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S的3D功能制作—“旋转的镂空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PS的3D功能制作—“旋转的镂空球”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学习PS的3D功能,找了一些资料,但是苦于没有比较系统的材料,所以有不少东西得边摸索边做。
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略有一点体会,下面结合一个一个的实例总结出来,同大家分享。
先看一下“旋转的镂空球”的效果图:
这里有二个关键问题:一是螺旋线怎么做;再一个是动画怎么设置。
具体步骤如下:
1 螺旋形表面的制作。
螺旋线的展开是一条斜线,所以先用斜线来制作表面用图和透明度贴图备用,注意到上下二条斜线要首尾相接。
a 制作表面用图(储存为:表面用图1.jpg):
b 制作透明度贴图(储存为:透明度贴图1.jpg):
2 打开PS,新建一个800X600的图形文件,用渐变工具做出一个渐变的背景。
3 打开“表面用图1.jpg”,并且拖入当前的图形文件。
用下拉菜单:3D—从图层新建形状—球体制作成球体。
打开3D面板,打开“场景”把“全局环境光”加亮。
4 点击不透明度按钮,载入纹理,打开“透明度贴图1.jpg”文件。
这时你会发现球体的白色部分变成透明了。
5 先让它环绕Z轴旋转起来。
打开动画面板,把循环时间设置为2秒。
点击“3D对象位置”前面的“小钟”,开始设置关键帧。
点击“3D旋转工具”,把起始点X Y Z轴的值均设为0 ;而把第59关键帧X Y轴的值设置为0、Z轴的值设为354。
设置好以后可以先“播放”一下。
这里看到球体绕垂直的轴线在旋转。
看来旋转是完成了,但因为是对正着球体看的,所以画面不够生动。
想想也是就像拍照
片,一般报名照看起来就是这样,缺少立体感。
照片要生动就得靠调整相机相对于人的角度和位置,寻找一个合适的视角。
这一点在PS的3D功能中给你考虑好了,它有 “环绕移动3D相机”(3D环绕工具)和“用3D相机拍摄全景”(3D平移视图工具)等功能,给你调整相机的角度和位置。
为了说明问题,下面建立一个立方体的模型,来观察一下这些工具的使用。
先看一下工具的分布,找到“环绕移动3D相机”(3D环绕工具),点击一下。
观察相机的初始角度值(X -101.23 Y 0 Z -112.48)。
先讲一下,这一组工具与上面一组(旋转3D对象等)工具,看来很相似,其实是不同的。
但是苦于没有很清楚的说明,并没有对它完全了解,下面的操作也就是摸索出来的一些东西。
看到相机的初始角度值并不是0,它与“旋转3D对象”工具不同。
-101.23与-112.48是什么意思呢?说明相机角度开始就是有一个小小的倾斜。
下面把X的数值从-101.23改为-90,实际上相机环绕X轴旋转了+11.23度。
看一看:
红、绿二根轴转到同一个水平面里了。
因为相机向上旋转,立方体的图形在相机的画面里向下移动了。
再把Z的数值从-112.48改为-90,实际上相机环绕Z轴旋转了+22.48度。
看一看:
再看一根红轴已经变成一点了,说明现在相机的拍摄方向完全是沿着红轴的方向。
又因为相机向右旋转,立方体的图形在相机的画面里又向左移动了。
注意相机的转动与物体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拿一个相机试一试最方便了,实际上就是这样的情况。
怎样才能把物体移回来呢?先点击“用3D相机拍摄全景”按钮,出现移动的光标后,在屏幕上按相反的方向移动物体就可以了。
再看一下画面里的立方体完全对正了相机的镜头,立方体变成为一个正方形,说明转角X -90 Y 0 Z -90 时相机对正物体。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Y轴的数值还没有调整过,绕Y轴旋转就相当于绕图中的红轴方向旋转,试一试吧。
讲了这么多篇幅,不知道是否讲清楚,初学者还是要靠反复练习才能理解。
还有一点要强调:这里的“坐标轴操纵器”看来可以调整相机的角度,但是实际上不能用,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好下面回到镂空球的拍摄角度上来。
6 经过反复调试,觉得相机的角度安排在 X -150 Y -45 Z -112.48 比较合适。
因为在改变角度时球体的位置会移动,初学者不能在输入角度的数值时一步到位,否则球体不知道移到了什么地方,找也找不到。
建议X轴的角度从 -101.23改为 -121.23再改为 -150。
用“环绕移动3D相机”改一次;再用“用3D相机拍摄全景”移回一次,二个工具轮流做。
a.
b.
c.
而Y轴的角度从 0改为 -20再改为 -45 。
同样二个工具轮流做。
Z轴保持 -112.48不变。
相机的角度调整好就可以放心观看效果了。
下面再做了二个例子给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