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新邵三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卷生物试卷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新邵三中高二(上)第一次月卷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3.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
4.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A.大脑皮层,下丘脑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下丘脑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5.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鼠尿中有糖,且体温升高,这种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B.肾上腺素C.甲状腺激素D.胰岛素
6.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7.科学研究表明,对幼鼠注射或口服睾丸酮后,出生仅14天的雄鼠就表现出交配行为.如果将公鸡的睾丸摘除,公鸡将不再鸣啼,鸡冠萎缩,求偶行为消失;重新植入睾丸,则公鸡的特征和交配行为又得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
A.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B.被割除睾丸的公鸡变成了母鸡,因而不再鸣啼
C.睾丸酮属于雄性激素,在雌性体内不存在
D.幼鼠和公鸡的有关特征和行为变化是激素和神经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8.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
A.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
B.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
C.大脑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
D.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9.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则()
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邻近的未兴奋部分表现为膜内正电、膜外负电
C.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D.兴奋部位的膜外由正电变为负电,膜内由负电变为正电
10.T细胞的作用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
①处理抗原②呈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分化记忆细胞⑤分化效应细胞.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②④⑤
11.若一个人的胸腺先天发育不良,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A.体内没有B细胞而仅仅有T细胞
B.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机而入
C.只保留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D.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合成能力减弱
12.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A.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B.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
C.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D.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13.如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
14.关于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错误分析是()
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B.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够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变化
C.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的信息通过神经系统的传递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渴觉
D.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15.因人体的免疫失调破坏稳态造成的疾病包括()
①呆小症②过敏③系统性红斑狼疮④艾滋病⑤镰刀型贫血症⑥夜盲症.
A.①③④B.③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⑥16.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17.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自身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
18.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痛觉中枢失去功能
19.组织相容性抗原()
A.由核酸组成B.是仅由常染色体基因控制的
C.是存在于体液中的D.是位于细胞表面的
20.如图是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的传递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B.如果该图中的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a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于细胞核中
D.如果a表示抗原决定簇,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为细胞免疫的反应阶段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60分.)
21.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是.(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
是;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4)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膜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减少的物质
有,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22.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其中A代表,B代表,C 代表.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E.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
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系统.
23.如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国力的根本是人才.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结构F的数量将(填“增加”或“减少”).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能明显影响结构F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智力开发.
(2)图中C→D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3)神经细胞因具较多的,使其细胞相对表面积大,并使其与信息传导(传递、交换)功能相适应.
(4)结构F中的信号传递方式为→→电信号.
(5)结构D中的液体为,C释放出来的物质是.
24.图1为某病毒侵入机体被杀伤过程图解,据图回答:
(1)细胞①为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
(2)靶细胞裂解后,抗原要靠的进一步清除.
(3)图2细胞为细胞,它直接是由分化而来的.通过该细胞进行免疫的方式称为;其产生的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25.根据人体调节产热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TRF是激素,B是激素.
(2)寒冷环境中A和B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作用于骨胳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
(3)常温下,血液中A有增加趋势时,TRF和TSH的分泌量将,这种调节属于调节.
(4)人在寒冷环境中,若穿衣太少,会出现X产热,这时机体出现的现象是,这样使产生的热量成倍地增加.
(5)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是.
26.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反射弧的各种环节上看,①和②属于,③→⑧属于.皮肤、血管,立毛肌等在反射弧中属于.
(2)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皮肤血管会,甲状腺的分泌活动会.
(3)神经和激素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你认为在这两种调节方式中是以调节为主.
27.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是通过和两个机制来实现的,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体内的产热机制可通过图中的实现.在体液调节作用中具有协同作用的两种激素为,其共同的生理作用为.
(2)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体内的散热机制为,其具体的变化
为.
(3)人体温度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分别位于和.
2015-2016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新邵三中高二(上)第一次月卷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稳态调节不一定都有反射弧的参与,如血液的pH维持在7.35~7。

45之间,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H2CO3/NaHCO3,A错误;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稳定、动态平衡,而不是固定不变的,B正确;
C、人体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主要通过免疫调节,并不是许多系统参与,C错误;
D、有的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也有的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脊髓和下丘脑,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本题是稳态的生理意义和稳态失调造成的影响,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引起细胞代谢活动的紊乱.
【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也可能出现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但是不一定,A错误;
B、儿童患佝偻病是由于缺钙引起的,但稳态遭到破坏遭到破坏不一定就是缺钙,B错误;
C、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C正确;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的血钙过高引起的,但稳态遭到破坏不一定就是血钙过高,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稳态的生理意义,解题时要准确理解稳态的含义是包含内环境的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内环境稳态的破坏可以是其中的任何一项或几项,A、B、D只是稳态遭到破坏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3.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在器官移植中,对异体组织器官起排斥作用的主要是细胞免疫.切除胸腺的小鼠,新的T淋巴细胞无法产生,细胞免疫的功能大大降低,使移植进来的异体皮肤被排斥的可能性减小,因而更易成活.
【解答】解:A、造血干细胞并无免疫作用,故A错误;
B、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切除胸腺后能够成功移植,说明T淋巴细胞在对异体皮肤排斥起作用,故B正确;
C、B淋巴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故C错误;
D、吞噬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于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肿瘤细胞或移植物,使得这些细胞裂解死亡.
