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22课《富贵不能淫》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译文:
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 的。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 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是从市场上被买来并重用的。百 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 又逃到楚,隐 于市。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市,市场,做买卖的地方。
原文: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
注释:
劳其筋骨:意思是使他的筋骨劳累。劳,使…… 劳累。 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饿,使……饥饿。 空乏其身: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空乏,资 财缺乏。这里是动词,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行拂乱其所为: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 利。拂,违背(意愿)。乱,使……颠倒错乱。
研读探究
【难点探究】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 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答案】“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 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 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 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 本质是对内心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 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得志:实现其志愿。 由:遵循。
译文 :
居住在天下最宽大的住所里,站 立在天下得最正大的位置,行走在天 下最光明的正道上;能实现志愿,就 与民众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愿, 就独自行其道。
原文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 :
淫:使昏乱。 译文 :
富贵不能使我昏乱,贫贱不能使 我改变,威武不能使我屈服,这样才 叫作大丈夫。
精读品味
1.品析第一句,说说这句话有什么作 用?
【答案】这句话从居”“立”“行” 三个角度 阐释真正的大丈夫是有仁、 有义、有礼、有智的。
2.孟子举生活实例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孟子举男子加冠、女子出嫁这样的 生活现象,言下之意是:你景春怎么连此类 常识都没有呢?从论证方法看,这句既是举 例论证,又是类比论证,以“女子”守礼教 来类比“大丈夫”的矢志不渝。
初读感知
带着问题读课文
中心论点
导思1.文章提出 了怎样的论点? 是如何提出的?
论证方法
导思3. 文章采用了哪些 论证方法论证论 点?
论证思路
导思2:文章采用了
关键词: 为人治国
怎的思路来论证论 点?
孟子思想
仁义磨难 导思4.两篇文
章体现出了孟 子怎样的思想?
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 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 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 名轲,字子舆,邹 (现在山东邹城 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 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 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 “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 圣”。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 战国中期,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 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翻译课文
原文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 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
注释 :
居:居住。 广居:宽大的住所。儒家用以喻仁。 正位:中正之位。 大道:正道。指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等。
放纵;淫乱)
(二)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使动用法,使……迷惑) 2.贫贱不能移(使动用法,使……动摇) 3.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三)特殊句式 1.省略句 戒之曰。(省去主语“母亲”) 2.判断句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者,……也”,表判断)
初读感知
带着问题读课文
今义:比方) 3.曾益其所不能(古义:不具备的才能;今义:
不可以)
(二)词类活用 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动词,兴起,指被任用)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动词,显露,流露) 2.拂行拂乱其所为(动词,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3.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 征于色(介词,在)
译文:
舜是从田地间被任用的,傅说是从筑墙 的泥水匠中被选拔的,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 贩中被举用起来的,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 释放并举用的,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 用进了朝廷的,百里奚是从市场上被买来并 重用的。
第二段 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 注释:
任:责任,担子。 于是人也:(把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是,指示代词, 这,这样。也,用在前半句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后 半句将要解释。 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苦,形容 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劳其筋骨:意思是使他的筋骨劳累。劳,使……劳累。
背景资料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 战国时期。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 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他到处游说,宣 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孟子把孔子“仁”的 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 统治者重视人民。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 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 他极力主张“行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 保“黎民不饥不寒”。
1 读一读字音
检查预习
畎(quǎn)亩
傅说( yuè) 胶鬲( gé)
孙叔敖( áo ) 百里奚( xī ) 夯实(hāng)
2写一写字形
bì( 拂 )士
行fú ( 拂 )
3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所以动心忍性(古义:用来……的方法;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了解,明白;
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 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 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 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 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今天, 我们就学习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希望能从中找到答案。
学习目标
1、疏通文章,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理清作者的论证 方法及论证思路。(重点)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 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难点)
文体知识
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散文, 是与韵文相对的一种文体,是哲学、政治、 伦理、历史方面的论说文和记叙文。分为两 种,一种是历史散文,包括《左传》《国语》 《战国策》等历史著作;一种是诸子散文, 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如《论语》 《墨子》《孟子》《韩非子》等。
3.孟子是怎样从正面展开论述的? 【答案】孟子用排比句从正面论述, “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比喻 “仁”“礼”“义”,这是比喻论证, 同时与上面构成对比论证;用“得志” 和“不得志”分别表明“大丈夫”应有 的行为准则,这又是一种对比。
4.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 作用?
