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柯肯达尔效应的空心球制备(哈工大传输原理课程论文)汇编

合集下载

利用Kirkendall效应制备Ce1-xTixO2中空纳米球

利用Kirkendall效应制备Ce1-xTixO2中空纳米球
V0 . 1 3121Fra bibliotek00年 2月
高 等 学 校 化 学 学 报
CHEMI CAL J OURNAL OF CHI NES E UNI VERST ES II
No 2 .
2 5~2 8 3 3
利 用 Kik n al 应 制 备 C 1xi 中 空纳 米 球 r e d l效 e一 x T 02
中空 纳米 材料 因其 低密 度 、高 比表 面 积 和 高稳 定 性 等特 性 而 越 来 越 受 到 重 视 J 用 Kredl .利 i nal k 效 应 制备 中空 纳米材 料 是近 几年 发展起 来 的新 方法 ,该方 法通 过 两种 不 同扩散 速率 的物 质在 界 面发 生 相 互扩 散而 生成 空心 结 构 , 不需 要模 板 , 且 能够很 好 地 控制 产 物 的粒 径 和 形 貌 , 复合 氧 化物 中空 并 在 纳 米材 料 的制备 方 面显示 了独特 的优 越性 _ . 2 J
王增鹏 , 永 男,余建 国 赵
( 天津工业大学纳 米结构材料研究所 ,天津市改性与功能纤维重 点实验室 ,天津 3 0 6 ) 0 10
摘要
利 用 Kr na 效应 , 溶剂 热 条件 下成 功 制备 了复合 氧 化 物 c i : iedl k l 在 e一T O 的纳 米空 心 球 , 通 过 并
利用 c T 0 的光催化 、 e i 光敏及气敏挣 已经研制 出性能优越 的光敏和气敏元件 , 并且有望成 为新一代三效催化剂载体 , 所以 CO / i e :TO 复合氧化物的制备 和性能研究 备受关注 .本文利用溶 剂热下的 Kredl i na 效应制备了接近单分散的 c T k l e一 i 中空纳米球 , 0 考察 了原料配比对产物的影响.

nature柯肯达尔效应导致的纳米笼部分合金化

nature柯肯达尔效应导致的纳米笼部分合金化

nature柯肯达尔效应导致的纳米笼部分合金化
柯肯达尔效应是一种纳米笼中原子富集的现象,它可以导致纳米笼部分合金化。

柯肯达尔效应是指在高温下,当两种不同原子组成的纳米笼(比如金属纳米颗粒)共存时,其中一种原子会富集在纳米笼的外壁,形成一个稳定的合金化层。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热力学原理解释。

在高温下,原子具有更高的动能,从而使得原子在纳米笼内具有较高的扩散能力。

当两种不同原子组成的纳米笼共存时,其中一种原子由于扩散速度较快,会在纳米笼的外壁上富集。

这是因为纳米笼外壁的表面积较大,原子在表面附近更容易扩散。

通过柯肯达尔效应产生的纳米笼部分合金化可以改变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合金化层的存在可以增强材料的机械性能、耐热性和耐腐蚀性等方面的特性。

在一些应用中,纳米笼部分合金化可以通过控制合金元素的选择和调控合金化层的厚度,实现对材料性能的调控和优化。

总体而言,柯肯达尔效应导致的纳米笼部分合金化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工程现象,对于开发新型材料和改善材料性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氧化锌蒲公英的制备(翻译)

氧化锌蒲公英的制备(翻译)

利用修改的柯肯达尔过程制备氧化锌蒲公英柯肯达尔效应通常指的是在热激活的条件下,金属或合金的不同原子之间的迁移扩散速率的比较。

1由于原子扩散系数存在差异,例如,在黄铜—铜的界面中,锌扩散到铜中的速率比铜扩散到黄铜中的速率快。

1这种过程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扩散加倍,在低熔元件面产生多孔性。

当冶金专家尝试通过几十年努力来防止孔洞在合金和焊接中形成时,然而物质的定向流动和相应空缺的累积可能给化学家们设计和合成新型材料提供可能性。

最近,一种相似于柯肯达尔现象的过程已经成功应用于制备各种纳米尺度的空心晶体,包括蛋黄壳式金属—金属氧化物结构。

2在此处,我们将进一步证明柯肯达尔型大量运输与界面反应一起,可以用于合成纳米结构,完成个别独特的体型组成都以化学方法设计和组织成复杂的几何构型。

作为第一个例子,单一透明的氧化锌纳米棒或纳米片状已经可以均衡的排列成弧形,其布置类似于大批降落伞或缓降物排列在蒲公英中。

这种方法可能提供一种新的合成机制替代材料的自组织。

3-16这还应当提到在这项研究工作中除了它的性能研究外,近年来氧化锌的挑选备受关注和各种各样的结构与形态的研究已经实施。

8,9,17,18在我们的实验中,将0.065—0.65 g(1—10mmol)的球形金属锌粉,在室温、搅拌的条件下,加入到0—25mL(主要为25mL)的去离子水中来保证锌粉的分散均匀。

