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3作业:专题四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必修3作业:专题四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
解析:选A。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的解放,解救了劳苦大众;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实现了民族的腾飞,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故这两次飞跃解决了“民族”和“民生”问题,故A项正确;“民权”问题不是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
问题,故B、C项错误;邓小平时代才开始实现“富国、强国”的梦想,故D项错误。
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理论上解决的根本问题是()
A.市场和计划的关系问题
B.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C.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
D.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问题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下图为2019年长江发大水,解放军指战员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奋力堵截九江大堤决口
的情景。
这一画面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个方面的内容()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始终代表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解析:选C。
图片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奋力堵截九江大堤决口的情景,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中华民族是个富于理论思维的民族,在20世纪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最具指引意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人物旗帜道路成果
孙中①_________资产阶级共②_________
山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国的道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毛泽东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_
_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
⑥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社会主义建
设取得举世
瞩目的成就,
综合国力提
高,国际地位
上升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材料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
(2)据材料回答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怎样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从理论上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解析:本题围绕近现代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优秀理论成果命题,展现了从三民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
第(1)问直接按教材基础知识回答即可,要注意对成果进行适当地归纳。
第(2)问也是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直接按教材表述回答即可。
答案:(1)①三民主义;②旧三民主义: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
作和国民大革命;③马克思主义;④工农武装割据道路;⑤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重大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
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
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
”当时邓小平讲话的现实意义有()
①有利于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②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③引发了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④有利于打破个
人迷信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B。
题干材料中邓小平在全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再依据时间信息,结合阶段特征分析。
①是邓小平讲话的积极作用;“两个凡是”实际上是党中央少部分人仍坚持“左”的错误,不实事求是的表现,故②正确;“两个凡是”的言论是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原因,③错误;邓小平的讲话强调实事求是,不主张生搬硬套,④正确。
2.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致信中共中央:“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前方。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该论点提出的主要目的是() A.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B.抵制“左”倾错误
C.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D.全面整顿国民经济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可用排除法。
A、C两项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D项是在197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均可排除。
由“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可知,邓小平对当时“左”倾错误进行抵制,故B项正确。
3.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遇到的是意识形态上的障碍,最根本的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
邓小平曾说:“对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这是正常的。
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
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
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
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提出的“不争论”与哪一观点的内在联系最密切
()
A.“求同存异”
B.“一国两制”
C.“独立自主”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解析:选D。
“不争论”即少说话多做事,这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致的,故选D项。
4.“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
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
邓小平“南方谈话” ()
A.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B.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C.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起到了打破思想认识误区,坚定人们社会主义信念的作用
解析:选D。
“南方谈话”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命题,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D项正确。
5.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解析:选B。
“冲破计划经济崇拜”是指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决定是中共十四大作出的。
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它们所涉及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革命问题
B.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C.民主主义革命问题
D.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问题
解析:选B。
社会主义革命、民主主义革命问题不适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问题不适合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建设从1949年直至今日,三大理论成果都涉及这一内容,B项符合题意。
7.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B.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共的重要会议。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发展生产力的主张;十二大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8.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这四位政治家有共同之处,其共同点表明()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C.历史的发展主要是历史巨人推动的
D.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
解析:选D。
“新经济政策”、“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罗斯福“新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针对当时特定的情况(特定的国情或者特定的背景与形势)
从实际出发而采取的政策,都强调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去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答案为D。
二、非选择题
9.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了民生问题。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三位伟人,都曾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
……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
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
——孙中山《耕者要有其田》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迅速地恢复
和发展生产,并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毛泽东选集》第4卷材料三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
问题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
分配的问题大得很。
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
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少部分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现问题。
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2019)
(1)阅读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有何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发生变
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同志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关键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
解析:(1)第一小问举措,材料一提及向俄国学习,可知此时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正在形成中;联系新三民主义相关内容,可知土地方面提出“耕者有其田”;第二小问原因,联系相关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失败,十月革命、共产国际及中共的帮助等构成孙中山转向的原因。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同志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关键是什么,理清材料中相应关键词,予以概括回答,即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人们生活;第二小问有何重要意义,梳理材料逻辑及关键词可知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
(3)第一小问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提取材料三中信息,可知其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据所学知识知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
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联系相关时代背景及三大思想内容,予以比较,围绕三者的追求予以回答。
答案:(1)举措:提出耕者有其田。
原因:苏俄土地政策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孙中山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2)重点:改善人民的生活。
关键:发展生产力。
意义:巩固新生的政权。
(3)特点:敢于创新;及时总结、不断深化。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追求:追求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