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县环境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彭水县环境规划
2 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渝东南部边缘大娄山褶皱带中低山区、乌江的下游,介于东经107°48′46″-
108°35′12″,北纬28°57′35″—29°50′35″之间,东西宽77.88km,南北长96.42km,总幅员面积3903km2。
彭水北连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接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东连黔江区,东南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邻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南连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连武隆县,西北与丰都县接壤。
彭水境内地貌类型复杂,自然环境各异,跨武陵山脉和大娄山脉各一部,为中低山地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山大岭高,河谷深切,构成“两山夹一槽”的地貌特征。
区域内丘陵河谷区占13.39%,低山区占52.88%,中山区占34.03%。
最高点为七曜山大王洞,海拔1859.60m;最低点为共和乡木棕河入口处,海拔190m,相对高度差1669.60m。
彭水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雾多、光照偏少;气候立体差异大。
年无霜期从沿江河谷的312天减至中山区的235天,低中山区受山脊和云雾阴挡,年日照时数要比平坝约少四分之一。
年平均气温17.6℃。
雨量丰富,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224.0mm,其中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7.5%。
彭水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径流补给以雨水为主。
乌江在彭水县境内流长64km,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75亿m3;主要支流有郁江、芙蓉江、诸佛江、长溪河、中井河。
在距离县城上游约11km处的乌江干流建有目前重庆市最大的水利能项目—乌江彭水电站。
彭水境内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动植物丰富多彩,乌江画廊、芙蓉江生态区、神龙谷探险、郁山盐丹文化和茂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主要矿产资有煤、萤石、石英砂岩、地热、水泥用灰岩(石灰岩)、矿泉水、重晶石、铁矿、硫铁矿等。
2.2 社会经济概况
彭水历史悠久。
自东汉建涪陵县,隋置彭水县,唐置黔中道,并置黔州。
宋元设府路。
解放后,于1949年成立彭水县人民政府,驻地在汉葭镇,属四川省涪陵地区专署管辖。
经国务院批准,于1984年11月10日成立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
县。
1997年水县成为重庆直辖市黔江地区所辖的一个县。
20__1年成为重庆市唯一一个以苗族为主的自治县。
彭水县辖11个镇,28个乡,2021年总人口68.3万人,城镇化率22.93%。
境内居住着苗、土家、回、仡佬、侗、藏、彝、哈尼、壮、满1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60%。
彭水境内交通条件优越,国道“319”线、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和乌江黄金水道贯穿其境,省际公路有彭(水)务(川)线、彭(水)利(川)线,县际公路有彭(水)石(柱)线、彭(水)酉(阳)线等道路星罗棋布,水陆交通便捷,历来是渝、鄂、湘、黔边区水陆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素有“渝东南门户”之称。
彭水县环境优越,资丰富。
全县现有耕地161.1924万亩,水域8.707万亩,草地12.192万亩,林业用地343.224万亩。
森林覆盖率39%,活立木蓄积量达242万立方米以上。
2021年,彭水县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继续增强,三大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全县生产总值(GDP)达到58.1亿元,同比增长12.3%,比20__5年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元,同比增长12.4%。
一、二、三产业比例为20.3:40.1:39.6。
地方财政收入实现5.05亿元,同比增长43.7%,实现两年翻番;财政总
支出实现17.7亿元,同比增长40%。
完成工业总产值32.5亿元,同比增长16.5%;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8亿元,同比增长18.8%;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27.4%。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6亿元,同比增长
7.6%。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亿元,同比增长
18.1%。
3“十一五”期间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回顾
3.1 “十一五”期间提出的环境保护目标
3.1.1 主要控制指标
(1)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化学需氧量(COD)控制在1831吨以内、二氧化硫控(SO2)制在11244吨以内;(2)环境质量目标:乌江干流及其支流地表水稳定达到Ⅲ类水质标准、集中式饮用水地水质达标率达96%以上、空气质量满足Ⅱ级标准天数的比例达80%以上、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60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小于70分贝、电磁辐射水平控制在国家规定限值范围内;(3) 污染防治目标: 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95%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为100%;(4) 生态保护目标: 森林覆盖率42%;(5)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目标: 环境监察大队达到国家环境监察机构一级标准、环境监测站、环境信息网络、环境宣教能力建设达到标准化水平、力争建成水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和生态环
境、辐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县城污水处理厂和重点工业污染实行在线监控; 3.2“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1)水环境质量现状
彭水县境内河流全部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条(不含乌江),其中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郁江、普子河、长溪河(阿依河)、诸佛江、芙蓉江。
100~5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中井河、后灶河等,水力资较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375.24亿立方米。
2021年全县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县城集中式饮用水地水质达标率为100%,39个乡镇58个集中式饮用水地水质达标率为96.7%;乌江、郁江地表水3个监测断面(鹿角、中井、县城郁江桥)水质完全满足Ⅲ类水域功能,乌江出境断面水质与入境断面水质无差异,达到控制目标。
