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高背压技术供热改造简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力发电厂电厂高背压供热
技术简介
时间:二O一四年十二月
火力发电厂电厂高背压供热技术简介
一、电厂高背压供热的概念及分类
电厂高背压供热及我们常规所说的电厂低温循环水供热,通过降低电厂凝汽器的真空度,提高排汽压力和温度,以提高通过冷却塔的循环水温度,达到直接供热或者经过尖峰二次加热后供热的目的。

由于这种方式不增加机组规模的前提下,回收冷源损失(即冷却塔热量),增加了供热量及供热面积,电厂效益大为增加。

随着电厂余热利用规模及范围的增加,逐渐分成以下两种情况:
1、100MW以下机组背压供热:
常常采用低真空循环水供热,机组一般可把真空值从
10KPa,提高到22-23KPa,循环水出水温度达到60度,回水温度50度。

机组几乎不作大的改动。

1台12MW机组改造可以直接供热50万平米左右,提供28MW的热量。

由于降低电厂凝汽器的真空度,所以一般情况下会造成8%左右的发电损失。

2、100MW以上300MW以下机组背压供热:
由于机组较大,供热面积大,热网都有二级站,需要的热水温度在90-110度之间,热网回水温度在55度左右,仅仅把背压提到20几个千帕,温度达不到要求,同时发电量的影响对以发电效益为主的大规模电厂来说损失较大。

我院所经历的大电厂循环水余热改造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采用溴化锂热泵技术提取电厂循环水余热:
蒸汽型吸收式热泵,是以水作为制冷剂,溴化锂作为载冷剂,蒸汽为驱动热源,把低品位热源的热量从蒸发器提取到中品位热源中冷凝机器中去,从而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应用原理是在电厂首站内设置蒸汽型吸收式热泵。

见下图,以汽轮机抽汽为驱动能源Q1,驱动机内溴化锂溶剂循环做功,产生制冷效应,回收循环水中的余热Q2。

消耗的驱动蒸汽热量Q1与回收的循环水余热量Q2一同加入到热网水中,即:热网得到的热量为Q1+Q2。

供热系数COP=(Q1+Q2)/Q2=1.7
电厂汽轮机凉水塔中排入大气的余热,通过高效蒸汽型吸收式热泵回收,将热网回水由60℃加热至90℃,通过热网加热器(高效汽
水换热器)进一步提高至110℃,供给热用户(小区换热站)。

达到冷源损失为零。

优点:电厂内部改造工作量少,供热温差差大,不影响电厂发电量。

缺点:溴化锂热泵投资巨大。

溴化锂制冷机相对寿命较短,维护工作量较大。

(2)低压转子互换技术:为了解决排气温度高和叶片颤振,采用供热期用专门设计的供热低压转子,供热结束后换回到纯凝低压转子。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30万发电机组高背压换轴供热改造技术。

优点:在设计工况下排气温度不高,不会产生颤振。

安全性高。

缺点:投资偏大,变工况时,温度略有增加(85度左右),本身抽汽量达不到要求的温度,需要其它几组抽汽提温。

每年需要例行更换转子一次。

由于循环水量的限制,高背压改造在满负荷情况下运行,因此考虑到热负荷发展的不平衡,机组不能全部改造,需要预留一台做调峰用。

二、低压转子互换技术
概念:低压缸双背压双转子互换,即:供热期间使用动静叶片级数相对减少,效率较高的低压转子,机组高背压运行;非供
热期恢复至原纯凝工况运行。

如果不换转子效率下降很多,发电量少,排气温度上升很多,叶片容易产生颤振,影响安全。

非供热期间汽轮机叶轮见下图:(纯凝运行,发电为主)
供热期间汽轮机叶轮见下图:(低压转子,排汽压力及温度提高)
一台机组300MW机组经高背压改造后,供热量达到
513MW以上,按每平方米45瓦计算,供热面积可达到1140万
平方米以上。

高背压换轴时间约为30 天,影响发电量而造成相应发电损失;若保证电厂全年发电小时数,该部分成本可以不计。

2014-12-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