4.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A.大脑皮层,下丘脑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下丘脑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下丘脑地位和功能: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大脑皮层是控制人体的中枢神经,属于高级神经中枢,分为听觉中枢、视觉中枢、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能够思考、学习、记忆.
【解答】解: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而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中枢和感觉中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5.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鼠尿中有糖,且体温升高,这种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B.肾上腺素C.甲状腺激素D.胰岛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肾上腺素在血糖调节中和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升高血糖;在体温调节中,和甲状腺激素具有协同作用,可以促进产热.
【解答】解: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鼠尿中有糖,说明该激素能升高血糖,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后随尿液排出;体温升高,说明该激素能促进产热,该激素既能升高血糖,又能促进产热,故为肾上腺素.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动物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6.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一是促进幼年动物个体的发育;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三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解答】解: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由于该鼠为成年鼠,因此连续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该小白鼠的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着重考查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7.科学研究表明,对幼鼠注射或口服睾丸酮后,出生仅14天的雄鼠就表现出交配行为.如果将公鸡的睾丸摘除,公鸡将不再鸣啼,鸡冠萎缩,求偶行为消失;重新植入睾丸,则公鸡的特征和交配行为又得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
A.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B.被割除睾丸的公鸡变成了母鸡,因而不再鸣啼
C.睾丸酮属于雄性激素,在雌性体内不存在
D.幼鼠和公鸡的有关特征和行为变化是激素和神经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在有性激素的条件下,动物有性行为,而没有性激素后,动物就失去了性行为,说明动物的性行为与性激素有直接关系.当公鸡被割除睾丸后,公鸡就失去了第二性征,但不会变成母鸡;在公鸡和母鸡体内既存在雌激素也存在雄激素,只是不同性别的鸡所含两种性激素的量不同;幼鼠和公鸡的有关特征与神经系统无关.
【解答】解:A、在有性激素的条件下,动物有性行为,而没有性激素后,动物就失去了性行为,说明动物的性行为与性激素有直接关系,A正确;
B、被割除睾丸的公鸡不能分泌雄性激素,因而丧失第二性征,不再鸣啼,B错误;
C、公鸡和母鸡体内既存在雌激素也存在雄激素,只是不同性别的鸡所含两种性激素的量不同,C错误;
D、根据题干的信息,幼鼠和公鸡的有关特征和行为变化是激素调节的结果,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了性激素的生理作用、性激素与性行为及第二性征之间的关系,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8.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
A.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
B.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
C.大脑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
D.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不会说话,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
【解答】解:A、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受损后会造成躯体瘫痪,A错误;
B、患者不能口头表达,说明运动性言语区(S区)受损,B正确;
C、患者能听懂别人说话,说明听觉性言语区(H区)正常,C错误;
D、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和记忆有关,与受损症状不符,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各语言中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各语言中枢的功能及受损时的症状.
9.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则()
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邻近的未兴奋部分表现为膜内正电、膜外负电
C.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D.兴奋部位的膜外由正电变为负电,膜内由负电变为正电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
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在神经纤维上,兴奋可以由兴奋点向未兴奋点双向传递.
【解答】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A错误;
B、邻近的未兴奋部分表现为膜内负电、膜外正电的静息电位,B错误;
C、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点向未兴奋点双向传递,C错误;
D、兴奋部位的膜外由正电变为负电,膜内由负电变为正电,既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简单,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明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T细胞的作用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
①处理抗原②呈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分化记忆细胞⑤分化效应细胞.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②④⑤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T细胞的作用: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并产生淋巴因子.
【解答】解:①处理抗原是吞噬细胞的作用,故①错误;
②在体液免疫中能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故②正确;
③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故③正确;
④抗原刺激T细胞分化成记忆细胞,使得第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故④正确;
⑤抗原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故⑤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T细胞的作用,属识记内容,相对简单,应理解加记忆并举,学生作答一般不会出现太多错误.
11.若一个人的胸腺先天发育不良,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A.体内没有B细胞而仅仅有T细胞
B.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机而入
C.只保留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D.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合成能力减弱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胸腺是机体免疫的主要调节者.它是人类主要的中枢免疫器官,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它通过分泌胸腺类激素,影响并调节T细胞的分化发育和功能.
【解答】解:A、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在胸腺成熟,体内有B细胞而没有T细胞,A错误;
B、如果一个人的胸腺先天发育不良,则体内不能产生T淋巴细胞,使得生物体的细胞免疫过程受阻,不能正常进行;同时,在体液免疫过程中,部分途径需要T淋巴细胞的参与,所以部分体液免疫过程也受阻,但是还有一部分能够正常进行,所以这样的病人还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和很少部分的特异性免疫,B正确;
C、这样的病人还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和很少部分的特异性免疫(非胸腺依赖型的体液免疫),C错误;
D、浆细胞合成免疫球蛋白,即抗体的功能正常,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明确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12.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A.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B.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
C.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D.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细胞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使靶细胞裂解.
【解答】解:A、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的是抗体,抗体是在体液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在细胞免疫中不能发挥免疫作用,A错误;
B、吞噬细胞能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在细胞免疫中不发生,B错误;
C、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的是T淋巴细胞,发生在体液免疫中,在细胞免疫中不发生,C错误;
D、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的酶,最后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这是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考生识记和区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明确效应T细胞的作用机制是解题的关键.
13.如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分泌量减少,因此a是血糖,b是胰岛素,c是胰高血糖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