【答案】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通 过事例阐述 大丈夫的所作所为,通 过“得志”与“不得志” 的对比, 分析他们对待理想、志向、人生的态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翻译课文
第一段
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
之间,
注释: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是从田地间被任用的。舜原
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位。发, 起,指被任用。于,介词,从。畎亩,田地。畎,田间小沟。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
富贵不能淫
1.了解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常用 的文言词 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反复诵读,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理解 文章的观点。 3.体会“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气节和“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道理,从而培养个人的道德修养。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 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 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 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是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的。 傅说原在傅岩地方做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
他为相。举,被举用,被选拔。版筑,筑墙用的夹板和木杵。 古时筑墙,在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中被举 用起来的。 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姬昌(周文王) 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举用的。 管仲(名夷吾,字仲)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 (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 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 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举用。士,狱官。
拓展延伸
知识拓展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指三十岁 不惑:指四十岁
知命: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指六十岁
古稀:指七十岁
耄耋:指八、九十岁 期颐:一百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检查预习
1读一读字音
轲( kē ) 邹人( zōu ) 淫( yín )
公孙衍( yǎn ) 丈夫之冠( guà ) 衣冠( guān)
n
2写一写字形
必敬必jiè( 戒 ) qiè( 妾 )妇之道
3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古义:男子;今义:女子
的配偶) 2.母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 3.以顺为正者(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确) 4.富贵不能淫(古义:惑乱,迷惑;今义:过多;
论证思路
中心论点
导思2:文章采
导思1.文章提出 了怎样的论点? 是如何提出的?
关键词: 为人治国
用了怎的思路 来论证论点?
论证方法
孟子思想
导思3. 文章采用了哪些 论证方法论证论 点?
仁义磨难
导思4.两篇文 章体现出了孟 子怎样的思想?
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 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 章自然的风格。
原文: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注释:
所以:用这些办法。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 来。动,使……惊动。忍, 使……坚忍。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本来所不具有的才能。 曾,同“增”,增加。所,助词,与“不能” 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不能达到的对象。
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得志 富 贵 不 能 淫
不得志
富贵不能淫
大
贫贱不能移
丈 夫
威武不能屈
探究主旨
《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于“大 丈夫”的不同论述,明确提出了孟子关于什么 是真正的“大丈夫”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归纳艺术特色
1.语言含蓄,讽刺深刻尖锐。 孟子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由 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讽刺公孙衍、 张仪之流不以正义为标准,而是以顺从为原则,是在 行“妾妇之道”。 2.运用排比,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形成排比, 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成为千古 名言。
(三)特殊句式 1.必先苦其心志(使动用法,使……痛苦) 2.劳其筋骨(使动用法,使……劳累) 3.饿其体肤(使动用法,使……饥饿) 4.所以动心忍性(使动用法,使……受到震 撼,使……坚忍)
(四)名句积累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 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度,赞美了大丈夫高洁的品质。
5.孟子的观点是什么?是运用什么方法 提出来的? 【答案】结尾总结全文,运用排比的修
辞手法提出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阅读方法解密
议论文结尾段作用分析法。议论文结尾段的 作用主要有:①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或得出 中心论点(深化中心论点);②重申(强 调)……中心论点;③发出……的号召或希 望人们……;④补充论证了……,使论证更 全面更严密;⑤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启发 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