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学基础(病原微生物)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学基础(病原微生物)复习资料
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类型:
种类特点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的
敏感细胞内增殖。

原始核呈裸dna团块结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
不完善。

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

真细菌和古细菌举例非细胞型
微生物病毒、亚病毒、朊粒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黏菌和藻类的细菌学
掌握:
1.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及其与染色、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常见的成分是肽聚糖。

革兰阳性菌:膜磷壁酸
细胞壁磷酸
聚糖骨架
肽聚糖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脂质双层外膜脂蛋白
营养结合蛋白细胞壁孔蛋白
聚糖骨架
肽聚糖
四肽侧链
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
细胞壁厚强度肽聚糖层肽聚糖含量占细胞壁干重磷酸外膜肽聚糖组成革兰氏阳性菌
20~80nm较坚韧,可达50层,50%~80%+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跨桥革兰氏阴性菌
10~15nm较疏松,仅1~2层,5%~20%-+多糖骨架和四条侧链
2、格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及意义
步骤:碱性染料甲紫初染碘溶液媒染甲紫碘络合物深紫95%乙醇溶液稀释红或砂黄红
结果:可将细菌分为两类,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革兰阳性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成红色者为革兰阴性菌。

意义:该方法对细菌鉴定、抗生素筛选和细菌致病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和方式
条件:
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细菌生长必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生长因子)
环境因素:营养素、氢离子浓度(pH值)、温度、渗透压、气体模式:
个体:二分裂方式
种群:分为四个阶段: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退期
4、特殊结构的功能或医学意义荚膜:(1)抗吞噬作用;(2)粘附作用;(3)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4)鉴别细菌及细菌分型
鞭毛:(1)细菌的运动器官;(2)根据鞭毛抗原(H抗原)对某些细菌进行鉴定、分型和分类;(3)与致病性有关
5、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的概念
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能杀死含有孢子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所有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微生物以及细菌孢子。

无菌:不含活微生物。

是灭菌的结果。

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6.条件致病菌和细菌的毒性物质
机会致病菌: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之间,通过营养竞争,代谢产物的相互制约等因素,维持着良好的生存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可成为致病菌,称这类细菌为机会性致病菌,也称条件致病菌。

细菌的毒力物: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有浸袭力与毒素。

(i)入侵性是指病原体突破宿主某些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传播的能力,包括:
①菌体表面结构,如菌毛等粘附因子;荚膜及类英膜物质。

② 侵入性酶通常无毒,但在感染过程中会促进病原体的传播。

例如,A组链球菌可产生链激酶和透明质酸酶(即扩散因子);葡萄球菌产生血浆凝固酶,保护细菌不被宿主吞
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抗菌物质破坏;
③其它:铁离子能促进大多数细菌的生长和增强其毒力。

(2)细菌毒素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

①外毒素:产生外毒素的细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如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白喉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某些革兰阴性菌也可产生.如痢疾志
贺氏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大多外毒素是菌细
胞内合成后分泌于胞外;也可存在于菌细胞内,当菌细胞溶溃后才可释放至胞外。

②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

只有在细胞死亡、分解或人工
分解细菌后才会释放。

在革兰氏阳性菌中,只有李斯特菌含有内毒素。

内毒素和外毒素的
比较:菌种、来源、化学成分稳定性、毒性作用、外毒素、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
性菌在细菌溶解后分泌或释放蛋白质,在60-80℃下30分钟破坏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成分,细菌溶解后释放脂多糖,160℃强损伤2-4小时,对身体组织和器官有选择性,弱导入,各种内毒素的作用大致相同,引起特殊的临床表现,如休克、发热和弱DIC。


可以刺激身体形成抗体,但没有中和作用。

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

抗原性强,能刺
激机体形成抗毒素。

甲醛解毒后,会形成类毒素
7、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原理、用途及比较
原理:人工主动免疫是通过将疫苗接种到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来预防微生物感染的一
种措施。

人工被动免疫是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纯化免疫球蛋白等,使机体立即获
得特异性免疫,作用及时但维持时间不长,主要用于急性传染病的治疗或紧急预防。

人工
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差异要点人工主动免疫免疫免疫物质免疫出现时间免疫维持时间主要目的抗原慢(天
~4周)长(月~年)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抗体或细胞因子等快(立即)短(2~3周)治疗或紧急预防8、结核分
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免疫、结核菌素试验
生物学特性:典型的分枝杆菌细长,稍弯曲,两端呈圆形,多呈散在分布,有时呈索
状或短链排列,可见分支。

