”、“联系在生活中的体现”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联系的定义、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3. 案例分析: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联系观点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联系观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联系观点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对联系观点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联系与矛盾的关系:讲解联系与矛盾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理解在分析问题时要把握住主要矛盾。

7.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7.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二、教材分析:本框题共两目:“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是哲学辩证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上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方法论,因此它是上一框题的延续,同时学好本框题也为学好辩证法的其他观点打下良好基础,所以它在整课书乃至整个唯物辨证法部分都处于不容忽视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学生此前已学过唯物论的基本知识,和辩证法部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本课作为前一节课的方法论,学生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延续性。

此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将有一定的兴趣;联系的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这对初学哲学,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关系不是很明确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

四、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2、了解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3、识记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能从具体事例中分析明白,我们做事情要从整体着眼,选择最优方案,寻求最优目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或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五、教学重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六、教学难点: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七、教学方法1、创设情景教学让学生归纳抽象的道理、应用观点、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2、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让学生先自学并结合事例,谈谈自己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

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课堂探究:据说燕国太子丹百般讨好荆轲,为的是要荆轲去刺杀秦王,在临行前的宴会上,太子丹特意叫来一个能琴善乐的美女为荆轲弹琴助兴。

荆轲听着悦耳的琴声,看着美人那双纤细、白嫩、灵巧的手,连连称赞:“好手!好手!”并一再表示:“但爱其手。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联系观点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激发学生对用联系观点看问题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联系观点的定义与重要性联系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1.3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讲解:介绍联系观点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联系观点的应用。

第二章:联系观点的基本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联系观点的基本原理。

2.2 教学内容联系观点的基本原理,包括联系的定义、联系的类型和联系的规律。

2.3 教学过程讲解:介绍联系观点的基本原理。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联系观点的定义、类型和规律。

第三章: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让学生掌握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步骤,包括确定问题、寻找联系、分析联系和提出解决方案。

3.3 教学过程讲解:介绍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步骤。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第四章:联系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联系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联系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包括社交、工作、学习和娱乐等方面。

4.3 教学过程讲解:介绍联系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案例分析:学生分组分析联系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展望联系观点在未来的发展。

5.3 教学过程展望:讨论联系观点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第六章:联系观点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联系观点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联系观点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6.2 教学内容联系观点在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联系观点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6.3 教学过程讲解:介绍联系观点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分析联系观点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第七章:联系观点在社会问题分析中的应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联系观点在社会问题分析中的重要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联系的观点对于问题分析和解决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你最近遇到过什么问题吗?请谈一谈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2. 引入联系的观点:学习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吧!讲解联系的观点(15分钟)1. 讲解联系的概念: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事物之间的联系,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2. 举例说明联系的观点: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时,我们就要考虑到人类的活动、自然界的变化、政府的政策等各个方面的联系。

3. 引导学生思考:联系的观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问题,并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具体问题来学习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小组活动(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人组成。

2.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份问题卡片,上面写有一个具体问题,比如:“如何解决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3. 要求每个小组通过讨论,运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写下他们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4. 助教和老师在小组之间穿梭,指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并记录他们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展示和讨论(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

2. 学生们互相提问和讨论,探究不同观点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3. 老师总结观点和解决方案,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使用联系的观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看待问题?你们在小组讨论中有哪些收获?巩固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份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

题目内容涉及使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2. 学生们完成后,互相交流答案,并与教师进行讨论。

小结(10分钟)1.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联系的观点对于问题分析和解决的重要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并掌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讨论和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与价值目标:发展学生的乐观向上、合作友善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将联系的观点应用到问题分析和解决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材、授课计划、复习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和复习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故事引入本课的话题,激发学生对问题分析和解决的兴趣。

(1)教师通过PPT呈现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定义,并结合案例说明联系观点的作用和意义。

(2)教师通过PPT呈现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基本步骤,并进行详细解释。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阅读教材中相关的案例,尝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解答。

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小组讨论自己的观点和答案,并互相交流、讨论和完成自我评价。

学生代表小组依次汇报讨论的结果,并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联系的观点在问题分析和解决中的重要性。

教师给学生提供其他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解答,并和同学进行讨论。

六、巩固与拓展通过作业布置和课后练习,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

可以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课堂的积极参与和小组讨论中培养了合作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比较固定,缺乏创新和思考的能力,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培养和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的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联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联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联系的定义和特点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3. 联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1. 联系的定义和特点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四、教学难点:1. 联系的识别和运用2.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定义、特点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联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联系的认识和应用。

