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 欺瞒(mán)伶俐(líng)恐吓(xià)
B . 魁梧(kuí)赔偿(cháng)乞丐(gài)
C . 胚子(pī)洋溢(yì)坎肩(kǎn)
D . 崽子(zǎi)咳嗽(ké)契诃夫(kē)
2. (2分)(2016·仙桃)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暑假期间,琴台音乐厅将推出多场精彩纷呈的演出。

B . 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最终以阿尔法围棋4:1击败拥有14个世界冠军头衔的韩国天王李世石告终。

C . 荣获“年度慈善人物”称号的,既有濮存昕、曹德旺、姚明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有邓迎香这样的普通劳动者。

D . 作家曹文轩获得“安徒生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人们对此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3. (2分)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使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B .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在深入开展“自主管理、自觉养成、自我成长”的主题活动。

C . 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D . 各种“抢红包”活动吸引万千公众疯狂参与的原因是由于其玩法快速、新鲜、刺激。

4. (2分) (2017八下·博罗月考) 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排序最适合的一项是()
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饱含早春气息的柔风,;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

①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②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
③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④澎湃青春的热枕和血液
A . ②①③④
B . ③②①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①②③
5. (2分)(2017·咸安模拟)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价值观是力量”。

B . “挑衅”“炫耀”“目空一切”“油嘴滑舌”(这四个词语的感情色彩相同。


C . “雨后春笋”“感谢生命”“提纲挈领”“非常坚强”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 .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直到最后升华自己。

”这句话没有语病。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9分)
6. (9分) (2017七下·莆田期末) 古诗文默写。

(1)
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3)
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4)
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5)
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6)
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7)
宣室求贤访逐臣,________。

(李商隐《贾生》)
(8)
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

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________,________。


三、对比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陆游的家训
后生才锐①者,最易坏。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之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乙】诸葛亮的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④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才锐:才思敏捷,锋芒毕露。

②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③淫漫:荒淫,怠惰④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1)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每句标一处。

①不可以为喜也
②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
(2)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夫君子之行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冶性________
③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________ ④毋贻后悔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①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②非学无以广才
(4)
陆游和诸葛亮在家训中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观点?(选用原文回答)
(5)
他们都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阐明自己观点的?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8. (15分)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小题。

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①近日,第三十五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遥感专家参加了会议,这也是该会议发起50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这说明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发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②遥感技术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是指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辐射或散射的可见光、红外、微波电磁波,从而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科学技术。

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现,让人类仿佛拥有了另一双可以无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③今年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部署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在李克强身后挂着一幅芦山县震后航空影像图。

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提供的。

遥感作业时间是4月20日11点,距离地震发生刚刚过去3个小时。

那么科研人员怎么利用遥感技术评估判断地震灾情呢?
④遥感地球所航空遥感中心主任李震说:“遥感航拍得到的高分辨率影像,能请楚地辨识建筑物、道路、河流、车辆等地面信息。

科研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震前的遥感观测数据比对,就能够判断建筑物和道路的受损情况,道路上堆积的滑坡物大小、滑坡的土方量等等,发现潜在的山体垮塌、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并确定财产损失的基本情况,确定救援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等。

”总之,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估灾情,具有定位准,速度快的特点,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灾情数据,服务抗震救灾。

⑤今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发生了数次极端强雾霾事件,主流观点认为,污染物排放量大,静稳天气、扩散条件不利,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贡献叠加等是导致强雾霾事件的主要原因。

遥感地球所陈良富研究员基于遥感卫星观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提出,除了人为排放引起的本地污染浓度上升这一内在原因外,水汽、浮尘是造成雾霾来袭、能见度急剧下降的重要外部原因。

⑥目前,对雾霾主要靠地面监测,但地面监测站只能监测地上几米高范围内的PM2.5数值。

而灰霾随高度变化,分布不一样。

利用激光遥感手段能获得霾的垂直分布情况,反映整个区域霾的二维甚至三维情况。

如果不科学地认识极端强雾霾的发生机理,就容易判断错误,认为都是由排放的污染物引起的,在治理上进入误区。

要得出科学判断,仅凭地面一种观测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卫星遥感观测手段来补充,更全面容观地掌握大气污染状况。

⑦另外,遥感技术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应用遥感技术,美国考古学家发现了沉没海底数千年的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希腊考古学家用红外像片在科林斯湾发现了公元前373年毁于地震的古城“Hekike”;遥感地球所郭华东课题组利用雷达遥感技术发现了阿拉善高原干沙覆盖下的古河湖串联系统和明、隋古长城……遥感技术也十分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它的优势在于能获得物体的三维图像。

若能及早对文化遗产进行三维扫描,将来就可按照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复原。

更重要的是,科学家还能依据这些数据分析破坏发生的原因,如温度、风力、湿度等,从而指导文物部门进行更加精细的修复。

⑧总之,近些年,我国遥感技术发展迅速,在等方面广泛应用。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5月13日有删减)
(1)请联系全文内容,将第⑧段空白部分补充完整。

(2)本文主要讲了遥感技术在哪些方面的应用?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①人类目力有限,遥感技术的出现,让人类仿佛拥有了另一双可以无限感知地球的“千里眼”。

(为什么说遥感技术是“千里眼”?)
②这幅影像图对抗震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划线词为什么不能删去?)
(4)第⑦段中列举美国、希腊、中国等国专家应用遥感技术的事例有何作用?
(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历经东西魏至宋,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

它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
余座,造像10万余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

