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八下《机趣》word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机趣,强调的是一种写作的角度,一种写作能力。
谁不知道“细菌”?谁没有看过“秃头”?谁没有理过发?而本单元这些文章的作者,就是将这些司空见惯的素材创造成奇文、妙文,点石成金,以自己的写作机智化平凡、腐朽为神奇。
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素材没有什么优劣之分,只有作者的眼光与笔力的高低之分。
因此,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写的,问题只在于应该怎么写,怎么写得聪明、机智、巧妙。
精彩别致的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面、一个观点、一个比喻……,能体现你的智慧,写作也就是从这点点滴滴的“机趣”起始。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机趣,能读出文章整体上或局部、细节上的机趣。
2.启发写作的灵气,彰显写作的才智。
3.初步尝试写有机趣的文章。
【教学重点】
能写富有机趣的文章。
【教学难点】
机趣的类型和方法。
【教学建议】
1.故事导入。
教师可准备中国的或外国的一些机趣故事。
如:德国大诗人歌德与一位尖刻的批评家在一条小路上相遇,这位批评家傲慢地说:“我绝不给一个傻瓜让路!”而歌德却说:“而我正好相反。
”说着让在了路边。
这种隐含的表达如果称之为机趣。
教师趁此引导出本课题。
2.问题探讨。
什么是机趣,机趣有几种类型?怎样做到有机趣?教师可引导分析歌德的例子。
歌德的回答方式使我们想到了那些词?歌德回答的话隐含着什么意思?如果直说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学生可自由回答,可概括为幽默、讽刺、诙谐、机智、挖苦等;你是傻瓜;可归纳为不能给对方和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教师总结:机趣是一种给对方和受众留下想象空间的隐含表达。
歌德的机趣是诗人的机趣,所以它隐含的情理机智而浪漫,又带着挖苦。
这种机趣,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给思维一片开阔地而让其驰骋,使思想彻底地进行一次解脱与放松。
3.机趣的方法探讨。
方法探讨一:浪漫型,对象移换。
用柳宗元的首诗《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 )。
”为例,请学生填一字。
学生大部分可能填“雪”,教师可简要分析为什么不能填鱼字,请学生回答为什么填雪字。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雪不仅是钓的背景,其实更是钓的对象。
垂钓落进江里的雪花,给人了一种多么广阔的思维空间啊。
柳宗元的机趣也是机智浪漫的。
和歌德的挖苦略有不同,这种类型的机趣,通常采用关键对象移换的方法,在柳宗元那里“鱼”被换成了“雪”,通过这种移花接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方法探讨二:谨慎型,转换概念。
建国初期,面对外国记者对中国银行资金储备的提问,周恩来回答为18元8角8分。
罗斯福从港口出来,他的朋友问“听说那里要建一个潜水艇基地,情况怎么样?”罗斯福问:“你能保密吗?”朋友说能,如果你是罗斯福,你会如何回答朋友?提问,总理为什么这么回答?教师让学生分析后总结:周恩来与罗斯福的机趣维护了国家的机密,符合政治家的身份。
这种机趣的方法,往往是采用概念移换的方法,外国记者问的是资金储备,周恩来巧妙地换成了面值总额。
罗斯福的朋友认为他能为罗斯福保密,被罗斯福换成了自己为国家在朋友面前保密。
方法探讨三:挖苦型,矛盾法。
教师请学生讲阿凡提、晏子、解缙的故事并分析:还有一种类型的机趣,这种类型主要手法是矛盾法,也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晏子使楚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面对楚王“齐人固善盗乎?”的调侃,晏子答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使楚王本来的得意变为一种感慨。
如果阿凡提、晏子们对巴依及楚王的伎俩不进行冷峻的思考,则很难有流传千古的机趣。
它告诉人们在现实的斗争中,挖苦也能发挥其不可估量的作用。
