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诵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诵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注释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诵诗导入,理解背景
1、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表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板书古诗题目,齐读课题,根据选项理解“赠”的意思。


2、你们知道苏轼是什么人吗?简介作者和背景。

3、读题质疑:带着问题读书,能够培养我们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通常诗文的题目就揭示了诗文的内容,那么读了诗名《赠刘景文》之后,你们心里有什么问题呢?
二、初读感知,读诗识字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诗读通顺。

2、自由读,把不理解的字圈出来。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请大家想办法协助解决。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生读古诗)
师:“赠”、“擎”、“犹”、“橙”这几个字稍难读些,读时注意这些字的发音,现在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认真听对方读课文,假如他完全读对了,就为他鼓掌,假如他有不对的地方就帮帮他。

4、互帮互学,同桌拼读。

5、请一组同桌读、读后评价。

6、齐读。

过渡:现在大家都会读这首诗了,假如把生字宝宝从古诗中请出来,你还能准确地认出他们吗?
7、识字游戏:摘苹果
师:你们读得不错,大家的掌声是最好的评价。

三、细读感悟,感受诗意
过渡:同学们全理解了宝宝,现在我们把他们送回家,再来自由读读古诗。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教师出示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意:深秋时节,荷尽菊残,不过“橙黄橘绿”。

并伴以和谐优美的古筝曲子。

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苏轼的笔下,刘景文的眼中的荷花、菊花是怎样的呢?)
(从图入手,便于图文结合,感悟诗意,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A学习理解第一句:荷叶怎样呢?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点讲解“擎雨盖”的意思,帮助学生读懂诗句。

从“擎雨盖”你会想到什么?
B 谁来读一读,小组即时评价。

指导朗读第一句,读出一片萧冷的感觉。

3、A作者从荷花凋谢想到无擎雨盖,从菊残看到了什么?读诗文第二句。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适时板书:已无——犹有傲霜枝
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点讲“傲霜枝”的意思,协助学生读懂诗句。

B谁愿意读一读,集体评价。

指导学生与第一句实行比照朗读,感受“傲霜枝”的坚强。

导语: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在前面。

4、A作者还看到什么“好景”?从诗文找,学习第三、四句。

结合图片说说“橘
黄橙绿”的景好在哪儿?相机理解“君”的意思。

B 指名读一读,集体评议,指导朗读,读出一片果实累累的景象。

C秋天色彩鲜艳,是个收获的季节。

为什么苏轼要写这些给朋友呢?苏轼想通过写诗跟刘景文表达什么?教师结合背景
谈一谈。

四、品读韵味,尝试背诵
1、自由朗读古诗。

2、诵读游戏:开吟诗会,比一比谁读得最准确、流利、有感情。

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生1:我觉得他读时没有感情。

生2:声音有点小。

3、指导朗读。

(结合古诗内容辨别语调)
4、现在老师想读读这首诗,你们愿意吗?老师范读(掌声)
师:谢谢!学生评价。

生:老师读得有感情。

生:老师读得声音亮。

生:老师发音准确。

生:老师读时句子中间有停顿。

师:谁敢向老师挑战?
5、指名读。

评价。

师:他读得怎样?
生:他读时句子中间没有停顿。

师:你听得很认真,你有信心读一读吗?
(生摇头)
6、师:句中怎么停顿呢?看来有困难,不过没关系,我再来读一次大家听听在哪儿停顿,边听边在书上用“︱”标出来好吗?
生:好!
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用“︱”标出句中停顿的地方。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7、老师引读(提问)
荷花的擎雨盖呢?(强调“尽已无”)
菊残犹有什么枝?(慢读“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怎样?(重读“记”)
正是橙橘怎样时?(抑扬“黄、绿”)
8、同学们,苏轼会怎样把这首诗吟诵给自己的朋友呢?来,我们自由体会诵读这
首诗。

师:会背了吗?谁来背一背。

9、指名背,找学习伙伴,互相背诵。

10、学生试着齐背古诗。

五、课内延伸,享受美好
过渡: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1、指名背诵,教师相机指导,背得好为他鼓掌,背得不好,指导后再背一遍。

师:还有很多同学想背,不过现在没时间了。

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去背。

下周我们举行一次古诗朗诵比赛好不好?
生:好!(声音响亮)
2、作业:把诗中描写的内容用彩笔画出来。

附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傲霜枝
已无犹有——橙黄好景
橘绿
教学反思:
借助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受,形象感知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从而让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中。

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自主读和互动听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课文,做到不漏,不添,读得准确。

抢读时,摘苹果游戏不仅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声音响亮,活跃了课堂气氛,由此可知是一种收效好,深受学生欢迎的认字形式。

读读背背,重在培养语感。

低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采用带表情范读,学生听后直观感悟应该用什么的语气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表情与语气朗读来体会文感,培养语感。

在学生背诵课外学会的古诗时,把课堂上学到的朗读方法运用到其他古诗的朗诵上,进一步巩固了古诗的朗读方法,也使学生感受到朗读古诗与朗读别的文章是不一样的。

本节课融视听、认读、朗诵于一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上出现了多次高潮。

学生在民主、快乐的气氛中学懂了古诗,增长了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