继续搅拌的情况下,加入ZnO22ˉ溶液(0—30mL,主要为5mL;[Zn(NO3)2]=0.5M 和[NaOH]=5.0M)。

然后将搅拌所得到的混合物倒在不锈钢反应釜的聚四氟乙烯内衬里,放进电烤炉内并保持炉内温度在100—200℃到2—24小时。

经过合成后,将制得的氧化锌样品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几次以上,并收集沉淀物,然后将收集的沉淀物进行真空干燥。

其晶相的测定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岛津XRD-6000,铜Kα放射线)。

样品的结构信息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JSM-6700F)获得。

名词解释 柯肯达尔效应

名词解释 柯肯达尔效应

名词解释柯肯达尔效应柯肯达尔效应(kirkendall effect)原来是指两种扩散速率不同的金属在扩散过程中会形成缺陷,现已成为中空纳米颗粒的一种制备方法。

阵点总数保持不变,则扩散区域内的每个平面都必须发生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柯肯达尔效应。

可以作为固态物质中一种扩散现象的描述。

碳在铁中的扩散是间隙型溶质原子的扩散,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涉及溶剂铁原子的扩散,因为铁原子的扩散速率与原子直径较小、较易迁移的碳原子的扩散速率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对于置换型溶质原子的扩散,由于溶剂与溶质原子的半径相差不会很大,原子扩散时必须与相邻原子间作置换,两者的可动性大致趋于同一数量级,因此,必须考虑溶质和溶剂原子不同的扩散速率,这首先是被柯肯达尔(kirkendall)等人证实。

1947年,他们设计了一个试验,在黄铜块(70%铜,30%锌)上镀一层铜,并在铜和黄铜界面上预先放两排Mo丝。

将该样品经过785℃扩散退火56d后,发现上下两排Mo丝的距离L减小了0.25mm,并且在黄铜上留有一些小洞。

假如Cu和Zn的扩散系数相等,那么以原Mo丝平面为分界面,两侧进行的是等量的Cu和Zn原子互换,考虑到Zn的原子尺寸大于Cu原子,Zn的外移会导致Mo丝(标记面)向黄铜一侧移动,但经计算移动量仅为观察值的1/10左右。

由此可见,两种原子尺寸的差异不是Mo 丝移动的主要原因,这只能是在退火时,因Cu,Zn两种原子的扩散速率不同,导致了由黄铜中扩散出的Zn的通量大于铜原子扩散进入的通量。

这种不等量扩散导致Mo丝移动的现象称为Kirkendall Effect(柯肯达尔效应)。

以后,又发现了多种置换型扩散偶中都有柯肯达尔效应,例如,Ag-Au,Ag-Cu,Au-Ni,Cu-Al,Cu-Sn及Ti-Mo。

同素异构 界面扩散 空穴 柯肯达尔效应

同素异构 界面扩散 空穴 柯肯达尔效应

同素异构界面扩散空穴柯肯达尔效应同素异构是指化学物质中原子种类相同,但它们的结构或排列方式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界面扩散是指不同材料或相邻相之间的原子或分子在界面上的扩散现象。

空穴是指晶体中的一个缺位,相当于带正电荷的粒子。

柯肯达尔效应是指在固体中,由于空穴的存在,使得空穴的浓度比电子的浓度大,从而形成了空穴传导。

同素异构是化学界一个常见的现象,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碳可以形成钻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构体,它们的结构和性质完全不同。

钻石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具有高硬度和折射率,而石墨则由层状的碳原子通过松散的范德华力连接而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润滑性。

在材料科学中,界面扩散现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当不同材料或相邻相之间存在界面时,原子或分子会在界面上发生扩散。

这种扩散现象对于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金属与陶瓷的界面处,金属原子会向陶瓷中扩散,形成金属原子的固溶体,从而改变了界面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界面扩散还可以导致材料的晶粒长大或形成界面相,进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空穴是晶体中的一种缺陷,它可以看作是带正电荷的粒子。