还可以举明朝解缙的例子,一日,曹尚书见解缙穿着绿衣,就出口道:“出水蛤蟆穿绿袄”,解绪见曹尚书穿着红衣,就脱口对出“落汤螃蟹着红袍”的对子。
方法探讨四:和谐型,宽容法。
教师继续让学生讲故事并分析:一位女主持人在观众掌声中走上台时不慎摔倒,她站起来从容地说:刚才我被大家的热情倾倒了。
一位风烛残年的老太太在旅馆的房间里整理东西,一个小伙子进错了房间,他抱歉地说,我想我大概走错房间了。
老太太说,如果早二十年,我想你没有。
教师根据发言总结:这就是和谐型的机趣,它表现为在轻松幽默里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容忍和大度,这种类型的机趣主要方法就是宽容,对自己和他人宽容,就能多给自己和他人留有尊严,人格上的空间,能使大家体面地相对、相处,这是何等的智慧。
4.教师展示例文。
分析例文,小结:机趣表现在说话中是机智,能把这种机智运用到写作中去。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课件展示:柳宗元的《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 )。
”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精妙之处,体会机趣的类型。
2.多媒体演示课外练习:说说下面四则故事中机趣的类型。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深入理解机趣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到写作之中。
(三)教学资料要求
1.相关理论
这里所谓的“机趣”,就是指言语机智、匠心独运,通过言说的聪明显现智慧。
具有“机趣”的言说,是读起来、听起来使你眼睛一亮、会心一笑的言说。
机趣,可以表现在文章的方方面面:《细菌的启示》将微不足道的细菌讲述得活灵活现且富有哲理;《保修》以出人意表的构思和表现的复沓产生的荒诞感、滑稽感,不露声色地揭示了商业社会中人不知不觉而又甘心情愿地沦为商品奴隶的尴尬处境;《剃头匠》对昔日剃头匠的夸张而不失真实的称颂与对今日理发师的调侃和恶贬形成了强烈反差,在表面的开心下,潜伏着一抹淡淡的怀旧的感伤。
这些富含机趣的文章,本质上都是想象力的产物,使读者不由得不对作者竟然能将很平常的素材写得如此的聪明、机智,而感到印象深刻并为其所折服。
2.苏格拉底的演说
相信读过柏拉图《申辩》篇,读到苏格拉底激昂慷慨的“自我辩护”,对他的言语机智和从容赴死的“正义感”一定会肃然起敬:
(陪审团决定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
尊敬的陪审员们,你们无疑会认为,我之所以被判刑是由于我的辩护不充分,如果我尽可能用言辞和行动打动陪审团以求获赦,也许不致被判死刑。
但这种想法实属大谬不然。
我不是因为没有尽力为自己辩护才被判有罪,而是因为我没有厚颜无耻地进行表演,没有以取悦你们的方式向你们谄媚。
你们愿意听我哭泣哀号,愿意我去说些和做些我认为毫无价值而你们习惯于从别人那里听到和看到的事。
但我并不认为由于我处于危险中,就必须奴颜婢膝。
我至今不悔我刚才的辩护方式。
我宁愿死于这种不利的辩护方式,而不愿为保命而采取其他辩护方式。
法庭如同战场,无论我和他人都不应费尽心机去逃避死亡。
在战斗中,显然经常有这种情况,只要你放下武器,向追捕你的敌人乞怜,就可以避免一死。
在各种危险面前都有很多逃避死亡的办法,只要你寡廉鲜耻到什么也不顾及,就可以死里逃生。
但我想,尊敬的陪审员们,真正困难的不是逃避死亡,而是避免做不义之事;不义之事比死亡更难逃避。
在今天的审判中,我这个迟钝的老人不能逃避死亡和危险,但聪明而敏捷的原告却不能逃避不义,不义比死亡更能毁灭人。
离开法庭时,我将由于你们的判决而被处死,但他们却因为邪恶和道德败坏而被真理宣判死刑。
他们和我一样接受判决,这是毫无疑问的,我认为这种结果相当公正。
……
从其他方面看,死亡也有理由被看作好的结果。
死是两种境界之一,或是灵魂与肉体俱灭,死者对于任何事物都无知觉;或者如世俗所说,死亡就是灵魂从一处移居到另一处。
如果死
后没有知觉,就像无梦的睡眠,死就一定是一个奇妙的境界。
我想如果让任何人把他沉睡无梦的夜晚与他一生中度过的其他日日夜夜相比较,在充分思考后指出,他的一生中有多少日日夜夜比他沉睡无梦的夜晚更美好、更幸福,我想,即使是波斯王都会发现这样的日子屈指可数,更不要说一般人了。
如果死就像这样,我就把它称为福气。
如果你们这样看问题的话,那么可以把死后的整个时间看作并不比一夜更长。
按另一种观点看,死是灵魂从此处移居到彼处,如果这一说法是真的,所有的死人都在那一处,那还有比到那里去更幸福的事吗,尊敬的陪审员们?如果到了另一个世界,摆脱了我们这里所谓的法官的纠缠,人们就可以发现那个世界有真正的法官管理着这样的法庭,像米诺斯、雷达曼托斯、埃阿科斯(他们传说是宙斯在凡间的儿子。
