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课堂教学“美”起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历史课堂教学“美”起来
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纵观中学历史教学,也同样如此。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历史既充满了璀璨的科学之美,又蕴涵着浓郁的人文之美。

一个个个性鲜明神采各异的伟大历史人物、一桩桩曲折动人的重大历史事件、一种种轰动一时的重要历史现象都是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一朵朵翻腾的浪花。

可见,历史教学内容的美无处不在、俯首皆拾。

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并不缺少美。

然而,为什么现实中的历史课堂教学还不够“美”呢?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缺少发现,不能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表现“美·的形式、方法和手段。

从教学系统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来看,教学美包括形式美和内容美两个方面。

教学中,只有美的形式和内容达到统一,才能培育学生们美的理想情操和美好的品质行为。

因此,要让历史课堂教学真正“美”起来,关键在于历史教师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充分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只有这样,历史的“美”才能真正得到彰显。

一、培养情趣,发现美
什么是审美情趣呢?《教育大辞典》是这样解释的:审美是一种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或者说价值实现活动,其内涵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它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它的进行有赖于感知、表象、理解、联想、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共同参与。

如果一个人没有追求美的欲望,也就无所谓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和评价美了。

只有那些热爱生活、渴望美的人,才能以满腔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追求美并创造美。

因此,历史教师应首先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唯此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体现出历史的“美”。

如何培养审美情趣呢?
1、建立泛美意识。

泛美意识是由人生观派生出来的一种健康意识,首先,它肯定人生的主流是美的。

如大自然是美的,人类社会是美的。

对于历史教师说,就是要肯定历史本身的美。

历史美是属于社会美范畴的,是指在各个历史时期中,为美好的理想生活而进行斗争的人与事。

其核心是人民群众与先进人物,正是他们的斗争与创造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2、激发求知欲望。

激发求知欲望的途径很多,其中读书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对于历史教师来说,专精与通博要结合起来,历史专业书要读,这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历史专业以外的、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学科也要涉猎。

特别可以有计划地读点关于美学的书,如《美学原理》畅辛、甘霖著)、《西方美学史)昧光潜著)等。

因为教师的审美情趣从根本上说与美有关,读点美学的书有助于教师审美情趣的提升与深化。

再者,培养艺术爱好。

艺术爱好能健康身心、塑造性格、开发智力、净化情趣,在教师的审美情趣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历史美的殿堂中,从古拙质朴的石器、陶器、青铜器,到美不胜收的雕塑、绘画、诗歌、音乐,艺术美举足轻重。

因此,历史教师应开阔视野,从书本和丰富的社会活动中来培养艺术爱好,催发审美情趣。

二、利用手段,表现美
1、语言
语言是教学的主要手段。

语言表现形式的好坏、优美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传达及学生审美经验与对知识的重视,影响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和谐状态的形成。

教学内容与优美的语言形式和谐地相结合是创造课堂教学美的重要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

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

因此,历史教师应注意训练,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其艺术性,强化自身的语言修养,力争成为优秀的语言大师,以流畅、优美的语言来表达历史的“美”。

通常来说,教学语言都具有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

教学语言的内部特征是指语义,即语言的内容或语言要表达的意思。

从语义的角度来讲,历史教师的语言美应做到准确清楚、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条理分明、逻辑性强。

总之,讲历史要有历史味道,要能反映历史学科的特色。

例如:教师在讲授“二战”前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采取的讨好法西斯、纵容战争的“绥靖政策”时,就可以这么说:“什么叫‘绥靖’?“绥’是安抚,像一个人为了让狗不骚动,使用手顺着狗毛抚摩,让它感到舒适。

‘靖’是安定,用安抚的手段使其安静下来。

”如此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对原本陌生难懂的“绥靖”二字立马顿悟。

教学语言的外部特征是指语音,即语言的表达状态。

从语音的角度讲,历史教师的语言美应做到发音准确,语调变化自如,语量大小适中,语节快慢分明,语速控制合理,使学生在听课时有一种美的享受。

例如:教师在讲授美国约翰·布朗
给学生深深的震撼。

2、教态
教师的教态既包括静态意义上的容貌、衣着,又包括动态意义上的表情、手势与姿态。

它是帮助传达教学内容的一种必要的辅助形式。

课堂教学中,稍加润饰的仪容,再配合恰当而优雅的表情、手势和姿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修养、个性的具体的美,同时可以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补充教学语言,调节教学进程,模拟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陶醉在知识和审美的海洋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美的教态是创造课堂教学美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历史教师来说,也应和其他专业教师一样,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举止、容貌、体态等方面扬长避短,给予恰到好处的修饰和润色,做到衣着整齐清洁而不奇特,举止端庄而不矫饰,态度和蔼而不怯懦。

3、板书
板书也包括板图。

优美的书法,配合教学内容的图示、图画,彩笔的恰当运用以及板书的简洁、明了,提纲挈领式的板书概括都在课堂教学美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要力求使它们与教学内容和谐相柔。

历史的发展是最符合逻辑性的,历史知识也是一脉相传的,与其他课教学内容相比,历史课教学内容是最具结构美的。

“美”的历史教学就是要体现因果相承、前后相应、古今相联、中外相应的逻辑美。

只有将一个个松散的孤立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线条分明的和谐有机整体,这样的教学才是井然有序的,学生也才会从中得到清晰的美感。

历史课堂中,要形象地表现这种逻辑美,方法很多,其中提纲挈领式的板书,是极其重要的方法之一。

因此,历史教师在设计板书时应特别遵循概括性原则,即: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把教材的精华集中概括在板书之中,力求做到醒目、精炼、简明、扼要,以简驭繁,且详略得当。

4、教具
它包括挂图、实物模型、实验仪器及幻灯、录像机、计算机等。

它们在直接传达美的信息和教学内容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应尽量使它们连同教学内容一起与学生的认识活动达成和谐状态。

历史学科的特征之一是历史的“过去性”。

因其远离现实,它无法像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学科,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再次去经历、去体验。

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呈现的各种教学材料(承载教学内容信息的各种物化的形式或物品)来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

要把历史的“美”鲜活地再现出来,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将这些材料以更为感性和动人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对之产生强烈的美感。

如充分合理地利用富有审美创意设计的历史教科书、历史挂图、历史名胜资源以及历史幻灯片、历史录像、历史网页等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创造具体生动的情境和氛围,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

(本栏责任编辑刘艳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