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七年级信息技术(图文混排)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文混排
学生在“图文混排”学习中的最大问题就是:上课可以完成练习,但独立应用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
这是因为学生在课上只是依葫芦画瓢,并没有真正掌握操作思路和要领。
因此教师宜采用启发式教学,正确引导学生用比较和联想的方法,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通过分析、总结,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操作要旨,做到应用时得心应手。
本例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学个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山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泰山出版社)第一册下“文字处理”一章内容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字符排版、段落排版和插入对象的方法。
本课主要学习图文混排的方法,让学生在排版过程中综合运用已学的技能,掌握排版的指导思想、操作要领,并能应用到实践中去。
【教学目标】
1. 掌握处理图形对象的方法和技巧;
2. 了解各种环绕方式的版面效果;
3. 能够实现图文混排,编排出图文并茂的文档。
【教学重点与难点】
处理对象的方法和技巧;如何快速找到处理对象的命令。
【教学模式】
本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模式如下: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分析问题
学生发现问题
教师正确引导
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Word 文档排版中,图片、剪粘画、文本框、艺术字、公式和自选图形等都作为图形对象来处理,这些图形对象的处理方法很相似,只要掌握了其中一种对象的处理方法,其它对象的处理方法就可以此类推。
首先让学生回忆设定文字格式的方法。
第一要注意的是Word 排版的基本原则“先选定后操作”,选定文字后,有两种基本操作方法:一是用格式工具栏上的快速按钮完成;二是用字体对话框来全面设置。
前一种方法快捷,后一种方法全面。
让学生回忆如何打开或隐藏格式工具栏以及如何打开字体对话框。
格式工具栏可在“视图”菜单的“工具栏”子菜单中打开或隐藏;字体对话框可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或右击选中的文字后单击弹出快捷菜单中的“字体”命令来打开。
将处理文字的方法应用图形对象的处理中,并在这过程中类比这两者处理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设置对象的格式
1. 设置图片格式
设置对象格式同样遵循Word 编辑的基本原则——“先选定后操作”。
先以图片为例,让学生尝试如何选中图片,观察选中图片的标志是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比较选中图片与选种文字的方法的不同,以及它们选中后的效果区别。
选中文字一般需拖动鼠标来完成;而选中图片只需单击图片即可。
文字被选中会反相显示;而图片被选中后在图片四周会出现八个控制点。
图片被选中后就可以开始设置对象的格式,如图片的大小、位置、质量等。
一般来说,设定对象格式与文字排版一样,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工具栏上的快速按钮完成;二是用对话框来全面、精确设置。
①改变图片的大小
让学生们尝试用两种方法来改变图片的大小,并比较这两种方法优缺点。
方法一:拖动控制点。
注意角上的控制点与边上控制点的区别:拖动角上的控制点可同时改变对象的宽和高,而拖动边上的控制点只能改变对象的宽或高。
注意鼠标光标的变化。
方法二:利用“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
在对话框的“大小”选项卡下改变对象的宽和高。
注意怎样打开“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右击对象再选择快捷菜单上的命令或单击图片工具栏上的设置图片格式的快速按钮。
第一种方法比较方便、直观;第二种方法比较精确。
②改变图片的位置
同样让学生尝试改变图片的位置。
直接拖动对象方便直观(注意鼠标光标的变化)。
如果要求图片精确定位于距页面上端5cm、距页面右端5cm,如何完成?精确设置应使用“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在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中寻找设置“图片位置”的界面。
单击“版式”选项卡下“高级”按钮才能弹出的“高级版式”对话框,然后在其中的“图片位置”选项卡下修改,就能根据需要精确定位。
在这儿提醒学生注意:设置“图片位置”需在“高级版式”对话框中完成。
③改变图片的质量
利用图片工具栏上的快速按钮或对话框还可以改变图片的质量,如改变图片的对比度、亮度、颜色等。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图片工具栏上的按钮有时无效(命令按钮变为灰色),如下图,让学生自己分析原因。
原因在于在操作前没有选中操作对象。
强调“先选定后操作”。
再让学生自己总结设置图片格式的方法与设置文字格式的方法的异同点。
两者在操作上主要的不同是在选定对象上;设置对象格式方面是基本相同的。
2. 设置其他对象的格式
基本方法与设置图片格式一致,但应特别注意对文本框进行操作时文本框的变化,文本框有三种状态:编辑状态、选中和未被选中状态。
在文本框内部单击可使文本框处于编辑状态;单击文本框的边框可选中文本框。
若要打开设置文本框格式需右击文本框的边框,然后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设置文本框格式”命令。
在文本框内部右击弹出的快捷菜单与在正文中右击弹出的快捷菜单是一样的,没有“设置文本框格式”命令。
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因为两者均是对文字操作,而不是对文本框操作。
二、对象与文字的关系。
以一张班报为例,启发学生说出图片与文字的关系。
再用Word 中的术语说一遍,可单击图片工具栏上“文字环绕”按扭,在弹出的菜单中找到相应术语。
在设置对象与文字的关系时,可与设置对象的格式类比。
其实它们的操作方法是一样的。
按要求练习设置对象的环绕方式,达到预期的排版效果。
当对象与文字重叠在一起就会产生谁在前,谁在后的问题,或者是谁盖住谁的问题,这可通过设置对象的环绕方式“衬于文字下方”、“浮于文字上方”来解决。
三、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若对象与对象之间重叠在一起,也会产生谁在前,谁在后的问题。
如果插入了多个对象,那么后插入的对象总是覆盖在前面的对象之上,形成图层,此时若要调整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层次,可以右击对象,在快捷菜单中单击“叠放次序”→“置于顶层”(或其他各种次序)命令。
想一想,如何利用多个矩形框组成一个右图所示的图案,可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四、课堂小结
1. 文档排版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先选定后操作”,注意选定文本框与选定其他对象在方法的区别。
2. 完成操作的两种基本方法:快速按钮法与对话框法。
3. 如何打开或隐藏相应工具栏:可通过单击“视图”菜单的“工具栏”子菜单中相应命令即可。
4. 如何打开相应对话框:右击选中的对象,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相应的命令即可;或者在相应菜单中查找;或者在相应工具栏中查找。
5. 如何快速找到相应的命令:一般可通过右击选中的对象,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查找。
练习:按照要求进行班报的排版。
思考:
利用绘图工具栏上的工具可否实现下面操作:
1. 同时选中多个对象。
2. 若有一张小图片衬于文字下方,怎样选中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正确地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掌握操作要领,掌握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