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华慢性肾炎临床治疗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8 V ol.(10) No.17 -36-
李学华慢性肾炎临床治疗经验
Clinical experience of Li Xuehua in treating chronic nephritis
付雅丽李学华
(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100000)
中图分类号:R69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8)17-0036-02
【摘要】本文总结了李学华副主任医师通过中医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辨证论治慢性肾炎的临床经验,提出慢性肾炎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选方用药,正确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以延缓肾功能的衰退,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肾炎;李学华
【Abstract】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deputy chief physician Li Xuehua in treating chronic nephritis through in TCM, modern medical theory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as summarized. And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nephritis, treatment principl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elected drugs, correct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methods were proposed, in order to delay decay of the kidneys function,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Nephritis; Li Xuehua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8.17.016
李学华,男,副主任医师,曾跟随通州区已故著名中医孟广明先生学习多年,学习和继承了孟老先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年来不断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水平,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逐步形成了对某些病症的独到见解,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收到很好疗效。
现将其治疗慢性肾炎经验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以反复发作浮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贫血及腰酸头晕、乏力等症状为特征的临床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程长,发病前期存在一个漫长无症状尿异常,进而缓慢持续进展,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衰退。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水肿”“虚劳”的范畴。
[1]
李老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与发展与正虚邪实有关,血瘀痰浊内阻是贯穿病程的主要因素,而病情的迁延会引起肺、脾、肾等脏器虚损。
肺主一身之气,为水之上源,主卫外;肾主水,司开阖,为全身气化之根;脾主运化,升清阳降浊气,肺脾肾三脏功能运行障碍,气机运行失常,则湿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堆积,闭塞经络,变症丛生。
风邪外袭,因病人素体肺气虚弱,抗邪无力,邪气迅速入里,伤及脾肾,水液代谢受损,故发病之初多见小便不利、水肿。
湿邪郁久化热,导致病情加重或急性发作。
“血不利则为水”,瘀血又是导致水肿或水肿顽固不退的主要原因。
[2]肾脏功能包括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蛋白质的固摄作用、体内代谢产物肌酐和尿素氮等的排泄作用。
蛋白属于中医理论中的精微物质,肌酐、尿素氮则属于痰浊瘀毒范畴,而五脏精气的收藏固涩与脾、肾关系密切。
“脾主运化、升清”、“肾主收藏、固涩”,若脾胃不健运,则饮食就不能很好地转化成为精微物质;若脾不能升清,肾不能藏精,则精微物质流失,则易出现蛋白尿、血尿。
2治则及选方用药
临床可见病人素体肺睥肾三脏功能低下或久病损及三脏,最终导致水液代谢失调,气血运行受阻,从而产生湿、热、瘀等邪气,故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以肺脾肾虚损为主线,治疗时应以健脾益肾固表,调补脏腑虚损为主,活血化瘀、燥湿化痰为辅,以达到邪祛正安、标本兼治的目的。
李老师治疗该病主要从肺脾肾亏、痰浊、瘀血三方面入手,既强调专病专药,也强调一定要兼顾病人体质,调整用药角度,适当配伍他药。
临床常用方为黄芪、当归、葫芦巴、芡实、金樱子、山萸肉、巴戟天、龟甲、水蛭、三七、防己、白术、茯苓、薏苡仁。
其中当归、红景天益气养血,同时调节免疫力,增强病人体质,还有保护肾功能、调节蛋白代谢的功能。
黄芪益气固表,补肺健脾,预防反复感冒,且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加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葫芦巴、芡实、金樱子等补肾药则根据病人体质,阴阳并补,各有侧重,适当选用。
例如山萸肉、巴戟天一滋肾阴、一温肾阳,二者同用还有消除蛋白尿之作用。
慢性肾炎患者体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现代药理研究,山萸肉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肾阳亏损重者加葫芦巴、淫羊藿等助阳而不温燥之品,还可保护肾脏细胞,促进其功能恢复。