在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是有序的,每个原子都占据一个确定的位置。

然而,由于热运动的存在,晶体中会出现原子的缺位或偏离原位的情况。

当一个原子离开了它的位置时,就会形成一个空穴。

空穴具有正电荷,因此可以看作是带正电荷的粒子。

在固体中,空穴的浓度通常比电子的浓度大,因为离子化能较小的原子更容易发生缺位。

柯肯达尔效应是由美国物理学家柯肯达尔于1897年首次提出的。

他发现,在固体中,由于空穴的存在,空穴的浓度比电子的浓度大,从而形成了空穴传导。

柯肯达尔效应的本质是由于带正电荷的空穴在固体中的运动而引起的。

在晶体中,空穴可以通过跳跃的方式进行传导,从一个空穴到另一个空穴。

这种空穴传导的现象对于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柯肯达尔效应的应用例子

柯肯达尔效应的应用例子

柯肯达尔效应的应用例子1.引言柯肯达尔效应(K end a ll Ef fe ct)是指摩擦力使颗粒在流体中发生分离的现象。

它是由于颗粒运动时,颗粒与流体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使颗粒发生分离。

在工程和材料领域中,柯肯达尔效应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柯肯达尔效应的一些应用例子。

2.润滑油与颗粒分离工业生产过程中,润滑油的质量对设备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润滑油中常常会含有杂质颗粒,如金属碎屑、灰尘等。

这些颗粒如果滞留在润滑油中,不仅会影响设备的运行效果,还可能导致设备的故障。

因此,利用柯肯达尔效应实现润滑油与颗粒的分离变得至关重要。

通过将润滑油流经适当设计的过滤器,利用柯肯达尔效应,颗粒与润滑油发生相互作用力,导致颗粒被困在过滤器中,而润滑油则通过过滤器流出,从而实现颗粒与润滑油的分离。

这种应用例子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采用,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3.水处理中的固液分离在水处理过程中,常常需要将水中的悬浮颗粒与液体分离,以提高水的质量和净化效果。

柯肯达尔效应通过利用颗粒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实现悬浮颗粒的分离。

在水处理设备中,通过合理设置过滤器和分离器,将待处理的水流经过滤器,在过滤器中引入合适的颗粒,通过柯肯达尔效应,颗粒与水发生相互作用力,导致颗粒在过滤器中沉积,而清洁的水则通过过滤器流出。

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提高水的质量。

4.气体分离与纯化在化工和制造领域中,常常需要对气体进行分离和纯化,以获取所需的特定成分。

柯肯达尔效应在气体分离与纯化中也具有重要应用。

通过将混合气体流经适当设计的分离器,利用柯肯达尔效应,不同成分的气体颗粒与气体发生相互作用力,导致不同成分的气体分离。

在分离器中,通过合理调整气体流速、颗粒种类和粒径,实现对混合气体的精确分离和纯化。

5. Co nclusion综上所述,柯肯达尔效应在工程和材料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利用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实现润滑油与颗粒的分离,水处理中的固液分离,以及气体分离与纯化等目的。

柯肯达尔效应 调控

柯肯达尔效应 调控

柯肯达尔效应调控
柯肯达尔效应(Kirkendall effect)是指在扩散过程中,由于不同元素在固体中的扩散速度差异,导致界面移动的现象。

调控柯肯达尔效应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选择与设计:选择具有合适扩散系数的元素或合金成分,通过微观结构设计(如晶界、第二相粒子的存在)调控扩散路径和速率。

2. 温度控制:因为扩散速率与温度紧密相关,通过精确控制热处理温度可以有效调控柯肯达尔效应的速度。

3. 外部场辅助:利用电场、磁场、应力场等外部条件,改变扩散动力学行为,从而间接调控柯肯达尔效应。

4. 表面处理:通过表面改性、涂层等方式影响扩散初始界面,从而改变柯肯达尔效应的表现。

空心球形NiMnO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空心球形NiMnO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空心球形NiMnO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杨文胜,冯玉龙
申请号:CN201310282921.7
申请日:20130706
公开号:CN103337604A
公开日:
2013100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空心球形NiMnO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技术领域。

该空心球粒径为1~3微米;球壳由NiMnO纳米晶构成,为多孔结构。

多孔球壳有利于电解液的渗透,缩短了锂离子的扩散路程,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制备方法是基于“柯肯达尔效应”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方法就可直接获得空心球形NiMnO;即以实心球形MnCO为前驱体,低温焙烧得到多孔的实心球形二氧化锰,然后和镍盐一起焙烧制备得到空心球形尖晶石型NiMnO负极材料,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无需模板剂,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申请人:北京化工大学
地址: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月娥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Kirkendall效应和空心纳米晶体的人工合成