作为对他们生前正义和虔敬的报偿,他们在阴间当了法官)、特里普托勒摩斯(农业的传播者,农业神。
别处并没把他描述为阴间的法官)以及所有生前行义死后成神的人,由他们管理着法庭,这样的地方不是最好的去处吗?请这样想一想:你们当中有人如果见到了奥耳甫斯、穆萨欧斯、赫西奥德以及荷马将会怎样呢?如果真有这样的地方,我愿去死十次。
在那里可以碰到帕拉墨得斯、特拉蒙的儿子阿雅克斯以及其他英雄,和他们在一起对我来说一定是一段有趣的经历。
他们也是由于不公正的审判而死的。
我想如果把我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相比较,将一定非常有意思。
更重要的是,我愿在那里也像在这里一样,把时间花在考察和研究人的心灵上,找出他们之中谁真正聪明,谁只是自以为聪明。
尊敬的陪审员们,特洛伊之战的将领们,还有奥底修斯、西绪福斯以及成千能叫出姓名的男男女女都在那里,能够向他们提问,与他们交谈和争论,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为此一个人还有什么不能奉献的呢?我想,在那里,他们不会因为我的这种行为而置我于死地。
因为,如果人们所说的是真的话,在那个世界里,除了种种我们这个世界不具备的幸福外,那个世界的人还是永生的。
……
现在我该走了,我去赴死;你们去继续生活;谁也不知道我们之中谁更幸福,只有神才知道。
([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对话集——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62-66页)
[分析]苏格拉底有这样的本领,先让论敌承认一个无可置疑的论点,然后一路牵着论敌的鼻子绕圈子,在不知不觉中绕到了原来论点的反面,使论敌为自己居然心甘情愿地被拐卖而懊悔不已、瞠目结舌:张开“诡辩”逻辑的巨网,使论敌犯迷糊,一步一步地沦陷,终于从自己原来的立场中无可逃遁地叛变!这是怎样一种语言智慧、语言魅力!当你由衷地呼喊出“没有谁的辩才能胜过苏格拉底”,“我要像苏格拉底那样”的心愿是否便油然而生?学生的心目中有了言说的偶像,就像在大海中高耸起一座巍然屹立的灯塔。
伟人在前,为他们的言语征程领航,言语学习还会是一件困难的事吗?
让学生们走近各具风采的演说大师。
让学生看到、读到、听到……那些永恒的生命穿越时空的留言。
口语实践,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直观地感受到,看到那些“无冕之王”怎样明察暗访,在战场上与战神、死神零距离接触;“名嘴”怎样在荧屏上神采飞扬、妙语连珠;政治领袖怎样叱咤风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让学生们领略到杰出人才的言语生命的精彩。
3.实践参考
“媚雅”者说
佚名
你好,我的名字叫“媚雅”。
听清楚了,不是昆德拉笔下的那个幽灵“媚俗”,它可是我的死敌,我是“媚雅”。
我喜欢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电影古典音乐等一切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玩意儿。
我的立场很简单,坚决站在专家、权威的一边,他们说好的,我就说好,坚决和大众文化下里巴人划清界限。
我说过我喜欢现代派文学的了,我这人就爱看卡夫卡、福克纳、博尔赫斯那些家伙的东西。
真的,全心全意的作品都特深沉。
什么?你也想去看?算了吧,这些人的小说都比较难懂,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一定得有些水平——等等,我这不成了自夸了么,我的意思是你不是可以举一反十的。
我能从主人公小说的一个呵欠联想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人性的堕落上去,你行吗?不行吧,那就别看这些小说。
就说说博尔赫斯吧,这厮的小说就像一座迷宫——事实上迷宫、镜子本来就是这位博学大师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迷宫通过××表现了××,镜子深刻反映了××,揭露了××。
啥?你听不懂?没错,看懂老博的小说是要费点脑子。
哦,你别跟我说柯南道尔、克里斯蒂、金庸、古龙的书好看,我这个人特厌恶通俗小说。
咦,你说我看《福尔摩斯探案集》《东方快车谋杀案》《笑傲江湖》那些书的时候是一副津津有味、乐此不疲的样子。