表一:20__5年及2021年彭水县水环境质量
指标 20__5年 2021年
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 96 100
乌江干流彭水段总体Ⅲ类Ⅱ~Ⅲ类
长溪河、诸佛江Ⅱ类Ⅱ类
郁江彭水段、普子河、后灶河Ⅱ类Ⅱ类
芙蓉江彭水段Ⅰ~Ⅱ类Ⅰ~Ⅱ类
(2)水环境主要问题
①通过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p ^p 可以知道,彭水县主要地表水质量总体保持较好。
水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城镇生活及农村面污染,主要体现在普子镇、高谷镇的饮用水中铁含量偏高;万足镇、鹿角镇、郁山镇、保家镇的饮用水中粪大肠菌群含量偏高。
②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一期工程预计2021年6月建成投入试运行,日处理污水7500吨,污水处理率将达到85%。
(1)空气质量现状
截至2021年总共建成烟尘控制区3.2平方公里,覆盖率达48.5%,位于彭水中学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成投入运行,彭水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实行日报制,监测结果显示: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分别为0.092mg/m3、
0.mg/m3,首要污染物为吸入颗粒物,其次是SO2。
全年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的天数为342天,良好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达93.7%,超过控制目标13.7个百分点。
表二:20__5年及2021年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地区指标 20__5年 2021年
彭水城区
酸雨频率(%) 12 0
(2)空气质量主要问题
根据环境空气现状的分析^p ^p ,彭水县城区空气环境目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①空气染物中,降尘所占污染负荷比例较大,是彭水县城区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
②空气二氧化硫浓度逐年升高,是彭水县城区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1)声环境质量现状
2021年累计建成噪声达标区4.33平方公里,覆盖率达65.6%。
根据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结果表明,2021年彭水县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3.3dB,能够达到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21)中一类区Leq(昼间)≤55dB的要求;区域平均昼间和夜间分别为48.7dB和40.4dB,交通干
线噪声为67.5 dB(标准为小于70 dB),符合控制标准,达到控制目标。
表三:20__5年及2021年声环境质量现状
地区指标 20__5年 2021年
(2)声环境质量主要问题
①随着城市的发展,噪声将逐年增加,噪声污染呈上升趋势。
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是彭水县的主要噪声污染,对彭水县的声环境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而建筑施工噪声和工业噪声也将对局部地区造成一定的影响。
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居民住宅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人口密度极速上升,使得今后一段时间内生活噪声仍将是环境噪声的主要声。
③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城市道路建设缓慢,而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致使交通噪声比例居高不下,因此,交通噪声已成为彭水县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的重要来。
④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部分区域未进行规划或未严格执行规划,出现很多工程与居民点、噪声与噪声敏感点边界较近,甚至相连的现象,这无疑增加了噪声对人群、环境的负面影响,增加了噪声治理的难度。
⑤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固定噪声逐步纳入管理后,以交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为代表的非固定声对人群和环境的影响逐渐突出。
⑥“十二五”期间彭水将进入城市建设的快速期(2021年被名为“城市建设年”),大批重点项目陆续上马,建筑施工噪声、市政施工噪声在短期内会有上升,对局部周边范围内的居民和主城区的影响会增加。
(1)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利用现状
彭水县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工业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固体废物。
2021年彭水县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93.07万吨,综合利用量为151.46万吨,综合利用率78.4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41.61万吨;危险废物、医疗垃圾等得到安全处置。
20__7年建成靛水垃圾处置场,日处理生活垃圾100吨。
2021年彭水县(城区)产生生活垃圾共计3.8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6%,达到控制目标。
(2)固体废物污染主要环境问题
①工业固体废物堆放贮存场地“三防”设施不健全,对水体、大气、土壤以及生态系统等具有潜在威胁。
②由于垃圾转运设施不健全,靛水垃圾处理场目前只能处置县城及靛水乡的生活垃圾,因此急需配套建设垃圾转运系统。
③因县城污水处理厂未建成,靛水垃圾处理场产生的渗透液无法及时处理达标排放。
④由于缺乏综合利用的技术和收集系统,目前农村固废综合利用率和处置率低,排放的废物一方面对环境造成污染,部分垃圾甚至进入河道,污染水体;另一方面对农村环境卫生也产生较大影响。
⑤因片区医疗废物处置场未建成,全县医疗废物除县人民医院焚烧外其余单位全部实行自行处置,二次污染较大。
(1)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2021年完成森林工程建设投资7026万元,投入超过前5年的总和,完成造林12万亩,实现林业产值3亿元,森林面积达23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9%,较2021年提高2个百分点,距控制目标尚差3个百分点。
同时被确定为5个国家级试点和1个示范县(全国石漠化治理试点县、全国林业科技
示范县、全国香椿丰产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全国森林采伐管理试点县、全国油茶基地示范县)。
彭水素有森林宝库之称,生物资丰富,种类繁多,拥有高等维管植物1969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0种,一级保护植物有5种,包括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水杉、银杏;二级保护植物有领椿木、盾叶薯蓣、穿龙薯蓣、白辛树、红豆树、黄杉、穗花杉、榉树等68种。
珍稀保护动物资丰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叶猴、豹、胡兀鹫等3种,二级保护动物有藏酋猴、猕猴、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红腹角雉等17种,以五步蛇为代表的“三有”动物及市级保护动物有83种。
彭水县国土面积584.3004万亩,耕地161.1924万亩。