Kirkendall效应和空心纳米晶体的人工合成

Kirkendall效应和空心纳米晶体的人工合成
朱祖昌;杨弋涛;吴旭炜;王洪
【期刊名称】《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年(卷),期】2015(036)004
【总页数】6页(P57-62)
【作者】朱祖昌;杨弋涛;吴旭炜;王洪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201620;上海大学,上海200072;上海市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200070;上海市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20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39
【相关文献】
1.Kirkendall效应和空心纳米晶体的人工合成 [J], 朱祖昌;杨弋涛;吴旭炜;王洪
2.利用Kirkendall效应制备Ce_(1-x)Ti_xO_2中空纳米球 [J], 王增鹏;赵永男;余建国
3.以氨基酸为晶体生长控制剂合成多级纳米结构的硫化铟空心微球 [J], 邵绍峰;张贵军;周慧静;关乃佳;陈铁红
4.可降解纳米氧化钇空心球载药体系的体外抗肿瘤效应 [J], 韩宇;张芳波;于林康;贾光;葛昆
5.空心硫化铜颗粒包载阿霉素形成的纳米颗粒对胰腺癌BxPC-3细胞株的杀伤效应[J], 张聪;杭立峰;陈军;詹翔;金雷;余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柯肯达尔效应的空心球制备(哈工大传输原理课程论文)汇编

基于柯肯达尔效应的空心球制备(哈工大传输原理课程论文)汇编

基于柯肯达尔效应的空心球制备摘要:介孔空心结构纳米材料与实心纳米颗粒相比具有更低的密度、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多元的功能调节维度(光、电、热、磁等)和更灵活的应用方式。

故有非常广泛的使用空间,而空心球制备方法有很多,本文结合传输原理传质部分内容以及柯肯达尔效应进行原理分析,应用举例以及改进方法等方面阐述。

关键词:空心球柯肯达尔效应扩散1空心材料优点介孔空心结构纳米材料与实心纳米颗粒相比具有更低的密度、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多元的功能调节维度(光、电、热、磁等)和更灵活的应用方式。

如:中空结构的微/纳米催化剂可以有效增加其在催化反应中的活性位点数;通过改变微/纳米介孔空心结构的组分、形貌、尺寸、壳壁厚度、孔隙率、孔的位置和孔内壁的特性等因素可以实现对其光、热、电、磁和催化等物化性能的调节;将难溶的功能活性成分担载在介孔空心的微/纳米结构的孔隙中,可以提高难溶物质的溶解度;将特异性药物担载在介孔空心微/纳米结构的孔隙中,为药物的缓释和可控释放提供了可能;将介孔空心微/纳米结构作为“纳米反应器”利用其量子限域效应和特殊的反应微环境,能得到特殊的反应结果。

因此,具有介孔空心结构的纳米粒子为纳米材料的功能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扩散及柯肯达尔效应简介空位机制适用于置换式固溶体的扩散"在置换式固溶体(或纯金属)中,由于原子的尺寸相差不大,因此很难进行间隙扩散"晶体中结点并非完全被原子所占据,存在一定的空位"而且空位的数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一定的温度下对应着一定的空位浓度"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温度下存在一定浓度空位的晶体才是稳定的"依靠空位的移动而进行的扩散机制称为空位扩散机制"其扩散过程是这样进行的,与空位相邻原子,由于热振动而可能脱离原来位置而到空位中去,占据了点阵中的空位,而原来原子所处位置就成为空位"这种过程不断进行,就发生了扩散"在空位扩散时,扩散原子跳入空位,此时所需的能量不大,但每次跳动必须有空位移动与之配合,即原子进入相邻空位实现一次跳动之后,必须等到一个新的空位移动到它的邻位,才能实现第二次跳动"因此实现空位扩散,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l)扩散原子近旁存在空位;(2)近邻空位的扩散原子具有可以超过能垒的自由能石可见,空位扩散机制的扩散主要是通过空位的迁移来实现扩散,它的扩散激活能由原子跳动激活能与空位形成能两部分组成"柯肯达尔效应最初是金属学中的概念。

Kirkendall效应和空心纳米晶体的人工合成

Kirkendall效应和空心纳米晶体的人工合成

Kirkendall效应和空心纳米晶体的人工合成朱祖昌;杨弋涛;吴旭炜;王洪【摘要】在1946年被发现的Kirkendall效应,对科学技术引起很大的冲击,至今,仍在许多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受到关注.本文悦目瞭然地阐述Kirkendall效应和Darken分析,计算实例,空位风和反Kirkendall效应.最后,更为重要地指明,2004年发表的应用纳米尺度Kirkendall效应人工合成中空纳米球方法提供了人工合成无机化合物的空心纳米晶体和纳米管的通用途径.近年来,这种具有空心结构的纳米晶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期刊名称】《热处理技术与装备》【年(卷),期】2015(036)003【总页数】6页(P63-68)【关键词】Kirkendall效应;Darken分析;反Kirkendall效应;空心纳米晶体;纳米管【作者】朱祖昌;杨弋涛;吴旭炜;王洪【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201620;上海大学,上海200072;上海市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200070;上海市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20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391947 年 Smigelskas和 Kirkendall等[1]发表二元置换型固溶体70Cu-30Zn合金/纯铜扩散偶785℃温度下长时间互扩散的论文,发现在原来交界面上Cu和Zn的扩散通量不相等,Zn的扩散比Cu的快(DZn>DCu),并使在原来交界面上放置的Mo丝标记向黄铜边发生位移。