G+,不容易上色。

免疫:细菌免疫(或伴随免疫),是一种细
胞内细菌感染。

结核菌素试验:
方法:1红肿硬结超过5mm者为阳性,表明机体已感染过此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但
不一定有结核病。

2.≥ 15mm强阳性,对临床诊断有意义,提示可能存在活动性肺结核,需进一步检查。

3.小于5mm的为阴性,表明他们没有感染这种细菌,但应考虑:早期感染、老年人、重症
患者等
肿瘤等患者试验多阴性
9.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和致病物质:内毒素(主要)、胶囊和鞭毛
所致疾病:人是此菌的唯一宿主,主要寄居于人类鼻咽部。

带菌者和病人均可作为传
染源经飞沫传播。

出现上呼吸道症状。

临床症状有头痛、喷射状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和
体征。

10.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学和染色形态学:(1)白喉棒状杆菌:细胞细长,稍弯曲,
一端或两端膨大成棒状;(2)不规则排列:通常以字母形式排列,如V和l;(3)异
色粒子:有异色粒子。

染色:albert染色,有异染颗粒;革兰染色阳性。

11.白喉杆菌外毒素、类毒素和抗毒素在发病机制和预防中的作用外毒素是一种致病
物质。

杆状噬菌体携带编码外毒素的tox基因。

在溶酶原阶段,该基因可以整合到染色体中,产生包含a和B的两个亚单位。

预防使用白喉类毒素,紧急预防使用白喉抗毒素;治疗使用抗毒素、抗生素。

12.支原体的概念
支原体: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对许多抗生素具有抗性,如类胸膜肺炎微生物。


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原核生物,支原体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13.肺炎链球菌的形态染色、主要致病物质和疾病形态:有荚膜,无鞭毛和孢子。

染色:革兰阳性,紫色。

主要致病物质:主要为胶囊。

只有胶囊菌株能引起人类疾病。

引起的疾病:大叶性肺炎、中耳炎、脑膜炎、败血症等。

14、志贺菌属与沙门菌属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志贺菌属:
致病物质:侵袭性、内毒素、志贺毒素(外毒素)
所致疾病:引起细菌性痢疾。

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无动物宿主,主要通过粪-口
传播
微生物学检查:(1)肠外感染时,血样需先用肉汤浓缩,然后转移到血琼脂平板上。

他的
他标本可同时接种血琼脂平板和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

(2)卫生细菌学检查:以“大肠菌群指数”和“细菌总数”作为饮用水、食品等粪便污染的指标。

防治原则:(1)预防: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切断,易感者疫苗(口服减毒活疫苗-sd株)。

(2)治疗:多种抗菌素可选择,但很易引起耐药性,药敏试验、联合用药、用足药。

沙门氏菌:
致病物质:侵袭力,内毒素,肠毒素
引起的疾病:(1)肠道发热:包括伤寒和副伤寒。

引起两次菌血症(2)胃肠炎(食物中毒)(3)败血症
(4)婴幼儿腹泻
肠热食物中毒
第1周取可疑食物静脉血
第1-3周呕吐
取骨髓液
第2周的粪便
取粪、尿
败血症的微生物检查:
(1)查病原体:标本ss平板、普通平板生化反应(双糖发酵等)血清学鉴定(玻片凝集试验)
(2)抗体试验:Widal试验:利用已知的伤寒沙门氏菌O抗原和H抗原,以及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肖氏沙门氏菌H抗原,与患者血清进行定量凝集试验,以确定血清中是否有相应的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

防治原则:(1)防:一般性:消化道饮食卫生
特异性:活疫苗(Ty21a株)良好
(2)治:抗菌素药敏试验、联合用药、用足药
15.霍乱弧菌的致病性
(1)致病物质:鞭毛、菌毛和肠毒素(2)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
(3)传播特征:被污染的水或食物通过口腔摄入
(4)临床特点:剧烈腹泻和呕吐(米泔水样腹泻物),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低容量性休克,心力不齐和肾衰竭(死亡率高达60%)。

16.葡萄球菌,A组链球菌和致病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主要致病物质:(5种毒素1种酶)
凝集酶、葡萄球菌溶血素、白细胞介素、肠毒素、表皮脱落毒素、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