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河南省中招英语试卷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河南省中招英语试卷评析
2006年河南省中招英语试题依据教育部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紧扣现行人教版go for it新目标英语教科书命制而成。
命题切实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与注重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做到了知识、能力的统一。
试卷根据“稳中求进”的指导思想,坚持英语中招考试改革方向,较好地贯彻了“测试语言知识不出偏题怪题,加强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的设计原则,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新生,又有利于促进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改革。
一、总体评价
(一)统计数据
1、全卷分析一览表(抽样调查)
2006年中招英语试卷以新课标为基础,难度适中,有梯度和区分度,无偏、怪、难题。
难易程度符合初中英语教学实际,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试卷中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较为合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强化语言交际功能。
2006年中招英语试卷总体难度为0.5,较2005年有所上升,体现重视语言交际、淡化语法知识的考试原则。
(二)试卷特点。
1、稳中求进,加强测试语言运用。
2、强调语言知识在语境中的运用。
本卷紧扣教材,着重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每道题都有明确的语境设臵,要求考生在理解语境的基础上正确使用语言知识。
3、注重语言运用的交际性原则。
交际能力测试的形式主要包括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流。
信息传递是指交际的一方向另一方传递信息,彼此不需要回应,如阅读文章等,本试卷通过信息传递的形式考查交际能力。
完形填空的篇章选材新颖,信息量大,可读性强, 同时它强调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作答,对语意的承接、逻辑关系和句法有较高的要求,注重对全文的正确理解与把握。
阅读材料真实、地道、寓人文性,教育性和探索性于其中,具有较强的时代感,题材、体裁丰富多样,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素质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渗透。
4、主观题设计开放性强,对知识的考查不拘泥于教材,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积极主动表达语言能力的空间。
补全对话,根据上下文线索或语境填写5个句子,旨在检测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答案不唯一,给学生留下更大的思考空间。
书面表达,着重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题意信息准确,易于表达思想,开放性强,体现出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
(三)试题变化。
英语试题较上年难度增加。
和去年第一年启用课改实验区的英语试题相比,今年中招英语试题的难度增加了,尤其是对考生的词汇量和语法的运用能力要求更高,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感,很多题都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解答。
除此之外今年的英语试题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第一个变化就是体现对“语法广度”的考查上。
比如虚拟语气、定语从句、过去时态等语法现象。
有些是以前到了高中才要求掌握的,不过新课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初中现阶段学习掌握的各种语法知识,在这次的中招考试中都明显体现出来。
但是考查的内容都比较浅,没有往更深层度涉及。
英语试题的第二个变化,就是对词汇量要求更多了。
去年的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是800个,今年就增加到了1600个。
从整体试卷来看,尤其是“完形填空”题,考查的全部是对词汇的认知和辨析能力。
如果学生平时的词汇量掌握得不够,读不懂文章,就很难做好完形填空。
第三个变化是更注重学生的语感,强调学生“读”的能力。
在今年的中招英语试题中,考查“语境”的题目很多,比如“单项选择题”,20个题目中就有13个题目设臵了情景对话,如果学生平时语感比较强,说和读的能力较好,解答这些试题轻而易举。
另外,今年的书面表达是所有试题难度偏大的题目之一。
英语作文的要求比去年高。
往年考生写英语作文,只要没有语法错误和单词拼写错误,就能够得到高分,甚至满分。
不过今年从评分标准来看,不仅要求考生写得“美”而且写的合理。
从统计情况看,今年的英语得分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平时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会得高分,而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会考得较差。
二、主要出错内容及原因
1、完形填空得分率较低,主要因为考生对语段把握不够准确,同时在阅读技巧方面有待提高。
2、在书面表达方面,考生对各种时态的把握、基本句子结构的掌握、词语的运用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
三、今后教学、复习与建议
1、教师要尽快转变教学理念,逐步完成由《教学大纲》向《英语课程标准》过渡。
2、教师要正确理解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正确对待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关系。
3、教师要突破应试模式,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不少学校采取早结束新课早复
习的做法,过早地结束课程容易导致学生的语言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徘徊,靠炒剩饭般复习和题海战术很难有实质性的提高。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在教学中适当扩大英语的信息输入量。
地道、鲜活、充足的英语语言的输入对于扩展词汇、巩固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及应试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