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件:《梦溪笔谈》二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 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 (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五、读故事,学科学
《以虫治虫》提问:结合课题,说说从故事 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可以采取什么 措施应用于农业生产?这种措施有什么好处?

答:记叙了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 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 虫害的情况。说明“以虫治虫”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这种措施是保 护生态环境的科学途径,在现代社会更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之因。皓笑曰:此易耳……( 《梵天寺木
塔》)
语调的不同处 理,读出戏谑
评:寥寥数字,趣味盎然。已经布了瓦, 的感觉。
却“动如初”,于是“无可奈何”,只能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还要“贻以金
钗”,可是喻皓只是轻松地笑着说:“太
简单了……”前后强烈反差,耐人寻味。
七、文言知识积累
(学生课后自主完成)
通假字 人皆伏其精练
为食虫、食鼠的脊椎动物和捕食性节肢动物两大类。
引申:生态平衡 例:狼群和鹿群的关系,为“狼专题”铺垫
如果不注意生态平衡:联读《水葫芦之灾》
筛选信息: 回答: 1、根据一、二两段内容,概括水葫芦的三个特点。(每
点不超过3个字)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在水中,水葫芦就能疯狂地繁殖,不到10天就
陨石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 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 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民许 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 篱皆为所焚。 是时火息,视地中只有一窍如 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 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 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 一头微锐,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 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 咎为之传甚详。
虚词一词多义 之以 方 盖其悉
方法指导:要求学生联系前面已学过的 文言文,对常用的文言虚词归纳整理。 让学生掌握文言学习的方法,养成课前 预习、课后归纳整理的好习惯。
特殊句式 1、岁以大穰—岁以(之 )大穰
(省略句)
2、贻以金钗—贻以(之)金钗—以金钗贻(之) (省略+倒装)
八、课外联读
方法指导: 前后联系,温故知新积累文言词语。
梵天寺木塔(译文)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
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担心它晃动。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 才这样。”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 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 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 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 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 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晚年,沈括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 潜心写作,将平生见闻和科学研究记载于 《梦溪笔谈》之中。书中涉及科学条目二百 多条,内容包括数学、天文、气象、地质、 地理、地图、物理、化学、冶金、水利、建 筑、生物、农学和医药等许多领域,是世界 科技史中的一份宝贵的遗产。
《梦溪笔谈》是我国古代科学史上一部光辉 巨著,总结了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 度成就。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称其为“中国 科学史上的坐标”。
要求背诵的,如《幼时记趣》《狼》)均已全员 背诵,且无负担。
我们的做法:
1、每一个假期,我们都留“古文背诵”的 作业,内容自己选定,
2、开学检查并召开“古文背诵会”,进行 年级评奖表彰。
二、预习作业
1、抄写原文,两行原文之间空两行,自学课下注释 的词语,自学一部分词语,标注在第一空行,第二空 行留待记录每句完整翻译。
盛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很好的句子。但是他读着读着就不 吭声了:好像有点不对劲哦。明明院子里的桃花梨花都已经开过了,山 上的桃花却才开始盛开呢?莫非是白居易信口开河?他皱着眉头,冥思 苦想。 还是妈妈了解他,笑着说:“傻小子,你别看书看呆了,今儿个天气这 么好,你干嘛不到山上去玩呢?” 沈括一想:对啊,诗歌里说山上四月才开桃花,我现在去实地看一看, 不就什么都明白了吗? 沈括约了几个伙伴到山上去玩。他们刚刚翻过一个山坡,就嗅到淡淡的 芳香。眼前一亮,十几树桃花开得正艳呢。四月的山顶,乍暖还寒,凉 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目睹此时此景,豁然开朗:原来山上气 温比山下低了许多,因此花朵开放的季节也迟了许多。 这件事情教会了沈括一样东西:实证。实证精神也贯穿了沈括的一生。
——《梦溪笔谈》
北宋治平元年,在常州,太阳落山的时候,天空 中发出像打雷一样的巨响,原来是一颗大 星,几乎像 月亮一样,在东南方出现。不一会而又震响了一声,移 到西南方去了。又一震响后,星星就落在宜兴县一个姓 许的人家的院子里,远处近处的人都看到了,火光明亮 照天,许家的篱笆都烧毁了。这时火熄灭了,看地面上 有一个像茶杯大小的洞穴,很深。往下看,星星在洞穴 里面,发着微弱的光。过了好久,才渐渐暗下来,还热 得不能靠近。又过了很长时间,掘开那个洞穴,有三尺 多深,才得到一块圆形的石头,还很热,它大小像拳头 一样,一头略微尖些,颜色像铁,重量也像铁似的。 常洲的太守郑伸得到它,送到润州金山寺保存。到现在 还用匣子里藏着,游人到了那里就打开匣子给人们看。 王无咎为此写了篇文章,记载得很详细。
我们的做法:
1、开学初,教师即利用1-2节课,把本册书的 古文、古诗统统正音。
2、利用每节课(除英语课外)的课前两分钟及 早读时间,课代表带读。
3、每一篇古文或古诗,每次进行4遍: 读一遍,背一遍,再读一遍,再背一遍。 背不下来的就读。 效果:到目前为止,本册书大部分古诗文(含不
面的提升人的精神与文化素养,让古人的“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也成为现代人的追求。
2、学习文言的方法:
有许多名家大师,当他们在事业上、学习上、学 问上取得很大成就时,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谈到自 己得益于青少年时期大量背诵古诗文。据说茅盾 能全文背诵《红楼梦》;瞿秋白的诗,许多是集 唐人诗句而成的,却能作的天衣无缝。
梵天寺木塔(原文)方出神;
方为秋田之害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 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 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 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 动。人皆伏其精练。
