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桃花扇_结局探究_何亦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05-29
作者简介:何亦邨(1989-),女,安徽合肥人。

第23卷第6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 l.23No.62009年12月JOU RNAL OF H EFEI U NIVE RSIT Y OF T ECH NOLOGY (Social S ciences)Dec.2009
5桃花扇6结局探究
何亦邨
(合肥学院中文系,合肥 230022)
摘 要:/桃花扇底送南朝0。

传奇本5桃花扇6是部启示录式的作品。

很多人误以为侯李之间有爱情,从而衍生出建立在这种误解上的种种不同的结局。

孔尚任借助高超的戏剧结构和别致的创作手法,着眼点更高,完成了最好的结局。

文章重在探究其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及其结局的高明之处。

关键词:传奇本5桃花扇6;写作手法;写作意图;结局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634(2009)06-0070-04
T he Ex plorat ion o f the Ending of T he Peach Blossom Fan
H E Y-i cun
(Chinese Department,H efei Un iversity,H efei 230022,Ch ina)
Abstract:/T he Peach Blossom Fan saw the end o f the Ming Dy nasty.0T he P each B lossom Fan is a w orks of revelatio n.M any people misunderstand that there is lov e betw een H ou Fang yu and Li Xiang jun;therefore,it co mes lots of different ending s based on this m isunderstanding.T he author,Kong Shang ren,in a better perspectiv e,has m ade the best ending w ith g reat dr am atic structure and unique w riting techniques.This paper fo cuses on exploration of its w riting techniques and w r iting in -tention and the brilliant po ints of the ending.
Key words:The Peach B lossom Fan;w riting technique;w riting intentio n;the ending
5桃花扇6的结局多年来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

与作者孔尚任同时代的顾天石在读完传奇本5桃花扇6之后也写了一本5南桃花扇6,把结局改成/生旦当场团0。

抗日战争爆发时著名剧作家欧阳予倩从抗日的政治要求出发,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将清传奇改编成京剧,后来又改编成三幕九场的话剧本,结尾是侯方域降清,李香君撕扇后抑郁而亡。

20世纪60年代初,发生了两件事:中央实验话剧院重演该话剧,按该话剧改编的电影5桃花扇6问世。

这两件事引发了一场规模浩大、唇枪舌剑的争论,在当时影响很大。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学者们重新评价了5桃花扇6及其结局,这一旷世奇作终得以正本清源。

传奇本5桃花扇6在尊重史实的同时,又对结局有所创新,使结局具备了特殊性、唯一性、合理性、优越性。

其结局的形成,取决于内外二因素。

一、内因)))侯李本无爱情是决定结局的条件
传奇本5桃花扇6的结局,也就是侯李的结局。

关于这个结局,首先要从侯李自身探讨。

多年来,研
究者一致认为侯李之间有爱情,而且是至死不渝的爱情。

其实,侯李之间并不存在爱情。

有三点为证。

(1)对于政治共鸣的误解 第一,侯李之情更多的是同怀爱国心。

侯方域之父侯徇是东林党名士,他自己是复社后期的骨干,其爱国之心天下皆知。

李香君虽然出身青楼但是十分爱国且痛恨权奸,两人政治立场相同。

第二,李的政治抱负需要借助侯来实现。

侯方域的特殊身份是他的政治资本。

李香君只是一介女流,又是青楼女子,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尽管她有强烈的政治抱负,却无法像侯方域一样投身政治事业。

