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四中2017届高三(上)第三次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江西省新余四中高三(上)第三次段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所处的能量状态用ATP、ADP和AMP之间的关系式来表示,称为能荷,
公式如下:能荷=,其中AMP为一磷酸腺苷.能荷对代谢起着重要
的调节作用,高能荷时,ATP生成过程被抑制,而ATP的利用过程被激发;低能荷时,其效应相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能荷的公式组成,推测一般情况下细胞能荷数值小于1
B.细胞中ATP、ADP和AM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C.细胞在吸收Mg2+时,能荷较低
D.能荷及其调节是生物界的共性
2.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富有广东特色的甜品﹣﹣姜撞奶.某同学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将不
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结果如下表:
根据以上结果,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20℃和100℃时未凝固,是因为酶被分解成了氨基酸
B.新鲜姜汁可能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不溶状态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60℃和80℃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可设置更多、更小的温度梯度测得最适温度
3.用14CO2“饲喂”叶肉细胞,让叶肉细胞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关闭光源,将叶肉细胞置于黑暗环境中,含放射性的三碳化合物浓度的变化情况如
图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Oa段叶肉细胞中五碳化合物浓度有所下降
B.叶肉细胞利用14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全过程都消耗ATP和[H] C.ab段三碳化合物浓度不变的原因是14CO2消耗殆尽
D.b点后叶肉细胞内没有有机物的合成
4.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研究人员从青蒿细胞中分离了cyp基因(基因结构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外显子),其编码的CYP酶参与青蒿素合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该基因经改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CYP酶,则改造后的cyp基因编码区无K、M
B.若CYP酶的第50位氨基酸种类发生了改变,则该基因发生变化的区段是L
C.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则其互补链中=
D.该基因中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断有J、K、L、M、N
5.R﹣loop结构属于一种特殊的染色质结构,它是由一条mRNA与DNA杂合链和一条单链DNA所组成,R﹣loop可以频繁的形成并稳定的存在于基因组中.下列关于R﹣loop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R﹣loop结构与正常DNA片段比较,存在的碱基配对情况有所不同
B.R﹣loop结构中,每条链内相邻核苷酸之间以氢键相连
C.R﹣loop结构的形成导致相关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量下降
D.R﹣l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
6.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配¥的花粉50%的死亡造成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含有隐性配子的胚有50%的死亡造成
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配子的纯合体有50%的死亡造成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是含有隐性配子的极核有50%的死亡造成
二、非选择题
7.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玉米叶肉细胞中有CO2“泵”,使其能在较低的CO2浓度下进行光合作用,水稻没有这种机制.如图显示了在相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不同植物在不同胞间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各曲线代表的植物情况见表,其中人工植物B数据尚无.
(1)CO2可参与水稻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过程,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2)在胞间CO2浓度0~50时,玉米的光合速率升高,此变化除吸收利用的CO2迅速上升以外,还与有关.
(3)在胞间CO2浓度200~300之间,水稻的光合速率逐渐上升而玉米的不再变化的原因是.
(4)根据曲线①、②、③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推测,表4中人工植物B在不同胞间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曲线④)最可能是.
(5)根据表及相关信息,图中曲线②和曲线③所示光合速率的差异可说明.(6)现代工业使得大气中CO2的浓度不断提高,这一环境变化趋势更有利于.
A.水稻生长,因为超过一定的胞间CO2浓度后玉米的酶活性不再增加
B.水稻生长,因为在较低胞间CO2浓度范围内水稻的酶活性较高
C.玉米生长,因为它们的光合效率极高
D.玉米生长,因为它们拥有CO2泵.
8.目前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癌症发展包含八个阶段:细胞表面有生长因子发出细胞分裂的信号→细胞内的蛋白质中继站传递信号→胞质酶放大信号→阻碍细胞复制的刹车被释放→蛋白质检查确保DNA完好无损→其他蛋白重建染色体端部使DNA可以进行复制→新生肿瘤促进血管生成,生成促生长的血管→一些癌细胞脱离胞外基质侵入身体的其他部分.人体内大多数癌细胞都表现出较高的端粒酶活性.回答下列问题:
(1)癌症是失控,由调控的基因突变引起.
(2)调查显示人群癌症年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攀升:40岁后癌死亡率陡升,60岁后上升更快,这表明癌变是若干独立的基因的结果.
(3)阻断端粒酶合成是目前治疗癌症极有效的自然机制,恢复端粒酶抑制机制的实质是避免,从而抑制癌症的目的.
(4)研究发现,青蒿素能抗癌,并有可能彻底改变癌症的方法.研究人员从青
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检测青蒿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青蒿素浓度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①此实验中还有一组对照实验,其处理是.图1结果说明青蒿素能,且青蒿素作用的效果受的影响.
