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P ATP
11
编辑ppt
第1阶段: ⑴ 葡萄糖被磷酸化形成6-磷酸葡萄糖(G-6-P)
需ATP供能,第一个限速步骤,不可逆。
由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催化。
己糖激酶:第一个调节酶,
受6-磷酸葡萄糖的别构抑制。
12
编辑ppt
已糖激酶I、II、III 葡萄糖激酶
分布
不同组织
肝脏
底物
G、F等
G
对G的亲和力 Km低,亲和力高 Km高,亲和力低
场所:细胞质
催化酶:由10种酶催化,关键酶是己糖激酶、磷酸果 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大部分过程中都需要Mg2+。
9
编辑ppt
准备阶段(The preparatory phase of glycolysis)
10
编辑ppt
实施阶段(The payoff phase of glycolysis)
ADP ATP
唯一直接产生高能磷酸键的反应(底物磷酸化) 哺乳动物:GTP;植物和细菌:ATP
74
编辑ppt
⑥琥珀酸氧化成延胡索酸
第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丙二酸是很强的竞争性抑制剂
75
反丁烯二酸
编辑ppt
⑦延胡索酸生成L-苹果酸
反式加成,生成L型苹果酸。
76
编辑ppt
⑧ L-苹果酸生成草酰乙酸
第四个氧化还原反应
E2
E2
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
5.氧化FADH2,生成NADH。
FADH2-E3 + NAD+
FAD-E3 + NADH + H+
61
编辑ppt
反应过程
62
编辑ppt
63
编辑ppt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调节
a.变构调节:乙酰CoA抑制E2, NADH抑制E3
b.共价修饰调节:丙酮酸脱氢酶激酶
磷酸化失活;胰岛素和Ca2+促进其失去磷 酸化,使其活性增加。
第二个底物水平磷酸化
第三个限速步骤,不可逆
29
编辑ppt
1.2 糖酵解过程中ATP的生成和消耗
2 ATP + 2 NADH ↓
3~5ATP
葡萄糖 + 2ADP + 2Pi +2NAD+ →
2丙酮酸 + 2ATP +2NADH +2H+ + 2H2O
30
编辑ppt
糖酵解途径
31
ADP ATP
ADP ATP
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通过柠檬酸循环被氧化分解为 CO2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由英国生化学家Hans Krebs发现
46
编辑ppt
47
编辑ppt
48
编辑ppt
49
编辑ppt
柠檬酸合酶
50
编辑ppt
2.1.2 丙酮酸→乙酰辅酶A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在线粒体内,不可逆反应
51
编辑ppt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
2乙酰CoA+NAD++2H2O →琥珀酸+2CoASH+NADH+2H+
果糖2,6-二磷酸
果糖6-磷酸
41
果糖1,6-二磷酸
编辑ppt
①ATP
即是底物,也是别构抑制剂,使酶对F-6-P 亲和力降低。
AMP是别构激活剂
42
编辑ppt
② 柠檬酸 酶的抑制剂:反馈抑制 (feedback inhibition) ③被H+抑制 可防止肌肉中形成过量的乳酸而使血液酸中毒。
43
编辑ppt
④果糖2,6-二磷酸
别构激活剂,增加对底物 的亲和力。
F-6-P
PFK2
F-2,6-2P
果糖-2,6-二磷酸酶
磷酸果糖激酶-2(PFK-2 或FBPase-2) 双功能酶 受胰高血糖素的调控
44
编辑ppt
⑶ 丙酮酸激酶的调控
控制糖酵解的出口
果糖1,6-二磷酸:别构激活
起活化作用,与磷酸果糖激酶协调,加速酵解。
72
编辑ppt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
α-酮戊二酸脱氢酶(E1) 转琥珀酰酶(E2)——核心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E3)
酶的辅助因子:
NAD+——VPP
FAD ——VB2 辅酶A(CoA)——泛酸
硫胺素焦磷酸(TPP)——VB1 硫辛酰胺——硫辛酸
Mg2+
73
编辑ppt
⑤琥珀酰CoA→琥珀酸
30或32 1.5或2.5
+5
+5 +5
+3 +5
P编辑1p0p7t
2.3 柠檬酸循环的调控
柠檬酸合酶: 抑制: ATP和NADH ,琥珀酰CoA,柠檬酸 激活: ADP
异柠檬酸脱氢酶: 抑制: ATP 激活: ADP,Ca2+
α-酮戊二酸脱氢酶
抑制: NADH ,琥珀酰CoA
激活: Ca2+
⑸ 磷酸二羟丙酮异构成3-磷酸甘油醛
1
1
2
2
3
3
20
编辑ppt
准备阶段共消耗2分子ATP,产生2分子3-磷酸甘油醛.
