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对乳腺肿物的诊断价值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
与普通超声对乳腺肿物的诊断价值比较
田颖颖,朱冬明*
(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江苏苏州 215011;2.苏州科技城医院,江苏苏州 215011)【摘要】目的 对比乳腺肿物诊断中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普通超声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检出乳腺肿块的患者86例进行研究,先后接受普通超声、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诊断,比较结果。
结果 利用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肿物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超声,经普通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82.56%,低于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90.70%。
结论 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肿物的准确率要高于普通超声,更值得推广。
【关键词】乳腺肿物;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普通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06.138.02
乳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发生率最高的一类女性恶性肿瘤,女性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做好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1]。
当前可用于乳腺肿块检查的方法有多种,本研究具体比较普通超声以及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在乳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检出乳腺肿块的患者86例进行研究,全部患者都经穿刺病理检查确诊。
患者年龄平均为(49.28±6.36)岁,年龄分布区间为20~71岁,肿块直径平均为(1.74±0.91)cm,直径区间为0.4~4.4 cm。
全部患者乳腺肿块均排除肿物过大,突出皮肤表面;肿物造成明显疼痛,存在乳腺假体,无法耐受压力;处于哺乳期;乳腺皮肤表面存在感染灶。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先后接受普通超声、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检查,其中普通超声检查选择Siemens Acuson S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9L4探头,探头频率设置为5~14 MHz。
检查时患者保持面朝上平躺,通过纵切面、横切面、扇形切面对各个乳房象限进行扫查,特别要扫查腋尾部以及腋窝部位。
对肿块的大小、边界、方向、形态、钙化、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等进行密切观察。
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肿块血流状态实施检测。
通过脉冲多普勒进行取样,对肿块动脉血流收缩期的阻力指数、峰值流速进行测量。
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检查选择Siemens Acuson S2000型ABVS系统,选择14L5BV高频线阵探头,探头频率设置为5~14 MHz,设置中心频率为11 MHz,扫查深度最大6.0 cm,扫查长度16.8 cm,视野宽度15.4 cm。
检查时患者保持面朝上平躺,按照乳房大小确定仪器预设条件,叮嘱患者保持平静呼吸,扫描练车乳腺的正位、内侧位以及外侧位,如果乳腺体积较大,结合实施上下位扫查。
每个方位进行1分钟的扫查,图像采集时候控制层距0.5 mm。
完成扫查后传输数据到影像数据处理系统实施三维重建,得到乳腺冠状面、矢状面的整个图像,观察乳腺肿块出现的位置、形态、大小、方向、边界、钙化、后方回声特征、回声类型、“汇聚征”等。
1.3 诊断标准
两种方法下的诊断结果都依据BI-RADS诊断分类标准实施分级诊断,0级:资料不全,需结合其他检查再评估;1级,异常不明显;2级,良性病变;3级,怀疑良性病变;4级,怀疑恶性;5级,高度怀疑恶性;6级,病理证实恶性。
良性:BI-RADS1~3级,恶性:BI-RADS4~6级。
1.4 统计方法
由SPSS 19.0对获取数据开展分析,[n(%)]表示文中计数资料,x2检验,P<0.05表明对照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病理结果
86例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有36例为良性,50例为恶性,其中恶性肿块中有1例为髓样癌,1例为黏液癌,6例为导管原位癌,42例为浸润性导管癌。
良性肿块中有1例为不定形胶冻样物质,1例为脂肪坏死结节,1例为浆细胞性乳腺炎,2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为乳腺腺病,21例为纤维瘤。
2.2 两种方法检出乳腺肿块情况
普通超声检查86例乳腺肿块成功检出80例,检出率93.02%;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检出乳腺肿块85例,检出率98.84%,两组检出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有1例没有检出,为良性乳腺腺病,病灶直径0.7 cm。
普通超声有6例没有检出,包括恶性4例以及良性2例,良性2例中纤维瘤有1例,乳腺腺病有1例;恶性4例中导管原位癌有1例,浸润性导管癌有3例,病灶直径在0.4~1.5 cm之间,平均病灶直径(1.1±0.6)cm。
2.3 两种方法与病理结果比较
普通超声诊断符合病理结果的有71例,另外15例不符合,符合率82.56%。
其中9例经普通超声诊断为恶性的患者,病理检查确诊为良性,包括纤维瘤2例,乳腺腺病4例,脂肪坏死结节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不定形胶冻样物质1例;5例经普通超声诊断为良性的患者,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包括浸润性导管癌2例,髓样癌1例,导管原位癌2例。
通讯作者:朱冬明(下转144页)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评分(x±s)