这现象与钢件渗碳组成的间隙原子扩散偶完全不同。

这种置换型元素组成的合金在互扩散中发生组元之间具有不同扩散速率引起的效应称为Kirkendall效应。

尽管Kirkendall效应在1946年被发现,他的工作在科学技术上引起很大的冲击[2]。

即使那时人们普遍认为扩散是按直接交换或按环形交换的机制,在当时,它却是扩散空位机制的强有力例证。

现在,Kirkendall效应在许多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受到关注,如金属结构材料的焊接,金属和陶瓷粉末的烧结,薄膜的高强氧化和大规模集成化技术[2-3],以及Nb3Sn超导线材制造等方面。

空心球形NiMn2O4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空心球形NiMn2O4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空心球形NiMn 2O 4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冯玉龙,陈全彬,杨文胜*Abstract: Hollow spherical NiMn 2O 4 spinel was prepared with spherical precusors through the Kirkendall effect. XRD and SEM tests demonstrated that these synthesized materials had different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at different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The electrochemical te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iMn 2O 4 spinel anode material calcinated at 750o C had the best(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摘要:基于“柯肯达尔效应”原理,利用球形前驱体制备了空心球形NiMn 2O 4尖晶石。

采用X 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不同温度下煅烧产物的组分、结构和对应温度下的形貌特征。

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750℃下煅烧样品电化学性能最佳,特别是具有优良的倍率性能。

关键词:NiMn 2O 4尖晶石,空心球结构,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hollow sphericalNiMn 2O 4 anode MaterialYulong Feng, Quanbin Chen, Wensheng Ya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hemical Resource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n particular the rate performance.Keywords: NiMn 2O 4 spinel, Hollow spherical structure, Anode material, Lithium-ion battery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对电极材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由于传统石墨材料比容量相对较低,亟需开发新型负极材料。

柯肯达尔效应

柯肯达尔效应

柯肯达尔效应
富铝侧和富铜侧产生空位。

铝原子扩散能力高于铜原子。

富铜侧的空位被迁移过来的铝原子填充,富铝侧的空位来不及被填充,标记面向富铝侧运动,形成柯肯达尔效应。

间隙扩散类型:间隙固溶体中溶质的扩散(不会引起溶剂基体中晶格数量和位置的变化,如:钢和铁焊接形成扩散)置换扩散类型:置换固溶体中溶质的扩散(一种原子进入晶格同时,另外原子离开,当进入和离开不等,会引起晶格的消失或生成,造成晶格数量,位置的变化,如:铜和铝形成扩散偶)柯肯达尔效应:在置换固溶体扩散偶界面埋入一个惰性标记,由于溶剂、溶质组元扩散能力不等,经过扩散后会引起标记的移动的现象。

空位扩散机制解释柯肯达尔效应:
富铝侧和富铜侧产生空位。

铝原子扩散能力高于铜原子。

富铜侧的空位被迁移过来的铝原子填充,富铝侧的空位来不及被填充,标记面向
富铝侧运动,形成柯肯达尔效应。

扩散的驱动力——化学势梯度:
浓度梯度是扩散现象,化学势梯度才是扩散的动因。

在固体材料中,物质的迁移(扩散)会出现从低浓度向高浓度处聚集,这种反向的扩散称为“上坡扩散”。

饱和固溶体的脱溶析出第二相,带电离子在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弹性应力场,晶界内吸附等。

同素异构 界面扩散 空穴 柯肯达尔效应

同素异构 界面扩散 空穴 柯肯达尔效应

同素异构界面扩散空穴柯肯达尔效应同素异构是指化学物质结构相同但空间构型不同的现象。

在化学中,同素异构有机化合物的存在使得化学研究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同素异构现象广泛存在于有机化合物中,并且对于化学反应和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界面扩散是指两个不同相之间的物质扩散现象,通常指气体或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扩散。

界面扩散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在气体吸附、腐蚀、电化学反应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空穴是指晶体中的电子缺陷,即缺少一个电子的位置。

在固体中,电子和空穴之间能够相互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对于电子传导和载流子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空穴可以通过电子-空穴对的形式存在,这是电子和空穴通过库仑相互作用束缚在一起的状态。

柯肯达尔效应是指当两种或多种物质在接触面上形成电势差时,会导致电荷在界面上重新分布的现象。

这种电势差可能由于化学反应、电场作用或其他因素引起。

柯肯达尔效应在电化学和材料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在电池、腐蚀和电化学催化等方面。

