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法控制哮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中医针灸方法治疗哮喘
第一组配方适宜于实证哮喘
1、天突一针哮喘平方法:取穴在胸骨上窝正中,令患者微仰头取穴,直刺2分,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壁,缓缓刺入0。

5~1。

5寸,待针下有一种沉涩紧感时,再左右捻转10-20秒,留针5~15分钟。

2、针刺方法:取定喘、太渊,一般以右侧为主。

用直径0。

26~0。

32毫米不锈钢毫针为宜,针尖向脊柱下斜刺深1寸左右,太渊穴直刺深5分左右,针感放射至胸部则疗效显着。

每次针刺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每隔5分钟捻动一次,两穴均以平补平泻手法。

每日1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

3、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方法:激光照射天突、膻中、定喘、肺俞等穴(每次2~3穴),每穴6~8分钟,每天1次,共10次。

病程长、病情重者,休息一周后再照5次,以巩固疗效。

4、挑四缝方法:在患者双手内侧面第二指关节缝正中(除拇指外)消毒,8~12号注射针头或三棱针、大号缝衣针1支,直刺指缝正中间,以刺到骨为限度(深约0。

8厘米)。

针拔后即有白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溢出,需加以挤出,挤出血也无防,然后用酒精棉球擦干。

隔3天~1周1次,挑后手不下冷水,防止感染。

5、隔姜灸方法:取大椎、肺俞(双)穴,作隔姜灸3壮,以皮肤红润为度,10~20天治疗1次,3次为1疗程。

第二次治疗时局部如有水泡或溃烂未愈,改灸风门(双)、膏盲(双)。

6、温针取穴:一组为大椎、肺俞、内关、肾俞、丰隆。

二组为肺热、内关、脾气、肾气穴。

第二组配方适宜于虚证哮喘
7、挑治在崇翼穴(第六颈椎棘突下崇骨穴旁5分)和喘息穴,用三棱针挑刺,3~5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8、伏贴法取穴:足太阳膀胱经的肺俞(双)、心俞(双)、膈俞(双),共六个穴。

方法:白芥子21克,元胡12克,细辛12克,甘遂21克,麝香1克。

以上和药(麝香除外)共研细末,用生姜汁或姜酊调成糊状,再取麝香,制成6块药膏,分贴于穴位上,用纱布,胶布固定。

本法选在阳热最盛的三伏天,共贴3次,每次间隔10天。

每次贴敷的时间须在2小时以上(儿童可酌减),一般不超过3个小时。

以上午贴治为宜,且晴天优于阴天。

连贴3年为1个疗程。

9、耳针治疗哮喘取穴平喘点、心、肺、神门、胃、胸、交感(除平喘点双侧外,其余均取左侧),结合体穴膻中、内关(左)、合谷(右)。

针刺3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两天。

10、穴位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取穴定喘、天突等。

远红外线辐射器照射穴位,直至症状减轻。

哮喘管理
通过有效的哮喘管理,通常可以实现并维持哮喘控制
成功的哮喘管理目标是:①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②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③维持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④预防哮喘急性加重;⑤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⑥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建立医患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实现有效的哮喘管理的首要措施。

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通过患者的有效实施二得以实现。

医生应指导患者自我管理,对治疗目标达成共识,制定个体化的书面管理计划,包括自我监测、对治疗方案和哮喘控制水平周期性评估、在症状和(或)PEF提示哮喘控制水平变化的情况下,针对控制水平及时调整治疗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

其中对患者进行哮喘教育是最基本的环节。

哮喘教育必须成为医患之间所有互助关系中的组成部分。

患者教育可增加理解、增强技能、增强自信心、增加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增进健康减少卫生保健资源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