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1章第3节同步课件:27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纬度H正达一年中最小值
最小值?
第十九页,共28页。
课堂探究 (tànjiū)2:
冬至日 (12月22日)时, 地球上哪些地点 的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了一年中的 最大值?哪些地 区达到一年中的 (1)南回归线极其(jíqí)以北
的地区H正达一年中最大值
最小?
(2)赤道(chìdào)以北各纬度H正 达一年中最小值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当地纬度φ ±太阳直射点纬度δ |
当太阳直射点与当地纬度位于同一半球时,用“-” 当两地(liǎnɡ dì)位于不同的半球时,用“+”。
小试牛刀1、当太阳直射20°N时,43°N的正午太 阳高度是多少?
H=90°-|43°- 20°|
= 67°
第十四页,共28页。
第五页,共28页。
太阳直射在哪个(nǎ ge)纬度?
全球昼夜有什么分布规律?
第六页,共28页。
太阳直射在哪个纬度?
全球昼夜有什么分布(fēnbù)规
第七页,共28页。
以菏泽(35.5°N)为例,分析随着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菏泽的昼夜长短及变化状况: 春分—夏至(x昼ià长zh大ì):(chánɡ dà)于夜长;昼长渐长, 夏至(xiàzhì)—夜昼秋长 长分渐 大:短 (ch;ánɡ dà)于夜长;昼长渐短, 秋分—冬至:夜昼长长小渐于长夜;长;昼长渐短,夜长渐长; 冬至—春分:昼长小于夜长;昼长渐长,夜长渐短;
第二十六页,共28页。
谢 谢!
第二十七页,共28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上节知识回顾三 昼夜长短及其变化。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圈内有极昼。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圈内有极夜。学会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
No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等地理意义。离太阳直射(zhíshè)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
小试牛刀2、已知北京的纬度为39°54′N,计算其冬至 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tà iyá ng)高度。
冬至日:H=90°-(39°54′+23°26′) =26°40′
夏至日:H=90°-(39°54′-23°26′) =73°32′
第十五页,共28页。
3、正午太阳高度(gāodù)随纬度的变化规律(二 分二至) 0°
第八页,共28页。
通过以往的学习我们可以确定: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
间做回归运动,从而产生了全球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 化。这是地球“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的结果。
同时,这种运动也导致了各地正午(zhèngwǔ)太阳高度随 季节而出现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全球各地获得的太阳辐 射存在着时、空差异,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这方面的 问题。
南极圈
南寒带
第二十五页,共28页。
总结提升:
地球(dìqiú)自转赤道(chìdào)平面
黄赤交角 地球(dìqiú)公转黄道平面
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太阳直射点 在南北回归 线间发生季 节性移动
四季的更替和 五带的划分
地球表面获得 的太阳能量存 在时、空差异 和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差异
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形成
第二十二页,共28页。
1、四北分季半球的四季更(sì替jì)的划 ①从天文含义:
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 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季节,冬季反之, 春、秋是过渡季节。 ②从气候统计的方法: 3、4、5月为春季(chūnjì),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南半 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恰好相反。
越大。H=90°-|当地纬度φ ±太阳直射(zhíshè)点纬度δ |。小试牛刀2、已知北京的纬度为39°54′N ,计算其冬至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6月22日 )时,
Image
第二十八页,共28页。
第二十页,共28页。
赵亮家6月因为感觉光线好买了一套位于一层 的住房,次年的1月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挡到了, 他感到很困惑。现在,你能帮赵亮分析一下原因吗? 如果你是一位建筑开发商,你将如何避免同样 (tóngyàng)的问题发生呢?
第二十一页,共28页。
二、四季(sìjì)的更替和五带的
划分
正午昼太夜阳((ztàhiòyuáynèg随))长高时短度间和空间的变化

43°08′
66°34′ 90°
46°52′
23°26′
冬至 (dLeabharlann ngzhì)时正 午太阳高度随 纬度有何变化 规律?
第十八页,共28页。
课堂探究1: 夏至日(6月
22日 )时, 分析地球上a、b、 c、d四点 中,哪些(nǎxiē) 点(1的)北正回午归线太(bě阳i 高度 达 大h北最u的大í到值地值ɡu了?区ī Hx一哪正ià达n)年一及年其中中以的最 些点达到一年中的 (2)赤道(chìdào)以南各
23º26´N
夏至
0º 春分
北回归线(běi huí ɡuī xiàn)
赤道
秋分 (chìdà o)
春分
23º26´S
南回归线(ná n huí ɡuī xiàn)
冬至
第三页,共28页。
上节知识(zhī shi)回顾三 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第四页,共28页。
太阳直射在哪个纬度? 全球昼夜(zhòuyè)有什么分布规
第三节 地球(dìqiú)的运动
第一页,共28页。
上节知识回顾一 黄赤交角(jiāo jiǎo) 的形成
概念(gàiniàn):黄道 面和赤道面的交角。
黄赤交角的特点 “一轴”、“两面”、
“三角度”、“三个 基本不变” 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 为 23°26′
第二页,共28页。
上节知识回顾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面的夹角。太阳高度的 最大值为90°。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 (dìfāng)时12时的太阳高 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H
90°
特点:直射点所在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离太阳 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大,地 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
第十一页,共28页。
2、正午太阳高度(gāodù)的确定(公式)
23°26′
66°34′
春、秋分时正 午太阳(tàiyáng) 高度随纬度的变 化有什么规律?
90°
66°34′
答:由赤道向两 极逐渐减小
23°26′

第十六页,共28页。
夏至时正午太 阳(tàiyáng)高度 随纬度有何变化 规律?
23°26′
46°52′
90°
66°34′ 43°08′

第十七页,共28页。
(1) P点(纬度φ )和直射(zhí shè)点(纬度 δ )不在 同一半球
N
H
O
δ
φ
·H
P
HP= 90°— ( φ+ δ )
第十二页,共28页。
(2) P点(纬度(wěidù) φ )和直射点(纬度(wěidù) δ )在 同一半球
N
·P H H O φδ
HP= 90°— ( φ — δ )
第十三页,共28页。
第九页,共28页。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四)
——正午(zhèngwǔ)太阳高度、四 季更替和五带
学习目标(mùbiāo):
学会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正午太阳高
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等地理意义。
第十页,共28页。
菏泽(hé zé)一中地理组
一、正午太阳(tàiyáng)高度
1、太阳(tà iyá ng)高度 (概角念):太阳光线和地平
第二十三页,共28页。
2、五带(wǔ dài)的划分
第二十四页,共28页。
有极昼极夜现象 无 太 阳 直 射
有 太 阳 直 射
无 太 阳 直 射 有极昼极夜现象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北回归线 (běi huí ɡuī赤xi道àn)
(chìdà o)
南回归线 (nán huí ɡuī xià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