同素异构、界面扩散、空穴和柯肯达尔效应在化学和材料科学中的研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和相互影响。

同素异构现象能够影响界面扩散的速率和方式。

由于同素异构物质的结构差异,其在界面上的吸附和扩散行为可能与普通物质有所不同。

这对于理解和控制界面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不同同素异构体可能具有不同的催化活性,导致界面上的化学反应速率发生变化。

空穴在界面扩散中起着重要作用。

空穴的存在能够影响电子传导和载流子的行为,进而影响界面扩散的速率和方式。

空穴的形成和传输过程与界面上的化学反应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空穴的形成和行为对于理解界面扩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柯肯达尔效应作为界面电势差的产生机制,也对界面扩散产生重要影响。

柯肯达尔效应能够引起电荷在界面上的重新分布,进而影响界面扩散的速率和方式。

例如,在电池中,柯肯达尔效应能够影响电池的电势和电流输出。

同素异构、界面扩散、空穴和柯肯达尔效应在化学和材料科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单原子 柯肯达尔

单原子 柯肯达尔

单原子柯肯达尔(原创版)目录1.单原子的概念和特点2.柯肯达尔的定义和性质3.单原子与柯肯达尔的关系4.结论正文1.单原子的概念和特点单原子,顾名思义,是指只包含一个原子的分子。

这种分子具有一些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高反应活性、高稳定性等。

在化学反应中,单原子表现出极高的选择性,因为它们只有一个价电子,容易与其他原子形成强烈的化学键。

此外,单原子还具有较小的质量和体积,这使得它们在催化、传感和电子学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柯肯达尔的定义和性质柯肯达尔(Kirkendall)是一种典型的单原子催化剂,它是由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柯肯达尔(James Kirkendall)于 1986 年首次报道。

柯肯达尔催化剂通常由一种过渡金属原子与氧、氮或硫等非金属原子组成。

这些原子被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具有特定结构的单原子催化剂。

柯肯达尔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氢化、氧化、加氢等化学反应过程。

3.单原子与柯肯达尔的关系单原子与柯肯达尔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柯肯达尔是一种典型的单原子催化剂,它的出现使单原子在催化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其次,单原子概念的提出为理解柯肯达尔的催化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单原子催化剂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单原子的高活性和选择性源于它们的价电子结构与吸附位点之间的协同作用。

这种协同作用在柯肯达尔催化剂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4.结论单原子和柯肯达尔都是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单原子概念的提出为研究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提供了新的视角,而柯肯达尔的发现则进一步证实了单原子在催化领域的应用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柯肯达尔效应的空心球制备摘要:介孔空心结构纳米材料与实心纳米颗粒相比具有更低的密度、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多元的功能调节维度(光、电、热、磁等)和更灵活的应用方式。

故有非常广泛的使用空间,而空心球制备方法有很多,本文结合传输原理传质部分内容以及柯肯达尔效应进行原理分析,应用举例以及改进方法等方面阐述。

关键词:空心球柯肯达尔效应扩散1空心材料优点介孔空心结构纳米材料与实心纳米颗粒相比具有更低的密度、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多元的功能调节维度(光、电、热、磁等)和更灵活的应用方式。

如:中空结构的微/纳米催化剂可以有效增加其在催化反应中的活性位点数;通过改变微/纳米介孔空心结构的组分、形貌、尺寸、壳壁厚度、孔隙率、孔的位置和孔内壁的特性等因素可以实现对其光、热、电、磁和催化等物化性能的调节;将难溶的功能活性成分担载在介孔空心的微/纳米结构的孔隙中,可以提高难溶物质的溶解度;将特异性药物担载在介孔空心微/纳米结构的孔隙中,为药物的缓释和可控释放提供了可能;将介孔空心微/纳米结构作为“纳米反应器”利用其量子限域效应和特殊的反应微环境,能得到特殊的反应结果。

因此,具有介孔空心结构的纳米粒子为纳米材料的功能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扩散及柯肯达尔效应简介空位机制适用于置换式固溶体的扩散"在置换式固溶体(或纯金属)中,由于原子的尺寸相差不大,因此很难进行间隙扩散"晶体中结点并非完全被原子所占据,存在一定的空位"而且空位的数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一定的温度下对应着一定的空位浓度"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温度下存在一定浓度空位的晶体才是稳定的"依靠空位的移动而进行的扩散机制称为空位扩散机制"其扩散过程是这样进行的,与空位相邻原子,由于热振动而可能脱离原来位置而到空位中去,占据了点阵中的空位,而原来原子所处位置就成为空位"这种过程不断进行,就发生了扩散"在空位扩散时,扩散原子跳入空位,此时所需的能量不大,但每次跳动必须有空位移动与之配合,即原子进入相邻空位实现一次跳动之后,必须等到一个新的空位移动到它的邻位,才能实现第二次跳动"因此实现空位扩散,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l)扩散原子近旁存在空位;(2)近邻空位的扩散原子具有可以超过能垒的自由能石可见,空位扩散机制的扩散主要是通过空位的迁移来实现扩散,它的扩散激活能由原子跳动激活能与空位形成能两部分组成"柯肯达尔效应最初是金属学中的概念。