②选用青蒿素浓度为40μg/mL的培养液中培养的细胞,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如图2所示.综合两个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青蒿素通过.
9.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种动物部分细胞生命活动历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丁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
(2)若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造成丙图出现的原因是.如果丁细胞为癌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判断细胞发生癌变的依据.
(3)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细胞,丁细胞中b基因的形成原因是.(4)该生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某一正常基因发生突变,突变基因形成的异常mRNA与正常mRNA长度相同,但突变基因控制合成的多肽含有的氨基酸数比正常基因控制合成的多肽含有的氨基酸数少20个,推测多肽链变短的原因最可能是.
10.某海岛上某种二倍体昆虫有长翅、中翅、无翅三种,分别受等位基因M a、M b、M c控制,它们之间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图1是科研人员研究翅膀形态显隐性关系做的杂交实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基因M a、M b、M c在遗传中遵循定律.
(2)据图分析,M a、M b、M c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若M a对M b为显性,可表示为M a>M b,以此类推).该昆虫关于翅形的基因型有种.图1亲本的基因型为.
(3)该昆虫的X染色体上可以发生隐性突变,而突变后的个体会导致后代不同情况的出现:如突变不会引起个体死亡、突变会导致突变体全部死亡和突变体死亡一部分.控制该昆虫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图2表示经诱变处理的红眼雄昆虫与野生型纯合红眼雌昆虫交配得F1(基因N控制红眼性状,突变基因n 控制白眼性状),使F1单对交配,分别饲养,观察F2的分离情况.
①若发生隐性突变,且突变不会引起个体死亡,则F2中红眼:白眼为.
②若发生隐性突变,且突变体全部死亡,则F2中雌虫:雄虫为.
③若发生隐性突变,且突变体死亡一部分,则F2中雌虫:雄虫的值.
三、选做题【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共1小题,满分15分)
11.已知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为了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材料、试剂及用具包括:刻度移液管、比色管、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亚硝酸盐的显色剂、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等.回答相关问题:
(1)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①标准管的制备:用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
②样品管的制备: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得到样品管.
③将每个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的标准管,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记录各样品管亚硝酸
盐的含量.
(2)泡菜制作过程中产酸的细菌主要是(填“醋酸杆菌”或“乳酸菌”).(3)泡菜的制作利用了自然界中现成的菌种,人们为了达到目的还需要在实验室培养特定的微生物,下表是筛选异养型细菌的培养基配方,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从物理性质上看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其中成分X为目的菌提供.制备该培养基的一般操作顺序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
②如图A、B是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C、D是接种后培养的效果.某同学接种培养后获得图C所示效果,则其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选填“A”“B”);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检测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温度下培养,观察.
四、选做题【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共1小题,满分0分)12.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与pBR322质粒进行重组,得到的重组质粒导入牛的受精卵,使其发育为转基因牛,再通过细胞工程培育为转基因克隆牛.pBR322质粒含有两个抗生素抗性基因和5个限制酶切点(如图2).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得以表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显示的人的生长激素基因是通过人工合成的,图中①过程需要的酶是.该过程所依据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用字母和箭头表示).(2)图1中的mRNA是从人体的细胞中获取.
(3)重组质粒形成与否需要鉴定和筛选,方法是将重组质粒的DNA分子导入大
肠杆菌,通过含抗生素的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大肠杆菌的生长、繁殖情况进行判断,如图3所示:
①如果受体菌在培养基A上能生长、繁殖形成菌落,而不能在培养基B上生长、繁殖,则使用限制酶a的切点是图2中的,即目的基因插入了中.
②如果受体菌在培养基A上不能生长、繁殖形成菌落,而在培养基B上能生长、繁殖,则使用限制酶a的切点是图2中的,即目的基因插入了中.
③如果受体菌在培养基A和培养基B上都能生长、繁殖形成菌落,则使用限制酶a的切点是图2中的.
2016-2017学年江西省新余四中高三(上)第三次段考生
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所处的能量状态用ATP、ADP和AMP之间的关系式来表示,称为能荷,
公式如下:能荷=,其中AMP为一磷酸腺苷.能荷对代谢起着重要
的调节作用,高能荷时,ATP生成过程被抑制,而ATP的利用过程被激发;低能荷时,其效应相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能荷的公式组成,推测一般情况下细胞能荷数值小于1
B.细胞中ATP、ADP和AM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C.细胞在吸收Mg2+时,能荷较低
D.能荷及其调节是生物界的共性
【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分析】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 迅速转化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
【解答】解:A、根据能荷的公式,能荷=,故推测一般情况下细胞
能荷数值小于1,A正确;
B、细胞中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ATP、ADP的转化处于动态平衡中,ATP、ADP 和AM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B正确;
C、细胞在吸收Mg2+时会消耗ATP,故能荷较高,C错误;
D、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是生物界的共性,故能荷及其调节是生物界的共性,D
正确.
