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厦门市双十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厦门市双十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魂
陈国炯
老头蹲在名茶市场两排店面连廊口,面前放着一个竹藤编织的方形箱子,像以前剃头匠的工具箱那么大,竹藤箱内铺着一层糊蚕簟的纸,纸上放着嫩绿的茶叶,大约三四斤量。
卖茶的买茶的来来往往从老头面前走过,有看他一眼的,也有不看的。
有一个比老头小十多岁的小平头在老头面前晃过来晃过去,看看老头的茶叶,也看看老头的人,偶尔会与老头搭讪几句,但不提买卖茶叶的事。
这时,走过来一位年轻人,说想买几斤茶叶自己喝,问老头:“你的茶叶是自家产的吧?”老头笑笑说:“你这话等于没问,谁会告诉你不是自家产的?”年轻人听了老头的话,觉得讲得在理,也觉得老头有点倔劲。
年轻人遂问老头:“茶叶多少钱一斤?”老头说:“一千二百元一斤。
”年轻人觉得老头疯了,目前市场上的茶叶最高是六百元一斤,老头的茶叶居然要比市场最高价高一倍。
但年轻人想老头的茶叶估计农药打得少,应该会比茶叶铺里的茶叶绿色环保,于是与老头讨价还价起来,最后,以九百元一斤商定。
小平头见年轻人要买老头的茶叶,投去贊赏的目光,对年轻人说:“你好眼力,识货。
”年轻人听了小平头的话不以为然,说:“这茶在树上长的,锅里炒的,会有什么特别,我只是看他年纪大了,蹲了这么长时间,累了,才买他茶叶的。
”老头听了年轻人的话很不高兴,装茶叶的手僵在那里,很快又把刚刚装在纸袋里的茶叶倒回竹藤箱内。
老头对年轻人说:“不卖了。
”搞得年轻人一愣,不明原因,还以为老头嫌卖低了。
年轻人说:“给你加一百。
”老头说:“不卖,加一千也不卖。
”年轻人悻悻地走了。
小平头看得急了,劝老头还是卖吧,不必赌气。
老头不急,淡淡地笑笑,依然蹲在竹藤箱前,看看市场内熙熙攘攘的人流,也看看自己的茶叶。
又有人来看老头的茶叶,有的还他三百元一斤,也有四百元一斤。
老头不卖。
临近中午,老头的茶叶仍然没有卖掉,小平头递一支烟给老头,老头接了,点上,然后问小平头:“你想买茶叶?”小平头吐一口烟雾,说:“你的茶叶的确是好茶,但我买不起,我连一般的茶叶也买不起,但我喜欢茶,我只能到茶市来看看,饱饱眼福。
”
老头打量一下小平头,不问为什么连普通的茶也买不起,人家的痛,老头不会去碰。
老头连说:“你真能看出我的茶叶好?”
小平头没有回答老头的话,而是双手十分恭敬地捧起竹滕箱,细细地打量,又用鼻子嗅嗅茶叶,十分
陶醉地啧着嘴,“好茶好茶”地赞叹着。
小平头问老头:“能否让我冲泡一杯?”老头说:“拿去泡吧。
”小平头小心翼翼地从竹藤箱里用拥指与食指捏了一撮茶叶,放入自己随身带的透明玻璃杯内。
就近走进一家茶叶铺,向老板娘要来一只热水瓶,走到老头面前,将热水缓缓地注入杯内。
立时茶香飘逸,馨馥若兰;汤色清澈明亮,叶片嫩绿匀齐,一个个芽尖直立,相相如生。
小平头看得眼直了。
又用鼻子嗅嗅,轻轻品啜茶汤,顿感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小平头微闭双目,享受着世间少有的茶味,自言自话:“此茶必产于高山之巅,又居于水旁,此水非一般小溪的半活水,更不是山塘水库的死水,此水必是活水,是常年流动的泉水。
”
老头听了小平头的话,投去赞许的目光。
小平头也从老头的目光中读出了自信,继续说:“此茶长年被雾气笼罩,此雾非天上之雾,是泉水中蒸发出的水雾,寒冬不冷,酷暑不热,此茶常年在温润中生长发芽。
”小平头又轻啜一口茶水,擎起茶杯打量着,说:“此茶你采摘于早晨七八点钟的时候,水分不重,又没有太烈的阳光灼晒,因此显得温润清口。
”老头听得呆了,不说话,呆呆地看着小平头,小平头又打量下杯中茶,继续说道:“你对青锅、回潮、辉锅每道工序严格把控,‘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技艺使用得恰到好处。
所以此茶品味上乘,即使闻名遐迩的西湖龙井和大佛龙井也无法与你的茶相提并论。
”小平头忽然发出一声轻叹,说:“但此茶也有一个瑕疵。
”
老头听得似痴似醉时,忽然听到小平头的叹息,并说此茶还有瑕疵,惊问道:“什么瑕疵?”小平头说:“此茶炒制好后,不是放在竹簟之类竹器上,而是放在木器上,这木器还是松木板做的,稍稍消损了茶魂,但不伤大雅,仍是好茶。