1947年柯肯达尔(Kirkendall)等用实验证实了一种在置换型固相扩散偶中不等量相互扩散的现象。

1947年,年,Kirkendall做了一个扩散退火试验。

他将一块黄铜(Cu70%/Zn30%)放在铜盒内并用钼丝包扎,钼丝不参加扩散。

经过高温长时退火后,钼丝变短了。

这表明黄铜中的中的Zn原子通过界面向外扩散,铜盒中原子通过界面向外扩散,铜盒中Cu原子向黄铜内扩散,二者构成了置换式固溶体。

由于二者扩散速度的不同,Zn原子的流出量大原子的流出量大于Cu原子的流入量,即原子的流入量,即D Zn>>D Cu。

正是二者的扩散系数不同,才使钼丝向内移动。

此时的扩散系数D 应为应为互扩散系数,考虑二个组元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

由两个组元之间的原子以不同速率相对扩散而引两个组元之间的原子以不同速率相对扩散而引起标记面漂移的现象,称为柯肯达尔效应。

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是,在一定温度下,低熔点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是,在一定温度下,低熔点组元原子扩散快、高熔点组元扩散慢组元原子扩散快、高熔点组元扩散慢,,即发生不等量即发生不等量的原子交换。

因而需要分别建立两个组元的扩散方程的原子交换。

因而需要分别建立两个组元的扩散方程柯肯达尔效应有以下二个实际意义:(1)揭示了宏观扩散规律与微观机制的内在关系,否揭示了宏观扩散规律与微观机制的内在关系,否定了置换固溶体扩散的换位机制定了置换固溶体扩散的换位机制,,支持空位机制;(2)扩散系统中每一种组元都有自己的扩散系数。

3柯肯达尔效应制备空心球原理分析利用柯肯达尔效应制备中空材料利用核层和壳层物质的相互扩散,由于扩散速率的不同而生成空心结构。

柯肯达尔效应最初是指两种扩散速率不同的金属扩散过程会形成缺陷,现在已经成为制备中空纳米颗粒的一种方法,可以作为固态物质中相互扩散现象的描述。

柯肯达尔效应控制形貌是热力学和动力学协同控制的结果图1柯肯达尔效应制备空心球图示Fan等依据柯肯达尔效应和前人理论补充和发展空心结构形成的生长机理模型。

传统认为形成空心结构的原因是连续的体积扩散,形成缺陷,缺陷逐渐增大形成空洞。

Fan等认为空心结构的形成包括体积扩散和表面扩散两个部分。

空心结构的形成分为两个过程:由于核层物质A的外扩散速率远大于壳层AB的内扩散速率,形成扩散通量差JA,在核层A和壳层AB之间之间形成空穴缺陷;空穴逐渐扩大,形成空洞,Fan等提出由于表面扩散系数比体积扩散数大几个数量级,该过程的扩散速率由表面扩散决定。

若核层物质A可与外层B形成固溶体等,核层物质A的外扩散速率又远大于壳层AB的内扩散速率,空穴扩大。

4空心球制备实例4.1首次应用简介2004年,Alivisatos工作组首次利用Kirkendall效应制备了Co中空微球。

他们在液相中用S处理Co的晶体纳米颗粒,发现所有晶体纳米颗粒都转变成了中空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用O2和Ar混合气体及Se处理也可得到类似的结果。

Co元素是耐高温合金的主要成分,容易和氧、硫发生反应在其表面形成氧化物、硫化物层[27]。

由于氧、硫元素的扩散系数和钴元素不同,在较高温度作用下,晶体纳米颗粒内部Co原子向其外围氧化层的扩散速率较快,导致其内部形成大量空穴。

随着扩散反应的不断进行,Co原子在晶体纳米颗粒的外围形成一圈壳层,而空穴之间相互融合,在壳层与晶体之间形成不连续的夹缝空腔和架桥结构,架桥结构连接壳层和晶体。

当晶体被消耗完全时,空穴之间相互融合达到最大程度,从而形成中空结构。

这一结果验证了Kirkendall效应在制备中空结构材料时所发挥的作用4.2利用Kirkendall效应制备Ce1-x Ti x O2中空纳米球利用Ce1-xTixO2的光催化、光敏及气敏特性已经研制出性能优越的光敏和气敏元件,并且有望成为新一代三效催化剂载体,所以CeO2/TiO2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备受关注[7~12]。