全县尚有大于25度可供退耕还林的坡耕地近50万亩。
此外,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3.4469亩;交通用地5.8984万亩;水域面积8.7030万亩,以天然河流水面为主。
全县河网纵横,地形复杂,山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
全县水土流失面积300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1.36%。
彭水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好,20__1年启动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已在全县20余个乡镇80余个村累计建设农村沼气池120__0余口,解决了近3万人的生活用能。
从而每年减少森林砍伐2500余公顷,节省原煤120__0吨,使全县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全县农产品基地环境质量优良,主要农产品
质量状况较好。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大力推进森林工程,提升了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
2021年彭水对滨江路、商贸园等实施了拆危扩绿工程,种植乔木20__株、灌木30000余株;开展乌江河堤绿化工程,完成检察院休闲广场、乌江明珠休闲广场、合江休闲广场、凌云景苑广场的建设;实施了县委小区绿地、龙船沟绿地、渔塘社区行道树改扩建工程;投入300万元全面启动插旗山健身公园建设,完成健身公园一期工程,新建健身步道10公里,种植银杏树3000余株;建成区面积扩大至6.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5000人/km2;新增园林绿地面积1公顷,总面积达到43公顷,建成区绿地率为6.4%,绿化覆盖率为
7.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6平方米。
(2)生态环境主要问题
①水土流失问题。
彭水县水土流失面积300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1.36%。
②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彭水县人口密度、城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与园林城市标准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县城建成区以内绿地不足、拓展空间少的矛盾十分突出。
③资开采与植被破坏问题。
彭水煤矿、建材非金属矿极为丰富,由采矿、生产活动造成的资浪费大,利用不合理,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环境治理滞后等问题比较严重,带来的矿山
生态环境问题较多,危害较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④农村面污染问题。
彭水是考烟种植大县,每年因化肥、农药、农膜等过量投入,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当前农业生态建设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1)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现状
①2021年全县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839吨,比
20__5年(1905吨)下降3.49%;二氧化硫(SO2)排放量11258吨,比20__5年(11936吨)下降5.68%。
化学需氧量(COD)完成控制目标的89.2%,二氧化硫(SO2)完成控制目标的98%。
②“十一五”期间对金益烟草公司、茂田能公司、郁山火电厂等3家重点工业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对金益烟草公司、茂田能公司、郁山火电厂、双庆硫酸钡厂等4家企业安装在线监测系统,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全覆盖。
成功申报金益烟草公司为重庆市首批“市级环境友好企业”为渝东南首家。
③“十一五”期间完成保家镇污水处理厂、靛水乡污水处理厂、桐楼乡污水处理厂、保家种蜂场污水治理,关闭渝欣纸厂、佳旺纸厂、宏顺纸厂、长陵化工厂等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
(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主要问题
县城污水处理厂未建成造成化学需氧量(COD)减排目标压力增大。
(1)环境监察大队于20__5年被批准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并于当年通过了国家环境监察机构二级验收;20__7年在全市率先升格为副局级单位;2021年通过国家环境监察机构一级验收;2021年增加事业编制10名,总编制达到25名,增设江南中队、江北中队和工业园区中队等3个派出机构。
(2)2021年增设生态环境保护科和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增加行政编制1名。
(3)20___年监测站通过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验收;2021年新增实验用房达到1300平方米,监测仪器111台、设备110套,持证项目达到59项,水、气、声和特征污染因子的监测能力已全部具备,建成彭水中学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站;2021年新增事业编制10名,总编制达到25名。
(4)2021年建成局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
(1)我县环保机构成立较晚,基础薄弱,有编无人,自身素质较低,装备落后,经费紧缺,与当前纷繁复杂的环保任务不相应称。
(2)全县环保事业发展的整体能力还比较低,环境管理的能力和手段有较大欠缺。
4“十二五”全县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依然面临严峻形势
“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果为“十二五”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还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上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为解决结构性污染和区域性生态破坏提供了有效途径,国家投入及政策支持力度日益加大和公众环保意识逐渐提高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提供了巨大动力。
但是,应当充分认识到我县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十二五”期间我县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将面临清还历史欠账、应对环境新压力的艰巨任务。
按现有经济增长方式和污染治理水平预测,按照5‰人口增长速度,20__年全县人口将达到70万人,县城人口也将突破15万人,以20__7年污染普查数据为基础,估计全县20__年废水、COD和氨氮排放总量将分别达到1036万吨、7270吨和492吨;生活垃圾产生量将达到15万吨;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预计将分别达到15360吨、1719吨和860
吨;农村面污染负荷中的COD、氨氮和总磷将分别达到3780吨、4968吨和586吨。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持续较高增长,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也将大量增加,预计到20__年全县机动车保有量将超过10万辆,排放的氮氧化物将达到4000吨/年。