那我是为了研究、批判通俗小说!我怕我骂它们的时候别人说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知道,这些通俗小说的情节,虽然都不错,人物形象有时也颇丰满,能吸引我一时也很正常,但我从中根本找不到什么微言大义,这种单纯好看却不能让人分析的小说算什么!你看我整天挂在嘴边的“解构”、“反讽”、“颠覆”这些词岂非都派不上用场。
我个人爱看艺术电影的事是众人皆知的,你们知道,我在看费里尼、伯格曼、基耶斯洛夫斯基、戈达尔、黑泽明的电影时都是毕恭毕敬的——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啊。
看看《狂人彼埃洛》,导演在叙事模式上大胆打破传统,以复杂多变的多元化叙事结构讲述比较简单的剧情。
看看《四百下》,影片大多采用实景和自然光照明,剪辑采用跳接,因而叙述结构明快。
看看《悲情城市中的长镜头蒙太奇》——唉,我也知道你听不懂这些术语,说出来让你见识见识而已。
看电影的时候我特寂寞,知己太少啊!我只爱看欧洲的片子。
好莱坞的片子太滥太俗,单纯依靠金钱和电脑特技,缺乏创意,能深入挖掘人性的片子太少,我可不爱看。
港片就更别说了,除了王家卫有点意思,根本就是彻底的商业片。
你瞧瞧成龙、周星驰,整个就是“媚俗”在中国的代言人。
每次我听到别人喜欢看成龙、周星驰时我就特悲哀——国民素质低下啊!什么,你说我看《大话西游》《唐伯虎点秋香》时也笑得前仰后合?哦,这点我不否认,我是被周星驰逗乐过。
但他的影片虽然搞笑,却缺乏内涵——而你知道我就喜欢追求内涵。
嗯,没错,《唐伯虎点秋香》是被我看了五遍了,但那只不过是舒缓一下我忧郁、寂寞的心灵罢了,我可没喜欢它!无论如何,我发誓要和这些大家都喜欢的东西划清界限,我可不是大众文化的代言人!嘿,背地里跟你说句实话,我要不这样表态,别人也不会觉得我与众不同,觉得我有水平了,嘻嘻。
你喜欢听四大天王的歌?太没品味了吧,帮主!四大天王除了张学友声音能听之外,其他三个肮脏泼才不都是靠脸蛋混饭吃的么!我个人听音乐只听古典乐。
不,不止贝多芬,莫扎特,巴赫,还有布鲁格纳,德彪西,骊勒,勃拉姆斯他们。
当然这些人的名字估计你也没听过,我是对牛弹琴了。
你瞧××的“第×交响乐”,听起来有如一股清泉缓缓流过心田,感觉特
温馨;你再听××的“××之歌”,听说是根据我国唐诗的意境谱曲的,难怪我从中嗅到了一股中国文人狂放不羁的味道呢!哦,你怎么就听不出来?那是你没有欣赏能力!你瞧瞧,书上都是这么说的,我这感觉会错吗!流行音乐我是从来不听的,那太浅薄了。
嗯,你说我整天嘴里哼的都是流行音乐?那没办法,中国有品味的人毕竟不多,街头巷尾都放那些流行乐,久而久之耳濡目染着我也就会唱了。
得得得,你别急,那么生气干嘛!啊,你说什么?你说我向专家的审美嗜好献媚,唯专家评论家之马首是瞻?你说我绕弯子,走曲线,谋取专家的认可,通过权威恩典而后加之于百姓,骨子里也是媚俗?你说我比“媚俗”还可恶,“媚俗”至少比我真诚、坦率,而我是阴谋家,我谋取权威,凌架于大众之上,还让大家赞赏,把民众当成白痴了?不!这些话都是胡说!我不同意!要媚雅,至少比媚俗难多了!媚俗可以无师自通,要媚雅毕竟得有几滴墨水。
啊,你……你说书本底儿厚的人不雅自雅,媚雅是半瓶子醋爱干的事儿?我不同意!我反对!我抗议!我会坚定不移地沿着我的路走下去!不是有哪个大师说过吗,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选自福建师大文学院基地班学生写作课作业)
4.关于“口头表达的机趣”
教材中所选的两篇文字,显然,《细菌的启示》更能体现口头表达的机趣,它原本就是一个“演讲”,现场感很强,口语运用得很得体、巧妙,娓娓道来,就像和听众聊天。
好好品味《细菌的启示》,学习它的演讲“机趣”,尽量运用到自己的《××面面观》演讲中去,注意现场反应,请同学们进行互相评议,看看效果怎样。
5.机趣的例子:
(1)牙科医生:我不得不拔掉你那颗痛牙了,但不要担心,只要5分钟就行。
病人:费用是多少?
牙科医生:90美元。
病人:90美元才干5分钟的活?
牙科医生: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慢慢地拔。
(2)有一年夏季,解缙陪明太祖朱元璋到金水河钓鱼,不料风吹日晒一上午,竟连一条小鱼也没能钓上来。
朱元璋十分生气便命解缙:“吟诗记之”。
解缙脱口吟道:数尺纶丝入水中,金钓抛去永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朱元璋心花怒放,遂赏解缙蟒蛇御带,以示嘉奖。
(3)小诗人看见母亲打破了鸡蛋,就说:“鸡蛋破了,一个太阳流了出来。
”
(4)卓别林曾设计了一个火柴盒,火柴盒上面有希特勒的背面图像,火柴皮被设计在希特
勒的屁股上。
(5)建国初期,面对外国记者对中国银行资金储备的提问,周恩来回答为18元8角8分。
这是政治家的机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