本文利用溶剂热下的Kirkendall效应制备了接近单分散的Ce1-x TixO2中空纳米球,考察了原料配比对产物的影响。

4.2.1实验部分4.2.1.1试剂与仪器实验所用硝酸铈、钛酸丁酯、乙二醇、无水乙醇、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质量分数30%)均为市售分析纯试剂。

产物的形貌及颗粒大小在HitachiH27650透射电镜(TEM)上观测;采用RigakuDMAX2200PC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物相分析;使用K2Alpha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测定组成4.2.1.2实验过程将1mL0.5mol/L的Ce(NO3)3水溶液加入到30mL乙二醇中,搅拌均匀后密封于40mL水热反应釜中,于180℃反应16h。

冷却后再加入0.8mL0.5mol/L的钛酸丁酯乙二醇溶液,升温至190℃反应8h。

冷却至室温后,产物经NaOH和H2O2混合溶液洗涤以去除未与CeO2反应的氧化钛,再离心分离,然后用无水乙醇多次洗涤后,于60℃干燥12h得到浅黄色粉末。

4.2.2结果与讨论180℃水热反应16h得到的纯的CeO2纳米球,既是反应物,又是通过Kirkendall效应制备中空材料的前驱体,纳米CeO2的大小、形貌和结构决定最终产物的形貌结构特征,所以前驱体的制备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步骤之一。

加入Ti4+后,原来的实心球转变为空心球,形貌特征保持完整。

结果表明,加入的Ti4+包覆在CeO2纳米球的外层,在Kirkendall效应作用下,扩散速率快的Ce4+在向外扩散的过程中其内部产生空穴,而在壳层形成Ce1-x TixO2复合氧化物。

但是与纯的CeO2相比,Ce1-x TixO2纳米空心球的平均粒径较小,可能是由于第二步水热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水热釜中压力较大,空心球受压收缩所致。

另外,在空心球周围存在少量絮状物,可能是由于Ti4+醇解过快,部分原料在包覆前即生成TiO2,虽经多次洗涤仍然存在于产物中所致。

反应温度和物料比等条件的控制是利用Kirkendall效应制备中空纳米材料的关键。

反应温度对粒子的扩散速率起决定性作用,而合适的物料比则是形成固溶体的前提n(Ti)∶n(Ce)=8∶10时Ce1-xTixO2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反应程度不同,在170℃和180℃条件下,产物并没有形成空心结构,也未观察到核、壳类结构,说明在此温度条件下粒子之间相互扩散的速率很慢,使之不能形成空心结构;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当温度升高到190℃时,产生了空心结构的纳米球,并且分散均匀,形貌保持完整,纳米球的空心率非常高;当温度为200℃时,也同样产生了中空纳米球,但是颗粒的大小发生了显著变化,并且小的颗粒出现破裂现象。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温度过高,粒子热运动加剧,从而发生溶解2重结晶过程,导致一些粒子相互聚集,形成大的颗粒,而一些粒子在自身溶解的过程中逐渐变小。

n(Ti)∶n(Ce)=3∶10,4∶10,6∶10,10∶10的反应体系在190℃下反应8h 所得产物,当n(Ti)∶n(Ce)=3∶10时,没有形成空心结构,当n(Ti)∶n(Ce)增大到4∶10和6∶10时,产物中出现了纳米空心球,但是仍有少量实心颗粒。

而当n(Ti)∶n(Ce)=1时,空心结构消失,均变成实心球,所以当加入的Ti量过少时,并不能对CeO2纳米球进行很好地包覆,也就不能形成有效的外壳使内部Ce离子向外扩散形成空穴,而当加入的Ti量过大时,钛形成了很厚的包覆层,扩散与氧化钛的结晶过程相互竞争,抑制了Kirkendall效应的发生,产物为实心颗粒。

5柯肯达尔效应应用Kirkendall效应是基于2种或多种原子在一定的温度或其他条件下扩散速率不同,经过一段时间的扩散,原来为实心的颗粒形成了具有中空结构的纳米材料,并在各方面的应用中表现出显著的优势。

在众多的制备方法或机理中,Kirkendall 效应这一曾经让冶金学家头疼的问题却被化学家们充分利用以制备不同形貌的纳米材料。

首先,这种方法无需模板,降低了材料的制备成本和操作步骤,使整个过程简单易行,有望规模化生产;其次,在合成二元,三元甚至更复杂的材料时,所需前驱体不必为层状材料,对原料的要求低。

这一制备方法被认作无需改变前驱体的结构或形貌便能有效制备中空构型的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