1
2 3
1
4
4
2
5
5
3
6
6
1
1
2
2
3
3
原来葡萄糖的3,4位
2,5位
21
1,6位
3-磷酸甘油醛的1位
2位
3位
编辑ppt
第2阶段:
⑹ 3-磷酸甘油醛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1,3-DPG)
第22-23章 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
1
编辑ppt
1 糖酵解
1.1糖酵解(glycolysis) : 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进行分解,形成2分子
丙酮酸并提供能量(ATP)的过程。
它是各种生物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的 共同代谢途径。
2
编辑ppt
3
编辑ppt
4
编辑ppt
5
编辑ppt
6
编辑ppt
7
辅酶NAD+
22
编辑ppt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作用机理 磷酸解作用
高能中间产物
23
P75 编辑ppt
⑺ 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
第一个底物水平磷酸化
24
编辑ppt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
在底物氧化还原过程中,分子内部能量重新 分布,使无机磷酸酯化形成高能磷酯键, 后者在酶的作用下将能量转给ADP,生成 ATP。
三个不可逆反应:
己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 丙酮酸激酶
39
编辑ppt
⑴ 己糖激酶的调控
控制糖酵解的入口
G 己糖激酶 G-6-P
-
己糖激酶同功酶中除葡萄糖激酶外,都受到葡萄糖-6-磷酸的抑制。
40
编辑ppt
⑵ 磷酸果糖激酶的调控
磷酸果糖激酶(PFK-1 ,Phosphofructokinase-1 ) 糖酵解中最关键的限速酶。
编辑ppt
糖酵解途径
动画
8
ADP ATP
ADP ATP
编辑ppt
糖酵解:
葡萄糖 + 2ADP + 2Pi +2NAD+ →
2丙酮酸 + 2ATP +2NADH +2H+ + 2H2O
两个阶段:
准备阶段(前5步):葡萄糖→2个磷酸三碳糖+消耗2ATP 实施阶段(后5步):2个磷酸三碳糖→2丙酮酸+产生4ATP
丙酮酸脱氢酶(E1) 二氢硫辛酸转乙酰酶(E2)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E3)
酶的辅助因子:
NAD+——VPP
FAD ——VB2 辅酶A(CoA)——泛酸
硫胺素焦磷酸(TPP)——VB1 硫辛酰胺——硫辛酸
Mg2+
52
编辑ppt
大肠杆菌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组成
丙酮酸脱氢酶
二氢硫辛酰胺 乙酰转移酶 二氢硫辛酰胺
•含硫的噻唑环和含氨基的嘧啶环。
37
编辑ppt
糖酵解的能量变化
无氧时:生成乳酸或乙醇,只产生2个ATP
有氧时:
2个NADH经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进入 呼吸链可产生5个ATP,共产生7个ATP;
骨骼肌和脑组织中:
NADH要进入线粒体经过甘油磷酸穿梭系统 ,
共产生5个ATP。
38
编辑ppt
1.4 糖酵解的调控
83
编辑ppt
柠檬酸合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
84
编辑ppt
2.4 柠檬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主要:供能 为生物合成提供中间物。 三大营养物质的最终代谢通路。 是CO2的重要来源之一。
两用代谢途径
85
编辑ppt
两用代谢途径
代谢枢纽
86
编辑ppt
87
编辑ppt
回补反应: 酶催化的补充TCA循环中间代谢物的供给的
25
编辑ppt
⑻ 3-磷酸甘油酸变成2-磷酸甘油酸
需Mg2+参加。
26
编辑ppt
2,3-bisphosphoglycerate: both a coenzyme and an intermediate
27
编辑ppt
⑼ 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
28
编辑ppt
⑽ PEP转变成丙酮酸
丙酮酸脱氢酶
羟乙基-TPP
58
编辑ppt
59
编辑ppt
2.羟乙基被氧化成乙酰基,转移给硫辛酰胺。由E2催化。