她的政治抱负只能通过侯方域来实现。

5却奁6这出戏正是李实现其政治抱负的开始。

她不让须眉的政治豪情不仅使侯敬畏,就连全体复社文人都发出/只怕复社朋友还让一筹0的赞叹。

诸如两人的这种理解和一致,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政治共鸣。

可惜的是,不论是侯李两人还是传奇本5桃花扇6的研究者们,都将这种政治共鸣误解、拔高为爱情了。

(2)没有婚姻契约的梳拢 从本质上说,侯李两人仅仅是狎客与娼妓的关系。

侯方域在苦闷与春情难解之余经杨龙友而结识了李香君,又在不知不觉中用了阮大铖的钱财梳拢李香君,险些被阮利用。

梳拢是封建社会奢靡腐化生活畸形的产物,李香君们就是这种畸形产物下的牺牲品,这样的娼家梳拢不等于婚姻。

没有婚姻契约的梳拢,归根结底不是爱情的合法形式。

(3)侯李性格迥异 第一,李刚烈,侯软弱。

从5却奁6开始,李香君就显示出了她刚烈的性格本色。

得知了梳拢费来自权奸阮大铖后,她毫不犹豫地拒绝这笔巨款:/脱裙衫,穷不妨;布襟人,名自香0,这份骨气丝毫不亚于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0,实乃贫贱不移之典范。

相形之下,侯方域虽然同样爱国,但显得软弱。

他不是义正辞严地拒绝,反而懦弱地说/俺看圆海情辞迫切,亦觉可怜。

就便真是魏党,悔过来归,亦不可绝之太甚,况罪有可原乎0。

侯的软弱立刻遭到李的批驳:/(旦怒介)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

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0作者正是要赞扬李的刚烈性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侯方域们那种和平年代吟诗作赋,动乱时期滴几滴眼泪的软弱作风。

5骂筵6这出戏,是李刚烈性情展现的顶峰。

/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

0李香君大声道出了自己甚至是广大人民对昏庸的封建统治者的控诉,她已不再是个普普通通的青楼女子,而是顶天立地的斗士,以她独特的方式,同倾颓的南明王朝、同腐败的权奸斗争到底!所有这些事情,都是侯方域们不敢去做、甚至想都不敢想的/荒唐之事0。

管中窥豹,李香君之刚烈可见一斑。

第二,李无私,侯自私。

李香君拒绝了阮大铖的资助,视钱财如粪土,宁可穿粗布麻衣,也不因一己私利而丧失政治立场。

而对侯方域来说,只要有人出钱帮他梳拢就行了,就算昧着良心、徇私废公他也愿意。

在被迫退还财物时,他的理由竟是/但恐为女子所笑耳0。

相比于李香君/我立志守节,岂在温饱0和骂筵时的不顾自身安危,两人的气度竟是如此相悬!第三,李有头脑,侯太死板。

李香君做事有计划,有勇有谋。

她冒充李贞丽被征入宫,又装作不会唱戏,引得达官显贵们一阵好奇,从而巧妙地争取到骂筵的话语权。

而封建制度下的文人们常被刻画成死读书、死脑筋的形象,侯方域也不例外。

可见,侯李之间一直没有爱情,所以他们脆弱的关系才会轻易被张道士喝断,两人对爱情的误解也在最后被点破,也才在最后关头幡然醒悟。

结尾处,张道士怒斥两人:/还恋情根欲种,岂不可笑0,/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不断他么?0表面上看,张道士喝斥的是侯李的爱情,实际上,他喝断的是/情根欲种0、/花月情根0,喝断的是世俗之人的欲望。

倘若侯李真的有爱情,那么这样的爱情一旦经历过亡国乱世的考验,就绝不是外力轻易分得开的。

张道士的意思,是要侯李看透两人关系的实质,使其明白他们之间拥有的只是基于政治共鸣的爱国之情而非世俗的男女之情;更重要的,是要他们放下欲念,要他们把心归于平静,忘掉过去,不再作茧自缚,真正成为自由的人!
二、外因)))/两只推手0和/两个人物0是实现结局的手段
在传奇本5桃花扇6中隐藏着/两只推手0和/两个人物0,这两个外因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

作者与这两个外因构成/三位一体0,把情节引向预设方向,确立了侯李归山入道的结局。

71第6期 何亦邨:5桃花扇6结局探究
72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月
(1)/两只推手0)))/看得见的手0与/看不见的手0/看得见的手0和/看不见的手0是当下常用的两个比喻说法,指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不同作用的两种力量,本文借用来分析推动情节发展的/两只推手0。