组别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对照组接受治疗前20.23±6.7838.55±5.0948.32±6.09接受治疗后13.62±8.1663.13±3.5767.27±8.52
观察组接受治疗前19.17±5.4537.82±5.6847.31±5.02接受治疗后9.52±6.3873.31±4.5978.35±7.31
3 讨 论
在面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治疗时,多数治疗方案均强调早期治疗以及综合治疗,即在采用综合治疗的情况下,越早进行康复治疗,其治疗效果越好。
不仅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而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
此外,缺血性脑卒中作为一种致病原因较为复杂的疾病,所以在面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治疗时,采用单一的治疗措施难以起到显著治疗效果[2]。
综上所述,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早期干预的过程中应用针灸治疗以及联合通络扶正汤,不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而且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偏瘫状态、日常生活能力,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孔立滨.针灸联合通络扶正汤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干
预中的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0):242-243. [2] 杨雪.通络扶正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疗效观
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6):128-129.
本文编辑:王雨辰
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诊断符合病理结果的有78例,另外8例不符合,符合率为90.70%。
其中有7例经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诊断为恶性,经病理诊断显示为良性,包括乳腺腺病3例,纤维瘤2例,脂肪坏死结节1例,不定形胶冻样物质1例。
1例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诊断为良性,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为浸润性导管癌。
3 讨 论
本研究利用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肿物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超声,5例普通超声检查没有发现的病灶经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均成功检出,病灶直径均在1.5 cm以下。
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可以对横切面扫描进行自动连续,系统能够同步获取乳腺整个冠状、矢状面图像,可以将乳头至胸肌乳腺腺体的所有层面均显示出来[2]。
每次应用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进行扫查能够获取的容积数据最大为16.8 cm×15.4 cm×6.0 cm,重建图像层厚最小为0.5 mm,断层间距为0.5~8. 0mm。
基于这些特点,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可以准确发现腺体周围病变、小体积病灶,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漏诊率。
相比之下,普通超声的操作主要通过局部切面现象、手动切面显像进行,由于技术方面存在限制,所以不能完成多层面自动全断层扫描。
另外,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具有较高分辨率,能够获得细微图像,每个层面都能够给予多层面显示,经移动光标保证定位的精确性。
一些乳腺肿块存在比较严重后方衰减,利用普通超声不能将肿物后方边界、腺体结构清晰显示出来,而利用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除了可以将乳腺肿物内部结构显示出来,同时可以将,肿物的边界、周围腺体组织、导管内部病变、扩张的导管走向清晰显示出来[3]。
本研究经普通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82.56%,低于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90.70%。
综合对比普通超声和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能够实现自动三维重建,得到乳腺冠状面、矢状面以及横断面图像,可以脱机工作,能够随时读图,具有良好重复性,不会受到认为因素的明显影响。
第二,获得的冠状面图像可以使临床诊断乳腺中午具备更多有用信息,能够获得和外科手术一样的视野。
第三,工作站能够对病灶进行自动精确定位,可以将肿物的内部结构以及形态清晰显示出来,能够了解肿物和临近组织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乳腺肿物的临床诊断中应用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的价值更为明显,更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其佳,赵玉珍,阳练,等.乳腺超声自动容积成像技术与钼靶
诊断乳腺肿物的对比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32(9): 783-786.
[2] 谭艳娟,包凌云,黄安茜,等.乳腺恶性肿瘤冠状面汇聚征与临床
病理学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7):587-589.
[3] 朱丽萍,张小红,陈娟,等.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与超微血
管成像技术在乳腺影像学和报告数据系统3级和4级乳腺肿物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8):1144-1146.
本文编辑:王雨辰
(上接1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