“十二五”期间是我县基础设施提速建设和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交通、水利、能等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以及产业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若不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必将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极其有限的资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生态环境将面临污染加重、水土流失加剧、地质灾害隐患频发等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一些环境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
乌江电站、银盘电站建成运行后,库区水文条件的变化、滞水区及回水顶托段的富营养化以及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等将在“十二五”期间逐渐显现。
放射性废物、有毒有害有物、新化学物质等新产品、新技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将可能带来潜在风险。
报废汽车、废旧电子电器等大量产品废弃物以及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等非传统废弃物急剧
增加。
居室环境污染问题、外来物种入侵等新问题将日益严重。
5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调结构,促发展,紧紧围绕建设“两县一点”的战略目标,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统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在发展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在保护中促进发展。
坚持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根本,依靠科技进步,创新体制机制,倡导生态文明,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努力建设资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
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坚持集约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规划,从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做到增产不增污,
努力实现增产减污;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积极解决历史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
——创新机制、强化监管的原则。
坚持以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部分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严格环境执法,健全统一、协调、高效的环境监管体制。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因地制宜,分阶段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着力改善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5.3 规划目标
到20__年,在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全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在上游来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乌江干流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并力争有所提高;县城空气环境质量力争保持现有状态下优良天数不低于300天,力争保护在310天以上;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有较大明显改善;生态建设取得实效,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有较大恢复;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完善。
达到市级环保模范县的验收标准。
到2021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达到国家级生态县的验收标准。
(1)水环境质量
根据彭水县地表水体的保护目标和质量现状,制定适合彭水县实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即:20__年末,境内地表水体的主要水质指标包括COD、T-N、T-P按水环境功能区划达标。
县城集中式饮用水达标率稳定保持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达标率达96%以上。
(2)大气环境质量
城市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Ⅱ级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满足Ⅱ级标准的天数达300天以上,酸雨检出率为零;建成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90%;逐步扩大清洁燃料使用区面积,县城区域建成基本无煤区。
(3)声环境质量
“十二五”期间,彭水县声环境按功能区划持续达标,建成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逐年上升,在20__年末达到100%,全县区域环境噪声按功能区达标,建成一个安静居住小区。
(4)辐射环境质量
“十二五”期间,电磁辐射水平控制在国家规定限值范围内,电离辐射水平控制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
(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20__年末预测实现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控制在1747吨以内(预测数据,以市上下达目标任务为准)、二氧化硫年排放量控制在10696吨以内(预测数据,以市上下达目标任务为准),分别比2021年末(“十一五”期间)下降5%的目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8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
(6)生态建设目标
区域内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9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3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 平方米;农村清洁能普及率达到8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化肥施用强度(折纯)控制在280千克/公顷以内,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5%。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排放达标率达7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60%。
(7)循环经济发展
深入推进循环经济理念和清洁生产战略。
20__年末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8吨标煤/万元,单位GDP水耗下降到50吨/万元,城市气化率达到90%,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例突破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