”这下老头把小平头当神看待了,他家用的畚斗的确是用松木板制作的,每次炒好茶后,先把烫手的茶叶放在畚斗里冷却后,再装入塑料袋里封存。
老头听完后对小平头露出膜拜之色,惊呼道:“你是茶神。
”小平头听了老头的话,摇摇手谦逊地说:“不敢不敢,只是喜欢茶,爱研究而已。
”遂捧着茶杯准备离去。
在小平头即将消失时,老头大声说:“请留步。
”老头把已装入塑料袋里的茶叶送到小平头面前。
小平头一脸惊愕,略显愧色地说:“我虽识得你的茶是世间极品,但我无力购买享用。
”
老头又显得有些倔劲,将装有茶叶的塑料袋塞到小平头手上。
这下小平头呆了,嘴大张着,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
(选自《安徽文学》2020年1 期,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首段交代了名茶市场的环境和相关人物,为小平头和卖茶老人之间的品茶、送茶的情节做铺垫。
B. 年轻人买老头茶叶,既是因为茶叶绿色环保,又是因为看老人“年纪大了”“累了”而产生同情。
C. “人家的痛,老头不会去碰”,老人不追问“买不起”的原因,表现了对小平头的尊严的维护,反映老人的善良。
D. 老头的茶品位上乘的主要原因是产自高山之巅,长年为泉水中蒸发出的水雾所笼罩,没有太阳光的照射,
制茶工序把控严格。
2. 小说主要采用哪些手法塑造“小平头”这一人物形象的? 请简要分析。
3. “倔劲”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简析其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朝,完成于乾隆时期,原圆明园发展为由圆明、绮春、长春组成的圆明三园。
它位于北京城西北的海淀区,这里原为一片平地,既无山丘,又无水面,但是地下水源很丰富,挖地三尺即可见水,为建造园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圆明园正是利用这样的条件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圆明园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
园的水面占全园面积350公顷的一半,其中最大者为圆明园中心的福海,宽达600米,湖中还建有三座小岛;中型水面有圆明园的后湖等,长宽约二三百米,隔湖可观赏到对岸景色;小型水面和房前屋后的一塘清池更是无数,还有回流不断的小溪如同园内流动的纽带,将这些大小水面联成完整水系,构成一个十分有特色的水景园林。
而所有这些水面统统是由平地挖出来的,用挖出之土就近堆山,所以湖多山也多,大小山丘加起来占了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
不过这些土山都不高大,并没有破坏全园的水景特点。
特点之二是______________。
圆明三园占地面积很大,但它没有北海琼华岛和清漪园万寿山那样的可作为全园风景中心的山峰,只有一组又一组的小型园林布满全园。
它们或以建筑为中心,配以山水植物;或在山水之中,点缀亭台楼阁。
利用山丘或墙垣形成一个又一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小园,组成无数各具特点的景观。
这里有宫门内供皇帝上朝听政用的正大光明殿建筑群;有福海与海中三岛组成、象征着仙山琼阁的“蓬岛瑶台”;有供奉祖先的安佑宫和敬佛的小城舍卫城;有建造在水中的,平面成字形的建筑“万方安和”。
乾隆皇帝几下江南,随行带着画师,把苏州、杭州一带的名园胜景摹画下来带回北京,于是在圆明三园里相继出现了苏州水街式的买卖街、杭州西湖的柳浪闻莺、平湖秋月和三潭印月等著名景观,不过这些江南胜景在这里都成了小型的、近似模型式的景点。
圆明园的特点之三是______________。
建筑平面除惯用的长方形、正方形外,还有工字、田字、中字、字、曲尺、扇面等多种形式,屋顶也随不同的平面而采用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等单一或者复合的形式,光园内的亭子就有四角、六角、八角、圆形、十字形,还有特殊的流水亭;廊子也分直廊、曲廊、爬山廊和高低跌落廊等。
