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谜第二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火之谜(第二课时)
启东实验小学姜玲玲【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富兰克林勇于探索、大胆试验的科研精神,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富兰克林揭开雷暴之谜的艰难,学习富兰克林潜心研究、大胆试验、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
【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1.指读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天火之谜。
2.教师引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天火俗称——雷暴,西方人把它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
3.引出下文:这种可怕的东西长期存在,直到富兰克林解开了这天火之谜。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富兰克林,了解风筝实验。
二、品读文字,感受精神
1.出示学习任务
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
划一划:关键语句
想一想: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
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读
3.师生交流
(一)探究原因,走进人物(第3节)
预设1:善于观察、大胆推测
(1)引导抓住“早就”等关键词体会富兰克林观察时间长,而且观察有成果。
(板书:善于观察)
(2)比较“推测、猜测”的细微差别,关注用法,体会富兰克林对待科学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特点(板书:大胆推测)。
小结:抓住关键词,细细品味,我们感受到富兰克林善于观察,大胆推测的可贵品质。
预设2:勇于探索、不怕嘲笑
(1)想象画面:丰满人物
透过“冷嘲热讽”,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出示语言训练:
一般人可能会嗤之以鼻地说:“。
”
自称有学问的人也许会目中无人地说:“。
”
(2)感情朗读,走进人物。
小结:不惧嘲笑和质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我们不难体会他勇于探索的精神啊!(板书:勇于探索)
(二) 探究实验,感受品质
预设1:关注人物
引导体会人物动作、语言背后传递出的人物的品质。
(相机板书:敢于实验。
)
预设2:关注环境
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侧面烘托的作用。
预设3:关注风筝
体会实验风筝的独特之处,理解其原理。
(1)圈出风筝的独特之处,准确说出名称。
(2)小组交流,明细细铁丝、麻绳、丝带、铜钥匙的作用。
小结:作者直接刻画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并巧妙地穿插环境描写,富兰克林的形象渐渐丰满、高大了起来。
他善于观察、大胆推测、勇于探索、敢于实验(指板书总结)富兰克林的成功缘于背后那难能可贵的科学精神。
三、延伸拓展、以一带一
其实,所有科学家们的成功都来之不易,让我们再去了解一位科学家,他就是发明电灯的爱迪生。
1.自学要求:用心读读这个小故事,可以联系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思考爱迪生是个怎样的人?边读边圈划出关键语句,再写写批注。
2.学生自读
3.师生交流
4.教师小结:爱迪生是一个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人。
5.升华形象:学到这,你想对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说些什么呢?
6.课堂总结:是啊,他们的一生是精彩的、传奇的,更是伟大的,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吧!
【板书设计】
天火之谜
善于观察
大胆推测动作勇于探索语言敢于实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