/看得见的手0是有形推手,指的是由剧中人物的行为来推动情节发展;/看不见的手0是无形的推手,指的是作者孔尚任在幕后宏观调控情节的发展,以此控制所有人物的命运。

两只推手共同作用,默契配合。

(2)/两个人物0)))经纬二星传奇本5桃花扇6里时而会出现身份特殊的两个人物)))经星张道士和纬星老赞礼,前者/总结兴亡之案0,后者/细参离合之场0。

他们是作者设定的一阴一阳、一正一反、相互对称的两个人物。

第一,两者身份相同,都是道士。

第二,两者戏份相同。

在侯李出家之前,两人作为/戏中人0且对结局有重要影响的戏份都各有三出。

老赞礼的戏有:5第三出#哄丁6、5第三十二#出拜坛6、5第三十八#出沉江6;张道士的戏有:5闰二十#出闲话6、5第三十出#归山6、5第四十出#入道6。

第三,两者哭笑怒骂行为相同。

老赞礼说一本5桃花扇6/惹得俺哭一回,笑一回,怒一回,骂一回0。

而细读5桃花扇6后就会发现,张道士也是/哭一回,笑一回,怒一回,骂一回0。

经星5闰二十出#闲话6,一出场便一顿痛哭,哭亡国、哭先帝、哭忠臣、哭自身;纬星5第三十八出#沉江6,有感于史可法沉江殉国。

/笑一回0:经星5第三十出#归山6,弃官归入桃源,得到解脱,乐在心中;纬星5加二十出#孤吟6,是/旁观者0、/冷眼人0的笑。

/怒一回0:经星5第四十出#入道6,怒斥侯李看不透欲念的束缚;纬星5第三十二出#拜坛6,虽写哭实写怒,看不惯老爷们祭祀先帝时的轻浮态度,出离愤怒,酿成哭祭。

/骂一回0:经星5第四十出#入道6,喝断侯李欲念;纬星5第三出#哄丁6,一出场便是骂坛户诬陷自己偷食祭品,表明自己是正人君子,之后痛骂阮大铖,尽显斗士风范。

可见两人具有极高的相似度,的确是对称的人物形象。

(3)作者与两个人物构成/三位一体0经纬二星向来不被当做主要人物,不过他们对情节发展却起着格外重要的作用。

二星交替出场,穿针引线,串起一条完整的情节发展脉络:开场(先声)-亡国-(张)逃难-中场(孤吟)-(张)归山-(老赞礼)拜坛-(史)沉江-(侯李)栖真-(侯李)入道-终场(余韵),这表明两人同时担任/看得见的手0,二星的行动推动着情节发展;两人出场的十齣戏都灌注了作者的巧妙构思,两人都是作者的代言人,这表明两人同时担任/看不见的手0,道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创作纲领。

作者既通过经纬二星的行动来推动情节发展,又借用两人之口道出传奇本5桃花扇6的写作意图和创作纲领。

所以说,作者同/两只推手0和/两个人物0三位一体,密不可分。

对剧本具体分析,/看得见的手0表现得最典型的是/老赞礼痛打阮大铖0和/张道士撕毁桃花扇0两个情节。

老赞礼是国子监众人里第一个/揭竿而起0、动手打阮的。

他的行为,不但替恨阮的人民群众出了一口恶气,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儒生们的斗志,把情节推向一个小高潮。

他的行为,令阮大铖无地自容,导致了阮出计帮侯梳拢的情节的发生。

而张道士动手撕毁桃花扇,使侯李丧失了留恋俗世的物证,告诫侯李不仅人要归山,心也要归山,为侯李最终归山入道奠定基础。

桃花扇被撕毁,呼应/桃花扇底送南朝0,象征偏安一隅、纸醉金迷的南明王朝终会灭亡。

两个行为,一头一尾,首尾呼应,有力地推进了剧情的发展。

剧中/看不见的手0表现为作者创作宗旨这种无形的思想倾向的流露,其手法是借老赞礼提出作者写作意图,借张道士提出作者创作总纲。

老赞礼分别在作为/戏外人0的两出戏里提出作者写作意图。

在5试一出#先声6里他说:/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0;在5加二十出#孤吟6里又补充说明道:/司马迁作史笔,东方朔上场人0。