肾阴虚者则可选用山萸肉、生地黄、熟地黄、龟甲等药。
若肾病者尿中充满蛋白、红细胞可视作精关不固之象,用芡实、金樱子敛涩之。
久病入络,水蛭、三七、益母草等药活血化瘀通络,还可防止肾脏缺血。
以上两类药一通一涩,一补一泻,攻补兼施,对促进肾脏功能恢复有良好作用。
水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10卷第17期 -37-
本病机属大肠传导失常,发病与肺、肝、脾、肾、胃等有关。
便秘的治疗要遵“六腑以通为用”之旨,滋阴清热、益气养血、补肾润肠、导滞通便,待腑浊下行,中州有健运之机,则心阴下降、肾液上承、肺气肃降、肝气疏泄,腑气通畅,便秘得除。
大便不通,以硝、黄攻之,此为常法,但老年人、虚人、气血虚衰者,要特别注重脏腑功能的调治,根据不同的原因,结合全身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不能一味攻下,若进攻伐之剂,必然虚上加虚,导致虚虚之虞,变生他证,故硝、黄等峻品忌长期久用,常投以肉苁蓉、当归、麻仁之品以补肾养血润燥[9]。
《景岳全书·秘结》告诫我们:“凡属老人……多有病为燥结者……皆须详察虚实,不可轻用芒硝、大黄、巴豆……今日暂得通快,而重虚甚虚,以致根本日竭,则明日之结必将更甚,愈无可用药矣。
”
治疗便秘宜对症治疗,审因求本,从根论治,不能仅靠药物,必须综合治疗,包括饮食粗纤维食物、定时排便、避免精神紧张、适当运动锻炼等。
摄养合理、起居规律、劳逸结合、调畅情志,则气机调畅,大肠传导正常,自无便秘之患。
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便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安全性,能够明显提升其整体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罗云坚,黄穗平.消化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郝志颖.中医辨证治疗便秘8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4,6(30):66-67.
[3]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S].胃肠病学,2006, 11(12):761-765.
[4]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249-256.
[5]孔林.老年便秘的中医治疗[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71-72.
[6]樊冬梅,欧志穗,刘友章.调肠健脾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气秘35例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7,39(10):33-35.
[7]李毅平,王健,李勇,等.芪榔合剂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7):1043-1044.
[8]刘艳华,任喜洁,宫晓燕,等.任继学教授治疗疑难杂症医案二则[J].中医药信息,2008,25(1):51-52.
[9]陈泽霖.名医特色经验精华[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7:31-32.
编辑:李堉琳编号:EA-4171103016(修回:2018-06-16)
肿者可加防己、白术、茯苓,取《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之意,益气健脾利水消肿,同时中药药理研究提示,防己有预防脏器纤维化的作用。
肾病久者多有痰浊,可加用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薏苡仁等药清热解毒、化浊利湿。
诸药合用,补气健脾益肾、养血活血、化湿利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增强患者全身以及肾脏局部防御功能,改善肾脏的血液供给,利尿化浊排毒,减轻肾脏代谢负担。
3慢性肾炎的预防及调护
一切肾炎都可发生发展至慢性肾小球肾炎。
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与发展,则最终会形成慢性肾功能衰竭。
因此,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必须提倡及早发现、早期治疗。
中药治疗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其防病抗病能力,对延缓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3]同时,慢性肾炎患者平时的预防及调护对延长患者存活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调养:①预防感冒。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侵袭易使诸病加重。
②控制饮食结构,忌食辛辣肥甘及寒凉之品,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重身体代谢负担。
③规律生活,远离烟、酒。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同时也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④调摄情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压力过大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⑤定期检查,巩固治疗。
如果能及时去除加重因素,并给予正确的治疗和预防,大部分患者肾功能的衰退可延缓,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29.
[2]庄灿.中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浅议[J].陕西中医,2012,33(1):126-127.
[3]吴金玉,张伟,等.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J].河南中医,2012,32(2): 182-183.
编辑:田杏茹编号:EA-4170712087(修回:2018-06-17)
(上接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