4. 实践法: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联系的存在和重要性。

2. 讲解联系的定义和特点:详细讲解联系的概念,阐述其内在规律和表现形式。

3. 教授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联系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联系实例,让学生加深对联系的理解。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作业:2. 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其联系并运用联系的观点提出解决方案。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时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联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践效果: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效果。

九、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 探索更多的生活实例,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教学拓展:1. 联系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

2. 联系的理论体系:如辩证法中的联系观。

3. 联系与创新:探讨联系在解决问题、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第4课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思想政治高教版23哲学与人生

《第4课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思想政治高教版23哲学与人生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联系的含义及类型,了解掌握联系的规律。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意识,培养全面、系统地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联系的含义及类型,掌握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一主题,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掌握联系的含义及类型,并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3. 教学工具:PPT、图片、案例材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当你在公共场合听到有人在喧哗,你会怎么做?”2. 课堂讨论,分享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3. 引入联系的观点,强调联系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联系的含义和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1. 讲解联系的含义和特点。

教师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联系的含义和特点。

2. 讲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教师通过举例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

3. 讲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教师通过举例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解决问题时要从整体出发,注重部分之间的联系和配合。

4.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选取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看待社会现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看待社会现象,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2. 提问与回答: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加深学生对联系的观点的理解。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1. 引言1.1 引言简介联系是人们在认识和理解世界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时的一种基本方法。

通过联系,人们能够将看似独立的事物联系起来,看到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作用。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法,它能帮助我们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事物,提高我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探讨现象,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联系的观点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本文将从联系是什么、联系的重要性、联系在教学中的运用、联系方法以及联系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能够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意识到联系的重要性,发挥联系的作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2 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旨在探讨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知识碎片化的情况下,学生往往只了解问题的表面现象,缺乏深入思考和联系思维的能力。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常常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建立信息的联系,帮助他们理清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拓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教学背景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方式比较被动,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主动思考和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联系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将原本孤立的知识点进行联系起来,形成系统性的认识和理解。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2. 正文2.1 联系是什么联系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的互相连接或相互作用。

在教学中,联系是指将所教授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联系不仅仅是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第4课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4课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含义及特点,掌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论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认识,树立全面、系统、发展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掌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具体方法。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联系的多样性,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与教具:准备相关课件、案例素材及实物教具(如图片、模型等)。

2. 课前预习: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联系的含义及特点。

3. 教室活动:设计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如:联系的观点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

2. 展示案例:胡蝶效应请学生诠释这个现象,并思考它所体现的哲学原理。

3. 总结并引出课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二)讲授新课1. 讲解联系的含义和特征请学生阅读教材,理解联系的含义和特征,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联系?(2)联系有哪些基本特征?2. 讲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说联系是普遍的?(2)联系的客观性表此刻哪里?3. 讲解因果联系和事物发展的规律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因果联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什么作用?(2)事物发展的规律有哪些?4. 讲解整体和部分的干系及其方法论意义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干系是什么?(2)如何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干系?5. 教室互动: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平时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例子?(2)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看待身边的事物?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安置作业:撰写小论文以“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阐述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待身边的事物,以及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简介本篇教学设计将介绍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

联系的观点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建立事物间的关联及相互影响,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目标•了解联系的观点的概念和特点。

•学会分析问题并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思考。

•掌握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系统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引入联系的观点的概念和作用,通过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

例如,我们可以引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选择时要考虑价格、品质、服务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或者是分析一个历史事件时要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通过引入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联系的观点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联系的观点的特点和运用方法在本部分,我们将详细讲解联系的观点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首先,联系的观点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方式。

它要求我们不只看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是考虑问题的多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当我们面对一个社会问题时,我们不仅仅看到它的表面现象,还要深入思考其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其次,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有系统思维的能力。

系统思维是一种将问题看作整体的思维方式,它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问题。

例如,当我们分析一个历史事件时,我们需要考虑其中的各个环节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对整个事件有一个更全面的理解。

最后,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具备批判思维的能力。

批判思维是一种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能够质疑现有观点的思维方式。

通过批判思维,我们能够更客观地看待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法。

例如,当我们面对一个决策时,我们可以运用联系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观点,并通过批判思维来评估这些观点的优缺点,从而找到最优解。