乾隆时期还在长春园的北部集中建造了一批西洋形式的石头建筑,由当时在清廷做事的意大利教士、画家郎世宁设计,采用的是充满繁琐石雕装饰的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形式,建筑四周也布置着欧洲园林式的整齐花木和喷水泉,这是西方建筑形式第一次集中地出现在中国。
朝廷为了这批宫殿所需要的大量玻璃窗与玻璃吊灯,还专门在园内设立了烧制玻璃的作坊。
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由大小水面、不同高低的山丘和形式多样的建筑组成的大型皇家园林。
它前后建设了近40年,历经三个朝代,在雍正时形成圆明园24景,乾隆时又增加20景,加上长春园的30景,万春园的30景,共有100多处不同的景点,所以西方有人把这座园林称为“万园之园”。
(节选自侯仁之《北京城的生命印记·圆明园》)材料二
“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明代米万钟在他北京西郊的园林里,写了这两句诗句,一望而知是从晋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脱胎而来的。
不管“对”也好,“见”也好,所指的都是远处的山,这就是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
把远景纳为园中一景,增加了该园的景色变化。
这在中国古代造园中早已应用,明代计成在他所著《园冶》一书中总结出来,有了定名。
他说:“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无拘远近。
”已阐述得很明白了。
北京的西郊,西山蜿蜒若屏,清泉汇湖沼,最宜建园,历史上曾为北京园林集中之地,明清两代,蔚为大观,其中圆明园更被称为“万园之园”。
这座在历史上驰名中外的名园——圆明园,其造园之术,可用“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八字来概括,这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具体表现。
偌大的一个园林,如果立意不明,也难成佳构,所以造园要立意在先。
圆明园如今仅存断垣残基,要谈这些只能用今日尚存的另一个大园林颐和园为例了。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郊十公里,万寿山耸翠园北,昆明湖弥漫山前,玉泉山蜿蜒其西,风景绚美。
颐和园以杭州西湖为蓝本,精心模拟,故西堤、水岛、烟柳画桥,移江南的淡妆,现北地之胭脂,景虽有相同,趣则各异。
园面积达三四平方公里,水面占四分之三,北国江南因水而成。
入东宫门,见仁寿殿,峻宇翚飞,峰石罗前。
绕其南豁然开朗,明湖在望。
万寿山面临昆明湖,佛香阁踞其巅,八角四层,俨然为全园之中心。
登阁则西山如黛,湖光似镜,跃然眼帘;俯视则亭馆扑地,长廊萦带,景色全囿于一园之内,其所以得无尽之趣,在于借景。
小坐湖畔的湖山真意亭,玉泉山山色塔影,移入槛前,而西山不语,直走京畿,明秀中又富雄伟,为他园所不及。
廊在中国园林中极尽变化之能事,颐和园长廊可算显例,其予游者之兴味最浓,印象特深。
廊引人随,中国画山水手卷,于此舒展,移步换影。
上苑别馆,有别宫禁,宜其清代帝王常作园居。
谐趣园独自成区,倚万寿山之东麓,积水以成池,周以亭榭,小桥浮水,游廊随径,宜静观,此大园中之小园,自有天地。
园仿江南无锡寄畅园,以同属山麓园,故有积水,有景可借。
水曲由岸,水隔因堤,故颐和园以长堤分隔,斯景始出。
而桥式之多,构图之美,处处画本,或玉带桥之莹洁柔和,十七孔桥之仿佛垂虹。
每当山横春霭,新柳拂水,游人泛舟,所得之景与陆上之景,分明异趣。
而处处皆能映西山入园,足证“借景”之妙。
(取材于陈从周《悠然把酒对西山》
4.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圆明园包括圆明、绮春、长春三园,是借助于海淀的地理特点造出的人工山水园林。
B. 圆明三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建成,集皇家园林和江南园林的特征于一体。
C. 圆明园的西方建筑采用“巴洛克”风格的形式,由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设计。