这分明是作者在告诉读者,他写的是一部历史剧。

张道士的话中则明显有作者的影子。

他在5第四十出#入道6临下场时唱道:/白骨青灰长艾萧,桃花扇底送南朝0。

/桃花扇底送南朝0即作者创作总纲。

这是作者在告诉读者,他要写的是一曲历史的悲歌。

另外,作者设定经纬二星两个人物,并且是照镜子式的、一反一正相互对称的关系,其本身也是/看不见的0匠心独运。

作者在/三位一体0的关系中游刃有余,在其写作意图和创作总纲的指导下,编织情节脉络,让情节环环相扣;成功地以两个外因作为手段,从而推动精彩情节的发展,把情节引向预设的结局。

三、内外因双管齐下)))传奇本5桃花扇6结局的
特殊性、合理性、唯一性与优越性
(1)孔氏结局的特殊性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因为侯李之间本无爱情,所以他们最后的结局不可能是大团圆结局,只能是两人分道扬镳,一向南山之南,一向北山之北,出家入道。

孔氏结局跳出了中国戏曲大团圆的窠臼,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2)孔氏结局的合理性 传奇本5桃花扇6的结局完全符合写作意图和创作总纲。

一方面,作者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0说明,他的写作意图是写一部历史剧,而非爱情剧;另一方面,作者用/桃花扇底送南朝0说明他的创作总纲是谱写一曲历史悲歌,而不是写一部历史喜剧。

(3)孔氏结局的唯一性 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决定了孔氏结局的唯一性。

这个唯一性是相对于顾氏结局和欧氏结局来说的。

侯李之间本无爱情,光是这一点就可以否定顾氏结局。

侯李本无爱情,何来风月佳话?
欧氏结局则较为接近历史,孔尚任为什么没有按照史实去写这个结局呢?这是由内外因素共同决定的。

侯李没有爱情,他们有的只是政治共鸣。

相同的政治立场,以及李香君借侯方域来实现其政治抱负,就是政治共鸣的含义。

这个政治共鸣与/两只推手0和/两个人物0一起,决定了传奇本5桃花扇6中的侯方域不会降清,更不会去应试。

内外因共同作用,将复社文人的爱国热情贯彻到底,孔氏结局的唯一性也就此确立。

(4)孔氏结局的优越性 将三种结局加以比较,孔氏结局确实高出一筹。

其优越性在于,孔尚任在创作时实现了内因与外因、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第一,孔尚任创作的/世界观0,体现在作者的创作是站在国家的、历史的、时代的视角上,利用侯李关系的变化,串起侯李身边的人、事变化,进而写透南明亡国史,谱写一曲历史悲歌,因而具有跨时代意义;而顾、欧阳的结局都不约而同地写成了爱情剧。

第二,顾氏结局与欧阳氏结局都忽略了内因。

对侯李本无爱情的忽略,只会越写越小,最终写成了典型爱情喜剧的大团圆结局。

这一结局虽比较符合百姓的愿望,但在孔氏看来/未免形予伧父0。

第三,顾、欧阳两人对外因有不同程度的忽视。

顾氏忽视了/看不见的手0,他没有以居高临下的态度调控情节发展,而是遵循了儿女风情戏情节发展的老路子,5南桃花扇6即便音律再美也没有什么价值了。

欧阳氏则忽视了/看得见的手0,没有充分发挥配角人物的作用,反显得人物冗杂。

相比之下,孔氏对内、外因的重视和对戏剧结构方法的创新运用则避免了这些缺陷。

以上因素加上有/司马迁作史笔,东方朔上场人0这样明确、高远的创作宗旨,孔氏结局的出现和领先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1] (清)孔尚任.桃花扇(传奇剧剧本)[M ].贾炳文,任爱玲,评注.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32-33.
[2] 叶长海,张福海.插图本中国戏剧史(第二版)[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284-285.
[3] 张 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537-539.
(责任编辑 刘 翠)73
第6期 何亦邨:5桃花扇6结局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