最小的仅有2厘米。

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

但其风化侵蚀严重,如何加以保护一直是个难题。

问题:请谈谈如何利用遥感技术解决这个难题。

9. (20分)(2012·泰州) 阅读北齐的《回家的日子》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回故乡的路再短,感觉也很长,是如潮水般的思念拉长了回家的路。

从定好日子回家开始,心灵已经上路。

从这一刻起,想家的心绪如同进入汛期的河水,每时每刻都在上涨,一次比一次强劲地撞击胸膛。

但是很奇怪,每次见到母亲之前,我总觉得自己见到母亲的那一刻定会情感决堤。

可每当看见母亲,我情感的浪潮就一下子变成了舒缓的河水。

②听父亲说,从得到我要回家的信儿开始,母亲的话明显多了,一天不知道要念叨多少回:“儿子要回来了,儿子要回来了。

”父亲常开玩笑说,你妈把见到你当做上场比赛了﹣﹣越临近越兴奋。

可母亲每次见到我,都很淡定,就好像我是这天上午刚出门似的。

人说母子连心,看来这话多少有点道理,要不然,我的情感变化怎么与母亲一样呢!
③只要我提前打电话告诉母亲到家的时间,我到家时总是见到母亲在院门边择菜。

每回母亲总是以这种方式等待她的儿子。

如果实在等得太着急了,她也不会到路口去张望,就是想出去看看,也一定找个由头。

有次我比预计时间晚到家七八个钟头,母亲往路口的小店跑了好几趟,不是买袋盐就是买瓶酱油。

来回十来分钟的路,母亲都要走上半个多小时。

④母亲见到我,连忙站起来,双手在围裙上揩了又揩,问声“回来了”,语气很平常。

我发现,即使我离家再久,母亲也不会像别的母亲见到孩子那样拉着我的手左看看右瞧瞧,她好像从不细细打量我。

就是近几年她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了,也从不会离我很近,我也没发现她特意看看我。

可我身上的一点点变化,母亲总能看得出。

⑤母亲笑得很甜,皱纹爬满了脸,如风吹过水面。

没等我走近,母亲就先进了屋去了厨房,忙着为我做吃的。

⑥我站在母亲身后,发现母亲的白发又多了,个头好像又矮了些。

我想抱住母亲,可抬起的手却是在抹眼角。

我心里酸酸的,眼眶里湿湿的。

我对母亲说,妈,别忙活,说说话吧。

母亲说,没什么忙的,不耽搁说话的。

每到这时候,都是我先说离家这些日子的事,然后母亲会说家里的事。

这些话,平常电话里都是说过的,可我们还是像第一次说那样津津有味。

母亲几乎没有闲的时候,手里总是有忙不完的活儿。

我每次回家与母亲的交流,多半是这样进行的。

有时我在看书或写作,母亲会坐在离我不远不近的地方,或择菜,或叠衣服,我不说话,她就静静地坐着。

有时我想和她说话,她会说,你忙你的,我坐在这儿就好。

我知道,母亲只要我在她的目光里,她就很知足。

而每到这个时候,我心里就会特别空灵安详。

⑦我为母亲梳头、剪指甲、洗脚捏脚和按摩,让她试穿我给她买的新衣,帮着她提提肩拽拽衣角。

这时,母亲会有些不好意思,我的动作也有些笨拙。

对我而言,这与其说是为母亲做点事,还不如说是我在借以品味当年母亲为我做这些事时的感受。

⑧每次回家,看我带着东西,见我帮着做这做那,母亲都会说,人回来了比什么都好。

儿子长大了,母亲不图别的,只希望儿子平平安安,能回到她身边看看、说说话。

母亲没想过回报,当然,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母亲那醇
厚的爱。

⑨无论离家多长时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回家的日子总是这么平常,在家里的生活,是最没有故事的。

可在家里,回到母亲身边的日子,因为平淡而可亲。

⑩一跨出家门,我就开始想家;一走出母亲的视线,我就想母亲。

从这一刻起,念家的种子就落入心田,每天都会生长。

(有删改)
(1)
文中多处写到“母子连心”的默契,请一一概括出来。

(2)
联系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①母亲见到我,连忙站起来,双手在围裙上揩了又揩。

②一跨出家门,我就开始想家;一走出母亲的视线,我就想母亲。

(3)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⑦段中的划线句子。

(4)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我背向着父亲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

……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

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邹韬奋《我的母亲》,有改动)
本文和上面的链接材料都以歌颂母爱为主题,有人认为可以删除其中有关父亲的文字,你不赞同这种观点,请分别陈述理由。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
10. (10分)(2017·东营) 名著阅读。

上了讲台,把颤抖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的抬起头来。

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的竖直了背,仰着脸,在看他。

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

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咳嗽了两声。

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
以上文字选自________作家的长篇小说《________》,选文中“他”这一人物名叫________。

小说通过________、________ 等情节内容,塑造了这一守家而又爱国、软弱忍从而又不屈抗争的特定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六、作文 (共1题;共1分)
11. (1分) (2018八上·安达月考)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只有经历炼狱的劫难,
才能磨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淌过鲜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享誉世界的绝唱;只有不懈努力,才能拨开云雾,见到彩虹;只有经过挑战,才能磨炼意志,实现梦想。

请以“挑战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自我、困难、权威、权限”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③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发感情,也可以展开想象,编写故事等;④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可用字母代替)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9分)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三、对比阅读 (共1题;共11分)
7-1、
7-2、
7-3、
7-4、
7-5、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8-1、
8-2、
8-3、
8-4、
8-5、
9-1、
9-2、
9-3、
9-4、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
10-1、
六、作文 (共1题;共1分)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