D. 长春园北部的西洋形式的石头建筑,是西方建筑形式第一次在中国出现。
5. 根据材料二,下面对原文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远山蜿蜒,有清泉汇流的地方,是最宜建园之处,所以西郊一带名园众多。
B. 造园如写文章,立意在先。
“因水成景,借景西山”是颐和园造园的立意。
C. 颐和园模拟杭州西湖,虽地处南北不同,但湖光山色、烟柳画桥,形趣皆似。
D. 圆明园和颐和园一样,都借西山入园成景,皆为皇家园林的典范。
6. 把远景纳为园中或室中一景,是中国传统建筑布局的一种手法,下面诗句不能体现出这种“借景”手法的是( )
A.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B. 西岭烟霞来袖底,东洲云海落樽前。
(涵远堂对联)
C.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D.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曹雪芹《凝晖钟瑞》)
7. 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条概括圆明园的建园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雕侠侣(节选)
金庸
郭靖拍案而起,登城瞭望。
只见敌兵的万人队在离城数里之地列开阵势,却不进攻。
过不多时,千余个工匠负石竖木,筑成了一个十余丈高的高台。
这时黄药师、黄蓉、一灯、朱子柳等都已在城头观敌,见蒙古兵忽然构筑高台,均感不解。
郭靖道:“我久在蒙古军中,从未见过他们做这般怪事。
”
说话之间,又望见千余名士兵舞动长锹铁铲,在高台四周挖了一条又深又阔的壕沟,挖出来的泥土便堆在壕沟以外,成为一堵土墙。
黄药师怒道:“襄阳城是三国时诸葛亮的故居,鞑子无礼,在这位大贤门前玩弄玄虚,岂不是欺大宋无人么?”
只听得号角吹动,颦鼓声中,一个万人队开了上来,列在高台左侧,跟着又是一个万人队列在右侧。
阵势布定,又有一个万人队布在台前,连同先前的万人队,一共是四个万人队围住了高台。
这个大阵绵延数里,盾牌手、长矛手、斩马手、强弩手、折冲手,一层一层,将那高台围得铁桶相似。
猛听得一阵号响,鼓声止歇,数万人鸦雀无声,远处两乘马驰到台下。
马上乘客翻身下鞍,携手上了高台,只因隔得远了,两人的面目瞧不清楚,依稀可见似是一男一女。
众人正错愕间,黄蓉突然惊呼一声,往后便倒,竟是晕了过去。
众人急忙救醒,齐问“怎么?甚么事?”黄蓉脸色惨白,颤声道:“是襄儿,是襄儿。
”众人吃了一惊,面面相觑。
朱子柳道:“郭夫人,你瞧明白了么?”
黄蓉道:“我虽瞧不清她面目,但依情理推断,决计是她。
鞑子攻城不成,竟然使出奸计,真是……真是无耻卑鄙已极。
”黄药师和朱子柳经她一说,登时省悟,满脸愤激之色,郭靖却兀自未解,问道:“襄儿怎地会到这高台上去?鞑子使甚么奸计了?”
黄蓉挺直身子,昂然道:“靖哥哥,襄儿不幸落入了鞑子的手里,他们建此高台,台下堆了柴草,却将襄儿置在台上,那是要逼你投降。
你若不降,他们便举火烧台,叫咱们夫妇心痛肠断,神智昏乱,不能专心守城。
”
郭靖又惊又怒,问道:“襄儿怎会落入鞑子手里?”黄蓉道:“连日军务紧急,我怕你分心,没说此事。
”于是将郭襄如何在绝情谷中被金轮法王掳去之事说了。
郭靖一听杨过在谷底失去踪迹,连连追问端详,待听黄蓉说完,皱眉道:“蓉儿,这可是你的不对了,过儿生死未明,你怎地便舍他而去?”郭靖一向敬重爱妻,从未在旁人之前对她有丝毫失礼,这两句责备之言说得甚重,黄蓉不由得满脸通红。
一灯道:“郭夫人深入寒潭,冻得死去活来,查明杨过确系不在谷底,又何况小姑娘落入奸人之手,大伙儿都主张追赶,须怪郭夫人不得。
”一灯既如此说,郭靖自不敢再说甚么,只恨恨的道:“郭襄这小娃儿成日闯祸,倘若过儿有甚好歹,咱们心中何安?让她给蒙古兵烧死了干净。
”
黄蓉一言不发,转身下城。
众人正商议如何营救郭襄,忽见城门开处,一骑向北冲出,马上乘者正是黄蓉。
众人一见,无不大惊。
郭靖、黄药师、一灯、朱子柳等纷纷上马追出。
一行人奔向高台,在敌人强弓射不到处勒马站定。
只见台上站着两人,一个身披黄色僧袍,正是金轮法王,另一个妙龄少女被绑在一根木柱上,却不是郭襄是谁?