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并运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联系的观点,树立联系的认知观念,明确联系的内涵和识别联系的作用,掌握联系的方法和技巧。

2. 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更加注重联系,善于联系,善于分析问题,增强学生联系的理解能力。

3. 能力与素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联系思维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联系的概念和内涵。

2. 掌握联系的方法和技巧。

3. 加强联系的认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发展联系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联系思维习惯。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展现让学生理解联系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概念引入通过教师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和内涵,引导学生认识联系的重要性。

3. 方法与技巧介绍联系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举一反三等,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联系的方法和技巧。

4. 作用与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和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的方法和技巧来解决问题。

5. 拓展与巩固通过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拓展巩固,激发学生对联系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联系思维习惯。

六、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2. 课堂讨论3. 小组合作4. 案例分析七、教学评价1. 利用课堂讨论、作业考查、小组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联系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2. 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包括思维的活跃程度、问题的分析能力等进行评价。

3. 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展现联系思维。

八、教学反思教学完成后,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联系的理解情况,及时总结教学中不足之处,做到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对联系思维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联系思维的培养也是学生发展全面人格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理性、独立、成熟的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精品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精品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掌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敏感度,增强学生的洞察力。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联系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案例材料。

3. 分组讨论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联系的概念:阐述联系的定义,解释联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讲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联系的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并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联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

3. 开展小组竞赛,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运用联系观点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深度和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心得体会,评估他们对联系观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案《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案(新人教必修4)第七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系统的含义与特征,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维方式;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点,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重点和难点】重点: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难点: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导学设计】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①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含义不同地位功能不同②整体与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A、一是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体______构成,它只有对于组成它的部分而言,才是一个确定的整体。

部分是_______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

B、二是______________。

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部分的优劣也会影响整体。

特别_______________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与部分还是____________的,且________________。

(2)理解整体和部分关系的意义(方法论)①树立_________________思想。

做法是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上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

像人们常说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选择最佳方案的形象比喻和说明。

②是_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得到最大发挥。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及其基本特征①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也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本框题通过学生对由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联系和作用交织起来的物质世界的壮丽画面的观察和理解,旨在让学生领悟联系的观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与学习。

它是对上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延续,同时学好这个框题也为学好辩证法的其它观点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它在整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本框题设计了两目。

第一目,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本目的逻辑结构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二者相互区别——二者相互联系——学习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第二目,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本目的逻辑结构是:系统的概念——系统优化的方法的内容和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了解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能力目标: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运用整体和部分辨证关系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或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是这一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

教学重难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教学方法1、创设情景教学让学生归纳抽象的道理、应用观点、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2、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让学生先自学并结合事例,谈谈自己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

3、布置综合实践活动:合作策划高二的学习方法,用系统优化的观点和方法制定实施方案。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视频:成龙演唱的《国家》新课导入:师:刚才在课间我们一起欣赏了一首由成龙大哥和青年歌唱家刘媛媛共同演唱的歌曲《国家》,不知大家的感受是否和我一样,这首歌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却字字珠玑,深入人心(幻灯片)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从歌词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国与家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其实何止国与家,我们所处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师问:大家想想看:国与家谁是整体,谁是部分?(生答:国是整体,家是部分)师:好!结合课本知识,继续思考,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静态上:整体是事物的全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

动态上:整体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发展全过程的各个阶段。

(数量上:整体是一,局部是多)师: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我们身边的整体和部分的例子来。

如:(1)人体与其组成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2)学校与其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办公室、团委、各年级、各班)(3)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氧原子(4)金牌的获得与教练员、其他运动员、陪练员的劳动(5)人的一生与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老年期师:大家思考一下,整体与部分除了含义不同,两者还有什么区别?1、整体与部分的区别(1)含义不同8226;整体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8226;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古代有个人,在林中见到一张捕雀的大网,发现捕获的雀都是雀头钻进一个个网眼里去的。

于是,他回家后,用一截截短绳结成许多个互不关联的像网眼一样的小绳圈,并拿到林中去捕雀。

别人感到奇怪,他说:“去捕雀呀!反正一个雀头只钻一个洞。

”结果,一个也没有捕到。

探究: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网是由一个个网眼组成的,而且组成网的各个网眼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结在一起的,从而使网具备了单个网眼所不具备的功能,所以,网能捕到雀而脱离网这个整体的单个网眼却不能捕到雀。

