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MIS)系统考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信息、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

2 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

3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4 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能向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也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

5 从管理决策问题的性质来看,在运行控制层上的决策大多属结构化的问题,而在战略管理层上的决策大多属非结构化问题,管理控制层所作决策问题的性质,介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之间。

6 ERP的基本构架和基本逻辑与MRPII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从功能上看,它仍是以制作过程为中心,核心仍是MRP,并体现了制造业的通用模式。

7 数据结构是指数据的存储结构及结构上的运算及操作。

分为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数据间的逻辑关系。

逻辑结构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线性表、栈、队列及串为线性结构,树与图为非线性结构。

8 存储方式一般有四种:顺序存储、链接存储、索引存储及散列存储。

9 在信息系统中,数据组织一般采用文件组织和数据库组织。

把数据按某种数据结构组织起来存放在外部设备上,就构成数据文件。

10 BSP方法是将过程和数据类两者作为定义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具体做法是利用过程/数据矩阵(也称U/C矩阵)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

11 通常,“自下而上”的策略用于小型系统的设计,适用于对开发工作缺乏经验的情况。

在实践中,对于大型系统往往把“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即先自上而下地做好MIS的战略规划,再自下而上地逐步实现各系统的应用开发。

这是建设MIS的正确策略。

12 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可分为三个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

13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的任务是: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最后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或称逻辑模型设计。

14 数据流程图是分层次的,绘制时采取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

15 区间码是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码中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

典型的例子是邮政编码。

16 系统设计过程与运行过程正好相反,不是从输入设计到输出设计,而是从输出设计到输入设计。

17 通常,人机对话采用菜单式、填表法和应答式三种方法。

18 在总体上,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开发建设和运行维护两个时期,相应的有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等两个方面。

名词解释:
1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目前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得最普遍的一种的方法。

主要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三个阶段。

2 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指关于数据的数据库,它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六个方面做出详细的定义和说明。

3 模块化:把一个信息系统设计成若干模块的方法称作模块化,它是是功能结构图设计的一种重要的设计思想。

4 企业流程重组:简称BPR,是指按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5 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6 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

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7 功能结构图:功能结构图是按功能从属关系画成的图表,图中每一框称为一个功能模块。

问答题:
1 怎样理解MIS是一个人机交互系统?
答案: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的目的在于辅助决策,而决策只能有人来做,因而它必然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各级管理人员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因而,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要根据这一特点,正确界定人和计算机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各自的长处,使系统得到整体优化。

2什么是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有哪些特点?
答案:关系模型是数据模型的一种,它是应用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等数学理论来处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关系。

关系模型具有以下特点:①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

对于实体间的关系都用关系来表示;②关系是规范化的关系,即关系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的关系;③关系模型中,用户对数据的操作是从原二维表中得到另一个二维表,因而易于理解、操作方便、简单。

3 你认为应该怎样定义MIS?
答案:所谓MI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它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
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目前,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办公及管理都将朝着高效、快速、无纸化的方向发展。

MIS系统通常用于系统决策,例如,可以利用MIS系统找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上层管理人员,使他们了解当前工作发展的进展或不足。

换句话说,MIS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公司现状,把握将来的发展路径。

4 数据文件有哪些类型?各有何优缺点?
答案:①顺序文件
优点:连续存取、速度快,主要用于进行顺序存取、批量修改的情况。

可以进行顺序查找、分块查找或折半查找。

缺点:存取第i个记录,必须先存取前面第i-1个记录
插入记录只能加在末尾
②索引文件
优点:保证记录地址的惟一性,不产生重号,其存取机制比较简单。

缺点: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修改不方便,每次修改都要重新索引。

5 诺兰阶段模型的实用意义是什么?
答案:诺兰阶段模诺兰的阶段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

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

因此,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MIS建设。

6 为什么说程序的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比程序的效率更为重要?
答案:近年来,硬件价格大幅度下降,而其性能却不断完善和提高,因此,程序效率的地位已不像以前那样举足轻重了。

相反,程序设计人员工作效率的地位则日益重要。

提高程序设计人员工作效率,不仅能降低软件开发成本,而且可明显降低程序的出错率,进而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此外,程序的效率与可维护性、可理解性的关系通常是矛盾的。

在实际编程过程中,人们往往宁可牺牲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也要尽量提高系统的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片面地追求程序的运行效率反而不利于程序设计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