郭靖虽恼她时常惹事,但父女关心,如何不急?大声叫道:“襄儿,你别慌,爹爹妈妈都来救你啦!”他内力充沛,话声清清楚楚的送上高台。
郭襄早给太阳晒得昏昏沉沉,忽听得父亲声音,喜叫:“爹爹,妈妈!”
法王说道:“郭大侠,令爱聪明伶俐,老衲本来很喜欢她,颇有意收之为徒,传以衣钵。
但大汗有旨,你若不归降,便将她火焚于高台之上。
别说你心痛爱女,老衲也觉可惜,还请三思。
”
郭靖哼了一声,眼见四十名军士手执火把站在台下柴草堆旁,只待法王一声令下,便即点火。
四个万
人队将这高台守得如此严密,血肉之躯如何冲得过去?何况即使冲近了,火发台焚,又怎救得女儿下来?
他久在蒙古军中,知道蒙古用兵素来残忍,掠地屠城,一日之间可惨杀妇孺十数万人,若将郭襄烧死,真如踩死一只蚂蚁一般,抬起头来,遥望女儿容色憔悴,不禁心中大是痛惜,当下叫道:“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
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后定当杀了这万恶奸僧,为你报仇。
懂得了么?”郭襄含泪点头,大声叫道:“爹爹妈妈,女儿不怕!”
郭靖道:“这才是我的好女儿!”解下腰间铁胎硬弓,搭上长箭,飕飕飕连珠三箭,高台下三名手执火把的蒙古兵应声倒地,三枝长箭都是透胸而过。
郭靖射术学自蒙古神箭将军哲别,再加数十年的内力修为,他所站之处敌兵箭射不到,他却能以强弩毙敌。
众蒙古兵齐声发喊,高举盾牌护身。
郭靖道:“走罢!”勒转马头,与黄蓉等回入城中。
一行人站上城头。
黄蓉呆呆望着高台,心乱如麻。
注:黄药师、郭靖、黄蓉、一灯、朱子柳等人为侠义之士。
(有删改)
8.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头写蒙古兵修筑高台时众人疑惑,此处设置悬念,为下文郭襄的出场做铺垫。
B. 小说着重刻画郭靖和黄蓉,对其他人物笔墨不多,主次分明,突出了郭靖和黄蓉的性格特点。
C. 文中多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兵强马壮,敌众我寡,营造出襄阳大战的紧张氛围,引人入胜。
D. 本文通过一连串的射箭动作描写,突出了郭靖武艺高强,箭术精湛。
9. 请简要分析文中黄蓉的心理变化过程。
10. 金庸的小说善于通过塑造侠士形象来展现“侠义”精神,请结合文本,谈谈文中“侠义”精神的内涵。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屠岸贾为司寇,将作难。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皆灭其族。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
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
”居无何,而朔妇生男。
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婴曰:“死易,立孤难耳。
”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
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
”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
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
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
然赵氏真孤乃反在,婴卒与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 晋景公疾,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
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氏孤
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赵孤名曰武。
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群臣。
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
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
”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
及武冠,为成人,婴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
今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
”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B. 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C. 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D. 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冠即冠礼,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一般在二十岁举行。
B. 顿首即磕头,古代跪拜礼之一,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比稽首礼更加隆重。
C. 齐衰亦作‘齐縗”,丧服名,用粗麻布制成,以其缉边缝齐,故称“齐衰”。
D. 祠是古代祭祀的一种,春祭为“祠”,引申为祭祀。
也指供奉祖先等的庙堂。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孙柞臼有勇有谋,他在赵氏旧主被害之后,冷静筹划,用自己的牺牲瞒过了抓捕的士兵,与程婴相互配合一起救下了赵氏孤儿。
B. 程婴忍辱负重。
他没有为赵朔立即殉难,而是假装投敌,卖友求荣;他将赵武藏匿于山中,一直在等待和寻找机会将实情告知晋景公。
C. 程婴不负所托。
他毅然决然地承担起更困难的奉养遗孤的责任,在十五年间,躲在深山,终于迎来复仇的一刻,并以死明志。
D. 赵武懂得感恩。
他在程婴表明死志时极力劝阻,愿意终生报答程婴;在程婴义无反顾地赴死后,又为他服丧、祭祀。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氏先君遇于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2)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