即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2)地位、作用、功能不同整体: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出示钟和各个零部件,让学生思考:钟表是由各个零部件组成,但任何一个零部件都不具有计时的功能。

这说明了那些哲学道理?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1)两者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

让学生分析,“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从而得出结论:(2)二者相互影响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影响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起决定作用。

以上我们分析了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下面我们来实战演练一下:以下这些成语、俗语体现了什么哲理。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互依存(整体离不开部分)、相互影响(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2.滴水不能行舟,独木不能成林。

(部分离不开整体)3.“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

(部分离不开整体)4.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部分对整体的影响)5.牵一发而动全身。

(部分对整体的影响)6.木桶理论:一个木桶由许多木板组成,木桶的容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部分对整体的影响)学生分析、回答,教师简评。

师:我们回顾一下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展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我们学习原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那么这个原理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方法论?出示:原理、方法论(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2)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第二部分系统优化的方法师: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作为一对古老的范畴在哲学上称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作为现代系统论的新概念,又叫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二者在一定意义上是等同的,下面大家按照提纲自主学习,落实知识点,认真体会其中的方法,然后老师让大家设计方案,并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自主看书,列出提纲:1.系统的含义2.系统的基本特征3.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检验自学成果:设置活动:设计方案:如何合理安排烧水沏茶?妈妈让小明给客人烧水沏茶。

洗水壶用1分钟,烧开水用15分钟,洗茶壶用1分钟,洗茶杯用1分钟,拿茶叶用2分钟。

小明估算了一下,完成这些工作用20分钟。

为了使客人早点喝上茶,按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多少分钟就能沏茶了?学生分析,设计方案:方案1:洗水壶1分钟-烧开水15分钟-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沏茶。

方案2:洗水壶1分钟-烧开水15分钟(同时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沏茶。

以上两个方案设计给我们什么启示,他们是如何安排与考虑的(系统优化的角度观察和处理问题)学生归纳、分析,教师引导。

得出结论:着眼于整体性原则、遵循有序性原则、注重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教师引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系统论中讲的层次性、有序性原则等,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是没有强调的。

所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不完全等同,还是有区别的,我们只能说两者在在一定意义上是等同的。

师:当然,以上我们谈到的优化趋向在现实生活中就未必都能做到,比如就有个这样的故事(展示图片)。

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学生归纳、分析:原因在于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人数虽然多了,但没有形成合理的结构,不是相互支持,而是相互消磨,结果各要素的力量内耗了,出现了1+1+1=0即<3的效应。

结构要素互不合作,处于无序状态。

设置活动:为三个和尚设计管理组织方案,使他们协调统一始终有水喝。

比比谁的方案最有创意!学生四人一组,分组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方案,教师简单评价。

教师总结:同学们设计的方案都很好,很有创意,无论哪种方案,同学们都考虑了从整体着眼,优化组合,达到整体最优的目标。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就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设计了一些方案,我们看他是怎么设计的:第一座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后把路分成三段,三个人接力挑水,水缸就满了。

第二座庙:老和尚立了新庙规,三个小和尚,谁水挑得多,晚上吃饭加道菜;谁水挑得少,没菜,吃干饭。

这一来,小和尚们争着挑水,一会儿庙里的水缸就满了。

第三座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山上的竹子很多,咱们干嘛挑水呢!砍一些竹子,打通它,连成一个输水管,河边装一个轱辘。

第一个和尚摇轱辘,水桶上去了;第二个和尚站在高处,把水桶里的水灌入水槽;第三个和尚在庙里接水,把水缸装满。

三个小和尚分工不同,三天一轮换。

教师归纳总结:第一座庙的和尚发明了接力挑水法,靠的是协作、团结的精神,搞了“机制创新”。

第二座庙的和尚订了新的庙规,这就是“管理创新”。

第三座庙的和尚用竹子做成输水管道,三个和尚靠技术创新解决了吃水问题。

我们今天主要内容就学到这,请同学们(可以选一位或几位同学)把今天所学的内容归纳一下。

学生自主归纳体系:一对关系──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一个方法──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含义、基本特征、要求)。

教师归纳总结、升华。

人生是一个整体,规划好人生,可以让我们人生的脚步走得更加坚实,可以让社会因我们的存在更加美好。

课后,请同学们请尝试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做一份人生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