故选:C.
2.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富有广东特色的甜品﹣﹣姜撞奶.某同学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将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结果如下表:
根据以上结果,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20℃和100℃时未凝固,是因为酶被分解成了氨基酸
B.新鲜姜汁可能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不溶状态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60℃和80℃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可设置更多、更小的温度梯度测得最适温度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
【分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解答】解:A、在20℃时,15min后牛奶仍未凝固,是因为低温酶活性低;100℃时,15min后牛奶仍未凝固,是因为高温使酶失活,A错误;
B、题干中“用曾煮沸的姜汁(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已经失去活性)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以及在20℃和100℃时,15 min 后牛奶仍然未有凝固现象,所以可证明新鲜姜汁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不溶状态,B正确;
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运用了平行重复的原则,C正确;
D、60℃和80℃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缩小温度范围,增加温度梯度才可得到最适温度,D正确.
故选:A.
3.用14CO2“饲喂”叶肉细胞,让叶肉细胞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关闭光源,将叶肉细胞置于黑暗环境中,含放射性的三碳化合物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Oa段叶肉细胞中五碳化合物浓度有所下降
B.叶肉细胞利用14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全过程都消耗ATP和[H] C.ab段三碳化合物浓度不变的原因是14CO2消耗殆尽
D.b点后叶肉细胞内没有有机物的合成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光合作用过程:
【解答】解:A、图示中,Oa段叶肉细胞中三碳化合物浓度上升,说明消耗的五碳化合物增加,故五碳化合物浓度有所下降,A正确;
B、叶肉细胞暗反应阶段利用14CO2,其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
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其中只有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消耗ATP和[H],B错误;
C、ab段三碳化合物浓度不变的原因不是14CO2消耗殆尽,而是由于CO2被C5固定形成C3,以及C3的还原过程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
D、b点后无光照,但之前还剩余部分[H]和ATP,因此暗反应仍能进行短暂时间,即仍有部分有机物生成,D错误.
故选:A.
4.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研究人员从青蒿细胞中分离了cyp基因(基因结构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外显子),其编码的CYP酶参与青蒿素合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该基因经改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CYP酶,则改造后的cyp基因编码区无K、M
B.若CYP酶的第50位氨基酸种类发生了改变,则该基因发生变化的区段是L
C.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则其互补链中=
D.该基因中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断有J、K、L、M、N
【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本题是对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的考查,不论的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的基因都是由能够编码蛋白质的编码区和具有调控作用的非编码区组成;原核细胞基因的编码区是连续的,而真核细胞基因的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分为外显子: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和内含子: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解答】解:A、由图分析可知,若该基因经改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CYP酶,则改造后的cyp基因编码区无K和M(内含子片段),A正确;
B、若cyp基因的一个碱基对被替换,使CYP酶的第50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缬氨酸,DNA对应的碱基为148﹣150位,则该基因突变发生的区段是L(编码区
的外显子),B正确;
C、根据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G+T)/(A+C)在两条单链中是互为倒数的,
所以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G+T)/(A+C)=,则其互补链中(G+T)/(A+C)
=,C正确;
D、基因中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断有J、L、N,D错误.
故选:D.
5.R﹣loop结构属于一种特殊的染色质结构,它是由一条mRNA与DNA杂合链和一条单链DNA所组成,R﹣loop可以频繁的形成并稳定的存在于基因组中.下列关于R﹣loop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R﹣loop结构与正常DNA片段比较,存在的碱基配对情况有所不同
B.R﹣loop结构中,每条链内相邻核苷酸之间以氢键相连
C.R﹣loop结构的形成导致相关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量下降
D.R﹣l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本题属于信息题,注意题干信息“R﹣I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 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DhIA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的应用.
【解答】解:A、R﹣I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其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U﹣A、A﹣T、C﹣G、G﹣C,而正常DNA片段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T ﹣A、A﹣T、C﹣G、G﹣C,A正确;
B、R﹣loop结构中,每条链内相邻核苷酸之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R﹣I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遗传信息翻译受阻,因此相关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量下降,C正确;
D、R﹣I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其中双链DNA中的嘌呤碱基总数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但单链RNA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因此R﹣l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D正确.故选:B.