E2
E2
羟乙基-TPP
乙酰-二氢硫辛酰胺
3.乙酰基转给辅酶A形成乙酰辅酶A。由E2催化。
E2
二氢硫辛酰胺
E2
乙酰转移酶
Mg2+
60
乙酰辅酶A 编辑ppt
4.氧化硫辛酰胺,生成FADH2。由E3催化。
编辑ppt
1.3 丙酮
酸32 的去路
编辑ppt
① 生成乙酰辅酶A
有氧时
33
编辑ppt
② 生成乳酸
厌氧菌或肌肉由于剧烈运动而造成暂时性缺氧等。
34
编辑ppt
糖酵解中NAD+的再生
35
编辑ppt
③ 生成乙醇
酵母细胞
脱羧,辅酶:焦磷酸硫胺素(TPP) 脱氢,NADH
36
编辑ppt
TPP(硫胺素焦磷酸)
7ATP(or 5ATP)+ 12.5ATP×2=32ATP(or 30ATP)
81
编辑ppt
2.2能量计算- 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
细胞液
线粒体 线粒体
82
1 ATP 1 ATP
1 ATP 1 ATP
6C
NADH 1.5或2.5 +3 或5
3C
2×
NADH 2.5
NADH 2.5 NADH 2.5 1 GTP(ATP) FADH2 1.5 NADH 2.5
脱氢酶
缩写 E1 E2
E3
辅基 TPP 硫辛酰胺
FAD
催化反应 丙酮酸氧化脱羧
将乙酰基转移到 CoA
将还原型硫辛酰胺 转变为氧化型
53
编辑ppt
54
编辑ppt
4个亚基
二氢硫辛酸转乙酰酶:24个亚基(3个8聚体)(Science,1992)
55
编辑ppt
56
编辑ppt
57
编辑ppt
反应过程
1.脱羧,生成羟乙基TPP,由E1催化。
⑶ 6-磷酸果糖磷酸化成1,6-二磷酸果糖(F-1,6-2P)
需ATP供能,第二个限速步骤,不可逆,Mg2+参加。
17
编辑ppt
⑷ F-1,6-2P裂解成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
1 2 3 4 5 6
18
1
4
2
5
3
6
编辑ppt
A ketone
1 2 3
An aldehyde
4 5 6
19
编辑ppt
抑制
受G-6-P抑制
不受G-6-P抑制
用途
主要用于糖的分解 主要用于糖的合成
13
编辑ppt
两方面意义:
糖经磷酸化后容易参与代谢;
保糖机制:磷酸化糖不能透过细胞质膜。
14
编辑ppt
葡萄糖
诱导契合
15
编辑ppt
⑵由6-磷酸葡萄糖异构化成6-磷酸果糖(F-6-P)
2 1
磷酸葡萄糖异 构酶
16
编辑ppt
前馈激活(feed-forward activation) ATP:别构抑制
丙氨酸:别构抑制
丙酮酸转氨生成,表示生物合成过剩。
45
编辑ppt
2 柠檬酸循环
2.1 柠檬酸循环途径
2.1.1 基本概念
柠檬酸循环:(citrate cycle,三羧酸循环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循环,Krebs循环)
共有4步脱氢反应,生成3个NADH 和1个FADH2 进 入呼吸链。
柠檬酸循环严格需氧。
80
编辑ppt
从乙酰CoA开始
(7) (4),(6),(10) (8)
GTP 3NADH 1FADH2
1ATP 3×2.5ATP
1.5ATP
10ATP
从丙酮酸开始 2.5+10=12.5ATP 从葡萄糖开始
反应。
丙酮酸+CO2+ATP+H2O→ 草酰乙酸+ADP+Pi+2H+
丙酮酸羧化酶:激活剂——乙酰-CoA
88
编辑ppt
3 乙醛酸循环
存在于植物和微 生物中。
P159
89
编辑ppt
草酰乙酸+乙酰CoA → 柠檬酸 → 异柠檬酸 ↓异柠檬酸裂解酶
琥珀酸+乙醛酸 +
乙酰CoA ↓
苹果酸 ↓
草酰乙酸
64
编辑ppt
2.1.3 柠檬酸循环途径
线粒体基质
由8种酶催化完成。
由乙酰辅酶A和草酰乙酸缩合开始,经过一连串反 应使一分子乙酰基完全氧化,再生成草酰乙酸而完成 一个循环。
每循环一次,经历两次脱羧,使乙酰辅酶A氧化生 成CO2和水。
65
编辑ppt
柠檬酸合酶
66
编辑ppt
67
编辑ppt
① 柠檬酸的合成
77
编辑ppt
柠檬酸循环
柠檬酸合酶
78
编辑ppt
三羧酸循环的总反应式
CH3COSCoA+3NAD++FAD+GDP+Pi+2H2O 2CO2+3NADH+3H++FADH2+GTP+CoASH
79
编辑ppt
2.1.4 柠檬酸循环的特点
线粒体基质。
加入2C以2个CO2释放,参与反应的物质没减少。 消耗了两个水。
柠檬酸合酶
反应不可逆,第一个调节酶。
68
编辑ppt
构象改变
二聚体
69
草酰乙酸
乙酰-CoA
编辑ppt
②异柠檬酸的生成:两步均为可逆反应
70
编辑ppt
③ 异柠檬酸被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