归因:没有得到统治阶级的鼓励、推广。
介绍作者:伟大的科学家
沈括(1031-1095), 字存中,钱塘(今浙 江杭州)人,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同时 又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在天文学方面,在司天监期间,沈括为提 高仪器的精度进行了大量工作,曾改制浑仪、 浮漏和景表等天文仪器,撰《浑仪议》、《浮 漏议》和《景表议》;亲自观测天象,绘制测 定北极星位置的图二百多张;并曾在几年内坚 持观测表影和漏壶的,运行由此提出了因太阳 运动不均匀而引起的时差现象;在晚年,他提 出一种全新的纯阴历《十二气历》,这种历法 简单明了,便于指导农事。在物理学方面,沈 括发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四百多年。
答:喻皓用“布板”“实钉” 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 塔稳定问题。
画图是用来检验 是否读懂文本。
大理崇圣寺千寻塔
六、诵读:品味语言的简洁、生动
读出趣味
读一读,品一品,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 写得生动、有趣,你怎样读出“趣”来。
例1: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 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
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 联系前面所
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
学到的“之” 的多种用法。
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
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师生互动,落实重点词语,
并自己尝试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方法指导: 字字落实,句式一致。(直译)
以虫治虫(译文)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
方虫,正在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 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 “狗蝎”,它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 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 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 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 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 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 “傍不肯”。
引导:你也可以象沈括一样…
注意观察身边事物,并深刻思考,亲身验 证。科学就在其中…
优秀电视节目推荐: 《探索 发现》 欣赏:“你的感官欺骗了你”
四、落实重州界生子方虫,方 无实义。
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
积累虚词的 多种用法。
2、在此基础上,大致读通原文,并且提出存疑的词、 句。
三、介绍作家:问题引入:
讨论 : 很多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只提倡儒学,只
会读《四书》《五经》,在科学上乏善可 陈的国家,中国人缺乏科学的头脑,因此 才会有百年屈辱的发生。你认为呢?
明确:
中国人很有科学头脑,具体见《中国古代 科学成就》
能翻一番。 B.在河中形似岛屿,在湖中状如森林,都说明水葫芦的
观赏性强。 C.起码经过20年,才能繁衍出吃光水葫芦的100亿只象
鼻虫。 D.上世纪60年代以后,亚非部分地区成了水葫芦肆虐的
重灾区。
五、读故事,学科学
《梵天寺木塔》提问:喻皓 用什么办法解决木塔稳定的 问题?你能否借助于画图来 解释一下这个原理?(“六 幕相联如胠箧”)
说他伟大:是因为
在那个不重视科学,得不到鼓励与赞赏的 年代,他却取得了如此丰厚的科学成就, 源于--
一种热爱,一种思考的习惯
联读:《梦回宋朝之千古奇才沈括》
择取片断1: 牛人在小的时候都会显得与众不同,沈括亦然。 四月的一天,少年沈括坐在家里读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
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 穰。
评:划线句的寥寥数字,“傍不肯(”《形态以、虫治虫》)
动作、气势跃然纸上,几个副词更突出了这 种虫子的神奇、威力无比。
语音的轻 重、语速 的急缓、 语调的升 降。
重读副词, 突出其威 力。
例2: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
一、课前背诵--关于文言教学
1、文言非常重要: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言文曾经发挥过重 要的作用。是文言,使我们这个幅员辽阔、 方言复杂的多民族国家在书面语言上取得了 统一。作为历朝历代通用的书面语形式,文 言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灿烂的文明。文言 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得 以传承下来,文言文功不可没。文言文可以全
教学重点
1、学习古代的科学成就。 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3、体会文章的简洁生动,详略得当。
教学思路
1、课前背诵 2、课前预习,了解大义—— 3、介绍作家-- 4、落实词语解释、句子翻译—— 5、读故事,学科学—— 6、品味语言,读出趣味 7、课后文言知识积累 8、课外联读
百年屈辱的发生和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特点 有关。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 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2)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 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 较强的经验性。
(3)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 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 的生产力。
文言文最佳的学习方法,就是多多背诵,这样能 积累语言,增长自己的文学才华,受到美的熏陶, 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从而成为自己终身的一笔 财富。
学生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的‘最佳’ 时期。

--教育心理学家林宗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很好地珍惜学生时代, 抓紧时间多背诵一些古文吧,让记忆的仓 库储存更多的“粮食”。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 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要求学生归纳此一定 意)
你还知道哪些生物防治的例子?
引导学生分类 内容包括: (1)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
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 (2)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
蝇, (3)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这类天敌很多,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