6.一豌豆杂合子(Aa )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配¥的花粉50%的死亡造成
B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含有隐性配子的胚有50%的死亡造成
C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配子的纯合体有50%的死亡造成
D .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是含有隐性配子的极核有50%的死亡造成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基因频率的计算: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解答】解:A 、Dd 植株中雌配子有A +a ,雄配子d 有50%的致死,说明雄配子是A +×a ,也就是雄配子中有A +a .所以后代各种基因型的频率: A a Aa 故后代各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为AA ::Aa :aa=2:3:1,A 正确;
B
、一豌豆杂合子(Aa )植株自交时,后代各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为AA
::Aa :aa=•1:2: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4﹣2):1(2﹣1),可能是含有隐性配子的胚有50%的死亡,B 正确;
C 、含有隐性配子的纯合体有50%的死亡,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4:1,C 错误;
D 、2个极核和1个卵细胞形成受精极核,则隐性配子的极核有50%的死亡不影响受精卵的形成,D 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7.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玉米叶肉细胞中有CO2“泵”,使其能在较低的CO2浓度下进行光合作用,水稻没有这种机制.如图显示了在相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不同植物在不同胞间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各曲线代表的植物情况见表,其中人工植物B数据尚无.
(1)CO2可参与水稻光合作用暗反应的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2)在胞间CO2浓度0~50时,玉米的光合速率升高,此变化除吸收利用的CO2迅速上升以外,还与光反应产生了较多的ATP和还原性氢有关.
(3)在胞间CO2浓度200~300之间,水稻的光合速率逐渐上升而玉米的不再变化的原因是玉米和水稻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时,对应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同.
(4)根据曲线①、②、③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推测,表4中人工植物B在不同胞间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曲线④)最可能是A.
(5)根据表及相关信息,图中曲线②和曲线③所示光合速率的差异可说明玉米的与暗反应相关酶的活性比水稻的暗反应相关酶活性低.
(6)现代工业使得大气中CO2的浓度不断提高,这一环境变化趋势更有利于
A.
A.水稻生长,因为超过一定的胞间CO2浓度后玉米的酶活性不再增加
B.水稻生长,因为在较低胞间CO2浓度范围内水稻的酶活性较高
C.玉米生长,因为它们的光合效率极高
D.玉米生长,因为它们拥有CO2泵.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C4植物叶片中,围绕维管束的是呈“花环型”的两圈细胞,外圈是由部分叶肉细胞组成的,内圈是维管束鞘细胞.在进行光合作用时,CO2首先在C4植物的叶肉细胞内被固定形成一种C4化合物,C4化合物进入维管束鞘细胞内先放出一个CO2分子,并形成丙酮酸,释放出的CO2又被C5固定形成两个C3化合物,然后C3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有机物.由此可知,C4植物的暗反应先进行C4途径再进行C3途径
【解答】解:(1)CO2可参与水稻光合作用暗反应的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2)在胞间CO2浓度0~50时,玉米的光合速率升高,此阶段发生的变化还有供给三碳化合物还原的氢增多.
(3)在胞间CO2浓度200~300之间,由于玉米和水稻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时,对应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因此水稻的光合速率逐渐上升而玉米的不再变化.(4)根据曲线①、②、③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推测,由于表4中人工植物B 叶肉细胞的来源是玉米,故表4中人工植物B在不同胞间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
(曲线④)接近于玉米(曲线①),即最可能是A.
(5)根据表及相关信息,图2中曲线②和曲线③所示光合速率的差异可说明在水稻叶肉细胞内,玉米的与暗反应相关酶的活性比水稻的暗反应相关酶活性低.(6)现代工业使得大气中CO2的浓度不断提高,这一环境变化趋势更有利于水稻生长,因为超过一定的胞间CO2浓度后玉米的酶活性不再增加.故选:A.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的固定叶绿体基质
(2)光反应产生了较多的ATP和还原性氢
(3)玉米和水稻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时,对应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同
(4)A
(5)玉米的与暗反应相关酶的活性比水稻的暗反应相关酶活性低
(6)A
8.目前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癌症发展包含八个阶段:细胞表面有生长因子发出细胞分裂的信号→细胞内的蛋白质中继站传递信号→胞质酶放大信号→阻碍细胞复制的刹车被释放→蛋白质检查确保DNA完好无损→其他蛋白重建染色体端部使DNA可以进行复制→新生肿瘤促进血管生成,生成促生长的血管→一些癌细胞脱离胞外基质侵入身体的其他部分.人体内大多数癌细胞都表现出较高的端粒酶活性.回答下列问题:
(1)癌症是细胞增殖(细胞分裂)失控,由调控细胞分裂周期的基因突变引起.
(2)调查显示人群癌症年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攀升:40岁后癌死亡率陡升,60岁后上升更快,这表明癌变是若干独立的基因突变积累效应的结果.(3)阻断端粒酶合成是目前治疗癌症极有效的自然机制,恢复端粒酶抑制机制的实质是避免重建染色体端部(或重建染色体端部使DNA可以进行复制),从而抑制癌症的目的.
(4)研究发现,青蒿素能抗癌,并有可能彻底改变癌症的方法.研究人员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检测青蒿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青蒿素浓度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